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他的後期詩歌平易曉暢,自然樸實。其中有一首《秋懷》不僅讀來質樸脫俗,還隱藏著氣候知識。
《秋懷》全文為:園丁傍架摘黃瓜,村女沿籬採碧花。城市尚餘三伏熱,秋光先到野人家。前兩句寫了農村田園生活的閒適景象,而後兩句則十分有趣。城市裡還殘留著三伏的暑氣,而鄉野間已經步入了秋的懷抱。同樣的季節,為什麼城市和鄉村氣溫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其實,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常見的熱島效應。所謂熱島效應,就是指城市中的空氣溫度明顯高於城市外圍郊區的現象。從近地面溫度圖上看,郊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高溫區在溫度圖上就像是從海裡突出海面的島嶼,因此形象地稱這種效應為城市熱島。熱島效應往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加強,城市氣溫逐漸增長,造成城市和鄉村之間氣溫差加大。
如今,城市熱島效應已經變成了城市生態問題中最嚴峻的問題之一。那麼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有哪些呢?城市熱島,這一概念是在1958年被氣象學家Manley首次提出。當今世界,城市化進程加速,不僅城市人口加劇了人為熱排放,而且改變了城市下墊面性質和結構,從而形成城市熱島效應。現階段研究證實形成城市熱島的原因有多種,我們可以從白天和黑夜兩個時間段來進行具體分析。
影響白天熱島強度的主要因子有城市建築用地和林地面積比例、城市建築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塊面積、城市建築用地聚集度和人口密度;而影響夜間熱島強度的主要因子為城市建築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塊面積、城市建築用地聚集度和林地斑塊密度。城市建築用地面積和鄉村地區林地面積的增加會導致城市熱島情況的加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城市建築用地面積的增加使得城市地區地表溫度升高, 而鄉村地區林地面積增加則擴大了區域間植被蒸發降溫的差異, 從兩個方面加劇了城市熱島效應。此外, 城市建築斑塊聚集程度的提高, 也會加劇城市熱島效應。
到這裡我們不禁會想,城市熱島效應的增強,對日常生活而言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事實上,城市熱島效應對我們的生活影響十分大。夏季,髙溫加劇了城市熱島效應,城市出現高溫酷暑天氣。與此同時,為了保證人體的舒適,城市夏季降溫需求變大,冰箱、空調等電器消耗加劇,常常造成短時間的能源供應困難和自然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城市熱島效應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人類的健康、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既然如此,面對熱島效應的增強,我們可以進行哪些預防措施呢?從城市規劃來看,合理的下墊面材料的選擇;對城市道路、廣場等進行生態化的鋪裝;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綠化;擴大水域面積等措施,都能夠有效改善城市熱環境,降低熱島效應給我們帶來的影響,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而從個人日常生活來看,我們要儘量減少人為的熱能排放,採取節能環保的生活方式,維護我們的生態壞境。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朱寅瑩 [責任編輯: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