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罕見公開衛星入軌失敗,我們還有機會!

2020-12-04 火器營營長

摘要: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方網站消息稱:2017年6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由於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導致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目前衛星的太陽帆板和天線已展開,衛星系統工況正常。那麼這顆衛星還有可能繼續進入預定軌道嗎?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顆中星9A衛星,中星9A衛星是我國首顆國產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採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提供Ku BSS規劃頻段轉發器直播服務。

根據相關報導中星9A衛星將定點於東經101.4度,星上設計的24個Ku BSS頻段轉發器,能夠覆蓋全中國地區(包括港、澳、臺)滿足我國廣播電視、新媒體和直播產業發展需求。而且中星9A衛星專門設計了南海波束,能夠滿足南海島礁上軍民對於電視廣播的需求。

實施這次衛星發射任務的是中國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其運載能力達到5.1噸,是中國用於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主力火箭。截止昨天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執行發射任務40次,成功37次,一次發射火箭點火22秒後失敗撞山,一次三級火箭二次點火後推力不足,經過衛星調姿後進入預定軌道。還有就是這次的中星9A衛星由於三級火箭速度不夠沒能順利入軌。值得注意的是後兩次都是三級火箭的原因導致衛星沒能準確進入軌道。為什麼三級火箭這麼容易出故障?

因為這兩次失敗衛星的軌道都是超同步轉移軌道(SSTO)和普通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不同的是其遠地點遠大於普通GTO的36000公裡。SSTO的優點是可以節省衛星轉移到GEO時所需的燃料,以延長衛星的操作壽命。缺點是運載火箭需要給衛星更大的速度,所以運載能力有所下降,而且位置精度也受些影響。也就是說火箭第三級在給衛星提供更大的速度時最容易出現故障,失敗率較高。

那麼這次入軌失敗的衛星還有機會調整好軌道嗎?當然有了,上也說了衛星太陽能帆板和天線已經展開,證明中國還是能夠控制這顆衛星的。只要衛星狀態正常,就能夠利用衛星自身進行變軌,最終使得衛星回到應有的軌道上。2009年那次第三級火箭二次點火推力不足導致衛星沒能入軌,最後就是通過衛星自身多次變軌才使得衛星回到了軌道上,不過多次變軌對於衛星來說消耗十分巨大,壽命因此減少了三分之一。

所以,中國這次衛星沒能入軌的情形與2009年那次十分類似,之所以強調衛星太陽能帆板和天線展開就是為下一步衛星自身調整軌道做準備。

不過對於中國航天來說,這次罕見且及時的公開了衛星沒能入軌的消息,也是一份源於內心深處的自信,用一份平常心看待失敗,再接再厲!

