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媽媽,我們……還有機會嗎?

2020-08-25 火星社會

封面圖來自電影《流浪地球》

特別鳴謝:」張東升「


本文預計閱讀時間

2站地鐵

1站公交(不堵車的話)

對星際旅行者來說可以忽略不記


最近,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在接受《行動之聲》記者的採訪時表示:「如今15個已知的全球氣候臨界點,已經有9個被激活了,其中包括亞馬遜雨林的破壞、冰蓋的消融等。」


斯特芬教授用鐵達尼號來類比人類的命運,「如果鐵達尼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它需要大約5公裡來減速和掌舵,但當它距離冰山只有3公裡時,註定要沉沒。


無論我們是否減少排放,我們已經有可能引發「全球引爆小瀑布」,這將使我們進入一個不太宜居的「溫室地球」氣候。斯特芬還說,過渡到淨零排放最多可能需要40-60年,但氣候到達臨界點的時間可能比這短得多。



持有這個觀點的不止斯特芬一個人,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生物學家們認為地球正在經歷她的第六次大規模滅絕,在他們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中他們發現,物種滅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加速。


目前人類主要面臨著三大挑戰:1. 氣候的極具變化; 2. 生物圈的加速退化; 3.國與國之間日益加劇的不平等。事實上這三大挑戰只不過是當今高產量、高消費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基本問題的不同表現而已。


這就對人類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已經失去了對整個生態系統的控制權?人類文明的崩潰是否已經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離開末日始終敲響還有多久?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有機會嗎?



而海洋無疑在人類生活和地球生態系統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重要程度不亞於我們的全球經濟體系,因此NASA從2000年起「秘密」啟動了一項名為PACE的任務:即Plankton, Aerosol, Cloud and ocean Ecosystem的首字母縮寫。


Plankton浮遊生物,Aerosol氣溶膠,Cloud and ocean Ecosystem雲和海洋生態系統,旨在觀察和研究地球海洋色彩、生物化學、生態學以及碳循環、氣溶膠和雲層變化,該項目預計的總費用在8.05億美元左右,其中近1/10也就是8千萬美元是用於設備發射。

這也是為什麼在2018財年度的時候,該項目差點被川普砍掉的原因之一,好在美國國會把它救了回來。目前PACE任務已經成功通過了審查,進入到建設和測試階段,這個花了5年設計的任務計劃由馬斯克Space X旗下的獵鷹9號於2023年發射(備註1)。



其中PACE任務中最重要的新型海洋色彩儀的測試版已經成功通過驗收,從設計到親眼看到它成真足以讓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激動不已。PACE此次升級後的高解析度新儀器將能夠更精細地觀察和記錄海洋和及大氣的各項特徵。


譬如浮遊植物,它不僅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還為地球產出了近一半的氧氣,PACE將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這群「小精靈」到底是什麼樣子,甚至還能幫助漁業發展,同時更好的監測和預防赤潮等有害海洋現象的發生。

在PACE項目中負責生物地球化學的海洋學家伊凡娜說:「其實從微觀角度來說每個浮遊植物都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之前我們只能知道他們吸收的碳總量,而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更詳細的數據去建立模型,了解二氧化碳到底是怎麼參與到海洋系統中去的。」



除了海洋色彩儀,PACE的另一個「秘密武器」是兩個被稱為光譜偏振計的儀器,他們將通過測量光波穿過大氣時與顆粒碰撞後的變化來反推出海洋及地球表面的特徵,例如粒子的組成和大小等等。


因為光波是以不同角度在太空中傳播的,一旦他們遇上了微粒或是氣體時角度就會隨之變化,在太空中以不同的角度穿梭著,當它們遇到了微粒和氣體的時候這些角度會變化,或者反射到地球表面。


PACE項目的大氣科學家安德魯進一步解釋了偏振計的作用:「當你在室內看窗外的某個灌木叢它可能看起來是綠色的,但如果你走到它旁邊去看的時候會發現它有可能是棕色的。物體顏色的不同有時取決於你看它的角度,藉助相關儀器我們就可以從多方面觀察並得出客觀的信息。」


另一個科學家韋德補充道:「能供測量完整光譜的PACE無疑為世界海洋科學研究梳理了更高的標準。隨著PACE項目的推進,NASA將和所有的合作夥伴一起逐步建立起一個大型的地球觀測站,突破太空技術和物理學的壁壘,這顆新衛星將以超乎想像的「上帝」視角來觀察我們的地球家園。」


