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中國探險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七大洲南北極旅行家,中國探險家俱樂部籤約創會會員和極地旅行探險項目顧問,《中國國家旅遊》雜誌特約攝影師,中國攝影師協會會員,世界旅行體驗師聯盟最具影響力體驗師。
Q1:牟老師您好,很高興邀請您來到《走吧有約》,聽您的網名就是一位超級旅行達人,還是先請您給吧粉們做個自我介紹吧。
大家好,我是牟鵬,一個土生土長在北京部隊大院裡的70後。專業學的是金融,從 97 年就開始旅行,最早出去旅行的時候是因為好奇,那個時代中國人辦個護照都要無數繁瑣的手續,當時我請的一個泰國朋友給我寫的邀請函,這樣才有理由去辦理護照。
結果在出入境管理部門還叫進了小黑屋,兩個警察像審問犯人一樣對我進行了審問。不過還好的是有驚無險,最終拿到了護照,第一次走出國門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從此開始一發而不可收,至今已走過七大洲四大洋一百來個國家。
Q2:您是中國探險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師協會會員、我可以理解為您會玩、會寫還會拍,這在旅行達人裡面實在不多,能不能先介紹一下您的經歷?
隨著時代的進步,旅行已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2018年中國旅遊人次已經突破了55億大關,接近地球總人口的五分之四。如此之高的普及率使中國今天會寫會拍的旅行達人真有不少。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播分享的形式也在飛速發展,直播、小視頻、航拍、水下攝影等嶄新的媒體傳播方式不斷推陳出新,所以自認為我只是個旅行愛好者,真不算什麼旅行達人。
說到中國探險協會,這是一個推廣中國探險產業的國家一級社團,公益組織,目前協會著重於正在將探險社會化、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裡面的探險家數不勝數,各種探險方式千奇百怪,匯聚了中國探險領域的能人志士。我個人和他們比較起來顯得很業餘了,不過探險協會最重要的責任是推廣,所以「探」是重中之重,至於「險」是留給探險家的。
我在協會的一項工作是設計全球七大洲的旅行線路,自己也在這個星球上走過了不少地方,期待著和大家一起繼續探尋這個世界的迷人風景和人文文化。
Q3:作為走遍七大洲四大洋的旅行家,其實您也是一位中國作協的作家,這些年都有哪些著作?
我曾經出版過《一個北京人的美西遊記》、《美不美國》第一部、《美不美國》第二部、《去美國,玩的就是心跳》、《流浪在俄羅斯最美的風景裡》、《自駕橫穿美國大陸》、《去南北極,在冰川消失前》一共七本書。除此以外,在眾多媒體雜誌、平臺也一直都堅持發表文章。
Q4:很多旅行者愛好打卡式的旅行,多去一些國家和景點,您走過了七大洲四大洋,迄今為止一共走過多少個國家和地區呢?您個人更偏好怎樣的旅行體驗?
至今為止,我去過一百來個國家以及南極、北極點。我個人比較喜歡去一些有著完全不同體驗的目的地,比如北極點。
北極極點之旅的象徵性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當時在沒有黑夜的冰原,站在世界之巔北緯90度北極極點之上,腳踩著地球上70億人,太陽一天 24小時圍著你一圈一圈地轉,全世界所有時區都被你踩在腳下,也就是說此時你擁有世界所有的時間,你說凌晨三點也行,說是下午三點也行,說是早上九點也行,晚上九點也可。因為全世界的時間都在你的腳下,在你擁有全世界所有時間的同時其實也失去了所有的時間。
再有就是在極點上週遊世界只需原地轉一個圈,地球的 360度經線全都轉完了,但這要是在赤道,你得飛行四萬公裡才能轉完 360度的經線。極點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甭管向任何方向走都是南行的地點,東西北三個方向瞬間失去,這種經歷的確是讓人感到有點興奮。
Q5:有人說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跑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去,旅行會上癮,您一年中大概有多長時間在外旅行?您覺得長期的旅行能帶來哪些人生收穫?
