「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伽藍的「航天科技」你知道哪些?

2020-07-25 美妝新媒體

記者 | 黃翠芬

本文為《美妝頭條》原創作品,轉載請授權



今天(7月23日),中國航天歷史進入了新的紀元。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實施,開啟了火星探測之旅。

在美妝行業也有這樣一家企業,多年來不斷致力於航天科技在美妝領域的應用。先後兩次利用航天技術開展美妝科研項目的研究,並取得重大成就。這便是——伽藍集團JALA。


運用航天科技做護膚品研發

伽藍開啟護膚科技「太空時代」


2013年,伽藍集團JALA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合作夥伴,通過神舟十號太空飛船搭載,首次實現化妝品科研項目進入太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裡程碑。同時,這也是我國化妝品科研史上一次大膽的嘗試和創新。「神舟十號」安全返回地面,標誌著伽藍集團JALA航天搭載項目的成功,也標誌著我國化妝品科研技術進入了「太空時代」。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伽藍的「航天科技」你知道哪些?


有了第一次試驗的成功,2016年4月6日,伽藍集團JALA再次搭載我國首顆微重力研究的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開展了三大護膚領域科研項目:EGF工程酵母菌皮膚功效研究項目、長白山人參籽護膚應用研究項目、雲南野生小玫瑰籽太空培育項目。

伽藍集團從富有中國地域和人文特徵的天然產物中甄選珍稀成分,希望藉助現代生物科學和醫學技術,開發功能性活性成分,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世界一流品質的化妝品。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伽藍的「航天科技」你知道哪些?

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穎(左)與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秘書長邱理(右)出席交接儀式

不久,運用航天科技研發的第一代產品上市,這便是伽藍集團JALA旗下高端品牌美素MAYSU品牌推出的「美素人參水」與「美素人參精華」。這兩款產品運用了從長白山人參的花與籽中珍萃出的一種獨有的精華成分,能促進肌底源生蛋白自我生長,促進肌膚再生能力。


微生態護膚的先驅

全球首款太空實驗室精華液


許多人或許知道農業上的太空育種,卻不知道化妝品原材料亦可通過太空進行選育。如今,微生態護膚大熱,許多國內外品牌都在致力於微生態護膚品的研發和生產。殊不知,伽藍集團JALA早已走在了行業的前沿,通過航天科技開啟了微生態護膚的研究。

2013年,為了「神舟十號」的搭載,伽藍集團JALA研發中心的科學家們與國家權威科研機構合作,從海量的酵母菌中,優選了本身就具有護膚功效和強韌生命力的酵母。在軌飛行15天,搭載的酵母經過極端太空環境培育,返回地球後,生物學、植物學、皮膚醫學的科學家們歷經四年超過1000多個日夜的大量實驗和不斷篩選,最終從總數以億計的經過太空搭載的酵母中,成功活化出104株酵母,再運用12種科學方法,經過1253次實驗,篩選出1株具有超強生命力的「太空酵母」。這株超強太空酵母本身在對抗惡劣環境、輻射抵禦的能力大幅提升。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伽藍的「航天科技」你知道哪些?


伽藍集團JALA研發中心的科學家們又用「太空酵母」來轉化人參成分,從長白山人參的花與籽中提煉出核心成分,加入「太空酵母」進行轉化,從而獲得了一種獨特的含有太空酵母和人參轉化物的複合活性成分。為了保持活性物的天然和生命力,科學家們通過「超低溫冷凍乾燥技術」製成活性凍乾粉,以保留其強大的活性,並將其命名為「太空人參酵母」。它具有超強護膚功效,且溫和性和安全性極高,尤其是抗氧化能力,是單純人參成分的1.7倍。


2016年,通過「實踐十號」衛星進入軌道後再次對人參籽細胞進行完全不同於地麵條件的人工幹預,並將最終完成航天科技人參花與籽來源的活性成分在護膚品中的應用。美素MAYSU品牌的配方師用「太空人參酵母」配製出了劃時代的「美素人參再生精華液」,這款具有強大的肌膚再生功效的產品於2016年10月問世。這也是全球第一款通過太空實驗室研發的精華液。


2019年,美素MAYSU推出酵母肌底修護安瓶精華,蘊含10%雙酵母精粹——革命性成分「太空人參酵母」加乘經典高效護膚成分「二裂酵母」,直擊修護肌膚受到的外界傷害,如熬夜、環境汙染、紫外線等外界刺激導致,修護脆弱肌膚,回復健康肌態。雙酵母精粹協同深入肌底,密集修護。


科研技術才是硬實力

伽藍帶領中國化妝品走向世界


作為中國化妝品行業領軍的企業,在科研方面,伽藍集團JALA亦有著航天科技事業一樣永不言敗的精神。伽藍集團JALA每年的研發投入保持佔總營收比4%-4.5%,不斷探索新原料、新科技在化妝品的研發中應用。

2013年,伽藍集團JALA通過體外3D培養技術,採用中國人皮膚細胞成功構建了含有表皮、真皮和真皮連接處的完整結構的皮膚組織模型。這標誌著伽藍集團JALA擁有構建3D皮膚細胞模型的自主研發能力,該模型在化妝品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6年9月,伽藍集團JALA的皮膚模型研發團隊與世界頂尖的法國皮膚實驗室LabSkin Creations合作,用3D生物印表機第一次成功列印出亞洲人的皮膚。

2018年,伽藍集團JALA外太空護膚科研再取得新進展。伽藍聯合深圳市綠航星際太空科技研究院,共同成立特殊環境皮膚防護生物技術聯合實驗室,並通過聯合實驗室開展一系列研究項目。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伽藍的「航天科技」你知道哪些?

