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小T時,浙大二院營養科主任張片紅被眼前這個瘦骨嶙峋的男孩子嚇了一跳:
15歲的初二男孩,個子長到171公分,體重卻只有39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換算起來只有13.34 kg/㎡,遠遠低於正常的18.5~23.9 k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少年的臉龐本該朝氣蓬勃,小T的臉卻瘦得凹陷進去,顯得顴骨尤其突出,整張臉看起來都病怏怏的。此時的他已經重度營養不良,急需營養科醫生幹預。
一旁的父母焦急萬分,他們告訴醫生,兒子現在完全不吃葷菜,只吃一些蔬菜和水果,米飯每頓只吃半兩。
「我怎麼變著花樣燒都不行,他就是吃不下。原來他就比同齡孩子瘦,這段時間一下子瘦了20斤,瘦得都沒人形了。」媽媽無奈地看著瘦弱的兒子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張片紅主任說,臨床上暴瘦的年輕人大都是神經性厭食患者,其中絕大部分是初二到大學的年輕女性,「她們一般是因為節食減肥導致神經性厭食,這類患者對進食很排斥,幹預的難度大,也經常有自殺、營養不良死亡的悲劇發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小T對進食沒那麼牴觸,經過精神科醫生會診,他被診斷為單純的「進食障礙」。
那為什麼好端端的年輕人,突然就吃不下飯了呢?在張片紅主任的耐心詢問下,小T才吐露了心聲:原來前段時間從小帶他的奶奶病逝,給他帶來極大的打擊。參加完葬禮後,他吃飯就沒了胃口。
張片紅主任評估,小T每日進食熱量僅達目標能量的1/4,能量攝入嚴重不足,所以建議他少量多次進食,一日進食5次。現在,小T每日進食能量可達1200-1400kcal/day,基本達到目標能量,體重也在穩步增長。
張片紅主任解釋,對於消瘦患者,除了鼓勵其少量多餐,增加進食量以外,及時予以患者全營養的口服營養補充,是首選的營養治療手段。
全營養的口服營養補充,能夠有效患者維持及增加體重,並改善患者營養狀況。當患者無法增加口服營養補充,或經補充後能量仍不達標者,再考慮鼻飼等其他腸內營養途徑,必要時也可予以腸外營養補充。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值班編輯:董簫樂
大家都在看
好看就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