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方網站消息稱:2017年6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由於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導致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目前衛星的太陽帆板和天線已展開,衛星系統工況正常。那麼這顆衛星還有可能繼續進入預定軌道嗎?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顆中星9A衛星,中星9A衛星是我國首顆國產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採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提供Ku BSS規劃頻段轉發器直播服務。
根據相關報導中星9A衛星將定點於東經101.4度,星上設計的24個Ku BSS頻段轉發器,能夠覆蓋全中國地區(包括港、澳、臺)滿足我國廣播電視、新媒體和直播產業發展需求。而且中星9A衛星專門設計了南海波束,能夠滿足南海島礁上軍民對於電視廣播的需求。
實施這次衛星發射任務的是中國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其運載能力達到5.1噸,是中國用於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截止昨天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執行發射任務40次,成功37次,一次發射火箭點火22秒後失敗撞山,一次三級火箭二次點火後推力不足,經過衛星調姿後進入預定軌道。還有就是這次的中星9A衛星由於三級火箭速度不夠沒能順利入軌。值得注意的是後兩次都是三級火箭的原因導致衛星沒能準確進入軌道。為什麼三級火箭這麼容易出故障?
因為這兩次失敗衛星的軌道都是超同步轉移軌道(SSTO)和普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不同的是其遠地點遠大於普通GTO的36000公裡。SSTO的優點是可以節省衛星轉移到GEO時所需的燃料,以延長衛星的操作壽命。缺點是運載火箭需要給衛星更大的速度,所以運載能力有所下降,而且位置精度也受些影響。也就是說火箭第三級在給衛星提供更大的速度時最容易出現故障,失敗率較高。
那麼這次入軌失敗的衛星還有機會調整好軌道嗎?當然有了,上也說了衛星太陽能帆板和天線已經展開,證明中國還是能夠控制這顆衛星的。只要衛星狀態正常,就能夠利用衛星自身進行變軌,最終使得衛星回到應有的軌道上。2009年那次第三級火箭二次點火推力不足導致衛星沒能入軌,最後就是通過衛星自身多次變軌才使得衛星回到了軌道上,不過多次變軌對於衛星來說消耗十分巨大,壽命因此減少了三分之一。
所以,中國這次衛星沒能入軌的情形與2009年那次十分類似,之所以強調衛星太陽能帆板和天線展開就是為下一步衛星自身調整軌道做準備。
不過對於中國航天來說,這次罕見且及時的公開了衛星沒能入軌的消息,也是一份源於內心深處的自信,用一份平常心看待失敗,再接再厲!
本文由火器營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