當然,並不只有NASA一家機構意識到海洋對於地球生態及人類文明的重要性,事實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世界氣象組織等相關部門和組織,中國航天局、歐空局以及印度、日本、韓國的航空機構都在致力於觀察和研究海洋色彩圖譜。



儘管在本文的開頭威爾·斯特芬對於人類的未來十分悲觀,但我們至少還可以盡力讓剩下的6個臨界點來的慢一些。於此同時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真的在30年之後要搬上火星,如今的每一步研究都會盡力不去讓「火星一代」重蹈覆轍。


備註:

  1. 維基百科上顯示的發射時間是2022年12月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nkton,_Aerosol,_Cloud,_ocean_Ecosystem#:~:text=Planned,carbon%20cycle%2C%20aerosols%20and%20clouds.

https://phys.org/news/2020-06-nasa-ocean-ecosystem-mission.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ean_color

https://pace.oceansciences.org/events_more.htm?id=47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火星社會立場

部分譯文:西元

編輯:惡狼哈爾(一個性別不明的科幻死忠粉)




—— 往期 回顧 ——

衝上雲霄的爸爸

火星「芝士」 EP1 EP2 EP3

去火星像老祖宗一樣生活,你願意嗎?

有生之年,耗資1億起的攝星計劃能實現嗎?

火星廣播站第0期:地球人想死您們了!


