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殼魚是東南亞地區常見的一種鱸形目魚,因內含多種胺基酸、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由於我國很少見,所以價格小貴,那筍殼魚吃什麼長大的?一般多少錢一斤?養殖前景如何?怎麼養?
吃什麼長大?
1、筍殼魚屬肉食性、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喜歡藏於石頭縫、洞穴中,不喜遊動,與其他肉食性魚類如生魚、烏魚、桂花魚相比,它生性並不兇猛。平時只是靜靜地呆在水中,只有當食物(小魚、小蝦)遊近它的時候才變得兇猛,捕魚的時候,會變得很靈活,能迅速地追逐獵物。
2、出生的魚苗:吃一些細小的水生生物,比如用於魚苗開口的輪蟲類。而長到兩到三釐米時候,就可以攝食一些小的魚蝦苗了。等長到13釐米以上時候就可以馴化吃人工飼料了,比如鰻魚料和冰鮮魚的混合物。
3、不同生長階段筍殼魚食物:全長1.5-2.5cm的魚苗,以枝角類、橈足類等活餌料為食,逐步從枝角類、橈足類過度到食魚花、蝦苗為主,全長5cm以後,逐步從食蝦苗、魚苗過度到食較大規格的小魚、蝦,當魚苗生長到全長12-14cm,體重30-50克時,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開始餌料馴化,飼餵冰鮮魚肉碎塊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價飼料。全長6-7cm以上的魚多表現為早晨、黃昏潛伏在淺水處靜候捕食。
飼料搭配:
1、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其食物組成隨不同的生長階段而不同,魚苗階段主要以輪蟲類、枝角類、橈足類及底棲水生昆蟲幼體和環節動物為食;成魚主要以水中的各種小魚、小蝦、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及幼體為食,也食一些新鮮的動物肉碎屑等。對食物先窺視後吞食,不追逐捕餌。耐飢餓能力很強,一次飽食後可多天不攝食。在人工培育條件下,1.5釐米以上魚苗可攝食家魚魚苗和蝦苗。
2、以冰鮮小雜魚作飼料時,魚種階段要打成魚漿潑灑在水中。魚種進入大塘養殖,魚漿要適量的麵粉和鰻料拌合成團;進入養殖中、後期則可切成粒、塊狀。
3、筍殼魚的養殖在前幾年的推廣中以投餵活餌為主,魚苗標粗投餵紅蟲、淡水魚花和蝦苗,隨著養殖的成功,目前已改投魚肉,方法是將絞碎的新鮮魚肉拌合少量鰻魚飼料粘合成團,放入約1米見方的手提繒網中,每口塘沿著四周布設多個投飼繒網,組成均布的食臺,這種投飼方法可通過提起繒網隨時檢查進食和生長情況,有效地降低飼料成本和觀察魚的生長。
4、預計今後將進一步改進以全人工飼料替代,採用類似鰻魚飼料餵養,這將有效地保證飼料的來源和改善養殖水質,減少魚病。
最新價格:
泰國筍殼魚基本在40-50元/斤;澳洲筍殼魚30元/斤以上;雜交筍殼魚40元/斤左右,價格又再次下跌,泰國筍殼魚37元/斤左右;澳洲筍殼魚20元/斤左右;雜交筍殼魚27元/斤左右。而目前筍殼魚養殖成本基本與去年持平,約在18-30元/斤。
養殖前景分析: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泰國筍殼魚主要依賴進口,澳洲筍殼魚在東莞南方特種水產研究所最近能夠規模化育苗和養殖,而本地筍殼魚因為個頭比較小,較少人鑽研其繁育。目前市面上規格在400克以上的大筍殼魚市場批發價格穩定120元/公斤左右,主要滿足城市酒樓消費,供不應求。
養殖技術:
1、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以0.15~0.4公頃為宜,水深1.5米以上,淤泥少、有換水條件、水質良好。水面可適當放養些水仙或浮萍,塘底放置筒狀物、舊輪胎等物件做成的「魚屋」。
2、投苗
目前筍殼魚種苗大多是從東南亞國家引進。投放魚種應在天氣穩定、水溫20℃以上的時候進行,每畝投放2000~3000尾,投苗前可用10微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分鐘以消毒防病。魚苗先在池塘的一角用密網圈養2~3周,以後再撒網放養到大塘中去。
3、投飼
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等浮遊動物;長至2釐米以後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故人工養殖投放魚種前的塘水,應培育有一定數量的浮遊動物,並適當投放些魚花。魚種進入大塘後,可繼續投餵大小適當的魚苗(蝦苗),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及下雜魚,直至養成。每日投餵量約為魚體重的3%,故投餵量為早餐佔1/3、晚餐佔2/3。
4、水質管理和分塘養殖
筍殼魚耐低氧,目前畝產數百公斤的密度可不必使用增氧機,水色以偏肥、綠爽為好,pH值在7以上。養殖後期可適量換水或每月用5~10公斤/667平方米生石灰全塘潑撒。魚苗期過後,每畝混養20~30尾花白鰱和30尾鯽魚,有利於調整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