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以奮發的名義撫平

2020-12-05 東方網

  十年浩劫,將這個國家推向黑暗的深淵,知識荒廢,學術毀棄,文化的力量在當時顯得那樣微渺而孱弱。然而,災難終有盡頭。1977年,鄧小平下令恢復高考,傷痕累累的教育界因此提起了復甦的元氣。伴隨著國家命運的扭轉,校園裡也到處洋溢著生機,無數懷揣夢想、肩扛責任的學子,打算以奮發的名義來撫平曾經的傷痕,擁抱光明的未來。1978年,復旦中文系77級新生盧新華發表小說《傷痕》,開創了後來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留下重要印記的"傷痕文學"樣式。這篇小說還幫助當時的人們鼓起了正視昨天的勇氣。
  
  手抄本:靜悄悄的「求知戰」

  「文革」進入到70年代,對思想和學術的限制已經顯現出鬆動的跡象。那段時期的復旦校園裡,儘管「大字報」仍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但私底下,學生們則努力挖掘更多的文化空間———以手抄本形式流傳的文學作品如同一根根無形的手指,抓撓著年輕人的心弦。
  可那些思想性和文學性都較為欠缺的手抄本,畢竟只是時代的衍生物,1977年,當這個國家徹底迎來新生時,學生們意識到:他們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書本和知識像山一樣堆積在自己面前,唯一的痛苦在於時間的「匱乏」。

  現任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主任的陳思和教授,是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第一批考取復旦的學生,他回憶道:「剛進復旦的時候,我內心充滿了對課堂的嚮往,對知識的無限渴望。我感覺復旦校園裡的每一個人都進入了拼命讀書的狀態,大家都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尤其在復旦這樣的著名學府。」

  陳思和的求學軌跡具有那個年代的典型性。1966年小學畢業,正值「文革」開始,此後初中和高中都等於沒有讀,1974年街道分配工作,進了盧灣區圖書館,直到恢復高考。陳思和清楚地記得,由於「文革」長達10餘年的「積攢」,他們那批考生年齡差距最大的竟相差13歲!

  然而,不管是「適齡」的弱冠少年,還是已經拖家帶口的「孩子他爸」和「孩子他媽」,其求知的勁頭似乎都沒有絲毫差別。中文系77級輔導員於東元回憶說,那時復旦最鮮明的風氣就是刻苦讀書,許多老三屆的學生在歷經種種挫折和磨難之後重返校園,求知慾望之強烈簡直無法形容,而他們的勤奮又帶動並激勵了那些順利考取復旦的年輕人。「到圖書館和自修教室『佔座位』是當時一大景觀」,於東元說,「我印象中,理科圖書館門前總是晚飯前就開始排起了長隊,有好幾次,圖書館的大門玻璃都被學生們擠碎了。」

  《傷痕》:從復旦走向「文學」

  提起「7711」,恐怕許多老三屆的復旦校友都會印象深刻。這倒不僅僅因為77級中文系是恢復高考制度後復旦的第一大系,更主要的是,這個班級在當時以及後來湧現出了一大批「文化明星」,為復旦這塊招牌增輝不少。當時最「出挑」的學生,是以《傷痕》一炮而紅的盧新華。

  1978年盛夏,一篇名為《傷痕》的8000多字的短篇小說在上海乃至全國掀起了驚濤駭浪。由於其對「文革」毒害的大膽控訴以及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經《文匯報》發表後,一時洛陽紙貴,人人爭說,並在文學界形成了「傷痕文學」的樣式,影響了一代潮流。評論界認為,《傷痕》有兩方面的積極意義:其一,它觸動了「文革」帶給人們心靈的傷痕,有助於人們正視昨天;其二,它觸動了「文革」帶給文藝創作的傷痕,有助於貫徹新時代「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

  《傷痕》的轟動恰恰也反映了時代的特徵,那是一場如何面對過去和未來的思想交鋒。可開放的思潮到底還是不可遏抑地滲進了復旦校園。陳思和回憶道,1978年的勞動節,他和復旦的很多同學參加了文革後第一次中外大學生聯歡會,在聯歡會上,這些思想上多少還有點拘謹的青年平生第一次學跳交誼舞。他們因激動而汗溼的手掌握著女孩們細膩的小手,那一刻,青春的血液正悄然湧動……