本文由火器營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一箭多星、入軌首射,中國民用航空距離 SpaceX 還有多遠?
    北京時間 2019 年 7 月 25 日 13 時 00 分,中國民營火箭企業「星際榮耀」運載火箭雙曲線一號(SQX-1 Y1)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升空,按飛行時序將多顆衛星及有效載荷精確送入預定 300 公裡圓軌道。星際榮耀官方表示,此次發射創造了中國商業航天的「三個首次」。
  • 評論丨中國火箭罕見發射失誤 從網友的留言中能讀出什麼?
    本次火箭發射出現失誤實屬罕見,但獲知消息後,網友反應和留言,也讓人頗感意外,網友對於中國航天這種公開透明的態度表示肯定。網友:難得有報導中國衛星發射不順利的,這次的公開報導,由被動追問,到主動披露。這是一個很大的自信!繼續努力!說明中國越來越透明,越來越自信!中國加油!發現問題積極改正,加油,中國航天。
  • 美航天初創企業首次入軌發射失敗,馬斯克鼓勵:我們用了4次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美國東部時間9月11日,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航天初創企業Astra首次入軌發射嘗試失敗。3.1版火箭(Rocket 3.1)從阿拉斯加太平洋航天港發射升空,但這枚未攜帶載荷的二級火箭未能「直衝雲霄」。
  • 美國奪回第一名,2020年全球火箭發射次數及入軌太空飛行器狀況
    2020年即將成為歷史,我們很快就要邁入2021年!傻眼了吧,咱們又老一歲了。2020年也是一個航天大年,各國都發射了不少重要載荷,對於我國更是如此,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世界各國2020年航天發射情況。2、成功率:37次成功33次,失敗4次,成功率89.2%,稍微有點低。3、重要載荷:個人認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高分十四號衛星、嫦娥五號等屬於比較重要的載荷。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一次」: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並高精度入軌、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一箭多星發射入軌。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飛速崛起,每一步發展都全球矚目,這一次也不例外。在「雙曲線一號」成功問鼎蒼穹後,英國路透社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稱在兩次嘗試失敗後,中國民營運載火箭企業首獲成功。報導指出,2018年10月,由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空間」)研製的中國首枚民營火箭「朱雀一號」在酒泉發射,但所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 關鍵時刻,中國衛星首次公開白宮高清照片:一草一木都清清楚楚!
    在美國大選的關鍵時期,中國長光衛星公司發布了一張由「吉林一號」衛星拍攝美國華盛頓全景的衛星平面圖,這張衛星平面圖畫面清晰,解析度高,經過一系列專業的剪輯手段後,十分有實景感,宛如現場高空拍攝。畫面中清楚可看到美國人民對大選的熱情,即使相隔萬裡,也能感受到強烈的氣氛。
  • 頭號間諜衛星發射失敗,直接在太空報廢
    ,但出乎伊朗意料的是火箭發射失敗了,這顆伊朗頭號間諜衛星直接在太空報廢,而面對頭號對手在開年就遭遇的失利,美國與以色列歡呼雀躍,有美軍專家幸災樂禍的表示,這就是和美國作對的下場。,希望用手頭已有的技術拼湊出合格的衛星系統,這樣的舉動一方面可以讓伊朗擁有一些國產衛星,在戰場上帶來一些通訊與偵察的便利條件,另一方面,由於運載火箭與彈道飛彈在技術原理上的極度相似,有能力將一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就有能力將一枚更重的核彈頭送到地球上某個特定的角落,依靠發展宇航事業的幌子,伊朗完全有機會繼續在彈道飛彈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同時規避外界可能的制裁。
  • 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異常原因公布 衛星未入軌後墜入印度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怡然 10月31日,針對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異常的原因,該枚火箭提供方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稱,經初步分析,懷疑末修姿控動力系統某推力室輸送管損壞導致控制力下降和推進劑洩露,並稱後續將著手準備保險理賠工作。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衛星發射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然而近期卻持續傳出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衛星發射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然而近期卻持續傳出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我國航天究竟是怎麼了?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 美國星鏈計劃發射失敗,60顆衛星升空失敗,中國該如何看?
    美國在5G發展領域落後於中國,這是事實。不過美國並沒有放棄超越中國的想法,其行動方面是非常快速的。美國人馬克斯提出了星鏈的計劃,準備在2024年前向太空發射42000顆衛星。這無疑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工程,其技術難度可想而知,很多國人直呼不可能,美國人在幻想。
  • 長徵五號失利很正常:美俄失敗次數更多,比我們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首先,此次是長徵五號E運載火箭的第二次發射,第一次則是去年11月3日晚八點多發射,採用遠徵二號上面級實現GEO地球靜止軌道直接入軌,而此次採用的則是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6,000公裡SSTO超地球同步軌道,之所以採用超地球同步軌道,而沒有採用地球靜止軌道直接入軌,因為此次加大了有效載荷,用遠徵二號上面級直接入軌的方式只能獲得GEO軌道5-6噸的有效載荷,已經無法滿足預定的有效載荷實踐十八即東方紅五號首星
  • 中星9a直播衛星依靠自救成功入軌 中星9a衛星參數與自救細節曝光
    打開APP 中星9a直播衛星依靠自救成功入軌 中星9a衛星參數與自救細節曝光 發表於 2017-07-06 18:08:15
  • 火箭成功入軌SpaceX花了6年,這家中國公司用了3年,又見中國速度!| 高增長瞪羚榜
    文/福布斯中國1997 年被公認為世界商業航天元年。而直到近20 年後,中國才誕生了星際榮耀、藍箭航天等民營商業火箭企業,以及以國星宇航、紫微科技、零重空間等為代表的商業衛星企業。2019年,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運載火箭入軌發射成功。
  • 2020各國火箭發射次數出爐,我國排名跌至第二且失敗率創新高
    在2020年,我們創造了不少的成就。儘管2020年世界各國的航天機構都因為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過今年的火箭發射任務次數加起來也超過了100次。 但今天我們就只重點提前三位的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 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展望著2020年能夠突破40次的火箭發射次數,依舊能夠坐上全球第一的位置。
  • ...運載火箭,安震,入軌,調諧,上海,光纖,航天,八表,載荷,陀螺...
    背負著巨大的壓力,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團隊領下了「只能成功、不許失敗、沒有退路」的軍令狀,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前三次發射均取得了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龍抬頭」。這其中,就離不開小平臺的功勞。  被稱為小平臺的動力調諧陀螺平臺,是運載火箭控制系統中的核心單機,常被比喻為運載火箭的「眼睛」,可以感受火箭的實時速度、位置、姿態,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火箭的入軌精度。
  •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首次入軌太空任務圓滿成功!國星宇航研製高性能AI衛星系統「直播地球號」順利升空
    北京時間2019年7月25日13時00分,智能衛星網絡公司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研發的第三代AI衛星系統「
  •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及入軌太空飛行器一覽
    2020年世界各國火箭發射及入軌太空飛行器情況統計(截止2020.11.30):1、第一名:美國,發射次數38,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911,失敗次數3次。無論是發射次數還是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都居世界第一。2、第二名:中國,發射次數35,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75,失敗次數4次,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二,入軌航天數量居第三。3、第三名:俄羅斯,發射次數12,入軌太空飛行器數量100,失敗次數0次,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三,入軌航天數量居第二。
  • 中國最近為啥高調公布這一消息:別人打掉我們一顆衛星中國射十顆
    2013年,「快舟一號」升空不到兩小時,美國航天網站便在頭條顯要位置,以「中國秘密發射新快速響應火箭」為題報導此事。報導稱,「快舟」其實就是中國的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這次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搶在美國之前,成為首個完整發射衛星-火箭一體化快速應急空間飛行器試驗的國家。
  • 發射失敗的B站衛星,本質是一場秀
    就在今天午間12點17分左右,B站衛星上天了。約一個小時後,據北京航天城新媒體中心微博@我們的太空表示,此次發射失利。這顆讓小破站用戶期待,讓行業媒體側目的衛星,搭乘的是首飛的國產火箭快舟11號,同時上天的,還有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