相關焦點

  • 地球,我們的媽媽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地球,我們的媽媽   方案介紹:以社會環境為素材,囊括了當今世界上所面臨的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廢氣、垃圾、廢水、噪音、生態平衡等五大環境問題進行教育宣傳活動
  • 我還有機會嗎是什麼梗啥意思 我還有機會嗎出處
    我還有機會嗎是什麼梗呢?相信很多小夥伴最近都有在看秦昊主演的《隱秘的角落》這部網絡劇,這句話就是劇中張東升的一句經典臺詞,然後被網友發揮腦洞廣泛運用到各種語境,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我還有機會嗎梗的出處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罕見公開衛星入軌失敗,我們還有機會!
    那麼這顆衛星還有可能繼續進入預定軌道嗎?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顆中星9A衛星,中星9A衛星是我國首顆國產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採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提供Ku BSS規劃頻段轉發器直播服務。
  • 眼防月讀 | 《保護地球媽媽》
    近日魔都陰雨綿綿️️☔☔~但我們讀書的熱情從未消減♥️~今天「眼防月讀」出新品啦����~本期(第21期)我們首次邀請到職工家屬一起參與,一起領略讀書的魅力����~由中心眼科醫生女兒程擇朗讀的《保護地球媽媽》送給大家����~讓我們一起跟著美妙的童聲喚醒沉睡的守護地球之心。️
  • 世界地球日 我們能為地球媽媽做點啥
    每年的4月22日都是「世界地球日」,在全球不斷變暖、空氣品質日益下降的背景下,今天,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其中,妖妖看到這兩張的時候,觸動很深……近幾年來,儘管汽車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天狼星來到太陽系,會發生什麼,地球生物還有活命機會嗎?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也是人類肉眼能夠看到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千百年來「狼視眈眈」地盯著我們,它會不會來到太陽系呢?如果來了俺們地球是喜是憂呢,生態萬物還有活命機會嗎?我們一起來閒扯一下。現在我們來看看天狼星放在太陽這個位置,地球會咋樣。前面說了,天狼星是兩顆星組成的系統,如果把這兩顆星都移到我們太陽系,就像在一鍋漂浮著雞蛋的大鍋裡放了兩根攪屎棍,這些雞蛋就一下子全被攪散了。因此這種方式的變化沒什麼說頭,下面只說說天狼星A來替代太陽,我們地球是個啥感受。
  • 北極高溫創新高, 致命病毒大肆釋放, 地球還有機會拯救嗎!
    自從進入2020年,地球上出現的自然災難比以往活躍多了,高溫、乾旱、強降雨等問題的湧現,令人猝不及防,讓人不得不感嘆一句,如今的地球究竟是怎麼了?全球高溫的降臨,使南北極變得面目全非,大量冰川的消融,溫室氣體的釋放,都給科學家造成極大的困擾。
  • 我們在逐漸長大,地球也是一樣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網友提問: 地球在逐漸變重嗎?專業的講,它的質量是否會增加?我和小夥伴打賭,賭地球是在變重的!答:我沒有感覺到它在變重,而且我想不到任何理由會讓地球變重,所以對於賭約抱歉你可能要輸。
  • 地球媽媽
    現在的地球媽媽很傷心,很憔悴,懇請大家,不要再傷害地球媽媽。 駐馬店市第二十四小學二(4)班 趙雲龍地球媽媽
  • 大班主題教案:「地球媽媽」生病了
    2、通過幼兒向社會進行宣傳教育,促使幼兒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懂得「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保護好她」的道理。   3、在製作宣傳牌的過程中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培養幼兒動腦,動口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利用戶外活動或郊遊的機會,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
  • 「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隱秘的角落》這些梗英語怎麼說
    《隱秘的角落》講述了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就這樣,一場冒險大戲正式拉開帷幕……不過,追劇的同時,劇中的一些梗,如「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用英語又該怎麼說呢?這個難度比較大,如果我們爬的是一些小山丘的話,不會用登山,而是說爬山。eg. Mountaineering can be dangerous.登山運動有時挺危險。· 「我還有機會嗎」用英語怎麼說?
  • 還有生還的機會嗎?驚險刺激
    如果你被鯨魚吞下會發什麼,還有生還的機會嗎,這個問題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是確實非常有趣 >鯨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了,但是他們還是非常溫順的,不會輕易的去吞食人類,只是它們的嘴巴非常大,一口就會吃下成噸的小魚小蝦還有水,所以如果是在海裡遊泳的人,還是有可能會被鯨魚吞進肚子裡的,但是對於鯨魚來說根本不痛不癢
  • 除了地球上,宇宙中還有生命存在嗎?
    生命是地球的專屬嗎?科學家說,在一個星球上發現生命的機率是萬分之一。地球就是那一顆幸運的行星,那麼除了地球,宇宙中還有生命存在嗎?我們在太空中有幾十億個星系,每一個星系都包含幾十億顆恆星,因此有幾十億顆行星。有人在做了所有的數學和統計之後,以萬分之一的機率計算,整個宇宙應該有大約4萬顆行星上有生命。
  • 大班科學活動:地球媽媽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活動:地球媽媽   活動目標   ·萌發愛護環境、保護地球媽媽的情感   ·了解關於地球的簡單知識
  • 環保教案:地球媽媽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環保教案:地球媽媽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環境汙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 13歲男孩身患白血病 媽媽不願因治療費放棄骨髓移植機會
    媽媽帶他到當地的縣醫院去看病,卻得到了孩子得了「白血病」的答案。爸爸一聽是白血病立即表示沒錢治,而媽媽卻不願意放棄。  眼見兒子一天天虛弱,媽媽急得四處借錢,三戶好心的人家借了6000元。帶著6000元,媽媽和文豪來到上海。在上海的一家醫院,文豪再一次看了醫生,做了檢查。醫生給了好消息,血小板減少,不用很擔心。用點藥,掛幾天水,血小板也升高了一些,情況似乎在好轉,他們就回老家了。
  • 世界地球日,和孩子一起做地球媽媽的守護者
    你知道嗎,人類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生態環境資源為巨大代價的。在全球,每分鐘有11公頃的土地變成荒漠;每天有11.5億立方米的汙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年至少有6萬種生物物種滅絕;每年因空氣汙染而死亡的人數約700萬……地球媽媽已經處於高負荷運轉,她不斷向人類發出預警與求救的哀鳴,你,難道還沒有聽到嗎?
  • 母親節,讓我們用心去愛媽媽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談到自己的成功,非常感謝他大字不識一個的父母,特別是他媽媽咬緊牙關省吃儉用,在崔琦12歲那年送他出去讀書。當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 崔琦流著眼淚,哽咽著說:「如果我不出去,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
  • 年輕人還有機會徵服這個世界嗎?-虎嗅網
    在新世紀的第二十個年頭,2019年,年輕人更關注的,可能是另外一個顯得有些殘酷的問題:年輕人還有機會徵服這個世界嗎?本文試著回答以上兩個問題。這是一次交織著荷爾蒙與天賦的探險。我們將發現,那些徵服了世界的年輕人,大多是因為先人一步,或有意或無意,打開了這個未知世界的某個神奇的黑盒。
  • 恐龍之前的地球霸主霸王蠑螈,若它還在,恐龍還有崛起的機會嗎?
    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史前巨獸-霸王蠑螈在《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裡,霸王蠑螈和火瓢蟲一起守護著九層妖塔,其中碰到人就能讓人燃燒的火瓢蟲是杜撰的,並不存在,但是,霸王蠑螈卻真的有原型存在。那麼,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