  大師:「跋扈飛揚」的風採

  對於恢復高考後第一批進校的學生,陳思和的印象是「社會經驗多於學術傳統」,因為「文革」期間很多人沒怎麼讀書,卻收穫了不少在社會上闖蕩的經驗。「我們這一代復旦學子,迫切希望為時代、為國家翻開新的一頁,但知識的積累卻相當有限,我本人就屬於『無知者無畏』的類型。」

  隨著社會政治形勢的好轉,許多被「打倒」的老專家、學術權威相繼恢復了工作,50年代後被摧毀的學術傳統得以重建。「當時校園百廢待興,知識分子開始由『臭老九』重新上升為學術明星,而學生們對大師名流的崇拜也與現在追逐歌星球星相仿」,陳思和回憶道,「復旦泰鬥級的大師可真多啊,像朱東潤、蔣天樞、郭紹虞等,都稱得上是『國寶級』的人物。此外還有朱東潤、賈植芳、趙景深、陳子展等先生,能夠聆聽他們的教誨,真的是一種巨大的幸運啊。」

  在陳思和的記憶裡,朱東潤先生是自負的,有一次演講,他說世界上只有三部人物傳記是值得讀的———英國的《詹森傳》,法國的《貝多芬傳》,還有就是他的《張居正大傳》。這樣的傲氣和作派,令人凜然。

  陳子展先生身上的「狂狷」之氣更甚,賈植芳先生曾告訴陳思和,中國知識界沒幾個真正的「狂狷之士」,復旦的陳子展算一個,實則乃大智大勇者。所以陳思和用「跋扈飛揚」來形容心目中的復旦大師。「他們大都思想開放,學識淵博,有著濃厚的精英意識和非凡的個人魅力」,陳思和評價道,「我們做學生的,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