伽藍集團董事長鄭春穎(左)與綠航星際太空科技研究院院長許楫(右)


2020年7月17日,在伽藍集團JALA研發中心舉行了「伽藍集團與深圳市綠航星際太空科技研究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伽藍集團JALA董事長鄭春穎與綠航星際太空科技研究院院長許楫先生共同籤署戰略合作書,並為「太空護膚科技聯合實驗室」成立揭牌,標誌著伽藍集團JALA成為太空科技合作夥伴。

在全球化的今天,消費者對美妝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擁有真技術,能為消費者帶來好產品的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自創立以來,伽藍集團JALA始終是化妝品行業的領軍企業。多年來,伽藍集團JALA重視產品研發,塑造了一個底蘊深厚、技術領先、品質一流的中國化妝品企業。航天技術在化妝品科研領域的研究,為我國的化妝品事業打開了新的大門。但我相信,在未來伽藍集團JALA的成就將不止在航天科技的探索,畢竟會為我國化妝品行業帶來更多驚喜。將帶領中國的化妝品企業走向世界舞臺!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當航天發展遇上民生,航天研究還有必要嗎
    就在今天,我國研製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升空,填上了我國對火星探測的空白,彰顯著我國科技水平的卓越。,向來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每一次的火箭發射,都需要消耗幾十、上百億的資金。沒有例外,這一次的「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穩了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通過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成功,中國的航天穩了。今年疫情以來,中國的航天也出現了兩次重要型號的失敗:3月17日新型號長徵七號甲與7月10日新型號快舟十一號發射失敗,許多人也開始質疑中國航天怎麼了?不嚴謹了?人才流失了等等。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航天科普教育還在探索中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現場 圖源新華社芥末堆訊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開啟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中午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太空,經過約2180秒的飛行後進入預定軌道。據新華社報導,「天問一號」到達火星附近後,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將在火星上進行為期90天的科學探測。「天問一號」的名字,來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對天地變化、日月星辰的不斷發問。
  • 高調的「天問一號」發射,低調的中國航天對外傳播
    世界這麼大,如此輝煌就不想讓外人知道嗎?「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航天大國紛紛祝賀。何以見得,請看推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第一時間通過推特表示祝賀,他在推文中寫到,隨著這次發射,中國步入火星國際科學探索的團體,祝「天問一號」一路順利! 法國國家航天局(又稱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局長樂加勒在推文中寫到,祝賀我們的中國朋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下一站,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這些「硬科技」來自西安航天基地
    海南文昌發射場,一道耀眼的橘色烈焰滑過長空,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中華民族深空探測邁出重要一步。這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徵五號首次應用性飛行,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飛之戰。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厲害了我的國
    就在今天12時41分,我國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的第一步!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而我們在航天航空上的探索,也的確沒有辜負「天問精神」!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今天,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航天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俄羅斯成功發射貨運飛船
    本周新鮮的出爐的航天要聞精選!敲黑板,劃重點、遺漏的小夥伴快來這裡補課哦!「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這枚火箭裝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探測儀器,包括火星軌道飛行器、火星著陸器和火星探測車。實際上,「天問一號」是計劃於2020年7月前往「紅色星球」的三個任務中的第二個任務,阿聯於7月19日率先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而NASA 計劃於7月30日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它也是2020年火星計劃的最後一次發射。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等待它的將是什麼?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航天捷報!「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是我國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標誌著我國行星探測的大幕正式拉開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本次負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與過去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相比,具有多個突出優勢,其一,飛行速度快達到每秒11.2千米,即第二宇宙速度,幫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順利飛往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再難的路第一步最重要!
    從7月20日至7月30日,短短10天裡,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分別發射。為什麼大家要「擠破頭皮」,搶在這幾天發射呢?這在航天領域被稱作發射窗口,在天文學上叫做會合周期。
  • 天問時刻|我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馬斯克:非常振奮人心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SpaceX創始人馬斯克發來祝賀:非常振奮人心。7月23日13時25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2020年7月,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中國、美國、阿聯相繼發射探測器,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啟程,到火星去!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搭載著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奔向火星,拉開了向更遙遠深空探測的序幕。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2020年7月,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中國、美國、阿聯相繼發射探測器,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 啟程,到火星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搭載著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奔向火星,拉開了向更遙遠深空探測的序幕。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郭倩)《經濟參考報》7月24日刊發題為《「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第一步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火星探測任務從未有過的。
  •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印度網友酸,技術是偷我們的
    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胖五」成功發射升空,「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期間十分順利。」將飛行約5500萬公裡,在七個月後將會登陸火星;這對於中國乃至世界來說,可謂是一件非常重大的好消息;此次探索火星計劃,開啟了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新徵程。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探測器及著陸巡視器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環繞器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一起來了解下吧!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