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沙漠溼島效應對東亞地區氣候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2020-09-21 藏地飛雲

印度於20世紀50代啟動了印度大沙漠引水工程,而鄰近的巴基斯坦也於21世紀初啟動全國水網工程,兩國合作利用印度河每年2000億立方米的入海水量,將印度河水引入了印度大沙漠(在巴基斯坦境內為塔爾沙漠),最終使印度大沙漠變成大溼島。

圖1:印度大沙漠(巴基斯坦稱塔爾沙漠)

南亞兩大國家的調水綠化沙漠工程,切斷了赤道附近向北偏東流動的副熱帶高壓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路徑,將副熱帶高壓隔絕在阿拉伯海上,增加了阿拉伯海的蒸發量,給印度和東南亞帶來很多降雨。另外,印度大沙漠這個溼島水汽蒸發後進入西風帶,使得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西風帶乾燥梵風變得很溼潤。從2020年9月20日的衛星雲圖可以看到,羅布泊地區迎來了2020年的第一場雪,整個塔克拉瑪幹沙漠被霧覆蓋著,看來沙漠內的水汽很充足了!而且,塔裡木盆地是個三面封閉的盆地,水汽進出都很難,現在西風不斷補充水汽,氣候會逐漸變得溼潤,生態環境會不斷好轉,最終形成草原、湖泊和森林!

圖2:塔克拉瑪幹沙漠東部降雪

更重要的是,從2020.9.20的衛星照片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副熱帶高壓受印度(塔爾)大沙漠引水所產生的溼島效應影響,無法在北緯30°下沉,最終全部在北緯15°的阿拉伯海海洋上方下沉,在阿拉伯海海洋面上蒸發出的大量水汽經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向東北方向到達我國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對整個東亞季風環流影響很大!

