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叉頁河社區的一處農田裡,4個覆蓋著遮陽網的大棚,就是定海小夥劉君輝和朋友合夥種植的鐵皮石斛,3年多的辛勤付出,鐵皮石斛已經達到了成熟期;位於小沙街道的東海瑞草基地,80後青年何志科也將靈芝種出了新效益……
近年來,隨著中草藥種植經濟效益的顯現,不少市民開始嘗試種植。據定海區農林與海洋漁業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定海區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2200畝,比去年的1870畝增加了17.65%,藥材作物包括浙貝母、鐵皮石斛、靈芝、西紅花等。
三小夥旅遊發現商機,引種鐵皮石斛
在劉君輝的大棚內,記者看到鐵皮石斛幾棵一盆,被整齊地擺放在架子上,長勢良好。「這批鐵皮石斛已經種植了3年多,一般3年左右就達到了成熟期。」劉君輝介紹道,目前有1000公斤左右的產量,也吸引了一些市民前來選購。
鐵皮石斛是《本草綱目》記載的中華九大仙草之首,藥用價值高,這也正是劉君輝看中的,「現在,健康、養生產業的發展潛力還是很大。」
劉君輝說,引進鐵皮石斛,還源於一次旅遊。2013年,他和朋友一起到江西龍虎山遊玩,在一處私人林場裡,看到林間人工種植的鐵皮石斛,便看到了商機。「當時在舟山還沒人種植。」和其他2位朋友一合計,3人一拍即合,就開始購買種子,學習種植技術,目前已投入200多萬元。
「像這類鐵皮石斛,市場上一般賣兩三百元一斤,我們在本地就賣得便宜。」劉君輝說,不同於已加工的成品,這種新鮮的鐵皮石斛可以用來泡茶、煮湯喝,也可生吃。
看好健康產業前景,打造種植基地
何志科的東海瑞草基地靈芝種植經過多年發展現已趨於成熟,但何志科坦言過程很辛苦。
何志科曾是保險公司培訓師,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舟山的健康產業前景可觀,便和朋友一起在小沙承包了20多畝山地,選擇了種植技術成熟、產量穩定的「赤芝一號」靈芝菌種開始種植。
靈芝的經濟效益高,種植周期快,但種植起來卻不簡單,從母種培育到產品採集等每個環節均不可馬虎。
「剛開始,因為對溼度、溫度的控制不當,導致靈芝個頭小,差點絕產。」何志科說,吸取了經驗教訓後,他請專家指導,虛心向同行請教種植技術,今年,基地共產出2萬多株靈芝,全年採集的孢子粉達到400多公斤。
何志科也嘗試種植起了鐵皮石斛,並與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合作代為加工、包裝破壁靈芝孢子粉。他還打算通過基地直銷、網絡銷售等方式擴大產品銷售,並計劃擴大基地的種植面積,將更多中藥材引進種植,將東海瑞草基地打造成為中藥材種植基地。
中藥材種植逐漸興起,品種增多
定海區是舟山市的農業大區,中藥材栽培歷史悠久,地域優勢明顯。
藥材作物以金塘浙貝母為代表。「目前浙貝母種植技術在舟山已相對成熟,今年種植面積達到2130畝,平均每畝產鮮貝760公斤左右。因今年貝母貨源充足,鮮貝收購價格比去年低了一些。」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了解到,就目前定海區的種植情況來看,中藥材多為露地栽培,分布在金塘、小沙、馬岙、鹽倉、環南等地。
「除貝母外,近幾年,靈芝、鐵皮石斛、西紅花等中藥材種植也逐漸興起。」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定海區有零散種植鐵皮石斛10畝、靈芝10畝、西紅花50畝。
(原標題《三小夥旅遊發現商機 到農村種起「仙草」》,原作者朱麗媛、王益芬。編輯夏藝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