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浙商」馮根生病逝:一隻國企改革「出頭鳥」停止飛翔

2021-01-17 澎湃新聞
【編者按】

中國(杭州)青春寶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馮根生於7月4日凌晨4時許在杭州病逝,享年八十三歲。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實踐者,中國企業改革的風雲人物。澎湃新聞的這篇報導以四味中藥串聯,回顧了馮根生的生平,以此向這位投身中藥事業長達70年的「國藥工匠」致敬。

2010年度「風雲浙商」頒獎典禮上,白巖松蹲著採訪馮根生。視覺中國 資料

2011年1月,年度「風雲浙商」頒獎典禮現場。

主持人白巖松突然半蹲下來,將麥克風伸向一位端坐在領獎臺上的古稀老人。「您配得上這把椅子。」他說。

臺下,掌聲雷動。

在這次浙江企業界年度盛會上,這位77歲的老人被授予「功勳浙商」,是獲此浙江商界最高榮譽第一人。

他是「江南藥王」胡慶餘堂的關門弟子,14歲進胡慶餘堂當學徒,開啟了長達70年的中藥生涯,矢志讓國藥走向世界。

他是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實踐者、見證人。執掌企業近40年,是中國國企在位時間最長的「一把手」,被稱為「常青樹」。他曾說,我願做國有企業的終生保姆。

他是一代商界奇才,以改革先行者之姿承受了種種風雨洗禮,將一家小作坊做到中國最大的中藥企業之一。

他叫馮根生,青春寶集團原董事長。

學徒生涯之「驢皮膠」

驢皮膠即阿膠。在胡慶餘堂當學徒時,馮根生學制膠曾累吐了血,但這段磨礪奠定了他成為中藥通才的根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

翌日清晨,一位瘦高少年從胡慶餘堂後門悄悄側身而出。

街邊,一隊隊穿著軍裝的解放軍戰士席地而坐。

少年跑回胡慶餘堂,直著嗓子喊:「解放軍很和氣。」

這位少年就是馮根生。當年1月,14歲的他小學畢業,子承父業,進入胡慶餘堂當學徒。

下午,閉門多日的胡慶餘堂打開大門,「江南藥王」的歷史翻開新的一頁,其沿襲數代的學徒制終結,少年馮根生成為舊時代最後一位藥堂學徒。

由於「接班人」斷檔,他的學徒期從一年變為三年,成為胡慶餘堂建店以來最苦最累的一位學徒。學徒期滿,站了兩年櫃檯,又被調到制膠車間學制驢皮膠,累得吐了血,病癒後被調去煎藥,兩年煎了12萬帖。

「這是痛苦的磨練,也是非常有效的鍛鍊。我深深感到,中藥這個國寶得天獨厚,學問太多了,要了解、掌握,學徒時那樣艱苦的磨練是非常必要的。」多年以後,馮根生在申請職稱寫的《業務自傳》中回憶。

日後的「奇遇」也佐證了這段時光的重量。他曾根據一位華僑提供的方子,判斷出其用於治療癌症;一個日本漢藥代表團來訪,帶了瓶剛研製的新藥,他拿起一粒,輕舔幾下,便說出成份和功效,對方驚嘆:你的舌頭比儀器還厲害。

創業之「雙寶素」

雙寶素口服液以人參、蜂王漿為主料,是「文革」後首個在國際上打開銷路的中國中藥保健品,也是馮根生致力中藥現代化、中藥走向世界的見證者。

1972年,馮根生成為由胡慶餘堂一個車間擴建而成的杭州第二中藥廠廠長。

當時,海外掀起一股「中藥熱」,「國粹」大有旁落之虞,甚至有人斷言:中醫中藥發源在中國,開花在日本,結果在韓國,收穫在美國。

這位藥工後代發誓:10年內,把中藥二廠建成全國第一流的中藥廠。

他的藥方是「古老國藥必須現代化」:造就一支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的隊伍,在國內首創廠辦中成藥研究所;形成一個中藥現代化生產設備的研製隊伍,在國內首創中藥製藥機械專業製造單位;建立一班按中藥現代化要求搞設計施工的基建隊伍,在國內首創園林式「中藥城」。

「三個首創」承載著馮根生「讓國藥走向世界」的夢想。傳統中藥是「看看一大包,煎煎一大碗,喝喝苦難熬」,馮根生決定變苦、大、醜為甜、精、美,讓中藥穿上「西裝」。他採用西藥安瓿針劑的生產方法,在國內首創生脈飲口服藥;以人參和蜂皇漿為主料,首創新型滋補強壯劑「雙寶素」;研製出中國第一支用於靜脈注射的中藥製劑——參麥針,開啟中藥新劑型發展的方向。

