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大氣成分的意義如何?

2020-09-12 中學地理問答

低層大氣成分的意義如何?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答:

低層大氣由幹潔空氣、水汽和雜質組成。


1 幹潔空氣

氮:

大氣中的氮能衝淡氧,使氧不致太濃,氧化作用不致過於激烈。

氮是生命體的基礎。閃電能把大氣中氮和氧結合成一氧化氮,然後被雨水衝洗進入土壤。氮可以作為化肥原料和直接為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固定到土壤中,成為植物所需的氮化合物。

小部分氮進入地殼的硝酸鹽中。


氧:

大氣中的氧為自然界一切生命體所必需。動、植物要進行呼吸作用,在氧化作用中得到熱能以維持生命。

氧是燃燒的必要條件以及決定腐敗、分解等各種化學過程及生物化學過程的因素。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二氧化碳是紅外輻射的吸收劑,能透過太陽短波輻射而強烈吸收和放射長波輻射,對地面起保溫作用,形成溫室效應。


臭氧:

臭氧層能強烈吸收太陽紫外輻射,使臭氧層增暖,影響大氣層中溫度的垂直分布,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使之免遭過多紫外線的傷害,而成為地面生物的保護層。

少量紫外線可以起到殺菌治病的作用。


2 水汽

大氣中的水汽在自然界常溫下具有三相變化,產生雲、霧、雨、雪、霜、霰等一系列大氣現象,影響天氣變化。

大量水汽凝結物以雲霧形式懸浮空中,影響視程。

水汽及其凝結物能吸收和放射長波輻射,反射太陽輻射,使地面和大氣保持一定的溫度。

水汽的潛熱作用能轉換和輸送熱量,影響各地的天氣和氣候。


3 雜質

大氣中固體雜質可促進水汽凝結和升華,能吸收部分太陽輻射和阻擋地面輻射,影響地面和空氣溫度。

雜質能散射、反射、折射太陽光輻射,產生各種大氣光學現象。

雜質與液體微粒聚集一起,形成氣溶膠,汙染空氣,減低大氣透明度,影響視程。


拓展連結:

□大氣中的微小塵埃都是些啥?

