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2020-12-08 央視網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2日 16:0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12日電(記者李惠子 勿日汗)正在內蒙古赤峰市舉行的首屆紅山文化國際高峰論壇上,考古專家稱,近期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白廟子山中發現了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翁牛特旗政協文史研究人員吳甲才經半年多實地考查,行走了20餘蘇木(鄉),已發現此處有可辨的獨立石巖畫10組,其中一塊砂巖黑石南北長310釐米,形如巨薯,經雨水衝洗後,顯露出北鬥七星及一些奇異圖形的巖畫。

  吳甲才說,這塊巨薯形巖畫石的朝天一面有清晰可見鑿磨出的19顆星體,北鬥七星圖在巖石面北部,巖畫上北鬥七星的總長度為119釐米,最大星穴直徑6釐米、深度5釐米,每顆星體形狀似倒放的饅頭,外大、內小,星體表面圓潤、光滑,並有自然色包漿,經華北地礦普查大隊高級工程師陳仁華測定,石質為砂巖透鏡體核石。

  根據天文學家測出的十萬年前至今星體的變化軌跡,考古學家推斷出巖畫北鬥七星屬一萬年前北鬥七星的形態。著名巖畫專家、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蓋山林日前實地觀測了巖畫的鑿磨方法與風格,認定白廟子山巨薯石上的北鬥七星巖畫是新石器早期先民們的作品。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塔拉在此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地處人煙稀少、沙漠腹地的白廟子山巖畫,特別是新石器早期北鬥七星巖畫的出現迄今國內罕見,它為驗證天體演化、推測古代北鬥七星的變化軌跡提供了珍貴史料。

  吳甲才說,巨薯石上的巖畫除星辰外,還有用擬人誇張手法繪製出的讓人費解的畫面,其中一塊巖石上的14幅巖畫形態各異,沒有重複,與陰山、賀蘭山巖畫有相似的一面,巖畫中描繪的「神」在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雙龍獸面上已有出現,巖畫山附近出土的紅山文化時期的玉面像、青銅時期的青銅臉也與其相似,但這些神形巖畫的製作時期還需進一步考證。

  專家認為,白廟子山方圓40公裡內曾出土「中華第一龍」青玉豬嘴龍、勾雲形玉佩等新石器紅山文化時期的遺存,而巖畫鑿磨的輪廓線槽型與上述文物相似,同時,附近沙地中有很多舊石器時代狩獵用的石器,新石器時代的石簇、石斧等,因此,此地巖畫的出現並非偶然,且承載著厚重的紅山文化。

  塔拉說,這裡的先民在文字未出現前對所看、所想進行定格繪製,記載與天、地、人的溝通,此地巖畫對於研究紅山文化起源與傳承彌足珍貴。

  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距今約5500年至6000年。它分布在東起遼河流域、西至燕山南北的廣大地區,由一個大的部落集團所創造,因1935年首次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區紅山後發掘而得名。紅山文化是中華文化起源之一,它在中華文明史發展中的作用不容低估。

  由赤峰市文化局和赤峰學院共同主辦的首屆紅山文化國際高峰論壇10日開幕,來自中國、美國、韓國、哥倫比亞、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的考古專家對紅山文化進行了探討。(完)

