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予醫學英語第7期】基礎篇之微生物學(二)

2021-02-12 好予醫學

Case 1:A local craftsman who makes garments from the hides of goats visits his physician because over the past few days he has developed several black lesions on his hands and arms. The lesions are not painful, but he is alarmed by their appearance. He is afebrile and his physical examination is unremarkable. 

案例1:一名使用鹿皮做皮衣的當地木匠來就醫,主訴過去幾天中手掌和手臂上出現幾個黑色皮膚損害。皮損無痛,但是外觀較為駭人。患者無發熱,體檢無異常發現。

1. What is the most likely diagnosis?

Cutaneous anthrax, caused by Bacillus anthracis. The skin lesions are painless and dark or charred ulcerations known as black eschar. It is classically transmitted by contact with the hide of a goat at the site of a minor open wound.

皮膚炭疽:由炭疽桿菌引起,皮損通常無痛、黑色或稱為焦痂樣潰瘍。主要通過鹿皮經由皮膚細小傷口傳播。

2. How will the causative microorganism appear on Gram staining?

B anthracis is a G+ spore-forming rod. The spores are resistant to many chemical disinfectants, heat, UV, and drying and are therefore a feared biological warfare.

微生物學特性:炭疽桿菌為革蘭氏陽性芽孢桿菌,由於芽孢能耐受大多數消毒劑、高溫、紫外線和烘乾,故常被作為生化武器

3. What is the other spore-forming microorganism?

Clostridium species are the other G+ spore-forming bacteria. Bacillus and Clostridium species can b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ability to neutralize oxygen fee radicals. Bacillus species have catal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enzymes that can survive in aerobic environments. Clostridium species don’t have these enzymes and therefore obligate anaerobics.

芽孢菌鑑別診斷:芽孢桿菌vs 梭狀芽孢桿菌。主要看其中和氧自由基的能力,芽孢桿菌有過氧化氫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分解氧自由基→兼性厭氧;梭狀芽孢桿菌則沒有→專性厭氧。

4. What is other manifestation of this infection?

B anthracis also causes pulmonary anthrax. In this condition, inhaled anthrax spores reach the alveoli, taken up by macrophages and carried to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This can result in mediastinal hemorrhage and a bloody pleural effusion. X-ray of the chest reveals a widened mediastinum.

炭疽其他表現:主要是通過吸入芽孢導致肺炭疽→抵達肺泡→巨噬細胞攜帶芽孢到達縱隔淋巴結→縱隔出血、血性胸水,胸脯顯示縱隔擴大。

炭疽病要點總結:特殊接觸史+特殊焦炭樣皮損+微生物學鑑定


Case 2: A 49-year-old woman from rural area presents with diffuse, crampy abdominal pain that has persisted for 4 days. She has had no bowel movements since the pain started and has noticed a weight loss of 4.5kg over the past month. CT of the abdomen reveals an inflamed gallbladder and an irregular mass in the secon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Stool sample reveals rough-surfaced eggs. Complete blood count and liver function test results are as follows:

WBC count: 14,000/mm3                    ALT/AST/AKP: normal

Eosinophils: 20%

Total bilirubin/direct bilirubin: normal

Albumin: 3.2g/dL

案例2:49歲農村女性主訴瀰漫、痙攣性腹痛4天,腸蠕動減少。過去一個月體重減輕4.5kg。CT顯示膽囊炎症,十二指腸有不規則腫塊。糞檢顯示粗糙表明的球形蟲卵。血檢提示白細胞升高,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升高。

1. What is the most likely diagnosis?

Ascariasis, caused by a nematode (roundworm) found in the rural and tropical climates. Ascariasis is the most common helminthic infection worldwide. Eosinophilia is a classic finding in helminth infection and is due to the release of eosinophilic of major basic protein.

蛔蟲病:由蛔蟲(圓線蟲)引起,多見於農村及熱帶地區。蛔蟲病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蠕蟲感染,典型表現為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升高,主要與蠕蟲感染後嗜酸性粒細胞大量釋放鹼性蛋白有關。

2. What tests can be us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Analysis of a stool sample shows eggs with a knobby, rough surface.

