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野牛發起衝鋒,獵人被送進醫院,亞洲水牛在澳大利亞可不簡單

2020-12-06 動物與環境

獵人一直都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因為沒有人知道「你會遇到怎樣的獵物」?獵人如今還是一個飽受爭議的的職業,因為當獵人捕殺獵物時,完全無法預測這種行為可能會給當地生態帶來怎樣的後果。幸運的是,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環境保護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獵人這一職業正在減少或者消失。但,這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在澳大利亞狩獵野生水牛。

在澳大利亞,獵人們使用弓箭狩獵很普遍,當地男子克裡斯·麥克謝利(Chris Mcsherry)絕對可以算得上是資深獵人。2020年6月的一天,這位獵人在澳大利亞某地用弓箭狩獵時,偶然發現了一頭野生水牛。他沒有猶豫,朝著那頭野牛便射了兩支箭,想把它放倒,但野牛受傷後還是逃離了現場。

獵人跟著血跡開始追蹤這頭受傷的野牛,在一片茂密的灌木叢中他發現了傷勢嚴重的野牛身影。以他的經驗觀察這頭野牛重量在700斤以上,是個不小的收穫。他又將幾根箭矢射中了野牛,想要儘快結束「這頭動物的痛苦」。然而就在他以為可以去收取獵物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垂死的野牛衝向獵人,用它的尖角連續頂撞了獵人兩次,分別擊中了獵人的右膝和臀部,然後才在不遠處倒下。被送往醫院的獵人接受了兩次縫合手術後,因為傷勢嚴重,可能還要接受皮膚移植。至於傷愈之後還能不能繼續他的狩獵生涯,這位獵人表示他將從返野外……

筆者為獵人的受傷表示同情,也為野牛的頑強生命力和強悍戰鬥力而震撼。同時,筆者也深深地懷疑,這位資深獵人是否一開始就低估了野生水牛的實力?

眾所周知,非洲水牛在非洲殺死的獵人比其他任何野生動物都多。雖然馴養的水牛很溫順(甚至騎),但野生水牛可沒有那麼溫柔,相反它們的攻擊性是出了名的強,它們不據怕面對任何對手,包括老虎和獅子。而生活在澳大利亞的野生水牛屬於亞洲水牛(也被稱為亞洲野水牛),它們比非洲水牛還大,能長到2米高,3米長,重達1200公斤,是牛科所有成員中最大的水牛!

亞洲水牛是可怕的野生動物,具有群居性,如果受到威脅,它們會低下頭,擺出攻擊/防禦姿勢,並迅速甩動頭部,用它們頭上的尖角刺穿對手,造成嚴重傷害。

2017年,一名澳大利亞導遊就曾因亞洲水牛嚴重受傷,身體多處骨折和刺穿傷,這還是多虧了當時的遊客眼疾手快救了他一命。後來通過導遊對當時經歷的描述,一位當地的老獵人認為導遊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他們不該從一頭睡在長草裡的看不見的亞洲水牛身邊路過……

澳大利亞地廣人稀,生活在當地的野生水牛根據季節逐草而生,許多野生水牛從未見過人類或者車輛,這使它們對人類的「光臨」既好奇又無所畏懼。而人類的行為一旦被認為是一種不可逃避的威脅,它們就會發起衝鋒。不要以為你能跑過它們,水牛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裡,相當於人類平均速度的三倍!

作為入侵物種最多的國家之一,幾乎任何動物被引進到澳大利亞之後都能活得風生水起,比如野兔,野豬,貓等等,亞洲水牛當然也不例外。在1824年到1849年間,大約有80頭被馴養的亞洲水牛從印度尼西亞被帶到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為居住在那裡的殖民者提供家畜和奶製品。

而當早期的殖民者離開後,馴養的水牛被放生。這些被放生的水牛的後代變成了野生動物,在澳大利亞的溼地上繁衍生息。這些當初被引進的動物,不但在當地沒有天敵,而且很快適應了當地的野外環境,隨後它們開始大量繁殖,並對澳大利亞本土動植物造成的破壞也不斷擴大。

