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同仁堂(600085)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張生瑜在家中因突發心臟病於2008年7月22日凌晨去世。公司現階段董事長日常工作由副董事長梅群代為主持。
公開資料顯示,張生瑜現年39歲,大學學歷,經濟師。2007年出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此前,他還曾先後擔任過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秘、董事、副董事長等職務。張生瑜同時還擔任紫光股份有限公司(000938)的獨立董事。
2007年4月26日,離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還有兩個月時間,公司的第四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上,公司原董事長,也是同仁堂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的殷順海,申請辭去董事長職務,而38歲的張生瑜在這次會議上被全票選舉為公司的新一屆董事長。其年薪為89.1萬元。
在張生瑜上任前的一個月,同仁堂公布了2006年年度報告:200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97億元,同比減少8.03%;實現主營業務利潤9.31億元,同比下降18.46%,毛利率同比降低近5個百分點;實現淨利潤1.56億元,同比減少48.21%;淨資產收益率僅為6.51%。同仁堂業績下滑,受困於內外環境。從外部來看,醫藥行業整體不景氣,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在內部,同仁堂推行的營銷模式改革尚未見效,主導產品銷售量下降嚴重。缺乏激勵機制,營銷體系有待創新等成了同仁堂最主要的短板,公司對新任董事長的期待就是儘快扭轉這一弱勢。
2007年,張生瑜領導下的董事會開始對原有的營銷隊伍進行整合。按照工作職能進行部門劃分,重點突出銷售、策劃和監察。對於主要目標市場進一步充實了銷售隊伍的人員配備,個人收入與績效緊密掛鈎。在建設銷售隊伍、穩定銷售秩序的同時,關注品種規劃,積極探索新的銷售模式。對於現有品種,深入研究產品特性和市場潛力,從而劃分出成熟品種、潛力品種和新品種,針對不同特點的產品確定不同的銷售策略和推廣模式。報告期內所銷品種的63%實現了同比增長,6%的品種實現了同比增長100%以上。
而2008年面臨的挑戰更多,國內整體經濟增長出現過熱趨勢,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生產所用主要中藥原材料整體價格持續上漲,生產輔料價格上漲,公司動力成本隨之上升。中藥OTC零售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對終端市場的爭奪將使公司營銷策略面臨嚴峻考驗。公司現行銷售政策將使公司擴大銷售規模面臨較大挑戰。
由於其百年老字號的招牌再加上受惠醫改的好題材使該股抵制了高管辭世的不良影響。昨天同仁堂(600085)以20.80元的開盤價低開之後,最終尾盤有所回落報收於21.80元,上漲4.26%。
獨立董事王連洲:張生瑜經營能力很強
「我正準備25日參加同仁堂的會議,本來張生瑜到時還要請我當董事戰略委員會的主任呢。」同仁堂獨立董事王連洲昨天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說,他是昨天下午知道這個消息的,「張生瑜英年早逝啊,太可惜了。」
王連洲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證券法》、《投資基金法》起草小組組長,現任是全國人大財經委巡視員。王連洲說,他與張生瑜認識四五年了,大多是工作上的交往。作為獨立董事,經常就監督和會議和張生瑜交流。他對張生瑜評價道,「張生瑜很尊重我,我當獨立董事也是他邀請的。張生瑜人很好,有頭腦,很熱情。同仁堂原來是個國營企業,很難經營。張生瑜各個方面都要考慮周全,投資者利益,國家宏觀調控、社會責任等等方面,這些國營企業的特色他都要做到位,確實很辛苦。」
王連洲認為,「張生瑜的經營能力很強,他的突然離世肯定是同仁堂的損失。」
8年好友嚴宏深:「經濟學出身,善於治理公司」
「充滿靈氣又不乏豪氣的好朋友,業務精湛又不乏大局觀的好高管。」這是張生瑜的八年朋友嚴宏深對逝者的評價。