責編:常豔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遺址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1日電(記者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鑲黃旗草原上發現一處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這一被命名為乃仁陶勒蓋遺址的大型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內發現房址270餘座,房址內有二層臺、柱洞、火灶。房址出土遺物有動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考古人員根據乃仁陶勒蓋遺址出土的遺物初步判斷,其年代與裕民文化類型相當。裕民文化是2015年發現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新類型,被認為是我國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 北鬥七星:中國人最信仰星系,帝王最愛紫微星,道教稱為七星君
    而北鬥七星也是古老中國最崇拜的星系。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也以北鬥來命名,可看北鬥星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很深的情緣。在中國各種的相術、文學作品、道家文化、神話傳說故事等載體中,都有很多相關北鬥星的描述,很多故事總是與它們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北鬥七星是由天樞、天璣、天權、玉衡、天璇、開陽、瑤光七星組成,根據其分部位置的形態,古代中國人把這七星構想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
  • 華容縣出現「北鬥七星」,傳說是吳三桂所建?考古發現是史前文明
    而言及頭頂的星辰,也許只有北鬥七星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的星象文化,畢竟北極星經儒家學說發展,逐漸成為夜空之主的帝星,更是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政治內涵。湖南省華容縣東旭村,與中國數以萬的農村一樣,在夏至之後,可以清晰地看見北鬥垂於天幕。然而當地有7個不起眼的土堆,註定讓東旭村與眾不同。這7個小土堆還有一個神秘的名字——「七星墩」。
  • 舉頭望北鬥
    因七星排列形狀曲折,酷似飲食器具鬥勺,且位於北天,「居陰布陽,故稱北鬥」。其中第一至第四星為「魁」即鬥身,第五至第七星為「杓」即鬥柄,「合而為鬥」。確定季節、推斷月份、導航方向北鬥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北鬥七星信仰是中國人最早的星宿信仰之一。距今一萬年前的內蒙古翁牛特旗白廟子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發現有早期北鬥七星巖畫。
  • 「陰山巖畫第一人」蓋山林辭世,力推中國巖畫研究走向世界
    他對陰山巖畫的研究貢獻卓著,發現陰山巖畫後,提議把巖畫作為單獨的一個學科來研究,創立了巖畫學,彌補了中國在世界巖畫學研究的空白。他認為陰山巖畫經歷過一個漫長的作畫時代, 由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 一直持續到近現代, 顯示出寫實、生動、誇張、對稱又不失天真的藝術特色。
  • 內蒙古阿拉善發現172幅罕見巖畫 為巖畫起源和演變提供依據
    中新網阿拉善3月5日電 (李愛平 李亞男)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文物局5日對外消息指,該盟發現172幅罕見巖畫,為進一步揭示中國巖畫的起源和演變提供了重要材料和依據。  官方消息稱,近日,阿拉善盟文物局組成文物調查組深入阿左旗木仁高勒地區開展野外文物考古調查。
  • 舉頭望北鬥 - 中國青年網
    因七星排列形狀曲折,酷似飲食器具鬥勺,且位於北天,「居陰布陽,故稱北鬥」。其中第一至第四星為「魁」即鬥身,第五至第七星為「杓」即鬥柄,「合而為鬥」。確定季節、推斷月份、導航方向北鬥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北鬥七星信仰是中國人最早的星宿信仰之一。
  • 湖南一小村莊暗藏「北鬥七星」,5000年前消失的古城,終重見天日
    《天象列星圖》記載:北鬥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北鬥。古人喜歡夜觀天象,仿佛從滿天星鬥的分布中,便能窺出世間玄機,而作為其代表的北鬥七星,則更是其中的代表。
  • 「考古中國」通報四項最新成果: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發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9日訊 (記者 張雪)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
