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市發現「麋鹿」及「狩獵」巖畫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新疆阿勒泰市發現「麋鹿」及「狩獵」巖畫

2015-05-15 18:48: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新網烏魯木齊5月15日電 (杜鵬飛)15日從阿勒泰市文物局獲悉,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達布勒哈特村新近發現了表現「麋鹿」及「狩獵」等動物、人物形象的巖畫,這是繼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以來在阿勒泰市首次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巖畫群。此次新近發現的巖畫是當地牧民巴特巴依爾在一次放牧中無意發現的。

  阿爾泰山脈,西北起西西伯利亞,經新疆阿勒泰地區,東南至蒙古人民共和國,綿延約2000公裡。峻峭偉岸的山巖上,古代遊牧民族,給當地遺存下來了非常豐富的巖畫。

  記者在巖畫現場看到,本次發現的巖畫共有兩處,相距100米左右。一處為單一動物巖畫,表現的是「麋鹿」形象,巖畫中共有兩頭鹿,一雄一雌,雄鹿頭頂鹿茸豐滿,雌鹿較雄鹿較小,巖畫整體畫面線條流暢,形態刻畫優美。另一處巖畫位於陡峭山壁間,畫面面積約有5至6平方米,巖面上動物、人物刻畫較為密集,表現有獵人「狩獵」、「遊牧」等場景。

  據阿勒泰市文物局局長廖紹珍介紹,本次發現的「麋鹿」巖畫,與當地謝鐵爾勒洞穴巖畫中的「鹿」的形象相似,但鹿角卻有不同之處,前者鹿茸教直,本次發現的巖畫鹿茸較彎曲,畫面也更生動。

  據了解,阿勒泰地區擁有豐富的巖畫遺存從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哈巴河縣、阿勒泰市,直到該地區最東部的青河縣,逢山必有巖畫,因此,素有「阿勒泰山千裡巖畫長廊」之美名。

  「很遺憾的是,本次發現的巖畫群,據我們多年的文物保護經驗來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個破壞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這些巖畫對於我們研究草原遊牧民族的文化、歷史、民俗等都具有極大的幫助,這些遺存下來的巖畫顯得格外的珍貴,我們文物單位後續將對其進行保護。」廖紹珍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汗德尕特鄉是阿勒泰市唯一的蒙古族鄉,「汗德尕特」的蒙語原意就是麋鹿的意思。據當地的老人講,這裡曾是麋鹿的故鄉,以前在人很少居住時,這裡生活著成群成群的麋鹿,但讓人惋惜的是,多年來,因自然條件的改變,麋鹿早已客走他鄉,麋鹿已成為了當地的傳說。

  「本次所發現的『麋鹿』巖畫形象說明了在遠古的時候,汗德尕特鄉的麋鹿數量一定很多,給古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將其可在了巖壁上,這也從一定角度印證『汗德尕特』這個地名的由來。」汗德尕特鄉黨委委員波拉提·吾拉爾泰說。

