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給娃看:地球 基礎入門知識 By 國家地理,附視頻詳盡解釋
給娃看:星星 基礎入門知識 Stars By 國家地理,附視頻詳盡解釋
太陽 基礎入門知識 Sun by National Geographic
火星 基礎入門知識 by National Geographic
Mars, the fourth planet from the sun, has been a source of intrigue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Recent NASA exploratory expeditions revealed some of the planet's biggest mysteries. This video explains what makes Mars so different from Earth and what would happen if humans lived there.
火星是太陽的第四顆行星,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引起人類興趣的源泉。最近的NASA探索性探險揭示了地球上一些最大的謎團。該視頻說明了使火星與地球如此不同的原因,以及如果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將會發生什麼。
火星(拉丁語: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所以在英語中,火星是羅馬戰神的意思,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古漢語中則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既稀薄又寒冷,其表面特徵讓人聯想起月球上的撞擊坑,以及地球上的山谷、沙漠和極地冰蓋。在英語中,通常被稱為紅色星球(英語:Red Planet).是因為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因為地表廣泛普遍的分布著氧化鐵的造成的,它使火星呈現出一種紅色的外觀,在肉眼可見的天體中獨具一格。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且沒有穩定的液態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器,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達的MAVEN軌道器,地表還有許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臺火星車:機遇號和好奇號,固定式登陸探測器洞察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旅居者號、勇氣號和鳳凰號等等。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分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器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2018年7月25日,義大利航天局宣布,在火星冰蓋之下發現一個直徑20公裡的冰下湖。這是太空科學家在火星上探測到的首個大型液態水體。
文章只能提供一個視頻,提供簡體英文雙字幕版
需要原版無字幕、英文字幕 請聯繫我
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