蛔蟲病診斷:糞便檢查可見多結節、表面粗糙的球形蟲卵。


3. What are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s for this condition?

Mebendazole or albendazole is the drug of choice. The bendazoles work by disrupting helminthic microtubule synthesis, which weakens cell structure.

治療:甲苯咪唑或丙硫咪唑為首選藥物。機理為幹擾蠕蟲微管合成,破壞其細胞結構。

★蛔蟲病要點總結:特殊地區+腹痛、體重減輕病史+影像學檢查腸道有包塊(蛔蟲團塊)+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升高+糞檢蟲卵陽性★

相關焦點

  • 【好予醫學英語第14期】基礎篇之藥理學(二)
    Physical exam reveals a temperature of 37.7℃ and a scaling erythematous rash on her face.查體體溫37.7℃,面部有鱗屑性紅疹。
  • 【好予醫學英語第16期】基礎篇之免疫學(二)
  • 大連醫科大學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大綱
    <<醫學微生物學>>是口腔專業、臨床藥學、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等的基礎醫學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微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本專業其他基礎課和臨床醫學,特別是傳染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打下基礎。.二、       教學內容與要求    緒論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種類與分布、微生物與人類的關係、微生物學的概念、微生物學的分支及發展史。
  • 【好予醫學英語第5期】基礎篇之免疫學(一)
  • 【微生物學大咖晉級必讀】臨床微生物學圖譜
    CRC Press出品,第1版分2卷。第一卷細菌2003年出版,160頁。第二卷病毒、真菌、寄生蟲2006年出版,256頁。筆者沒有這本書。不過顯然,從頁數看這是英語世界最大部頭的臨床微生物學圖譜了。5.
  • 2018年自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複習資料: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一、學法指導學習緒論應以掌握微生物、免疫的基本概念為主,進一步搞清醫學微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的研究內容,了解其發展簡史,為學好本門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 【2009國家級精品課程系列之四】《醫學微生物學》:小世界裡的大作為
    但正是這樣一門聽起來看起來都讓人望而生畏的課,卻成了最受北大醫學部同學們歡迎的課程之一,她就是2009年度國家精品課程——醫學微生物學。作為醫學本科學生的一門基礎主幹課程,醫學微生物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從1946年成立細菌科開設微生物學課程以來,科系設置雖幾經變更,但醫學微生物學一直都是該科系工作的重點。六十多年中,一屆又一屆學生在這門課的指引下,走進了豐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為實現自己的醫學理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第二節 醫學微生物學及其發展簡史
    第二節 醫學微生物學及其發展簡史   醫學微生物學是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亦是醫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它主要研究與人類疾病有關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態、結構、代謝活動、遺傳和變異、致病機理、機體的抗感染免疫、實驗室診斷及特異性預防等。
  • 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匯總(臨床微生物學專業篇)
    臨床檢驗是一門多學科互相滲透、交叉融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涉及化學、物理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統計學和多門臨床醫學等學科。臨床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包括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等,是臨床醫學的基礎之一,指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臨床微生物學是基礎和臨床間的一門橋梁學科。
  • 我校2019年第14期生物醫學留學生沙龍落幕
    在河南大學生物學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下,河南大學醫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聯合河南省核蛋白基因調控國際聯合實驗室,順應學校一流學科建設對於國際化辦學的發展要求,及時組織了河南大學生物醫學留學生沙龍活動。該活動仿照國外學術報告模式,於午餐時間(組織方提供午餐和飲料)進行,每次邀請具有良好英語溝通能力、有留學等背景的生物醫學方面的博士和其他師生報告本人的最新科研成果,或分享最新科研文獻。