嚴宏深現任大恆新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他與張生瑜結識是因為原來都在香港做董事會秘書。「當時同仁堂公司比較大,業務走得比較前。我在公司做公告,經常去請教他。」嚴宏深說,當時經常與張生瑜互相交流,工作上經常受到張生瑜的指點,漸漸成為生活的上朋友,經常一起喝茶聊天。
「他是很有靈氣的人,悟性比較高,為人非常謙和,很多事情想得比較周到。」嚴宏深說,「同時他樂於助人,汶川地震還不留名捐了水和食物。周圍的人凡是遇到生活、工作上有困難和問題,他都盡最大可能幫助。」
嚴宏深告訴記者,張生瑜學經濟學出身,但他對政策、上市公司法律理解得比較透徹。「一方面,張生瑜在董事會秘書崗位上時間長,他工作當中的實踐多,經驗積累豐富,同時他願意去鑽研,願意去研究,責任心比較強。」
在公司治理的方面,張生瑜被認為是對同仁堂的發展有貢獻。嚴宏深解釋說,「張生瑜做事有原則,也不缺乏靈活性。他從董事會秘書做到董事長,既能利用資源發展自己企業,又遵守資本市場規則。這是他對同仁堂的貢獻。」
一位一直關注同仁堂的分析師對張生瑜突然離世表示驚訝。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張生瑜上任以後組建了一個新的團隊,但由於同仁堂國有企業的機制上的原因,營銷一直沒有跟上,估計他的壓力也很大。
(東方早報 記者羅晟 陸玲)
相關報導:董事長張生瑜突然去世 同仁堂營銷改革面臨變數
7月22日凌晨,同仁堂董事長張生瑜因心臟病突發於北京去世,年僅39歲。這是繼今年4月中旬,* ST北生董事長何玉良因癌症去世後,又一位在任期間去世的A股上市公司董事長。
本報記者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趕赴崇文門外大街的同仁堂本部採訪,遭到了樓下保安的攔截。就在與保安迴旋之際,本報記者巧遇總經理高振坤行色匆匆登電梯上樓。隨後,本報記者輾轉來到公司7樓會議室,發現高振坤正在組織會議,具體內容不詳。辦公室人員也拒絕透露任何信息。
之後,記者拜訪了張生瑜的辦公地點,公司董秘辦人員以工作繁忙為由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就在本報記者拜訪同仁堂總部未果的同時,同仁堂發布了公告。公告顯示,張生瑜於7月22日凌晨在家中因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公司現階段董事長日常工作由公司副董事長梅群先生代為主持。
「與何玉良給其上市公司留下數億債務不同的是,張生瑜的離世,留給同仁堂的可能是一條未完的革新之路。」一位接近張的市場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張生瑜生前擔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2007年4月30日,同仁堂在發布了2007年第一季度報告的同時,也發布了董事長變更公告。時年剛剛38歲的張生瑜意氣風發地上任同仁堂董事長一職。
同仁堂擁有知名的品牌和豐富的產品,現有品種500餘個(重點品種5-6個),但營銷渠道和終端推廣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短板,公司現也在積極推進營銷模式的改革創新,圍繞品種進行營銷策劃。
「董事長變更標誌著古老的同仁堂邁向年輕化有魄力的新時代。」當時招商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此評論道。
然而,同仁堂2007年的財務數據並沒有市場期待那樣令人刮目。據2007年年報顯示,同仁堂公司雖然當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20%,每股收益0.537元,但 東北證券(行情 股吧)分析師江維娜分析認為由於公司主導產品銷售業績逐年下滑,產品梯隊中尚無支持業績增長的產品出現,未來業績增長面臨較大壓力。
對於同仁堂的主要經營結症,市場幾乎一致認為主要在於其過於保守的銷售模式和落後的銷售渠道。張生瑜上任後,一直把創建新的銷售渠道作為公司一項主要任務來抓,其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銷售模式的革新對於現階段同仁堂的發展的重要性。
「但歷史的眾多遺留問題以及舊的國企體制存在的弊端,使得張的革新舉步維艱。」接近同仁堂董事會的知情人士表示,「對於同仁堂這樣的普藥行業的革新,是需要時間的,沒有幾年的持續推進,恐怕難見成效。」
「張的猝死不但讓市場震驚,同時也讓公司措手不及。」上述接近張的市場人士表示,「張在同仁堂中一直提倡的革新之路能否繼續,可能要取決於同仁堂的決策者們對張之前倡導的革新思路的認可程度。」
同仁堂A股22日低開後一直震蕩上揚,最後收報21.80元,上漲0.89元,漲幅4.2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