身為傳統中藥見證人的馮根生又成為中國現代中藥的親歷者。作家黃宗英曾說:「中醫藥是我國科學與經濟走向世界的種子選手,馮根生則是郎平。」

改革之「青春恢復片」

「青春恢復片」現名「青春寶抗衰老片」,是杭州中藥二廠發掘明朝宮廷秘方生產的。作為激發企業活力的改革先行者,馮根生一次次地充當過「出頭鳥」。

2003年,馮根生做東,在杭州舉辦「中國第一屆優秀企業家」再聚首活動。

當時,1998年評出的20位明星企業家只聚攏了10位。10人中,只有馮根生和青島雙星集團董事長汪海的身份還是企業家。

中國國企改革史也是一部新生經濟力量與舊體制的抗爭史。幾乎在每一次改革面臨突破的關鍵時刻,馮根生都立在潮頭,以其獨特的方式給出答案。

他的訣竅是:「『槍打出頭鳥』,但是我盡力保護好我的心臟,沒有私心,飛出射程之外,就成功了」,「要以權謀公,不能以權謀私,以權謀公,膽子大點沒關係」,「只要出於公心,出頭的椽子就能頂風沐雨不先爛。」

1980年代中期,他率先打破「鐵飯碗」,實現幹部聘任制、全員合同制;1991年,面對名目繁多的國有企業廠長考試,公開宣布「罷考」,掀起震動全國的「罷考風波」;1992年,苦於機制之困,他成立中國青春寶集團,後引進泰國正大集團,與杭州中藥二廠合資成立「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並讓外資控股,是為「披洋衣事件」;1998年,青春寶率先推行職工持股,馮根生須持有2%的股份,折成人民幣300萬元,但以他的收入根本買不起,引出「300萬個人股該不該持」的「馮根生難題」。

一件件轟動一時的事件,都與當時的企業改革息息相關,事關企業市場化取向、自主權落實、政企分開、產權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造等。艱辛無從避免,但馮根生說,要幹成一番事業,總得有一批人「出頭」,「對企業家來說,有60%把握的事就可以去做;有70%把握的事得搶著去做;等到事情有了100%把握,再去做就晚了。」

2002年,杭州重獎魯冠球、宗慶後、馮根生三位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企業家每人300萬元,轟動全國。馮根生在會上說,「小車不倒只管推」,我願做國有企業的終生保姆。

回歸胡慶餘堂之「紫雪丹」

「局方紫雪丹」是鎮驚通竅的急救藥,按古方製作要求,最後一道工序不宜用銅鐵鍋熬藥,胡慶餘堂創始人胡雪巖遂不惜血本鑄成「金鏟銀鍋」。而今,「金鏟銀鍋」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杭州河坊街,胡慶餘堂大廳藥香撲面。如今,「江南藥王」已被青春寶集團納至麾下。

1996年,杭州市政府決定,由青春寶集團接管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的胡慶餘堂。

青春寶集團的前身是由胡慶餘堂車間擴建的杭州中藥二廠,「分家」前其產值、利稅是胡慶餘堂的1/10,當時卻是後者的10倍。

「現在去兼併胡慶餘堂,就好比40分鐘籃球打了39分鐘,我贏了好多球,到最後一分鐘裁判叫停,說請你到輸的一隊去打,所以,我知道這場球不怎麼好打,而且只許贏,不許輸,」時年62歲的馮根生說,「但作為老共產黨員、胡慶餘堂末代徒弟,我接受了。」

胡慶餘堂由「紅頂商人」胡雪巖創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與北京同仁堂對峙南北,1956年「公私合營」後改為胡慶餘堂製藥廠,「文革」後又改稱杭州中藥廠,其「戒欺」的店訓名揚天下。

馮根生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轉換機制、擦亮牌子、清理攤子。經過三年整合,胡慶餘堂每年的利潤以超過100%的速度飆升,「末代學徒」使胡慶餘堂「返老還童」。