(參見《〈自然地理學〉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相關焦點

  • 低層大氣成分的意義如何?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低層大氣成分的意義如何?
  • 大氣成分
    大氣成分指組成大氣的各種氣體和微粒。包括幹潔空氣,水蒸氣,塵埃。地球上的大氣,有氮、氧、氬等常定的氣體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體上比較固定的氣體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變化很大的氣體成分。其中還常懸浮有塵埃、煙粒、鹽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細菌等固體和液體的氣溶膠粒子。
  • 讀書|《大氣成分與大氣環境》:反應性氣體與大氣光化學過程
    :大氣成分與天氣、氣候及區域大氣環境:主要理論和技術方法;大氣成分觀測業務的主要內容和應用;大氣化學的數值預報系統;大氣成分的資料同化;城市群區域氣溶膠衛星遙感—地面觀測變分分析模型;靜穩型和區域輸送型汙染氣象條件的預報;現代大氣成分業務的體系、平臺、流程和產品等。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大氣層是指包圍在地球周圍的大氣,其主要組成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包裹地球的大氣層厚度超過1000千米,從大氣層上界到宇宙空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是大氣密度不斷降低,大氣分子不斷減少的過程。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擁有大氣的,比如像水星那樣個頭太小的行星,就無法吸引大氣從而形成大氣層。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其主要組成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包裹地球的大氣層厚度超過1000千米,從大氣層上界到宇宙空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是大氣密度不斷降低,大氣分子不斷減少的過程。當然,厚度超過1000千米的大氣層也不是均勻分布的,一般來說我們根據大氣的溫度、成分、密度等因素的變化,可以把大氣層大概分為三層,分別是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 那些「高精尖」的大氣成分探測儀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大氣環境質量和美麗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氣溶膠、PM2.5、溫室氣體、霧-霾、臭氧等成為高頻詞,備受公眾關注。當然,它們也是大氣成分科研的重要課題。這些似乎看不見摸不著的大氣成分,是怎麼探測到的?技術人員用了哪些高精尖的設備?今天,讓我們一探究竟。
  • 日冕加熱與太陽低層大氣磁活動密切相關|Science述評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離太陽核心越遠溫度應該越低。確實,太陽的溫度從核心區域的約1500萬度下降到表面(光球)的5700度左右。然而,從光球往外,太陽大氣的溫度卻反常升高。在最外層的日冕裡,溫度高達百萬度左右。這一高溫導致日冕氣體向外膨脹,形成連續向外發射的、超聲速的、磁化的帶電粒子流——太陽風,充滿了太陽系中各大行星之間的區域。
  • 幹潔大氣的主要成分
    幹空氣的成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定常成分,主要有氮、氧、氬、氖、氦、氪和氙,其中又以氮、氧、氬為主,約佔大氣總體積的99.96%。
  •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美國航天局近期公布了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目的就在於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 天生不安分 存在著大量自由帶電粒子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形成了大氣層,大氣層受到太陽輻射、日月引力等作用,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
  • 從地球表面到外太空的大氣氣壓是如何變化的?
    空少問答 小課堂 第122期 答:從地球表面到外太空的大氣氣壓是如何變化的?那麼,從地球表面到外太空的大氣氣壓是如何變化的呢? 我們地球的空氣,是由地球巨大的引力吸引在地球周圍,當然在外邊緣的部分會發生逃逸等過程,但絕大部分的空氣分子,處在高頻率的相互碰撞中,是沒有機會移動到外邊緣逃逸的(空氣分子逃逸就是沒有碰撞的分子讓它回頭了)。
  • 讀書|《大氣成分與大氣環境》:酸雨
    (P18-P20)張小曳 主編氣象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大氣成分與大氣環境》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我們已經知道對流層內嚴重的空氣汙染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麼,你知道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也會「交流」嗎?通過大氣交換,對流層汙染將被帶到平流層,從而影響全球。平對流層的交換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我們已經知道對流層內嚴重的空氣汙染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麼,你知道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也會「交流」嗎?通過大氣交換,對流層汙染將被帶到平流層,從而影響全球。平對流層的交換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平流層-對流層交換(STE)——是朋友,有交流隨著一聲呼嘯,飛機衝上雲霄,飛過厚厚雲層,穩穩在在一片晴朗之間翱翔。
  • 利用微納衛星探測熱層大氣密度
    位於中間層以上到散逸層之下的熱層是大量航天活動的重要場所(圖1),雖然熱層大氣密度稀薄,但是由於太空飛行器運動速度極快,隨著時間的累積,由熱層大氣密度引起的大氣阻尼就成了影響其運行的主要因素。太空飛行器的任務規劃、壽命估算、空間操作、再入返回以及太空垃圾的監測、編目及碰撞預警和規避等重要的航天活動都極大地依賴於人們對熱層大氣環境的認知。
  • 對流層、平流層與高層大氣
    對流層:貼近地面的大氣最低層。整個大氣的3/4和幾乎全部水汽、雜質都集中在這一層。是大氣中最活躍.與人類關係最為密切的層。人類生活在對流層的底部。對流層有以下特點:   (1)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因為地面是對流層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因此離地面越高,氣溫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氣溫下降6攝氏度。(2)對流運動顯著。該層上部冷、下部熱,利於空氣的對流運動,對流層即因此得名。
  • 通訊、廣播、導航都離不開它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美國航天局近期公布了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目的就在於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天生不安分存在著大量自由帶電粒子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形成了大氣層,大氣層受到太陽輻射、日月引力等作用,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
  • 這幾種大氣中的成分,正在影響著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
    關於大氣中的組成成分,昨天我們了解關於氧氣的一些內容,那麼大氣中還有哪些成分呢?很多人會想到二氧化碳,沒錯,二氧化碳在大氣成分中的佔比雖然很小,但是在氣象學中,它卻是很重要的成分。其顯著性在於,一部分來自地表的能量被二氧化碳吸收,這些能量再重新放射,一部分再次回到地表。因此,有二氧化碳時地面附近的空氣比沒有二氧化碳時要暖一些。
  • 太陽外輻射影響土衛六的大氣成分
    東京,2月16日(記者陳超)-由日本東京大學的宮野信孝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阿爾瑪望遠鏡觀察土星的衛星土衛六的大氣,並探測到微量氣體釋放的無線電波。經過分析,首次發現這是太陽系外的輻射「銀河宇宙射線」對土衛六大氣成分的影響。
  • 氣象小知識|大氣是如何分層的?
    而是大氣分層呦~按大氣溫度隨高度分布的特徵,可把大氣分成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按大氣各組成成分的混和狀況,可把大氣分為均勻層和非均勻層。對流層是大氣的最下層。它的高度因緯度和季節而異。就緯度而言,低緯度平均為17~18公裡;中緯度平均為10~12公裡;高緯度僅8~9公裡。
  • 大氣成分的演變
    作為《大氣的起源》一文的補充,於此列舉了文中提及的三種大氣的組成成份。  原始大氣:距今45至50億年前,僅存在數千萬年。按重量計,氫佔63.5%,氦佔34.9%,水汽佔0.60%,氖佔0.34%,氨佔0.26%,甲烷佔0.11%,氬佔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