在20世紀80年代,據估計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有35萬多頭亞洲水牛,由於擔心野牛攜帶的布魯氏菌病或結核病,有可能對不斷增長的肉牛產業造成致命影響,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政府對野牛進行了空中撲殺(如:在直升機上使用機槍掃射),在1979年至1997年間殺死了20多萬頭野牛。據2019年數據顯示,該地區目前仍有超過16萬頭野牛。這也許就是目前還可以在澳大利亞狩獵野牛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就在澳大利亞想盡辦法控制亞洲水牛數量的時候,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亞洲水牛列為了瀕危物種……也許在某些情況下,澳大利亞會成為這些被引進動物在世界上最後的棲息地。

在文章最後,我來分享一下:在野外遇到野牛時我們該怎麼做。

如果野牛停下它正在做的事情,抬頭看你,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你靠它太接近了。這時你咬慢慢後退,但不要跑,也不要做任何突然的動作。

如果野牛沿著小路向你走來,這時你要麼從來時的路撤退,要麼遠離這條小路。

如果野牛的鼻子已經發出噴氣聲,或者不停搖晃它的頭,用蹄子刨土、翹尾巴等,所有這些都預示著野牛即將發起衝鋒。這時的你不要大喊大叫,因為和其他動物不同,高分貝的叫聲不會嚇跑野牛。

要想躲過野牛的攻擊,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找到掩體,任何大型可以遮擋住身體的都可以。