  • 醫學之基礎醫學類專業綜述與簡介
    醫學之基礎醫學類專業綜述與簡介走馬觀花看專業之十一(2)寫在前面的話教育部於2020年3月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基礎醫學類:培養的是科研工作者而不是醫生,是治病救人的支撐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關係類似於理學與工學的關係,基礎醫學的研究成果對能夠對臨床治療起到指導作用。既然做基礎研究的專業學科,就註定必須進一步深造,碩士甚至到博士,否則本科對品就業,只能做一些基礎的輔助性工作。
  • 日本留學基礎醫學專業解析
    一般來講,日本醫學專業有三大分支,分別是:基礎醫學(醫科學)、臨床醫學和社會醫學。本文蔚藍留學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留學基礎醫學專業如何:日本大學的基礎醫學包括解剖學和組織學、生理學、病理學、疾病學、微生物學、生化學、藥理學、免疫學,這些課程設置在日本的大學裡面一般是設置在醫學研究科或者是藥學研究科裡,除了這2個研究科之外,有時也會分布在在理學研究科和理工學研究科的生物學專攻下面。
  • 浙江自考《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題型調整通知
    關於調整全國統考課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試題題型結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為進一步實現自學考試的考核目標,結合大綱要求及近年來的命題情況,經研究決定,自2017年10月起,將自學考試全國統考課程《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基礎
  • 醫學英語特訓:免疫學基礎課程(一)
    專家簡介姜春雷,女,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青島市立醫院西院區(第九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從事全身系統疾病影像學研究工作26年,主攻肌骨專業,對基礎學科如解剖學,生理學、免疫學及醫學英語均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現在胸科之窗主持胸部醫學英語訓練營欄目。2020年疫情期間評為「最美醫生」。
  • 受強基計劃影響,家長都反饋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傻傻分不清楚!
    -想當醫生的話,優先考慮臨床醫學專業。由上圖可以看出,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專業錄取分數線差的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家長在給孩子做高考志願填報院校方案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計劃好專業填報順序,以防被調劑。如果填報的院校沒有專業級差,可以利用3個專業衝刺,第4-5個專業利用分數換算、位次換算正常匹配填報,第6個專業填報自己還能接受且分數低的專業,用來兜底,這樣就不怕被院校調劑了。
  • 醫學英語:法醫病理學專業英語(二)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行業英語>醫療英語>正文醫學英語:法醫病理學專業英語(二) 2013-01-14 15:42 來源:外語教育網 作者:
  • 第13期小班:多模態磁共振數據分析手把手培訓班(零基礎)
    第13期小班:多模態磁共振數據分析手把手培訓班(零基礎)2021.02.02-2021.02.07(周二~周日)主辦單位:杭州腦海科技有限公司協辦單位:杭州師範大學心理科學研究院目前磁共振已逐漸被廣泛應用於神經、精神、消化、認知等醫學和心理學領域,用於探索大腦發育、老化、情緒加工、運動障礙及記憶鞏固等機制。掌握磁共振數據處理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      對於零基礎的學員,本課程幾乎涵蓋了所有適合基礎學員掌握的技術,課程內容覆蓋多模態技術,包括:任務態、靜息態、結構像(形態學分析及DTI)。
  • 第10期小班:多模態磁共振數據分析手把手培訓班(零基礎)
    第10期小班:多模態磁共振數據分析手把手培訓班(零基礎)2020.12.15-2020.12.20(周二~周日)主辦單位:杭州腦海科技有限公司對DTI、DKI等技術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參加我們的第9期結構數據分析小班:11月24日-11月29日,第9期小班:DTI、DKI、TBSS、基於白質纖維的網絡構建以及VBM等(點擊此處查看詳情)      經過近2年的研發,我們對課程進行了再一次重要升級,
  • 2011環境微生物學考研試題及答案(二)
    (a)發酵作用(b)有氧呼吸(c)無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7.酵母菌適宜的生長pH值為____(a)5.0-6.0(b)3.0-4.0(c)8.0-9.0(d)7.0-7.58.進人三羧酸循環進一步代謝的化學底物是____。
  • 第2100回:葡萄酒之父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酵母
    回:葡萄酒之父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酵母  公益類分享型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早上萬裡無雲,可以看到月亮還沒有落下,幾個熱氣球漂浮在空中,葡萄園裡的空氣非常好,沒有俗務之煩擾,也沒有套路之紛繁,住在農場的生活還是簡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