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縣出現「北鬥七星」,傳說是吳三桂所建?考古發現是史前文明

2021-01-19 趣觀歷史

引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句出自《周易》,天道星辰的運行,剛勁穩健,而君子處世應當像天一樣,自強不息。孔子為《周易》作象卦,從而比附星辰,君子豪氣就此油然而生,就算兩千五百年後,仍然讓世人感受到其中磅礴偉岸的氣質。

而言及頭頂的星辰,也許只有北鬥七星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的星象文化,畢竟北極星經儒家學說發展,逐漸成為夜空之主的帝星,更是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政治內涵。湖南省華容縣東旭村,與中國數以萬的農村一樣,在夏至之後,可以清晰地看見北鬥垂於天幕。然而當地有7個不起眼的土堆,註定讓東旭村與眾不同。這7個小土堆還有一個神秘的名字——「七星墩」。

▲北鬥七星

01

關於七星墩的由來,東旭村所給出的說法並不久遠:據村中祖輩所言,明末清初之際,因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投降於清,之後就率大軍一路南下,為大清開闢了大半江山,由此被封平西王。而年至康熙,清廷為鞏固政局又要裁撤藩國。吳三桂據此起兵造反,與清廷大打出手,這也就是後世所載的「三藩之亂」。

而吳三桂率軍至此,為抵禦清廷,就派遣大軍按照北鬥七星的布局,在一夜之間於東旭村周圍搭建了七座炮臺。所以,東旭村外往北的長江拐彎處,就由此留下七座高約30餘米的巨型土堆,而這裡也就被當地村民稱為「七星墩」。

▲七星墩遺址周邊地形地貌

02

事實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當地文物局就考察過七星墩,曾發現大量的墓葬及灰坑,從而初步判定此地乃是一處史前遺址。但由於時局的限制,並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重視。直到2019年1月,湖南省再次進行文物普查時,終於注意到東旭村代代相傳的吳三桂之事。不過,村民口傳的故事距今也不過300年,那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而七星墩又真是由吳三桂所建?

為撥開籠罩在七星墩上的「謎霧」,上級文物部門迅速批准湖南省考古隊的申請,一場規模浩大的考古工程就此在東旭村拉開帷幕。前後經過8個月的勘探與發掘,湖南省考古隊共勘探出12萬平方米的遺址,並開闢出400平方米的發掘面積。

▲七星墩遺址

根據後續整理出來的大型房基、墓葬、灰坑,還有為數眾多的陶器、石器、玉器,專家斷定七星墩乃是一處長江中遊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其存在的年代最少也在商周之前。換言之,七星墩距今至少有5000年的歷史,也並非東旭村傳說的乃是吳三桂所建。畢竟明清之時早已普及鋼鐵,吳三桂率軍打仗,可用不上石斧玉刀。

03

同時在後續的整理過程中,更是讓現場的考古專家大呼意外,連綿不絕的城牆、形制完備的排水設施,逐漸勾勒出一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古代遺址。據權威專家介紹,這座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竟然有內城與外城之分,各城區的功能分工十分明確,居民生活區、貴族宮殿、墓葬區,都規劃得井井有條。而東旭村外十裡處的七星墩,就極有可能是這座遺址的城門。

▲七星墩遺址範圍及歷年發掘位置圖

其中出土的文物為數眾多,而石器與陶器最甚。石器多為磨製,可辨其形就有斧、錛、鑿子、硎、箭頭;而陶器的材質就以夾砂紅陶為主,卷足盤、缶、矮罐、長筒器,紋飾大多是菱紋、藍紋、刻劃紋。通過對大量土壤的採樣,以及分析浮選的植物殘留,最後再做碳十四法而得到的測年數據,相關學者便認定七星墩遺址古城成於公元前3000年,確實是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該遺址保存相對完整,在研究原始社會後期逐步轉向奴隸制社會的學術領域上,有著極高的研究價值。而發掘七星墩遺址,也為在城市化進程中為保護文化古蹟與現代發展的關係,提供並樹立典型的前沿榜樣,這對促進歷史名城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十分現實的考量意義。

▲專家探查七星墩遺址

結語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到處都散落著先祖曾經生活過的痕跡。這些傳說,歷經年代久遠,又被後人不斷附會演繹,就逐漸變得撲朔迷離。所以,我們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滿懷敬畏之心,應該讓真相浮出水面,大白於天下。這既讓先祖還原了本來的精神面貌,也讓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要到何處去。