如果你能做到的話,爬樹是個好主意。野牛顯然不會爬樹,而且它向你衝鋒也不是想要吃了你,所以只要你爬到樹上,被你激怒的野牛通常會選擇離開。

簡而言之,避免遭到野牛攻擊的最安全建議就是——保持距離。如果你碰巧離野牛太近了,那也不要跑,儘快後退著離開。

相關焦點

  • 非洲水牛和亞洲野牛的親緣甚遠,非洲水牛的祖先類似亞洲野牛
    非洲水牛也稱非洲野牛,又稱好望角水牛,是一種產於非洲的牛科動物,平均壽命15 - 20 年非洲水牛和亞洲野牛的親緣甚遠,在演化上非洲水牛的祖先類似亞洲野牛。是非洲的五大獸之一,也是非洲草原上最常見的動物。非洲水牛最重可達900公斤大家覺得這件事情怎麼樣?
  • 相比起非洲獅,非洲野牛為什麼是非洲大陸最危險的大型野獸
    獅子也只敢攻擊落單、年老、年幼的野牛,對於獅子來說,除了小牛之外,4隻雌性獅子共同作戰, 才能將一頭重達800千克的非洲水牛推翻,而如果是落單的成年雄性野牛,就還需要雄獅的幫忙。如果不儘快擊殺,那麼其餘的同伴將對其咆哮的求救呼喊作出反應,會主動對捕食者發起反擊。
  • 美洲野牛,曾統治北美地區,卻被從7000萬頭屠殺到只剩325頭!
    美洲野牛,是美國的「國獸」,地位和白頭鷹等同。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成群的美洲野牛。若公園裡的公路出現堵車,基本拜美洲野牛所賜;若出現動物傷人現象,也基本是野牛所為,而且責任還不在它。這算不算是一種膨脹了?不過在地球上生存的所有四足動物中,可能沒有其他物種曾像美洲野牛一樣遭受如此慘烈的黑暗時期。曾一度屠殺美洲野牛被視為讓印第安人挨餓的方法。
  • 亞洲體型最大的野牛,全身都是腱子肉,堪稱牛界的「史泰龍」
    導讀:牛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大家平常見到最多的莫過於水牛和黃牛了,它們不僅是人類主要蛋白質來源,還是農業勞作的主要牲畜,從古至今它們一直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在自然環境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野牛,它們性情兇猛、體型龐大,非常具有攻擊性,最讓人熟知便是非洲的野水牛,它們是大草原上最具殺傷力的食草動物之一,有時就連草原之王獅子也不是對手。然而,在亞洲同樣存在一種野牛,它們的體型甚至超過非洲野牛,且極具攻擊性,非常的危險。
  • 美國獨特風景的一部分:野牛
    美洲野牛是美國的象徵之一,在美國歷史上,與白頭鷹一樣,可以在各種硬幣和旗幟上找到它們的形象。最近,一些人認為把新大陸的水牛稱為野牛更為準確,因為它與舊大陸的兩頭水牛不屬於同一屬。南非野牛 水牛 印度野牛 美洲野牛還有一種歐洲野牛,雖然被海洋隔開,但看起來很像美洲野牛或水牛,基本上被認為是同一種動物。東半球的「水牛」是非洲的野牛和亞洲的家養水牛。
  • 4隻非洲鬣狗當野牛的面掏肛活吃小水牛啃食腸子,非洲野牛真無能!
    4隻非洲鬣狗當野牛的面掏肛活吃小水牛啃食腸子,非洲野牛真無能! 2020-10-27 12:44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4隻非洲鬣狗當野牛的面掏肛活吃小水牛啃食腸子,非洲野牛真無能!
  • 野牛到底有多少種,你知道嗎?
    美洲野牛 美洲野牛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別稱美洲水牛、北美野牛等,體重可達1000千克,頭上長有一對向上彎曲鋒利的雙角,即使面對最富攻擊性的捕食動物也毫不退縮。
  • 非洲水牛和印度白肢野牛誰更厲害呢?
    小編經常在貼吧裡見到虎迷和獅迷們討論老虎和獅子,又拿出印度野牛和非洲水牛來比較,說明老虎和獅子戰鬥力,所以小編今天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印度水牛和非洲水牛
  • 印度白肢野牛不樂意了,狂虐非洲水牛
    比如,非洲象要明顯大於亞洲象、非洲獅子明顯大於亞洲獅子……甚至非洲當地居民,他們比其他地區的人更適合奔跑,耐力更足。當然了,這只是印象中認知。有一種印度牛,就打破了這個觀點。非洲水牛和印度白肢野牛相比,非水簡直弱爆了。非洲水牛是屬於野牛的一種,大量繁殖在非洲草原,體型龐大,每年致死的獅子不計其數。
  • 獅子捕獵時常被野牛反殺,換成老虎有可能單獨捕獲一頭野牛嗎?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最大的敵人並不是鬣狗等猛獸,而是非洲野水牛,很多人會有疑問,野牛不是獅群的捕食對象嗎?怎麼又是敵人呢?實際上很多人都被野牛憨厚的外在形象給騙了,它可不像是我們常見的家畜那麼溫順。在非洲大草原上,野牛是跟獅子、大象等猛獸並稱為最危險的5大動物之一,野外致人傷亡數量很高,每年都有比較多的人命喪於非洲野水牛之手。獅群是經常捕食野牛,這沒有錯,但是野牛也是草原上殺死獅子最多的一種動物,數據比鬣狗還要多得多。不是說「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嗎?獅子捕食野牛多了,自然就會被野牛反殺,這在草原上是很常見的事。
