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神秘的曼德拉山,藏有珍貴古巖畫,七旬老人10幾年堅守看護

2021-01-15 譚小傑的遊記

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它幅員遼闊,人口稀少,這裡有許多罕見的自然景觀和文化奧秘,這裡的大自然雕刻出無數令人驚嘆和難忘的景觀,走過阿拉善,我被大自然的神奇工藝深深震撼。

阿拉善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什麼?我的答案是「曼德拉山」,在阿拉善曼德拉山,我不僅被這裡古人留下的活生生的巖畫深深吸引,更被這些堪稱「藝術世界活化石」的珍貴畫作深深震撼。

曼德拉山巖畫遺產位於內蒙古阿拉善高原曼德拉蘇木西南14公裡處,古老而神秘,分布在18平方公裡的山區,有著數不清的數千幅古代巖畫,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藝術瑰寶之一,無論規模大小或重要性都堪稱「世界第二、亞洲第一」。

沿著崎嶇的山路爬行,山腳崎嶇,有黑色的巖石和蜿蜒的堤壩,這些巨石形狀奇特,在巖畫之前,神秘的曼德拉山出現在我們面前,爬上山坡,我停下來回首,眺望荒蕪,灰黃相間的戈壁與溝壑相連,我看過很多美麗的風景,這種悽涼的美最令人心曠神怡。

70歲的曼德拉山守山人魏先生帶領我們參觀了這座山,他帶路,邊走邊介紹我們,今天,在曼德拉山上發現了6000多幅古代巖畫,這些畫作樸素粗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它們記錄了當地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場景、自然環境和社會風貌,堪稱西北美術館的古代藝術。

據考證學者考證,曼德拉山巖畫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晚期元明清時期,時間跨度為5000年或6000年,它們是由羌、月氏、匈奴、鮮卑、回紇、党項、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製作,它們對研究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的發展史、民族史、畜牧業史和藝術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曼德拉山巖畫通過鑿、磨、線刻,生動地記錄了古代遊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每一時期的巖畫都栩栩如生,題材分為戰鬥、狩獵、放牧、舞蹈、競技、遊樂、日月星辰、神佛寺廟等等,經過幾千年的保存,大多保存完好,但受利益和人為破壞的驅使,這裡的古巖畫被盜或嚴重損毀,守山的魏大叔已經在這裡工作了10多年,為了保護這些古老的文化遺產,他每天都去山上遊覽。

