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日開始,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健康)的部分中藥產品漲價,漲幅約為10%。中國商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導致中藥價格上漲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疫情影響下人工成本、房租成本上升,以及中藥種植數量下降和消費者需求上升。
據同仁堂健康的銷售人員介紹,公司進行了產品升級,漲價產品包括天然草本類(金銀花、枸杞子、西紅花)、西洋參、石斛、燕窩、海參等。此外,中國商報記者發現,同仁堂健康天貓官方旗艦店部分產品也同步漲價,原價698元的鐵皮石斛楓鬥幹條(80g)現價為768元,漲了70元;原價為1200元的鐵皮石斛禮盒(100g)現價為1320元,漲了120元。
針對漲價原因,中國商報記者試圖聯繫同仁堂健康,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對方的回覆。
同仁堂健康的銷售人員則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此次漲價可能是受疫情影響,人工成本、房租成本提升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另外,國家對中藥品質要求越來嚴格,品質好的中藥自然價格貴。上述銷售人員還表示,有不少聞風的消費者在7月1日前就囤貨了,最近銷量較好的有燕窩、海參、西洋參等。
中國商報記者隨後向九芝堂、片仔癀、馬應龍等品牌的銷售人員了解中成藥的價格情況,相關銷售人員表示目前並未接到調價通知。但他們表示,近年來部分產品的價格也有微漲。
醫藥行業諮詢管理專家林小芳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中藥有農產品的屬性,極易受天氣、地域等因素的影響。道地藥材(即在一特定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區域內所產的藥材,有特殊的栽培技術和採收加工方法,藥材質優效佳)種植面積較小的話,價格會較高。
中藥經銷商王文(化名)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中藥在炮製、運輸等環節中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人工成本不斷增加,助推了中藥漲價,尤其是一些名貴中藥。「消費者的需求增加也推動了中藥價格上漲。在疫情期間,消費者對金銀花、板藍根、連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需求增加,這些中藥普遍漲價。」王文說。
相比之下,「老病號」對中藥價格的上調更敏感。張桂(化名)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她長年氣虛血瘀,經常感到乏力疲倦,還有比較嚴重的浮腫,一直吃中藥調理。近些日子她發現雖然大夫開的是同一張藥方,但價格卻提高了。「一個月算下來多花400元左右。」她說。
張桂坦言,中藥價格上漲讓她有些吃不消,而醫院開的西藥價格卻越來越便宜,某些進口藥也非常便宜,她有轉吃西藥的想法。她周圍有些患者已經開始嘗試服用西藥。
王文表示,中藥價格有一定的周期性,中藥價格上漲會導致藥農集中種植同一類藥物,一旦供大於求,中藥價格就會回落,容易引起藥賤傷農的現象。
聲 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繫電話:028-80642100,郵箱:kefu@zyct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