  • 《國家地理》最佳美洲野牛圖集
    編者按:100多年前的20世紀初,由於頻繁獵殺和毛皮貿易,野牛一度險些被人類趕盡殺絕。幸好後來環保人士努力讓野牛回歸牧場,使它們免於滅絕。許多美國人認為,野牛對於美國歷史和本土文化的意義重大,並推崇這種動物作為國家的象徵。來看看《國家地理》檔案中珍藏的野牛照片吧!
  • 熊對野牛:戲劇性的鏡頭顯示黃石灰熊吞下一頭野牛
    麥可·道斯成功地拍下了這段邂逅的手機鏡頭,這段視頻發生在黃石公園中途間歇泉盆地的一個山路口的Firehole河沿岸(編者註:為痛苦的畫面和同樣令人痛心的低俗音樂做好準備): 最初是由這頭年輕的野牛發起的,灰熊最終從後面抓住了它的獵物,在它蹣跚前行時撕碎了牛的背部。掙扎的一對跌跌撞撞地跨過了河上的一座橋,最後自己也掉進了水流裡。
  • 疣豬剛趕走羚羊斑馬,又來了水牛,這還沒結束
    然而當它準備喝水時,疣豬卻毫不猶豫地朝著斑馬發起了衝鋒。斑馬明顯被嚇到了,它放棄了喝水的打算,轉身逃離了水塘。在成功趕走羚羊和斑馬之後,疣豬依然顯得很亢奮,它們似乎不在乎自己面對的是什麼動物,也不在乎這個動物的大小,只要敢靠近水塘它們就會發起衝鋒。這時候一群水牛來到了水坑邊,毫無意外疣豬向水牛發起了衝鋒,它想故技重施把水牛群也嚇走。
  • 來自非洲的牛魔王,非洲水牛:草原之王就這?昨天還被我追著跑
    非洲水牛也叫做非洲野牛還有被稱為非洲野水牛,非洲水牛也是在當地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非洲水牛的體型十分的龐大,體長2.1-3.4米左右,身高1-1.7米左右,簡直就像是一輛小汽車。非洲水牛的體型龐大,但是它不像犀牛是一個近視眼,十分的容易受驚膽小,非洲水牛的視覺、嗅覺、聽覺都十分的靈敏,一旦發現附近有什麼威脅它會主動的發起攻擊。
  • 盤點動物界的八大野牛殺手
    現在,動物志根據動物學家們的野外研究和一些可信記載,盤點一下動物界的野牛殺手。首先登場的是的鱷魚。無論什麼鱷魚都是以魚類為主食的,但生活在非洲稀樹草原上的尼羅鱷吃大型陸棲動物的機會多一些。尼羅鱷經常襲擊到河邊飲水或渡河的有蹄動物,即使是龐然大物,到了深水區,尼羅鱷也不會怕它。在克魯格國家公園,曾有一隻14英尺的鱷魚殺死一頭成年公非洲水牛。
  • 雲南邊境發現白肢野牛,重1.5噸,無愧是牛界的牛魔王
    雲南邊境的西雙版納,有個叫班倒村老胖寨的地方,不知道從哪裡衝出來兩頭巨大的野牛,它們與家裡養的水牛十分相似,但是體型壯碩,牛蹄呈白色、牛角根部呈白色偏黃。不知道是因為早已結仇,還是因為同時喜歡上一頭母牛,這兩頭公牛一個早上都在鬥毆。其中一頭野牛在戰鬥中明顯受傷嚴重,一臉的血,也許是頭骨撞裂了,落荒而逃,後因頭部重傷而死亡。
  • 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
    美洲野牛牛科美洲野牛屬的一種動物。又名美洲水牛或犎牛,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也是一種比較兇悍的動物,體重可達1000千克,頭上長有一對向上彎曲鋒利的雙角,即使面對最富攻擊性的捕食動物,也毫不退縮。它們長有深暗的慄子褐色毛髮,有如同小丘一樣的大肩膀。
  • 也許很多人不相信,北極熊和棕熊的極限體重比非洲水牛還大
    非洲水牛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上很常見的一種群居動物,是牛科-牛亞科-非洲水牛屬,分為3-5個亞種,我們平時看到的那種毛髮黝黑,身體粗壯的就是非洲水牛的指名亞種,又稱好望角水牛或開普水牛。剛果的熱帶雨林裡生活著一種毛皮呈褐色的水牛,稱為赤水牛或剛果野牛。我們通常所指的非洲水牛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好望角水牛。
  • 母獅捕獵不成反被虐殺,為什麼非洲野水牛是獅子都發怵的存在
    近日,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一大群野水牛聚集在一個水坑旁,一隻母獅突然出現,想要偷襲,然而卻被野水牛發現,水牛不斷踩踏這頭離群的母獅,並用牛角不斷攻擊它,它被水牛像布娃娃一樣拋向空中、扔來扔去,最後,這隻母獅的屍體被扔進了水坑。
  • 《食史百味》印第安人的生命之源:美洲野牛
    1870年開始情況開始惡化,獵人們開始大量捕殺野牛,獵殺行為迅速蔓延,到1880年幾乎所有南部的野牛都被捕殺。1882年黃石公園僅餘23頭,而到1890年,美國全境已經只剩下不到1000頭美洲野牛了。到1903年為止,北美大草原上只剩下二十一隻野生野牛。1905年,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第一次頒布法令保護一批珍稀動物,其中包括美洲野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