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新發現巖畫的區域。 杜鵬飛 攝
巖畫群。 杜鵬飛 攝
動物巖畫。 杜鵬飛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16日電 (杜鵬飛)阿爾泰山脈,西北起西西伯利亞,經新疆阿勒泰地區,東南至蒙古人民共和國,綿延約2000公裡。峻峭偉岸的山巖上,古代遊牧民族,給當地遺存下來了非常豐富的巖畫。
5月中旬,新疆阿勒泰牧民巴特巴依爾在一次放牧中無意發現的神秘巖畫群,牧民隨即向政府部門報告,經過當地文物部門人員證實,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達布勒哈特村新近發現了表現「麋鹿」及「狩獵」等動物、人物形象的巖畫,這是繼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以來在阿勒泰市首次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巖畫群。
本次發現的巖畫共有兩處,相距100米左右。一處為單一動物巖畫,表現的是「麋鹿」形象,巖畫中共有兩頭鹿,一雄一雌,雄鹿頭頂鹿茸豐滿,雌鹿較雄鹿較小,巖畫整體畫面線條流暢,形態刻畫優美。另一處巖畫位於陡峭山壁間,畫面面積約有5至6平方米,巖面上動物、人物刻畫較為密集,表現有獵人「狩獵」、「遊牧」等場景。
阿勒泰市文物局局長廖紹珍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麋鹿」巖畫,與當地謝鐵爾勒洞穴巖畫中的「鹿」的形象相似,但鹿角卻有不同之處,前者鹿茸教直,本次發現的巖畫鹿茸較彎曲,畫面也更生動。
據了解,阿勒泰地區擁有豐富的巖畫遺存從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哈巴河縣、阿勒泰市,直到該地區最東部的青河縣,逢山必有巖畫,因此,素有「阿勒泰山千裡巖畫長廊」之美名。
「很遺憾的是,本次發現的巖畫群,據我們多年的文物保護經驗來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個破壞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這些巖畫對於我們研究草原遊牧民族的文化、歷史、民俗等都具有極大的幫助,這些遺存下來的巖畫顯得格外的珍貴,我們文物單位後續將對其進行保護。」廖紹珍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汗德尕特鄉是阿勒泰市唯一的蒙古族鄉,「汗德尕特」的蒙語原意就是麋鹿的意思。據當地的老人講,這裡曾是麋鹿的故鄉,以前在人很少居住時,這裡生活著成群成群的麋鹿,但讓人惋惜的是,多年來,因自然條件的改變,麋鹿早已客走他鄉,麋鹿已成為了當地的傳說。
「本次所發現的"麋鹿"巖畫形象說明了在遠古的時候,汗德尕特鄉的麋鹿數量一定很多,給古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將其可在了巖壁上,這也從一定角度印證"汗德尕特"這個地名的由來。」汗德尕特鄉黨委委員波拉提·吾拉爾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