去年我出了三本書,還寫了一些以前去過地方的文章,算是出行最少的一年,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在國外旅行。之前幾年我一般都是每個月出國一到兩次,在北京的時間並不多,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證明我去國外一走就是幾個月沒有回國。
旅行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是身心得到放鬆,讓疲倦的身體放鬆下來以及讓長時間滿負荷運轉的大腦能有個卸載和騰空的過程。二是通過環境、心境的變化讓騰空的大腦下載到與平日迥異的信息和發覺到與以往不同的觀察事物的角度。
自然風景絕佳的美洲讓人感受到自然的偉大,野生動物觀賞地的非洲讓人感受對生命有了嶄新的體驗,人類最後一塊淨土的南極洲是讓人產生對天地的敬畏,古老建築的歐洲則讓人感嘆文化傳承的珍貴。所有這一切讓人更加理解存在的意義,也就是西方人說的being,對人的一生是何等的重要。
我們的生命不僅僅是一個生物的存在,也不簡單的是一個利益交換體的存在,更不是幼稚地認為是人定勝天的與自然的對抗體,而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演化出來的生命。
要與自然和諧共處首先得有融入的概念,將自己的心靈、思想、身體和諧地與自然共存,產生相同頻率的律動與之和諧共振。如何調試自己的生命頻率?如何讓身心和諧地與自然共處?是心跳、血壓、尿酸、血糖、脈搏等等那一切的理化指標?還是業績、職位、財富、權利、人脈等等那一切的社會認定?甭管是西方認可的自然規律還是中國傳統中的「道」,都不會承認這些人為引用的物理、行政、社會的指標數據。
人是自然繁衍出的物種,融入自然才能享受生命的真諦,常人的生命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生存、一個是生活。都市中高競爭的生存環境,高壓力的生存現狀,直接造就了各項生理指標的退化,生理的指標直指心理的指標,當生理和心理的承受極限到達極限值的時候,適當的回歸自然,在生存的常態中找尋到一點生活的印記。
Q6:貌似您更加專注國外旅行,是什麼原因呢?如果請您給大家推薦一個國家去旅行的話,您會推薦哪裡,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想把遠的地方趁著年輕趕緊走一遍,等年紀大了再去近的地方。
推薦國家的話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橫跨11個時區的幅員最為遼闊的俄羅斯,因為中國在歷史上一直被北方的強悍民族所威脅,匈奴對漢朝、突厥對唐朝、契丹女真對北宋、女真蒙古對南宋、蒙古對明朝、蘇聯對新中國,這些歷史課本裡的內容貫穿了 2000多年來漢民族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愛恨情仇。
今天的俄羅斯又是中國的兄弟,那歷史上的沙俄、蘇聯和今天的俄羅斯有什麼不同呢?為了找尋這個答案我已經六次進入這個世界最大的國家。莫斯科是我兒時所嚮往的「聖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動人的旋律讓我對這個城市充滿了好感,克裡姆林宮的威嚴讓我充滿了好奇,世界最漂亮的地鐵讓我目瞪口呆,七姐妹樓讓我回憶起兒時最喜歡的北京展覽館,套娃工廠裡我還親手做出驚世駭俗的俄羅斯套娃。
夏季的莫斯科空氣鮮到發甜,冬季的莫斯科讓你過足雪癮,讓我評價莫斯科的話,我還是借用法國前總理到莫斯科時大為震撼時說的那句肺腑之言:「世界上許多城市裡有森林,而莫斯科是森林中的城市。」
如果說莫斯科讓我聯想到了蘇聯,那麼聖彼得堡就讓我想起了沙俄,完全不同風格的兩個城市。它的涅瓦大街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喜歡的大街,沒有之一,遠勝過香榭麗舍大道,我甚至用雙腳丈量過這條長達四點五公裡的大街四次。它的滴血大教堂更是讓我如痴如醉,雖然我進過世界十二大基督教堂裡參觀,但偏偏最喜歡的卻是不在此列的滴血教堂。
夏宮的噴泉讓我想起了咱們明朝的木工皇帝朱由校,葉卡捷琳娜宮讓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則天,冬宮不用說自然聯想到北京的故宮。
要說在聖彼得堡的奇遇,一個是在涅瓦河畔居然看到了百分百正宗的獅身人面像,一個是零距離地體驗到了戰鬥民族的血性,在沒有任何前兆的情況下,我身邊一個一米九多的小夥子一拳把身高一米八幾的壯漢打倒在地暈厥過去,一動不動地趴在冰冷的大街上。
說到貝加爾湖,中國人第一個想起的自然是漢代的蘇武牧羊,那個當時還叫北海的地方演繹出了動人的流傳千年的故事。今天的伊爾庫茨克已經完全是一幅異域風景畫,沙俄人的傳統建築讓你想不到高大的戰鬥民族人們居然把門做得如此低矮,身為淡水湖的貝加爾湖裡居然生活著無數海洋動物,作為世界最深的湖它的長度居然是北京到河南的距離,所儲備的淡水可以供人類用 50 年,被稱為西伯利亞藍眼睛的它,在陰天時竟然讓我看到了黑色的瞳孔。
普京總統來過奧利洪島後,居然發出背離世界潮流的聲音,下令不允許開發這裡。以及歷史上蘇聯白軍統帥高爾察克被執行死刑時塞進的那個冰窟窿。太多太多的景色等著我去領略,太多太多的故事等著我去探尋。貝加爾湖是一個值得多次來的地方,就像它留給我的遺憾,還沒有見過貝加爾湖二月份的藍冰,那讓世人驚嘆的景色至今還牢牢地牽扯著我的心。
除此以外,我還去過北極之都的摩爾曼斯克,那裡的極光會給你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遠東海參崴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金角灣大橋、老虎節也都是令人嚮往的打卡點,俄羅斯有太多值得去的地方在等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如果能騰出時間來,我還想去黑海度假聖地索契、亞歐大陸分界的葉卡捷琳堡、通古斯大爆炸的發生地以及日俄爭端不斷的北方四島。
Q7:走吧網是一個以自駕旅行為主的旅行平臺,您自駕旅行了全世界這麼多地方,能不能介紹一兩條絕佳的自駕旅行路線?
我去年給探險協會設計了兩條自駕線路,被選為2020年中國探險協會四大探險活動。一條是100天自駕全美50個州,深度介紹美國文化,讓中國人了解到一個與眾不同的美國。另一條是為期120天的中國車隊自駕縱貫地球之旅,從位於北極圈的北美洲阿拉斯加的死馬一直開到南美洲阿根廷的烏斯懷亞,跨越地球6大時區,穿過125條地球緯線,走過19個國家。由於這兩條路線是今年協會主推的活動,所以具體細節還不能公開。
如果讓我推薦一條自駕線路的話,我想應該去美國,不過放心!絕不是俗不可耐的加州一號公路自駕線路。這是一條橫穿美國大陸的自駕線路,從太平洋一直開到大西洋,然後再去美國最南點。從國內飛到洛杉磯租車,出發點是美國著名的66號公路的終點,同時也是美國10號高速公路的起點,洛杉磯的santa moica海灘,在這裡告別太平洋,轉身一路向西。記住,走這條線路的最佳季節是初冬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