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做成臘肉人吃了一年不餓 民間聲名顯赫的「海和尚」究竟是人是...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海和尚是民間聲名顯赫的海怪,中國東南沿海有許多漁民聲稱見過海和尚,歷代筆記、野史中也多有海和尚的記載,對海和尚的描述也多有出入,但這並不妨礙目擊者們言之鑿鑿,當海和尚被渡海之人看到時,故事便開始了。

作者:盛文強

配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新華社

比如明人黃衷《海語》的「物怪」篇就將海和尚置於卷首,它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已凌駕於其他海怪之上:「海和尚人首鱉身,足差長而無甲,舟行遇者率虞不利,宏治初,吾廣督學大僉淮陽韋彥質先生將視學瓊州,陸至徐聞,方登海舟,此物升鷁首而蹲,舉舟皆泣,謂有魚腹之憂。」

生活在十五世紀的韋彥質先生官拜督學,從廣東的徐聞登船去瓊州,船剛出港,就在海上看到了海和尚。在水手們看來,這是不祥之兆,海和尚的出現,預示著舟船不利,有「魚腹之憂」,也即葬身海底的一種婉語。而韋彥質先生後來平安無事,則被認為是「妖不勝德」——韋先生的品德足以使其避免災禍,妖怪也不敢侵犯正人君子。在這則頗具志怪色彩的記錄中,海和尚僅僅浮出水面,就使人畏懼。海和尚的出現能使船隻覆沒,是一種破壞力量,只有少數人才能倖免於難,而韋彥質就是這樣的人——他與海和尚的交鋒,令人想起《荷馬史詩》中的奧德修斯與海妖塞壬的較量,東西方的海怪故事有了奇異的鏡像比照。可惜的是,與英雄奧德修斯的勇敢與多謀所不同的是,韋彥質的勝利是一種誇飾的「道德決定論」,可見東西方海怪文化中的微妙差異。

海和尚帶來的破壞性,似乎只針對大人物,海濱的百姓卻可將海和尚拿來做臘肉吃。比如清代袁枚的《子不語》多次記到海和尚,其中有一條寫道:「潘某老於漁業,頗饒。一日,偕同輩撒網海濱,曳之,倍覺重於常,數人併力舁之。出網,中並無魚,惟有六七小人趺坐,見人輒合掌作頂禮狀,遍身毛如獼猴,髡其頂而無發,語言不可曉。開網縱之,皆於海面行數十步而沒。土人云:『此號海和尚,得而臘之,可忍飢一年』。」

袁枚的記載多來自見聞,以及得自朋輩的轉述,故事的主人公潘某是老漁民,從網中發現了六七個小人,即傳說中的海和尚,只是增加了「遍身毛如獼猴」、「語言不可曉」等細節,這裡的海和尚是猴形,而不是鱉形。更為神奇的是,這種海和尚做成臘肉,人吃了就可以一年不餓,這也是對海和尚神異屬性的增殖和附會。

早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即出現了海和尚的原型,只不過那時尚稱其為「在子」:「在子者,鱉身人首,灸之以藿,則鳴曰在子。」相對於史料記載,圖像出現得較晚,明萬曆刊本的《三才圖會》中有一幀「和尚魚」,是對海和尚的另一種稱呼。圖中有簡短的一句註解:「東洋大海有和尚魚,狀如鱉,其身紅赤色,從潮水而至。」

在鱉身上添加人頭,跡近於惡作劇,其頭上無發,因此有了「和尚」的諢名,它浮在波濤之上,臉上還帶著神秘的微笑。和尚魚是古代人魚故事的變體,是「人面魚身」模式的異形。在這幅版畫中,我們可以看到類似於《山海經》的人與獸的拼接,似與上古神話思維有著隱秘的承續關係,這是出現最早的一幅海和尚圖像。

清代畫家聶璜的《海錯圖》中也有一幅海和尚的肖像,並附有更為詳盡的題跋:「海和尚鱉身人首,而足稍長,《廣東新語》具載,然未有人親見則難圖。康熙二十八年福寧州海上網得一大鱉,出其首則人首也,觀者驚怖,投之海。此即海和尚也。楊次聞圖述。海和尚贊:海中和尚,本不求施。危舟撒米,乞僧規之。」

從這段記載來看,海和尚更像是海龜之類的海洋生物,其頭部渾圓,無毛髮,遠遠望去,近似於人頭之狀。同時,聶璜也提到了驅逐海和尚的辦法:從船上往下撒米。撒米作為一種儀式,常用於祭海,佛教道教的施食科儀中把米撒給餓鬼,以解決其飢餓。對著海和尚撒米,祈求平安。

後來,海和尚的故事傳播到日本,演變為海座頭,或稱之為海坊主。座頭、坊主是日本對僧人的稱呼,它們還保留著光頭,龜身的形象卻淡化了。

海座頭,傳說是在海上出現的背著琵琶琴的盲僧人,與海和尚相比,海座頭已經完全是人形,他身體巨大,浮在海面上行走而不沉沒。在江戶時期妖怪畫家鳥山石燕的《百鬼夜行圖卷》曾出現海座頭,他經常會趁夜晚破壞行駛的漁船,但是如果船上的人夠膽量不怕他的話,只要義正言辭地說:「海座頭,請您走吧!」海座頭就會離開。