相關焦點

  •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早期的北鬥七星巖畫
    、光滑,並有自然色包漿,經華北地礦普查大隊高級工程師陳仁華測定,石質為砂巖透鏡體核石。著名巖畫專家、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蓋山林日前實地觀測了巖畫的鑿磨方法與風格,認定白廟子山巨薯石上的北鬥七星巖畫是新石器早期先民們的作品。
  • 內蒙古阿拉善發現172幅罕見巖畫 為巖畫起源和演變提供依據
    中新網阿拉善3月5日電 (李愛平 李亞男)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文物局5日對外消息指,該盟發現172幅罕見巖畫,為進一步揭示中國巖畫的起源和演變提供了重要材料和依據。  官方消息稱,近日,阿拉善盟文物局組成文物調查組深入阿左旗木仁高勒地區開展野外文物考古調查。
  • 大興安嶺古巖畫中的龍雛形
    大興安嶺地處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分水嶺,在歷史上是東胡、鮮卑、室韋、契丹、蒙古等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發祥地。「S形鹿角龍」發現於加格達奇白樺崗巖畫遺址。該遺址有10處巖畫,單幅近750餘幅。 據大興安嶺地委宣傳部與省考古研究所等組成的巖畫考古隊描述,「S形鹿角龍」巖畫縱向20釐米,方向朝南,龍的頭部朝東,巖畫身形為S形,身軀無爪,頭部被極具美感的鹿角代替。
  • 數百封寄往天堂的家書見證一位七旬老人愛的堅守
    ,歡快地過節,而在同泰嘉陵的一角,卻有位頭髮花白的老人靜靜地坐在一塊墓碑前,一瓶礦泉水、一些水果、三支香、一個播放著越劇的收音機,還有一封用毛筆寫的長長的書信。  在老人家裡,還藏有許多「寄往天堂的信」。黎老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他曾經「寄」給妻子的信的謄抄本。記者翻開幾本看了下,上面寫滿了思念,也寫滿了生活。  「劍平,我的好妻子:您戀戀不捨地一走已經整整一百天了,您這一走,把無盡的思念,無盡的悲痛毫無保留地拋給了我……」  「劍平:您好!再過幾天就到冬至了,這是您離世後的第三個冬至了。
  • 新疆一牧民放牧時意外發現「神秘」巖畫(圖)
    峻峭偉岸的山巖上,古代遊牧民族,給當地遺存下來了非常豐富的巖畫。  5月中旬,新疆阿勒泰牧民巴特巴依爾在一次放牧中無意發現的神秘巖畫群,牧民隨即向政府部門報告,經過當地文物部門人員證實,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達布勒哈特村新近發現了表現「麋鹿」及「狩獵」等動物、人物形象的巖畫,這是繼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以來在阿勒泰市首次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巖畫群。
  • 探訪「失落的文明」——阿壩莫斯都巖畫
    >   中新社四川馬爾康1月8日電:題:探訪「失落的文明」——阿壩莫斯都巖畫  作者 安源賀 劭清  深冬清晨,記者一行從阿壩馬爾康縣城出發,逆著被薄冰覆蓋的木足溝河,從僅容一車行駛的盤山小路蜿蜒而上,探訪莫斯都巖畫。
  • 【特稿】結緣地震監測一位七旬老人的40載堅守
    10月24日,天空飄起零星小雨,位於天水南站東端附近的天水礦產勘查院東樓的一間辦公室裡,戴著花鏡的王建榮正對著一組數據伏案手工繪圖。  年過七旬的他,是天水市麥積區趙崖地震宏觀骨幹觀測點地震觀測員。
  • 「預告」央視《探索發現》呈現阿拉善右旗「沙漠、巖畫、駱駝」三...
    CCTV-10科教頻道(廣電用戶151頻道,移動、聯通網絡電視用戶10頻道)《探索發現》欄目將於12月13日至15日每晚21:30分播出三集紀錄片《塞上胡楊》,該片分別介紹了阿拉善右旗駱駝產業發展、曼德拉山巖畫保護、巴丹吉林沙漠旅遊資源等,從不同視角呈現了阿拉善右旗獨有的「沙漠、巖畫
  • 帶你了解古老而神秘的蘇尼特左旗
    帶你了解古老而神秘的蘇尼特左旗 2020-10-04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國「珍貴」的三棵樹:24小時派兵把守看護,一棵樹投保一億
    從樹冠到樹枝,從樹幹到樹根,詩詞之中的千年古樹就像是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獨立在那裡,默默俯視著人間的悲喜。我國就有極為」珍貴」的三棵樹,24小時的派兵把守看護,一棵樹還有一億的投保。樹之珍貴,除了它的外觀和傳說之外,還體現在「大紅袍」這個茶葉上。曾經「大紅袍母樹」產出的20克茶葉就已經賣到20.8萬的價格。此茶香氣濃鬱,滋味醇厚,一飲而下,則唇齒留香。該茶一直有「茶中狀元」的美譽,真可謂:御賜頭銜君不負,眾呼上品古為傳。
  • 寧國「七旬老人殺妻案」開庭審理
    寧國「七旬老人殺妻案」開庭審理 2020-09-14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陰山巖畫第一人」蓋山林辭世,力推中國巖畫研究走向世界
    蓋山林中國陰山巖畫第一人蓋山林,滿族,1936年9月出生,河北省行唐縣人,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巖畫學家。蓋山林1960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76年以來致力於巖畫的考察研究。他曾先後任職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曾任內蒙古自治區九屆政協副主席等。
  • 七旬老人20年修成「終極家譜」
    彭氏後人彭忠東多年來編纂家譜、人物誌嘔心瀝血。   前人不修譜,後人不知古。《史記》曰:譜乃家之史,史乃國之譜也。在中國,修家譜、撰方志,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  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74歲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彭忠東耗時20餘年編寫的《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收錄了世界範圍內三萬餘彭姓人士信息,時間跨度近5000年。
  • 太行山有一原始古村落,封閉了幾百年,至今保留明朝遺風
    太行山裡藏有不少古村落,其中有一座古老原始的小村,從建村到人們走出大山,整整跨越了幾百年的時間。這座古村落建於明朝,原始自然,封閉了幾百年,至今年輕人走出大山,但村子裡仍然保留著明朝遺風。這座古村落叫王家辿村,位於河南鶴壁市,是一個位於太行深處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從明朝建村,至今已有600年歷史,當地居民便沒有走出大山,被遺忘了幾百年。他們在深山裡,耕種、放牧,過著自給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民風淳樸,仍然保留著傳統古老的生活習俗。
  • 城市筆記|辛苦修譜20年 七旬老人一己之力打造彭氏「終極家譜」(上)
    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攝影報導前人不修譜,後人不知古。《史記》曰:譜乃家之史,史乃國之譜也。在中國,修家譜、撰方志,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全書1400萬字、編纂條目7256人、正文頁碼7172頁....彭忠東耗時20餘年編寫的《彭祖與彭家著名人物誌》,收錄了世界範圍內,三萬餘彭姓人士信息,時間跨度近5000年。
  • 新疆阿勒泰市發現「麋鹿」及「狩獵」巖畫
    ,這是繼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以來在阿勒泰市首次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巖畫群。一處為單一動物巖畫,表現的是「麋鹿」形象,巖畫中共有兩頭鹿,一雄一雌,雄鹿頭頂鹿茸豐滿,雌鹿較雄鹿較小,巖畫整體畫面線條流暢,形態刻畫優美。另一處巖畫位於陡峭山壁間,畫面面積約有5至6平方米,巖面上動物、人物刻畫較為密集,表現有獵人「狩獵」、「遊牧」等場景。
  • 考古學家在伊朗發現神秘的「螳螂人」巖畫
    據外媒CNET報導, 「螳螂人」聽起來像是漫威螳螂超級英雄的仿製版本,但這實際上是在伊朗中部發現的一個不尋常的巖畫的綽號。 史前的巖石藝術描繪了一種六足生物,似乎是由螳螂昆蟲激發靈感的。考古學家和昆蟲學家聯手分析了巖畫。
  • 大連:七旬老人患熱射病 全身多臟器衰竭
    休克、全身多臟器衰竭、凝血功能異常……8月14日,本市一位七旬老人被發現昏倒在家中,送醫檢查後被確診為熱射病,至今仍在重症監護室(ICU)搶救。熱射病是中暑的一種,也是最嚴重的一種。今年暑期,濱城持續高溫,本報熱線中心先後接到多起關於市民中暑的報料。
  • 崑崙山發現萬年巖畫,刻著「飛機圖案」,史前文明可能真的存在?
    崑崙山周圍自古以來就有非常多人類活動的痕跡,科研考察也在崑崙山附近發現了大量的古遺蹟,比如,崑崙山有很多的古巖畫,有的畫作超過萬年之久,超過了中國歷史記載,屬於遠古時代。 有一副畫,上邊有「飛機圖案」,這就使人困惑不已,難道真的有史前文明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