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文明史上10大最致命的自然災害,5次發生在中國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自然災害一直伴隨著人類生活的發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每年有近100000人死於自然災害,包括地震,火山爆發,颶風,海嘯,洪水,野火和乾旱,而全世界有超過1.5億人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史前的自然災害已經無從考證,不過,文明史以來的嚴重自然災害,我們能夠從文獻資料和考古證據等多方面對其進行研究。
-
應急管理部: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20次
應急管理部微博10月7日消息,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前三季度,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20次,高於歷史同期水平,主要發生在新疆、西藏、四川、雲南等地區。其中,1月19日新疆伽師6.4級地震造成1人死亡,800餘間房屋倒塌;5月18日雲南巧家5.0級地震造成4人死亡,1100餘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7月23日西藏尼瑪6.6級地震是今年以來我國大陸地區最高震級地震,但震中位於高海拔人口稀少地區,僅造成少量老舊房屋損壞,未造成人員受傷等情況。
-
今晨珠江入海口發生罕見地震,深圳香港均有強烈震感
地震發生時中國珠海,深圳,香港均有明顯震感【特別是這些區域的高層建築震感更明顯】,另外由於深圳和珠海均位於珠江衝積形成的平原,地震波在經過珠海和深圳時會被地下的泥沙層放大導致震感更明顯。本次地震震中附近海域近30年有記錄最大的地震為1996年10月20日香港擔杆島東南海域3.6級地震。
-
深圳紅樹林魚肥鳥兒多!每年有近百種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
原標題:深圳紅樹林 魚肥鳥兒多每年有近百種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9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通訊員 楊凱婷)2020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
-
海嘯隨時有可能發生在中國周邊海域的任何地點
美國夏威夷島希洛市建有一座海嘯紀念館,至今讓遊客流連,懷念近百年來這裡發生十次海嘯的慘重人員和財產損失
-
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發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速報參數: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月18日0時5分在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發生5.4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39.83度,東經77.18度。附近村鎮:本次地震周邊10公裡內的村莊有拜什墩、託庫勒村、阿吉拉克勒克江尕爾、阿吉裡格勒克、阿吉力克村、當勒克、英買裡村、託格熱克裡克村、阿亞克買裡、阿勒力其,20公裡內的鄉鎮有西克爾庫勒鎮、臥裡託格拉克鎮、古勒魯克鄉。
-
專家: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
2017–2018年採暖季期間(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2+26」城市)PM2.5的平均濃度為85微克/立方米,其中有機物、硝酸鹽、硫酸鹽、銨鹽等主要組分的佔比分別為28%、19%、12%和11%,揭示京津冀大氣PM2.5化學特徵發生了顯著變化,2018年11月–2019年2月主要站點在線測量的結果再次印證了這一變化規律
-
近10年來第6次造訪深圳!蒙古沙鴴「A1」現身人才公園
經查閱相關資料,這是"A1"近10年來第6次造訪深圳,此前"A1"來深的確切記錄分別為:2011年(兩次)、2012、2016及2018年各一次,全部都是4月被記錄到。4月6日上午,記者聞訊趕到人才公園採訪,在公園東側的人工碎石灘岸邊,遇到正在觀察鳥況的深圳觀鳥協會秘書長"PT"和資深觀鳥人士"翔雲"。
-
[視頻]近年來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
進入[新聞60分]>> CCTV.com消息(新聞60分):下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回顧一下近幾年來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自然災害。
-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生態環境部解答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有媒體問:通過攻關項目的研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秋冬季大氣汙染主要成因是什麼?主要來源有哪些?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這個問題也是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問題,坦率地說,也是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這次攻關項目核心任務也是要說清這個問題。
-
2020年,世界發生了多少災難?
NO.3 地震——土耳其地震——至少115人遇難 愛琴海地震恐怖瞬間:海水倒灌、房屋倒塌、塵埃滿天10月30日,土耳其西部愛琴海海域發生6.6級地震,致該國至少115人死亡。土耳其災害和應急管理部門稱,自地震發生以來,該國的伊茲密爾省已發生了1621次餘震。
-
河北唐山20天發生三次地震 分布在不同的斷裂帶上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內資訊>河北唐山20天發生三次地震 分布在不同的斷裂帶上 河北唐山20天發生三次地震 分布在不同的斷裂帶上 發布日期:2015-12-06 22:22:21
-
位於三大板塊交界處的愛琴海地區發生地震,希臘和土耳其受災嚴重
自然災害是地球表面發生的一些自然事件,但是卻會造成人類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人類的發展歷史就是和自然災害不斷鬥爭的歷史,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有些自然災害已經能夠做到比較好的監測和預報,從而減少傷亡和損失。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全年相繼發生青海玉樹雪災、四川木裡森林火災、山西鄉寧和貴州水城山體滑坡、四川長寧6.0級地震、超強颱風「利奇馬」、主汛期南方多省暴雨洪澇、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等重大自然災害。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重較近5年均值分別下降25%、57%和24%。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成因更清楚了
這表明北京及周邊地區氣態汙染物的二次轉化,也是推高北京PM2.5濃度的關鍵因素。氣態汙染物的二次轉化,是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態汙染物在大氣中發生氧化等化學反應,形成硝酸鹽、硫酸鹽等PM2.5的主要成分。氣象條件和空氣重汙染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聯?攻關專家運用多個模型系統,分析了2000年—2017年氣象條件對空氣品質的影響。
-
接近1000次雷電!深圳遭遇「閃電風暴」,影響堪比颱風山竹
據深圳市氣象局消息,在4月11日晚間,僅僅3個小時深圳及周邊城市出現了大量雷電,其中4月11日20時25分-23時25分深圳記錄到704次雷電。據深圳市氣象局公布的監測圖上看,大量強弱閃電密密麻麻的覆蓋在珠三角及周邊地區,可見4月11日晚華南沿海的強對流活動是非常激烈的。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有:一、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洪澇災害影響範圍廣,人員傷亡較近年顯著下降2020年,全國共出現33次大範圍強降水過程,平均降水量689.2毫米,較常年偏多11.2%,為1961年以來第三多。
-
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發布
應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
美國大西洋大學:成年人每年性愛頻率比20年前少9次
據英國衛報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大西洋大學的研究人員對2.7萬人進行研究顯示,與20年前相比,成年人的性愛頻率變得越來越低。研究人員發現,與20世紀90年代初相比,2010年的成年人性愛次數平均每年減少7次。與20世紀90年代末相比,他們每年的性愛次數減少了9次。
-
地球上未來幾年,可能發生的7大自然災害
未來幾年可能發生的7次自然災害。第一,多巴湖超級火山在七萬四千年前,它造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火山爆發之一,全球寒冬持續了數年,火山氣體被噴射到兩個半球,並飄散到整個星球,這次噴發創造了著名的多巴湖,面積達四百三六平方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