  • 北鬥七星圖片,北鬥七星形狀會發生改變嗎?
    大家都知道北鬥七星的形狀是不會動,那麼被動七星是如何保持它如勺子般的形狀呢,不妨跟外星探索網一起看看北鬥七星圖片解析,了解北鬥七星的真實樣子。北鬥七星在大熊星座,是由大熊座 的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大家都知道北鬥七星現在是不會變的,一直是勺狀,但是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鬥七星 在北方天空的位置略有不同,鬥柄所指方向也會變化。
  • 北鬥七星(五)...
    在前面的北鬥七星裡,大概介紹了北鬥的形成與二十八宿等等之間的聯繫。
  • 「北鬥衛星導航」與「北鬥七星」
    而我最早認識的就是北鬥七星,她們像個勺子靜靜地掛在夜空中,隨著節氣的變化,你也會驚喜地發現他們也在變化。七星中最大最亮的就是北極星,因為每次都是第一個看到她。很多年後,在聳立的都市樓宇間,透過窗戶,竟然驚喜地發現了北極星,慢慢地,一個,兩個,三個。。。。。。北鬥七星。她們似乎變得小了些,暗淡了些,也許是樓宇間的燈光太亮。總之,她們還在,這讓我很是欣喜若狂,就像看到久別數再載的老友,雖然我已經看不到像銀河一樣的滿天繁星了。
  • 湖南一小村莊暗藏「北鬥七星」,考古隊:下面埋著消失5000年古國
    在臺地之上分布著7座高出地面3–5米的大土墩,因為大土墩分布的形狀很像北鬥七星,因此這裡就被村民稱為「七星墩」。 關於七星墩的來歷,東旭村的村民給出了一種說法:根據村中祖輩相傳,明朝末年,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投降了清朝,之後一路率領大軍南下,替清朝平定了半壁江山。
  • 重大發現!北鬥七星被異星入侵,可能來自銀河系以外!
    與其他恆星相比,北鬥七星是最著名的。北鬥七星是人類最著名的恆星,它的形狀是北鬥七星。七星有不同的名字,可以指引方向。在古代,北鬥七星在夜間觀看天空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天文學家說北鬥七星看起來很亮,實際上離地球很遠。最近的一個離地球還有70光年,最遠的距離超過120光年。但因為它們都是恆星,所以能發出強烈的光,使地球上的人能用肉眼觀察它們。
  • 6月天象大觀之認識夜空中的北鬥七星和小北鬥七星
    今晚,假設你現在在北半球,你可以輕鬆地找見傳說中的北鬥七星,在英國的朋友管它叫犁,大部分歐洲的朋友一般叫它四輪馬車。這幾顆常見的恆星在六月的傍晚時會出現在很高的天空。你還可以通過北鬥七星來找到那個小勺子,也就是小北鬥七星。你可以很輕鬆地找到北鬥七星因為它的形狀太像一把勺子了。然而與此同時,小北鬥七星卻不是很好找。
  • 北鬥星辰原來被誤讀了幾千年,不是北鬥七星,而是北鬥九星!
    在風水術數裡有北鬥七星的說法,即觀測北鬥七星的不同位置、明暗情況可判斷國運和人之命脈。有所謂「北鬥注死,南鬥注生」的說法,諸葛亮在五丈原觀測北鬥七星可知自己命在旦夕,而司馬懿觀測北鬥七星也能預測到諸葛亮之死,可要是本來北鬥七星不是七顆星,而是九顆星,那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佔星術,或有瑕疵。那麼,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呢?其實,在我國很早的時代裡,就一直有北鬥九星的說法。
  • 天文發現:北鬥七星附近存在一道神秘的紫外圓弧!
    據《天文和天體物理學通訊》雜誌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透露,北鬥七星附近存在一道神秘的紫外圓弧。如果它擴充完整,正好能夠以北鬥七星為中心,形成一個直徑60度的正圓(肉眼不可見)。相較而言,北鬥七星在天空中的跨度只有25度。經科學家研究證明,圓弧特徵表明它與銀河系平面上方某處恆星或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衝擊波有關。爆發的具體發生地點和發生時間仍然高度不確定。但據估計,爆發至少發生在10萬年前,爆發地點距離地球大約600光年。
  • 「北鬥七星」簡介
    北鬥七星源於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故名北鬥。北鬥七星是上古時代人們用作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標尺。北鬥其名始見於漢代緯書《春秋運鬥樞》記載如下「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瑤光。
  • 北鬥七星你真的了解嗎
    星河萬裡印長空,七星北鬥指乾坤;大家應該都知道北鬥七星,也就是所謂的勺子星,但是你真的了解北鬥七星嗎?所以講到這在南半球的朋友,就不用了通過北鬥七星來找北了,因為你在某些緯度根本就看不到北鬥七星,即使看到了北鬥七星,你基本也是找不到北極星的。
  • 秋天能看到北鬥七星嗎?
    當然,北鬥七星是非常容易被識別出來的。但是有的時候,它會出現在北方天空天空的低處,或者根本看不見。現在的傍晚的情況正是如此。那麼,如何發現它呢?北半球現在是秋天了。戶外有些寒風刺骨,黑夜也變得越來越長。也許,你曾經站在秋風中,尋找北鬥七星?北鬥七星可能算是最廣為人知的天體形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