相關焦點

  • 新疆一牧民放牧時意外發現「神秘」巖畫(圖)
    5月中旬,新疆阿勒泰牧民巴特巴依爾在一次放牧中無意發現的神秘巖畫群,牧民隨即向政府部門報告,經過當地文物部門人員證實,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達布勒哈特村新近發現了表現「麋鹿」及「狩獵」等動物、人物形象的巖畫,這是繼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以來在阿勒泰市首次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巖畫群。  本次發現的巖畫共有兩處,相距100米左右。
  • 新疆阿勒泰市出現「寒夜燈柱」奇觀
    冰雪盛宴 【新疆阿勒泰市出現「寒夜燈柱」奇觀】12月1日19時28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新區出現了罕見的「寒夜燈柱」奇觀天象。「寒夜燈柱」如彩色的光柱,直上雲霄,景象燦爛無比,絕美震撼。寒夜燈柱現象是一種冰暈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因大氣中冰晶反射燈光所形成的。
  • 新疆阿勒泰市告別不通火車歷史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0日電(記者蔡國棟、胡虎虎)10日9時許,隨著一聲火車汽笛聲響,由北疆阿勒泰開往南疆阿克蘇的K9772/3次列車駛離阿勒泰火車站,從此這座地處新疆最北端的邊陲小城告別不通火車的歷史,正式融入鐵路路網。  為了見證阿勒泰市通火車這一歷史時刻,今年93歲的蔣善月一大早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阿勒泰火車站。
  • 新疆阿勒泰市同時出現兩道彩虹(圖)
    新疆阿勒泰市同時出現兩道彩虹(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6日 0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4月25日傍晚,新疆阿勒泰市區東南方同時出現兩道彩虹,許多市民駐足觀賞。
  • 圖:新疆阿勒泰市同時出現兩道彩虹
    圖:新疆阿勒泰市同時出現兩道彩虹
  • 新疆最美的地方,當屬阿勒泰地區,你來過這裡嗎?
    阿勒泰地區主要風景名勝有聞名遐邇的喀納斯湖風景區、布爾根河河狸自然保護區、福海海濱風景區、蝴蝶溝、烏倫古湖海濱浴場、白沙湖、鳴沙山,以及高山風光、冰川雪嶺、湖泊溫泉、巖畫石刻,切木爾切克古墓群及草原石人阿勒泰市四面環山,地形奇異。全市有國家A級景區13處,其中:3A級4處(樺林公園、五指泉、金山森林公園、金山葡萄園),2A級7處,A級2處。
  • 新疆發現史前文明,巖石上刻有飛機圖案,難道一萬年前就有飛機?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世界各地發現過許多科學根本無法解釋的事情,而專家們發現,史前時期存在的某些事物仍然是個謎。像智利復活節島巨石像,28億年前的南非金屬球,10萬年前的美國金屬花瓶,20億年前的加彭共和國的核反應堆等等。今天,我將向您介紹中國新疆的史前文明。這些發現的跡象都表明,史前時期可能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2日 16: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12日電(記者李惠子 勿日汗)正在內蒙古赤峰市舉行的首屆紅山文化國際高峰論壇上,考古專家稱,近期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白廟子山中發現了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 新疆古代羊文物(圖)
    羊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活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原始居民,就已開始選擇水草豐茂的沿河沿湖地帶牧羊狩獵。漢代許慎釋《說文解字》中說:「美,甘也。從羊從大。」1979年,新疆考古人員就在尉犁縣古墓溝墓葬裡發現了山羊骨,距今3800年。羊肉味道鮮美,無論是農耕民族還是草原民族,都喜歡吃羊肉。早在2800年前,新疆古代居民就已品嘗到羊肉的鮮美。