圖3:阿拉伯海上形成的強大季風

相關焦點

  • 引水入疆工程改善西北地區生態環境的重要理論支撐
    ,印度大沙漠和塔爾沙漠正是南支西風必過的節點。以前,由於副熱帶高壓在印度大沙漠和塔爾沙漠下沉,此區域氣流集中在中低空,印度1978年啟動水利工程將從印度境內印度河的兩個支流大約每年400億立方米水量用於綠化印度大沙漠,巴基斯坦也於近年啟動了全國水網工程,20萬平方公裡的印度大沙漠(塔爾沙漠)逐漸綠化形成溼島後,副熱帶高壓乾熱氣流在這裡與下層印度大
  • 綠洲才是氣候的異類?為何印度西部會有20萬平方公裡的塔爾沙漠?
    作為緊靠印度洋的國家,印度一直以來都是氣候相當溼潤的存在,但在印度西部,卻存在著一大片乾燥的沙漠地區,這就是塔爾沙漠(Thar Desert)。塔爾沙漠又稱為印度大沙漠,位於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面積約20萬平方公裡。關於塔爾沙漠的形成原因,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為什麼南亞地區的巴基斯坦不是熱帶季風氣候,而是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終年受到了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從地理位置來看熱帶沙漠氣候多分布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的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南亞的「熱帶沙漠氣候」我們觀察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可以發現,在世界各大洲中除了歐洲和南極洲之外,都分布有熱帶沙漠氣候,其中非洲北部和亞洲的西亞地區分布有全球最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區,從而也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 南亞印度河流域的塔爾沙漠,為什麼西南季風難以影響到這裡?
    地球表面的陸地自然帶可以分為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三大類,森林自然帶一般分布在溼潤和半溼潤地區,草原自然帶一般分布在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荒漠自然帶一般分布在乾旱地區。印度河的下遊地區分布著南亞地區最主要的沙漠「塔爾沙漠」,塔爾沙漠的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千米,分布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很明顯這裡形成沙漠的主要原因就是氣候十分乾旱,降水稀少,但是我們知道南亞地區夏季受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從而形成了熱帶季風氣候。
  • 太陽能光伏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環境影響
    此類負面影響之一是由於安裝光伏而對市區溫度產生的影響。人們很少研究沙漠和城市地區光伏與熱島效應之間的關係,得出的結果參差不齊。最新的研究報告調查了光伏電站生命周期中的32種影響,這些影響大致分為五個部分:土地使用、人類健康與福祉、野生動植物和棲息地、地理水文資源以及氣候和溫室氣體排放。這些影響被歸類為是有益的還是中性的?
  • 5880線可以很好印證我國西北地區沙漠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大家看這兩條5880氣壓線,大約在高空5500米,兩條5880線之間夾雜的區域就是副熱帶高壓集中的區域,由於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來自赤道附近的副熱帶高壓在高原區無法下沉,受北極引力和西風影響全部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內蒙古西部和
  • 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種種效應
    人口數量與日俱增,地球人類為了生存而大量開墾荒地以生產糧食,為了有更好的居住條件而大量建樓造屋,為了提高生活水平和實現現代化而發展工業生產、交通運輸。人類的種種活動改變了地表的性質和大氣的成份,在利用氣候資源的同時也在影響自然環境與氣候的變化。
  • 沙漠地區的氣候是不是都是高溫炎熱的,沙漠地區的冬天寒冷嗎?
    我們地球的陸地表面由於氣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分布著不同的陸地自然帶,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三類陸地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荒漠自然帶包括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等類型,沙漠地表完全被沙子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的地表荒蕪地區。
  • 從氣象和水文方面研究改善塔克拉瑪幹沙漠生態環境的科學方法
    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南疆地區立秋明顯降溫,2020年9月26日的衛星雲圖能夠看到羅布泊地區被反射度較高的白色物體覆蓋,很明顯是下雪了。另外,大家清楚的看到,巴基斯坦境內塔爾沙漠和印度境內印度大沙漠目前綠化的非常好
  • 城市「熱島效應」新解:氣候越溼潤地表越粗糙 效應越明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認為城市的當地氣候背景對於「熱島效應」的影響要大得多,打破了人們此前關於城市熱島效應的不少「定論」。  南信大大氣環境中心首席科學家李旭輝教授帶領其團隊,利用地表溫度及植被覆被的衛星遙感數據並結合氣候模式對北美地區的65個城市進行了分析,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  研究表明,主導因素不是蒸發,而是城市改變了對流過程從地面向大氣的熱傳輸效率。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風電場、光伏電站生態氣候效應和環境影響評價...
    近日,「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風電場、光伏電站生態氣候效應和環境影響評價研究」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蘭州召開,項目推薦單位代表、項目牽頭單位相關領導,項目負責人、課題負責人和各參與單位骨幹成員,實施方案論證專家以及專項辦成員50餘人參加了會議
  • 2017高考衝刺:地理氣候特點及成因常見87個問答題
    ­  表現:東亞夏季吹東南季風,冬季吹西北季風,雨熱同期;南亞夏季西南季風,冬季吹東北季風,有明顯的乾濕季。­  2、為什麼亞洲有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其他洲沒有?­  僅亞洲有熱帶季風氣候的原因:南亞地區冬季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吹東北季風,夏季時由於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東南信風過赤道後偏轉為西南季風,風從印度洋吹往南亞地區,帶來降水。
  • 詩歌中的氣候知識——城市熱島效應
    所謂熱島效應,就是指城市中的空氣溫度明顯高於城市外圍郊區的現象。從近地面溫度圖上看,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高溫區在溫度圖上就像是從海裡突出海面的島嶼,因此形象地稱這種效應為城市熱島。熱島效應往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加強,城市氣溫逐漸增長,造成城市和鄉村之間氣溫差加大。如今,城市熱島效應已經變成了城市生態問題中最嚴峻的問題之一。那麼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有哪些呢?
  • 東亞氮循環及其環境效應國際研討會召開
    10月19日至22日,東亞氮循環及其環境效應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南京土壤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朱兆良致開幕詞,研究所所長沈仁芳致歡迎辭。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科研院所和土壤相關企業代表180多人參加了會議。
  • 雲貴高原中小城市發展如何影響城市氣候
    城市的發展對當地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一直是氣候學者研究的課題。我國對於城市氣候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大城市,對中小城市研究的不多。由雲南省楚雄師範學院和楚雄彝族自治州氣象臺合作完成的「雲貴高原中小城市發展對城市氣候特徵及居住環境的影響」項目,對此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該項目榮獲2010年楚雄州科技進步三等獎。
  • 塔爾沙漠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傳統的觀念認為,沙漠是地球上乾旱氣候的產物。從地球上沙漠分布來看,也證實了這一觀點。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沙漠都集中在赤道北緯15°〜35°間,如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沙漠、南亞的塔爾沙漠、阿拉伯半島魯卜哈裡沙漠,等等。這是因為地球自轉使得這些地帶長期籠罩在大氣環流的下沉氣流之中,氣流下沉破壞了成雨的過程,形成了乾旱的氣候,造成了茫茫的瀚海大漠。
  • 東北冷渦——東北地區天氣氣候的重大影響系統
    東北冷渦作為東亞大氣環流的重要天氣系統,對東亞天氣氣候有重要影響,是造成東北地區低溫冷害、持續陰雨洪澇、突發性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的重要天氣系統。同時,對我國華北、華中、華東的天氣也有直接影響,例如, 2009年6月影響豫皖蘇晉魯浙鄂的強風暴天氣。
  • 氣候越溼潤「熱島效應」越明顯?
    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量化了不同因素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認為城市的當地氣候背景對於「熱島效應」的影響要大得多,打破了人們此前關於城市熱島效應的不少「定論」。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雜誌上。
  • 【專題突破】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氣候判別(高中地理),務必...
    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  地形地勢。通常情況下,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較少。  洋流因素。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溼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溼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溼的作用。如大陸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清華環境學院劉歡等研究發表東亞海運排放清單 闡明其對影響氣候和健康的影響
    《東亞地區遠洋船舶排放的健康和氣候影響》(Health and climate impacts of ocean-going vessels in East Asia)的研究論文,全球多個中英文學術媒體報導了這項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