2010年,馮根生退休。在2011年1月的年度「風雲浙商」頒獎典禮上,其「功勳浙商」的頒獎嘉賓之一是一位胡慶餘堂的新晉大學生學徒。馮根生囑咐,作為胡慶餘堂新一代藥工,要將「戒欺」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習近平「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國企改革之「魂」
    國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頭戲」,是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中心環節」。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企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三個有利於」 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
  • 尋求國企改革最大公約數
    正如有分析人士指出,這預示著國企國資改革要「保障先行」。足見,此次會議是為下一步國企改革定調子、劃底線,更是在尋求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最大公約數,加強有效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正是最大共識。在這一層面下,未來國企領域的改革將加速而至,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1+N」方案接近瓜熟蒂落。    眾所周知,國企改革既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是難啃的硬骨頭。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李錦認為,2020年國企改革進入關鍵的歷史階段,國企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構成主題,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是方向,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是目的。而各界高度關注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不少核心內容,也有望在今年兩會的精神中得到充分體現。
  • 功勳卓著的宋代名臣―陳世卿
    陳世卿在出任廣州知州期間,對不合時宜、抑制商貿發展的制度,作了大力度的改革。充分發揮了通商港口的作用,增加了地方財政收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和發展。陳世卿仕途平坦,沒有大起大落。從當推官開始,繼而當過執掌書記、朝庭秘書郎、太常中丞、福建建州知州、福建轉運使(開採銀礦國企老總)、兩浙路轉運使、荊湖北路轉運使(負責稅收和治安)、秘書少監、廣州知州等職。
  • 國企改革要遵循「三個有利於」標準
    作者:求是雜誌社 桑可  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 如何理解國企改革「三個有利於」的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對國有企業改革進行深刻論述,提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三個有利於」的衡量標準,首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    國企改革怎麼改?在什麼地方改?改革的重點在哪裡?
  • 國平:「三個有利於」確立國企改革價值標準
    在吉林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國企改革提出的這一重要論斷,第一次為國企改革確立了價值判斷標準,具有鮮明的改革指向性和現實針對性。   圍繞國企改革,不同觀點交鋒甚多。在具體改革路徑和方法選擇上,可謂見仁見智。在改革實踐中,結合具體實際,亦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和探索。然而,國企改革有一些基本的價值不能丟,丟了就可能與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
  • 【國企改革】主題板塊投資日曆2021-01-12
    行業重點關注:家電、銀行、地產、醫藥、食品、電子等,主題建議關注區塊鏈、國企改革等。---基準日:2019-10-27 * 【國資委主任郝鵬: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吹響改革衝鋒號】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國企改革重在行動、重在效果。
  • 國企公開課丨中國海油楊華講述「出於藍,勝於藍」的國企改革發展故事
    4月2日,國資委黨委和教育部聯合開展的「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100講、國企骨幹擔任校外輔導員活動正式啟動。6月20日,中國海油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聯合舉辦「領導幹部上講臺」國企公開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專場報告會。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楊華作了題為《出於藍、勝於藍——從中國海油看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的主題報告。
  • 回放|廣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聞發布會
    很高興和媒體朋友們見面,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廣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聞發布會,主要是介紹《廣西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首先,我代表自治區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自治區國資委向各位記者朋友對《實施方案》的關注表示誠摯的感謝!按照自治區新聞辦的安排,我向大家介紹《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 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
    從中央到地方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混改項目批量湧現,重組整合大戲接連上演……即將收官的2020年,一系列舉措推動國企改革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當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經全面啟動。
  • 廣西國企改革3年行動全面啟動 提出8個方面具體改革措施
    ,廣西認真落實國企改革「1+N」配套政策文件,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了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全覆蓋,在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力提升了企業發展質量效益。
  • 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央企跑出「加速度」
    小新說2020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開局之年,國企改革取得新成效。2020年12月28日起,中央主流媒體開設「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專欄,持續推出系列報導,以詳實的數據、生動的故事、深入的分析充分展示各地各部門以及廣大國有企業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點舉措、典型案例和階段性成果,為下一步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 山東國企改革「打通任督二脈」
    十二五」末的46:54優化為42:58,重化工資產總額佔比由42%降至36%「十三五」期間,截至目前累計研究開發費用支出509.87億元,年均增長24.9%……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強調,國企一定要改革
  • 2020年12月國資國企改革政策與實踐動態
    ,重點投向國企改革及反向混改項目;五是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面臨的三方面障礙與困難;六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落實情況納入業績考核;七是加快推出中國版競爭中立體系,助力國企改革;八是深交所制定服務國企改革專項工作方案,從五方面推動國資國企深化改革;九是
  • 習近平就國企改革頻「發聲」:「三個有利於」確立成敗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吉林長春考察調研國企時談到。國有企業是國之重器,改革成敗關乎經濟全局、民眾利益,一直以來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什麼,路徑何在,改革成敗的標準又在何處?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習近平多次就國有企業改革「發聲」,不僅糾正了當前社會對於國企改革的一些錯誤認識,更為正確推進國企改革劃定了紅線、指明了方向,確定了標準。
  • 港媒:國企改革漸進務實 成效遠超俄"休克療法"
    報導稱,20世紀90年代,西方的「休克療法」顧問提倡通過國企快速私有化來讓生產力效益最大化。在葉爾欽治下的俄羅斯,這條建議受到認真對待。它的實際結果就是一場時至今日仍在抑制俄羅斯增長潛力的經濟災難。而在中國,「休克療法」主張者的建議被無視。相反,改革者更青睞漸進式的改革。在實施過程中,國企對工業產值的貢獻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75%下降到了今天的25%左右。
  • ...佔比超過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指標 多個央企跑出改革「加速度」
    國務院國資委2020年12月24日向媒體公布中央企業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總體工作進展情況顯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印發以來,各中央企業計劃在2020年底前完成的改革舉措總計2700餘項,不少企業在規定完成時間內跑出了改革的「加速度」
  • 國企改革十項試點落地 六大重點整合行業迎新機
    摘要 【國企改革十項試點落地 鋼鐵等六大重點整合行業迎新機】隨著全面改革的不斷深化,央企改革再次到了整合的關鍵時期。日前,國資委、國家發改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召開發布會對外披露了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落實計劃。
  •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01-16 16:04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