參考資料:

《周易》

《七星墩遺址》

相關焦點

  • 湖南一小村莊暗藏「北鬥七星」,考古隊:下面埋著消失5000年古國
    在臺地之上分布著7座高出地面3–5米的大土墩,因為大土墩分布的形狀很像北鬥七星,因此這裡就被村民稱為「七星墩」。 關於七星墩的來歷,東旭村的村民給出了一種說法:根據村中祖輩相傳,明朝末年,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投降了清朝,之後一路率領大軍南下,替清朝平定了半壁江山。
  • 湖南一小村莊暗藏「北鬥七星」,5000年前消失的古城,終重見天日
    《天象列星圖》記載:北鬥七星,近紫薇宮南,在太微北。是謂帝車,以主號令,運乎中央,而臨制四方,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北鬥。古人喜歡夜觀天象,仿佛從滿天星鬥的分布中,便能窺出世間玄機,而作為其代表的北鬥七星,則更是其中的代表。
  •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新石器時代考古又獲重要新發現
    ,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四項重要考古成果取得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我國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海岱及長江中遊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等重大學術課題。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 發現完整防禦體系的甕城遺蹟後城咀石城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後城咀村。石城佔地約138萬平方米,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寬約1150米,是目前內蒙古中南部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由甕城、外城、內城構成。2019年至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後城咀石城甕城部分開展考古發掘工作。
  • 本不應該出現的東西卻在考古現場發現了,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嗎?
    意思就是在某個特定年代的考古當中,發現了不符合那個年代技術水平或普遍認可事實的某個東西,簡單來說就是它們出現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按說距我們數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現在也發現了不少,而且擁有成系統的研究成果。但如果真的有史前文明,為何消失的無影無蹤?史前文明難道都有自我清理的能力嗎?當下只能根據一些蛛絲馬跡來試圖考證。
  •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近期在赤峰市翁牛特旗白廟子山中發現了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著名巖畫專家、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蓋山林日前實地觀測了巖畫的鑿磨方法與風格,認定白廟子山巨薯石上的北鬥七星巖畫是新石器早期先民們的作品。
  • 聚焦新石器時代 「考古中國」發布4項重要考古成果
    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 (韋衍行)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 棺底出現神秘的北鬥七星圖,墓主人疑為朱允炆?
    隨著兩個大「石塊」被挖出來後,人們發現這兩個石塊是棺材,而且用三合土包裹的嚴嚴實實。廣西上思發現了兩口明代夫妻巨棺的消息轟動了網絡,隨之而來的就是這兩口巨棺身上眾多太多的疑點。為何沒有墓碑標誌?為何沒有陪葬物品?墓主人為何要把自己深深隱匿?一、巨棺女主人身份成謎這兩口巨棺用「三合土」包囊得嚴嚴實實的,經考古學者初步判斷,此古墓至今超過四百年了,巨棺主子應是搬家到上思的皇室貴族。
  • 北鬥星成為遠古先祖的仰望對象 史前文明物證研究表明人類命運與共
    北鬥星為天帝臨視之車古人看來,北鬥星煜耀在天,眾星隨之圍繞北極星運轉天上,故而在閃爍星空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人的原始信仰中,北鬥星被認為是天帝之車,《史記·天官書》言:「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繫於鬥。」《晉書·天文志》亦云:「又曰鬥為人君之象,號令之主也。又為帝車,取乎運動之義也。」
  • 七星巨棺內北鬥七星有什麼含義?墓主人的身份是誰?
    七星巨棺是我國考古界一個重大的發現,2008年在廣西的上思縣陽鎮廣元村發現一座明代的墓葬,其中有一大一小兩個用三合土包裹起來的巨棺,後來在考古專家的研究中發現有北鬥七星排列的形狀,因為也被稱為七星巨棺,七星巨棺的北鬥七星有什麼含義?墓主人又是誰呢?
  • 「史前文明」被證實,達爾文「進化論」或被推翻?看看考古新發現
