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被原罪、被抹黑,2016年的百度看起來像是經歷了「水逆期」,但僅僅在2017年一年的時間,中國網際網路排名前三的科技巨頭已然完成了一場華麗的轉身。
從百度發布了2017年財報來看,總營收達到848億元(約合130.3億美元),較2016財年增長20%;移動營收在百度2017財年總營收中佔比為73%,高於2016財年的63%。業已爬出谷底,走向頂峰。
百度在2017年的變化可謂煥然一新,陸奇加入百度一周年,百度「All in AI」也過去了一年時間,估值得到了修復,外界眼中的百度也重新回到了擅長的技術軌道……可透過財報數據來看,百度的「變」與「不變」並非僅止於此。
熟悉的百度
百度是一家靠搜索起家的公司,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技術派巨頭。歷史上的搜索業務對百度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價值,到了今天,儘管「人工智慧」已經成了百度的新符號,搜索之於百度的價值和意義卻依然適用。
僅在2017年Q4季度中,百度在優化搜索體驗和擴充視頻內容上穩健推進。搜索結果頁高質量視頻內容覆蓋率達15%,信息流業務每日分發量環比增加20%以上,百度App用戶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約30%。同時,百家號的內容原創者從2017年年初的20萬上漲至100萬。
或許是遭受到一系列負面事件的影響,2016年Q3、Q4及2017年Q1,百度搜索業務的收入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2017年Q3同比增速回升到22%,並在Q4季度中再度給出了亮麗的答卷。如果說人工智慧重拾了投資者對於百度的信心,搜索業務的強勢增長給了投資者一顆定心丸,重新躋身千億級市值的百度,市盈率不足30,遠低於阿里巴巴和騰訊。
李彥宏的態度也在某種程度上論證了百度的延承。2017年初的時候,李彥宏在《迎接新時代》的內部演講闡述了百度在內容分發、連接服務、金融創新和人工智慧方面的構想和布局,「百度從本質上來講,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做內容的分發」,搜索恰恰是百度擅長的內容分發形式。
無獨有偶,在不久前的極客公園創新大會IF2018上,李彥宏幾乎「否認」了「All in AI」的說法,意在改變外界對百度的一些小誤解:百度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90億美元收入中,約有12億美元被重新投入研發,但這些資源不只是被用於無人車、度秘等人工智慧相關的業務上,很大一部分資源還是會用於搜索、信息流等比較核心的業務上。
截止到2017年底,百度在搜索市場的佔比在83%以上,尤其是搜索行為更加高頻的移動市場,百度的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早在幾年前就流傳著各種「趕超」百度的理想和說法,不過今天的百度還是那個熟悉的百度,牢牢佔據著搜索市場,也承載著百度的光榮和夢想。
變化的百度
沒有一家巨頭是一成不變的,要麼被歷史所淘汰,要麼主動迎合潮流,要麼再度掀起浪潮。在搜索市場寸土未失,又憑藉市值有力回擊了「掉隊」的百度,顯然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假如百度有一本功勞簿的話,陸奇一定是2017年最顯眼的名字。
從2017年1月中旬加入百度開始,陸奇就被視為度復興的關鍵先生,其中可能的原因是陸奇擁有微軟原高管的身份,被李開復等前同事大加讚賞,更多的因素是陸奇給百度的一次「大換血」。
先從業務層面來看,百度陸續裁撤了醫療事業部、百度外賣與餓了麼合併、收購渡鴉科技、百度國際化業務獨立分拆、整合L3及L4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整合包括NLP、KG、IDL、Speech、Big Data等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成立了AI技術平臺體系,不一而足。一個核心的思路是,被歸入非核心、非使命象限的業務很難再得到百度體系資源的傾斜,一是讓百度的核心競爭力更加聚焦,二是再度喚醒了百度的「狼性精神」。
比如在All in AI的號召下,百度的核心業務主動擁抱AI,且取得了預想之外的神奇效果。
搜尋引擎的進化不會停留在從索引關鍵詞到索引知識,人工智慧時代的百度開始將用戶真實的需求和已經積累的知識之間形成匹配,未來的搜索不僅會更加精準,也將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
過去傳統的搜索是人找信息,人工智慧給出的思路是信息找人,並由此誕生了百度的信息流業務。至少信息流業務收入的增長已經成為百度2017年財報的最大亮點,這一結果直接提振了資本市場對百度的信心;
百度開創了智能金融的新時代,百度金融和農行合作的「金融大腦」以實際案例向外界論證了百度的技術賦能,完成了網際網路金融從場景金融到技術金融再到智能金融的創新;
此外還有「百度」APP的個性化推送、愛奇藝的視頻娛樂服務等等。
誠然,AI帶給百度的除了未來想像力,還有走在時代前沿的業務創新能力。
全新的百度
百度最被低估的價值,可能不是市值,而是工程師文化。
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費正清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比喻:做企業就像做一個捕鼠器,西方的企業家,一輩子致力於做出全世界最好的捕鼠器,能抓到最多的老鼠;而中國企業家致力於得到獲得捕鼠器的特權,希望整個房間裡只有自己能抓老鼠。
在搜索市場近乎壟斷地位的百度,看起來很容易陷入這樣的陷阱,而這麼糟糕的問題之所以未能出現,大抵可以歸因於百度的工程師文化,把優秀的人才放在同一個房間裡,那麼「捕鼠器」的性能會一步步被優化,而非坐享只有自己能抓老鼠的樂趣,這在百度的AI業務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Apollo1.0版本的時候,李彥宏乘坐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開向了五環,而當百度在CES上推出Apollo2.0版本,百度的無人駕駛車隊已經「組團」亮相雄安街頭。以至於陸奇在CES的發布會上發出了這樣的感嘆:「This is China speed(這就是中國速度)。」
(CES 2018中美連線時行駛中的Apollo自動駕駛汽車)
同樣的速度還出現在DuerOS身上。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DuerOS的合作名單中已經出現了小米、美的、海爾、TCL、vivo、海信、HTC、聯想等超過130家的合作夥伴,落地硬體解決方案超過20個、每月新增5款以上搭載DuerOS的設備,成為中國市場最活躍的人機互動平臺。
即便是作為底層技術支撐的百度研究院,新設立商業智能實驗室和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同時還有Kenneth Ward Church、浣軍、熊輝三位世界級人工智慧領域科學家加盟。截至到目前,百度的AI開放平臺已開放90餘項核心AI能力,接入開發者數量近50萬,覆蓋地產、企業服務、物流、零售、教育、會展、智慧社區等多個領域。
工程師文化的百度,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就展示了百度全新的姿態,並把中國推向了人工智慧研究的最前沿。當然,百度也因此受益匪淺,自身已經逐漸成為中國AI在世界舞臺上的代言人,Apollo開放平臺的產品化、量產化和國際化進程,創造了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中國速度」……
一年時間,無論是在底層技術平臺的建構,還是場景化產品的落地,百度都走在了行業前面。對搜索、信息流等業務的延承和進化,避免了「非連續性」的戰略轉移,Apollo、DuerOS等人工智慧底層系統的一路高歌,為百度換來了市值上的保障和業務上的創新意識,這才是百度最可怕也是最可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