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答:
低層大氣由幹潔空氣、水汽和雜質組成。
1 幹潔空氣
氮:
大氣中的氮能衝淡氧,使氧不致太濃,氧化作用不致過於激烈。
氮是生命體的基礎。閃電能把大氣中氮和氧結合成一氧化氮,然後被雨水衝洗進入土壤。氮可以作為化肥原料和直接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固定到土壤中,成為植物所需的氮化合物。
小部分氮進入地殼的硝酸鹽中。
氧:
大氣中的氧為自然界一切生命體所必需。動、植物要進行呼吸作用,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熱能以維持生命。
氧是燃燒的必要條件以及決定腐敗、分解等各種化學過程及生物化學過程的因素。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二氧化碳是紅外輻射的吸收劑,能透過太陽短波輻射而強烈吸收和放射長波輻射,對地面起保溫作用,形成溫室效應。
臭氧:
臭氧層能強烈吸收太陽紫外輻射,使臭氧層增暖,影響大氣層中溫度的垂直分布,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使之免遭過多紫外線的傷害,而成為地面生物的保護層。
少量紫外線可以起到殺菌治病的作用。
2 水汽
大氣中的水汽在自然界常溫下具有三相變化,產生雲、霧、雨、雪、霜、霰等一系列大氣現象,影響天氣變化。
大量水汽凝結物以雲霧形式懸浮空中,影響視程。
水汽及其凝結物能吸收和放射長波輻射,反射太陽輻射,使地面和大氣保持一定的溫度。
水汽的潛熱作用能轉換和輸送熱量,影響各地的天氣和氣候。
3 雜質
大氣中固體雜質可促進水汽凝結和升華,能吸收部分太陽輻射和阻擋地面輻射,影響地面和空氣溫度。
雜質能散射、反射、折射太陽光輻射,產生各種大氣光學現象。
雜質與液體微粒聚集一起,形成氣溶膠,汙染空氣,減低大氣透明度,影響視程。
拓展連結:
□大氣中的微小塵埃都是些啥?
(參見《〈自然地理學〉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