    在這些觀點中,有一種觀點非常獨特,那就是史前文明觀點。這一派認為,人類文明並不存在進化的概念,只存在著無限的循環,猶如莫比烏斯環一般。最開始人們對於這一觀點非常不屑,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史前文明的遺址似乎被發現,甚至有人因此認為進化論失效了。那麼這是真的嗎?
  • 北鬥七星:中國人最信仰星系,帝王最愛紫微星,道教稱為七星君
    當人類社會進入文明社會之初,對星系、山河、動物等都有自己的崇拜對象。在外太空中,人類首先崇拜的是萬丈光芒的太陽,其次是詩一般的月亮。而北鬥七星也是古老中國最崇拜的星系。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也以北鬥來命名,可看北鬥星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很深的情緣。
  • 「史前文明」被證實,「進化論」或將被推翻?看看考古界的新發現
    不過,當「史前文明」被證實後,有人說「進化論」被推翻了,考古專家對此展開了調查,並有了新的相關發現。在進化論學說中,人類的起源是猿猴。猿猴進化到人類的過程也從動物的爬行,以四肢軀幹為行走方式,到站立起來後,以雙腿為行走方式。生物的本能與天性,讓猿猴在進化為人類的過程裡慢慢開始一些工具的建造,其中包括一些狩獵工具和處理食物的用具。
  • 傳說中的三大史前文明,一個比一個科幻
    史前文明只是科學家和學者們通過考古發現和研究提出的猜測和假想,關於史前文明一直都有爭議。在小編認為,史前文明應該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一個階段,可能是開端,可能是黃金時期,而這些也都僅僅是假說。下面三種史前文明,都具有非常濃厚的神秘色彩,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北鬥星辰,到底是北鬥七星還是北鬥九星?多出來的兩顆分別是誰
    ,最典型的就是1995年10月,中日兩國考古專家發掘了尼雅遺址(精絕古國),並發現了一塊織錦, 這塊織錦上面寫道:「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中國指著中原、中土,表示漢朝,五星則是古代的佔卜術詞,指五大行星:水、火、木、土、星。
  • 「考古中國」通報四項最新成果: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發現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9日訊 (記者 張雪)12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後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
  • 恐龍時代已有人類出現在地球?神秘史前文明存在證據找到
    無論是各種歷史文獻的記載,還是中外考古發現,都對這個理論進行了佐證。    古希臘柏拉圖著作《齊麥亞》和《克裡齊》中記載著有關史前文明的內容,關於傳說中的大西洲,傳說那時哪裡已經掌握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後來因一場洪水而被毀滅。
  • 仰韶文化與黃河史前文明探索
    又因為仰韶中期正如嚴文明所指出的,是「啟動社會文明化進程最早的史前文化之一,並在短時間內迅猛發展而沒有經驗借鑑」,所以這裡出現的早期文明應該可以視為中國史前的原生文明。在仰韶文化分布區偏東區域的河南鄭州以西至河洛地區,仰韶中晚期文化也十分繁盛,是仰韶文化發展的又一高峰。
  • 考古界的兩個新發現,史前文明或被證實?「進化論」可能被推翻?
    不過科學向來都是容得下質疑之聲,進化論提出至今,已經有不少質疑的聲音,特別是「史前文明」的出現。進化論認為,我們並不是所謂的「神造」,而是在原有物種的基礎之上進化而來的,我們的祖先被認為是猿。大家經常會聽到一個段子,「要不是我進化得快,在動物園裡被人看的就是我了。」這雖然是一個段子,卻也是進化論的風趣解釋。
  •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遺蹟,真的是史前文明嗎?
    發現神秘的水下遺蹟,一萬年前存在過更發達的史前文明嗎?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地球已經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了40多億年,至於地球上的統治者更替了多少次,就不得而知了。雖然我們通過考古等方式,發現了不少歷史遺蹟,但是世界上依然有很多我們沒有發現的秘密,我們的歷史也就能夠追溯到300萬年前,而這也僅僅是我們了解的皮毛。至於猿人是如何進化人類的?目前為止我們仍沒有直接的證據,因為在20萬年前到6萬年前的這段歷史處於空白階段,所以我們只能理解為猿人進化成了人類,突然站起來走路了。
  • 太平洋海底出現「水下機場」,是史前文明,還是外星人的傑作?
    這麼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史前文明的蹤跡,在考古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證據,疑似能夠證明史前文明的存在。此前科學家便在太平洋的海底發現了一座巨大水下建築,這座水下建築有著縱橫交錯的跑道,宛如一座現代機場,什麼人會把現在機場建在海底呢?因此有人猜測這或許是史前文明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