也有人認為日本的海座頭是指章魚,是大型章魚的頭部所帶來的錯覺,或者是儒艮,中國的海和尚則通常被認為是大海龜。海和尚究竟是對此類海獸的錯覺,還是確有這樣的海獸?這至今仍是一個謎。

(原標題:海和尚的形象史)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詭異的海和尚是什麼,它莫非是人類的祖先「海猿」嗎
    在我國古代,因為人們對自然認知的有限,在民間傳說中出現過許多的怪物,有天上飛的,有地上跑的,有水裡遊的。海和尚,就是傳說中海怪的一種。有意思的是,經過研究,甚至出現一種說法,認為海和尚可能真的存在過,那麼海和尚到底是什麼?
  • 開化臘肉,是開化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臘肉是很神奇的食物,切兩段蒜苗爆炒一盤,不吃肉的仙女也要夾兩塊。在浙江衢州,說起臘肉,當屬開化白臘肉最優。白臘肉的意思就是什麼都不要做,不醃製、不煙燻、不曬太陽。這是我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臘肉和火腿不同,臘肉取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是最好的。因為風乾以後,肉質中的水分大量流失,瘦肉肉質會變硬,肥瘦相間,不柴不膩,也有嚼勁。
  • 民間傳奇故事:天狗食日月的神話傳說
    內容提要: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古時候人們不懂得月食發生的科學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樣對月食也心懷恐懼,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天狗食月的神話傳說吧!
  • 「食人魔」張永明:連殺20多人做臘肉,更是將受害者當鴕鳥肉出售
    人之所以為人,不僅僅是因為人有智慧,還因為人具有能動意識,明白自己什麼事是可以做得,什麼事是不可以做的。只有動物才會憑本能生存,人是社會的產物。偏偏就是如此「高級」的人類,常常做出令人髮指的醜惡行徑來,比如「食人魔」張永明,這個在2012年被宣判死刑的惡魔,前後在村子裡連殺20多人做臘肉,還將受害者當鴕鳥肉出售,為什麼他活得像魔鬼一樣?一起來看看。他出生在晉城鎮的南門村,他的父母已經生育了3個孩子,張永明排行老四,年齡偏小但並不得寵。
  • 臘肉炒好嚼不動?下鍋前多做2步,臘肉炒好又香又好嚼,不膩口
    臘肉,很多人都愛吃,它和新鮮肉相比,口感獨特,讓人越吃越香。
  • 《九尾狐傳》民間傳說故事解析,劇裡的人物角色原來是這個意思!
    看韓劇長見識,《九尾狐傳》民間傳說故事解析,劇裡的人物角色原來是這個意思!看韓劇長見識!在看《九尾狐傳》時,這些閃過的字幕詮釋,你有看清嗎?這些劇裡的人物角色,你清楚來歷嗎?這些好久好久之前的民間傳說故事都會說著些哪些?1、九尾狐九尾狐字面看便是個有九條尾的狐狸,實際上「九」這一個數據僅僅是個寓意,事實上很有可能有許多條的形狀。
  • 甘肅慶陽:民間傳說老鼠是開天闢地的子神
    傳說上古時期,天地一片混沌,天地黏黏糊糊連接在一起,也沒有太陽,人們的生活非常壓抑,時間久了都無法生存了。這時,一隻老鼠想了一個辦法,能不能打一個洞,看看這黏黏糊糊的外面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於是,這隻老鼠開始行動,它憑藉著鼠類既善於鑽山打洞,又能爬高的絕技,漸漸打開一個縫隙。有了縫隙,黏黏糊糊的天地開始逐漸分離。後來,也就有了日月星辰,各種動物才得以繁衍下來。
  • 吃不完的臘肉,不要直接放冰箱,教你3招,保存2年也不壞
    嗨,大家好,春節馬上要到了,很多人的家裡都會有臘肉上桌,特別是在南方,幾乎家家都會吃臘肉,尤其是四川人做臘肉是非常出名的,有時候會做幾十斤的臘肉,只有偶爾炒菜的時候會切幾片放進去,大家都會放在冰箱裡,但是在冰箱裡邊冷凍了一年的臘肉還可以吃嗎?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問題都很有疑惑。
  • 在民間傳說中的十大神仙
    第一位 閻羅王 閻羅王又稱閻王 他是陰曹地府的冥王,黑白無常牛頭馬面為其左膀右臂,傳說人死之後都要去陰間去報到,接受閻王的審判。生前生前行善者可上天堂享受富貴,生前作惡的人會受懲罰下地獄。在民間傳說中包拯成為了公正的化身,有的人認為他死後成為了閻羅王,繼續審理陰間的案件。在民間就被人們口口相傳為最可怕的死亡之神。
  • 貴州民間故事:稻子樹的傳說
    雲上烏蒙|獨家原創   貴州民間故事:稻子樹的傳說   開天僻地的時候,人們不會種田種地,只會採野果、打獵捉魚為生。種莊稼從田公、地母開始。   田公地母是一對夫妻,他們住在一個平坦的壩子裡。田公上山打獵,下海捉魚,地母採集野果。