  • 外媒拍中國哈薩克族:世界上最後的金雕狩獵民族
    而目前哈薩克族金雕狩獵者僅存約400人。 金雕屬於鷹科,是北半球廣為人知的猛禽,主要捕食大型鳥類和中小型獸類。 金雕在很早的時候就被人類馴服了,在距今2000至4000年前的紅山文化玉器中,可以發現大量鷹隼的造型。如今在中亞和中國西部的山區、牧區,還保留有馴鷹的傳統和習俗,而遠古文化遺存的大量巖畫和圖騰中就有許多馴鷹狩獵的內容。
  • 探訪「失落的文明」——阿壩莫斯都巖畫
    >   中新社四川馬爾康1月8日電:題:探訪「失落的文明」——阿壩莫斯都巖畫  作者 安源賀 劭清  深冬清晨,記者一行從阿壩馬爾康縣城出發,逆著被薄冰覆蓋的木足溝河,從僅容一車行駛的盤山小路蜿蜒而上,探訪莫斯都巖畫。
  • 亞馬遜雨林發現13公裡長史前1萬年人類巖畫
    我必須得用這兩個詞來形容這個宏偉的發現!我看了幾遍這些繪畫藝術,還是完全無法相信,如此精美的巖畫是至少生活在1.25萬年前的史前人類的傑作。然而我更無法相信的是,這些繪在巖壁上的畫作,竟然在亞馬遜雨林裡綿延了近13公裡!
  • 亞馬遜雨林深處發現冰河時期失落的史前文明,超大規模精美巖畫綿延...
    我必須得用這兩個詞來形容這個宏偉的發現! 我看了幾遍這些繪畫藝術,還是完全無法相信,如此精美的巖畫是至少生活在1.25萬年前的史前人類的傑作。然而我更無法相信的是,這些繪在巖壁上的畫作,竟然在亞馬遜雨林裡綿延了近13公裡!
  • 超大規模精美巖畫綿延13公裡!亞馬遜雨林深處發現失落的史前文明
    我必須得用這兩個詞來形容這個宏偉的發現! 我看了幾遍這些繪畫藝術,還是完全無法相信,如此精美的巖畫是至少生活在1.25萬年前的史前人類的傑作。然而我更無法相信的是,這些繪在巖壁上的畫作,竟然在亞馬遜雨林裡綿延了近13公裡!
  • 大興安嶺古巖畫中的龍雛形
    唐李 近年來發現的遠古時期的大興安嶺巖畫,其中有關龍形紋的巖畫,如被專家們稱之為「S形鹿角龍」等,與我國其它地區已經出土發現的有關龍的各種初始原型,形成了鮮明的互補和對照關係。 這一說法雖然顯得籠統,但隨著考古發現,人們已經看到了眾多不同形態的龍的初形。莊鴻雁說,全國有影響的這類龍型遺蹟有幾十處。她認為大興安嶺龍形巖畫與已發現的這些龍型遺蹟,可做彼此勾連的解讀。大興安嶺地處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分水嶺,在歷史上是東胡、鮮卑、室韋、契丹、蒙古等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發祥地。「S形鹿角龍」發現於加格達奇白樺崗巖畫遺址。該遺址有10處巖畫,單幅近750餘幅。
  • 麋鹿會不會迷路
    所以我小時候就幻想著有沒有一隻麋鹿能帶我飛。直到長大後發現,我不是蒼耳,我是麋鹿,在群雄逐鹿的社會裡躲避著各種廝殺,帶著那可憐的積蓄走南闖北,馬上相逢無紙筆,我就微信轉給你。 如果我是麋鹿,我願意去水草豐沃的地方,願意去天敵少的地方,哪怕我迷路了。但畢竟我不是麋鹿,所以今天打算分享一些有關麋鹿種群物種保護的故事。
  • 「陰山巖畫第一人」蓋山林辭世,力推中國巖畫研究走向世界
    蓋山林是我國知名考古學家、巖畫學家,被稱為「中國陰山巖畫第一人」。他在近40年的研究, 把中國巖畫的現狀、分布、特點等基本問題揭示開,使中國巖畫研究走向了世界。他對陰山巖畫的研究貢獻卓著,發現陰山巖畫後,提議把巖畫作為單獨的一個學科來研究,創立了巖畫學,彌補了中國在世界巖畫學研究的空白。
  • 伊朗發現神秘「螳螂人」史前巖畫
    日前,據外媒報導,在伊朗中部發現了一幅不同尋常的史前巖畫,巖畫上描繪了一個六條腿的生物。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一起分析了這幅巖畫得出了該生物很可能是由螳螂和人的組合的結論。他們的這項研究論文發表在本月的《Journal of Orthoptera Research》雜誌上。
  • 內蒙古阿拉善發現172幅罕見巖畫 為巖畫起源和演變提供依據
    中新網阿拉善3月5日電 (李愛平 李亞男)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文物局5日對外消息指,該盟發現172幅罕見巖畫,為進一步揭示中國巖畫的起源和演變提供了重要材料和依據。  官方消息稱,近日,阿拉善盟文物局組成文物調查組深入阿左旗木仁高勒地區開展野外文物考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