相關焦點

  • 龜龜的甲殼受傷,會留下傷痕嗎?
    特別是體表的傷痕,總是會留下些歷史,讓你的「美」打個折扣。例如我們要是遇到了燙傷、割傷或者其他傷痕,有時候是修復不了的,即使傷已經痊癒,但是身體還是會留下傷痕。不過有些小的劃傷或者哪怕大一點的傷口,也會經過後期的精心呵護,慢慢痊癒到看不出傷痕。
  • 方方武漢日記 新「傷痕文學」記錄疫情下的「傷痕」
    原標題:武漢日記,方方的新「傷痕文學」【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李婷】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傷痕文學流行了很久,而且對中國文學與藝術界影響深遠,現在文學界和影視界依然有人在不斷地炒「傷痕文學」這碗冷飯。
  • 撫平心靈傷痛的使者
    撫平心靈傷痛的使者——記省第二批赴川心理危機幹預隊隊長、市三院副院長錢敏才   我市第二批赴川心理危機幹預隊的兩名隊員於日前回湖。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錢敏才擔任我省第二批平武縣心理危機幹預隊隊長,在他的帶領下,該隊自5月29日至6月12日,已為災區群眾做了2868人次的心理援助,較有效地為他們減輕了心靈上的創傷。
  • 春暖花開復學日 時光如初奮發時
    時光如初 奮發求知「寒暑交送,夢想未央」,歲月在流逝,我們刻苦學習,追逐夢想的腳步從未停止,我們始終相信疫情必將散去。冬播春耕培沃土,夏耕秋種育良田。
  • 每天學點心理學,聽說過傷痕實驗嗎,傷痕實驗又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每天學點心理學,聽說過傷痕實驗嗎,傷痕實驗又帶給我們什麼啟示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 秦朔:莫讓「人民的名義」變成「名義的人民」
    《人民的名義》是一部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出現的現實主義力作。作為觀眾,最大的遺憾就是它應該來得更早。我們已經習慣了屏幕上的抗日、諜戰、情感、偶像、宮鬥、穿越等主題,《人民的名義》這樣的作品已經久違了,甚至不再奢望了。因此它成了中國電視劇在2017年的最大驚喜。
  • 《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演員表介紹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演員表介紹 沙瑞金 (張豐毅 飾 ) 高級檢察長。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演員表介紹 原標題:《人民的名義》劇情錯綜複雜 分集劇情介紹 《人民的名義》最全演員表介紹 高育良 (張志堅 飾) 檢察官。
  • 名義應力、廣義名義應力、熱點應力、結構應力、等效結構應力
    ,或對應有不同的S-N曲線表達方式。美國AAR標準及當前國內使用的應力類型主要是名義應力;歐洲焊接界使用的應力類型主要是名義應力,熱點應力,或稱之為幾何應力,前者用於工程,後者用於研究:而美國從2007年起,在ASME(2007)標準中用的是結構應力及等效結構應力。
  •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
    《人民的名義》涉嫌抄襲嗎  《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案昨開庭  下了一夜的雨,昨天上海空氣清冽,上海浦東法院開庭審理《暗箱》訴《人民的名義》著作權侵權一案。  去年11月,浦東法院受理此案時,錢江晚報曾有報導:《暗箱》作者劉三田起訴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編劇、著名作家周梅森及製片單位等八被告侵犯其著作權,要求小說《人民的名義》全面下架並賠償其經濟損失1800萬元。
  • 布蕾克·萊弗利接新片《傷痕累累》挑戰綜合格鬥
    布蕾克·萊弗利接新片《傷痕累累》挑戰綜合格鬥 時間:2017.05.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良小涼
  • 蔡英文想給這代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
    他還說,現在終於能夠理解,為什麼祖父母那代人總是捨不得扔掉剩飯,原來,每一代人獨有的特殊習慣的背後,都是他們曾經受過的傷害和留下的傷痕啊。這不禁讓我想到,如今在臺灣一切以「臺獨」為執政目的的民進黨當局,他們會給這一代的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
  • 「傷痕」為什麼這麼多?
    01-09 12:42:46 來源: 她很優秀呀 舉報   流星無情地在月球上留下數不清的傷痕
  • 地球的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
    我們的地球表面是一片蔚藍色,還有一部分是綠色,這些代表的是海洋和植被,隨著人類的生產活動更加頻繁,地球的真實面貌早已傷痕累累,你知道現在的地球長什麼樣嗎?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地球就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隨著人類數量增多和生產需求,陸地面積已經不夠我們使用,通過科技的手段,已經開始填海造陸。
  • 大話降龍:伏虎身上傷痕「恥辱」象徵,降龍列文虎克上身?
    伏虎反殺降龍自己是不想降龍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傷痕,因為像是伏虎這樣的高手,要是被人發現自己身上的傷痕,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所以降龍就當沒看到,自己也就饒了降龍。降龍很明確的告訴伏虎自己其實沒有看清楚伏虎大腿內側的傷痕,這讓伏虎很是生氣,都看得這麼仔細了。竟然還告訴自己沒看清楚,一邊說著一邊就是對降龍出腳。
  • 獨居男子在家突然身亡,身上出現怪異傷痕,家人看完馬上報警
    綜合印度媒體報導,當地時間8月2日,印度一名獨居男子突然在家中身亡,家人們在其腿部發現了怪異的傷痕,隨後向警方指控了死者的兩名朋友。目前,警方正在對案件展開調查。他稱哥哥的腿部有奇怪的傷痕,這種傷痕看上起就像他曾經被人來地上拖來拖去一樣,因此他懷疑哥哥的死亡另有隱情。在了解到古達爾什死亡前曾經和兩個朋友在一起後,格普利特立即向警方指控了這兩人,稱是他們讓哥哥吸毒並毆打他,導致了他的身亡。
  • 鬼滅之刃中5個臉上帶傷痕的強者,不死川實彌嚇人,蛇柱選擇遮住
    《鬼滅之刃》的世界危險且殘酷,在戰鬥中留下傷痕再正常不過,而且鬼殺隊的戰鬥更是多比常人要多得多。在鬼殺隊裡,不是每個人都有柱級實力,許多實力一般的人,都在滅鬼的過程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在鬼殺隊的主要戰力團隊中,有這麼幾位臉上帶有傷痕的強者,從側面說明了鬼對人的傷害有多大。
  • 痘痘明明下去了,臉卻成了「月球表面」,教你5招撫平它
    痘痘明明下去了,臉卻成了「月球表面」,教你5招撫平它~在出現痘痘的時候就會讓人想要使出十八般武藝來對付它,好不容易痘痘下去了讓人更加崩潰的事情出現了,那就是皮膚表面出現了一個個坑坑窪窪的痕跡,看起來就像是月球的表面,讓人難以忍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教你四個小方法
  • 用我的熱情撫平你受傷的心——火焰樹
    用我的熱情撫平你受傷的心。火焰樹還有一個十分悽美的傳說。在很久以前,西村有個美麗的姑娘,大家都叫她美人。美人長大了,上門求親的人很多,父母很高興,希望將她嫁給一個有錢有勢的酋長,但是美人執意不肯。因為美人說她愛的人是杜圖。杜圖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農活兒幹得好,還是有名的弓箭手,打獵也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