  • 民間故事|瘋和尚搓泥送子,光棍漢除妖娶妻
    #從前,有一對夫妻,也不知道做了什麼孽,年過五十也沒一男半女。有一天,老夫妻在街上遇到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向來往行人乞討。和尚怎能喝酒吃肉呢?其他路人見瘋和尚胡言亂語,唯恐避之不及,唯獨老夫妻心善,可憐這個瘋和尚,花錢買來了幾個熱乎乎的饅頭。瘋和尚嫌棄地看了一眼饅頭,吵著要喝酒吃肉。
  • 農曆7月15是什麼節日 民間傳說中流傳的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也叫做鬼節,關於這個節日在傳說中非常神秘而且又有些恐怖,民間流傳到了這一天地府的鬼門關會大開。   農曆的七月十五是鬼節,這天百鬼放假,可以上陽間放鬆放鬆。十四的半夜鬼門開,一直到十五的半夜關,所有的鬼必須在鬼門關閉之前回陰間,否則就滯留陽間稱為孤魂野鬼!
  • 臨沂有哪些民間傳說故事 臥冰求鯉的事情了解一下
    臨沂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這裡,出了許多有名的歷史人物,例如著名的謀略家諸葛亮和筆祖蒙恬,都是咱臨沂人。而在臨沂的身上,更是有著許多的民間傳說,而你又知道多少的民間故事或者是傳說呢?小編接下來就為你們盤點一番。
  • 廣欽老和尚:人是帶著各種業力來到這個娑婆世界的
    1927年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專志苦修,常坐不臥,一心念佛,夜不倒單。老和尚受比丘戒後入山修行13年,禪定功夫極深,曾入定數月不食不動,甚至鼻息全無,被樵夫誤認圓寂,後經弘一大師來尋乃出定,震動一方。後至臺灣弘法,創建承天寺等多個道場,95歲於念佛時安詳圓寂。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 民間故事:和尚與螞蟻
    慧心看著這個養育了自己十幾年的老和尚低聲說道:「我會留在寺廟裡,守護我們的家。」老和尚聽著慧心的話哈哈大笑起來,兩行清淚掛在臉上:「無憾了,慧心,記住了,為師不用你守護家,你被逐出師門了,你走吧。」慧心沒有說話退了下去,坐在地上開始念經,老和尚還是死了,街上的人都散去了,只有一個盤腿坐在地上誦經的小和尚,和一個倒地的老和尚。
  • 民間的野和尚到底有多強?
    野和尚就從來不玩這一套,該吃吃該喝喝,隔三差五去鋪子剁兩斤滷豬頭,也算得上是證了羅漢金身。佛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都是紅粉骷髏,日紅粉就當做是日骷髏,見多了,玩多了之後,自然就對女色不再起反應,自然就覺得還是挑燈夜讀《般若經》適合自己,自然就通透了,自然就悟了。 畢竟不入苦海,不知苦海竟兩千一夜。
  • 伯勞鳥被稱為最「殘忍」的鳥,喜食同類,還經常將食物做成風乾臘肉
    因為它不僅喜歡喜食同類,還經常會把捕完的獵物帶回到窩裡,把它們做成風乾臘肉,等到飢餓的時候再吃。導語:世界上最「殘忍」的鳥,喜食同類,還經常將食物做成風乾臘肉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動物種類有很多。除了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雞、鴨、鵝等動物外,還有很多不常見的野生動物。據動物學家的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
  • 日本妖怪海坊主和海和尚,它們說「我們不一樣」!
    我讀水木茂《妖怪大全》—丁酉年十二月十八日(2018-02-03)——海和尚篇日本海中妖怪——海和尚,又叫「和尚魚」,很多人將它與海坊主等同在一起,其實這是不對的。準確的說法是,海和尚只是海坊主的一種。
  • 那些春季民間小吃有趣的歷史傳說你知道多少?
    1.年糕過年吃年糕是中國人的風俗之一,年糕是過年必備的節日食品,據說是從蘇州傳開的。它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國都。那時諸侯稱霸,戰火連年。吳國為防敵國進襲,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
  • 三國中關羽臉為何是紅色,一個民間傳說說明一切
    三國演義中關羽臉為何是紅色,一個民間傳說說明一切,原因就像上天安排好的一樣。話說,關羽大家都知道,在三國中叱吒風雲的人物。大哥是劉備,三弟是張飛。不論哪一個都為世人所知。只有民間傳說有描述。關羽為火龍星降生,天上的火龍星是位善良正直的天神。一次玉帝命其到凡間放火燒毀萬戶村,他見那裡的百姓樸實忠厚,辛勤耕耘,一連三次都不忍心施火,最後只燒了村裡一戶作惡多端的財主回去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