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失利很正常:美俄失敗次數更多,比我們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2020-12-05 123觀察室

2017年7月2日晚,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實踐十八號衛星失利,國內為止扼腕嘆息,這也是繼今年6月19日,長徵三號B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未入軌之後,又一次發射失利,與前次發射未成功不同的是,此次損失是星箭俱毀,令人感到挫折感。至於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這有什麼影響的問題?小溪就此一分為二來分析。

首先,此次是長徵五號E運載火箭的第二次發射,第一次則是去年11月3日晚八點多發射,採用遠徵二號上面級實現GEO地球靜止軌道直接入軌,而此次採用的則是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6,000公裡SSTO超地球同步軌道,之所以採用超地球同步軌道,而沒有採用地球靜止軌道直接入軌,因為此次加大了有效載荷,用遠徵二號上面級直接入軌的方式只能獲得GEO軌道5-6噸的有效載荷,已經無法滿足預定的有效載荷實踐十八即東方紅五號首星7.6噸的有效載荷,而因為此次發射是長徵五號E型火箭在沒有採用遠徵二號上面級後,直接採用長五E的二級半構型直接入軌,而長五E的GTO運力載荷是14噸,7.6噸的東方紅五號衛星GTO載荷相對長五E運載火箭顯然綽綽有餘,所以此次發射打了超地球同步軌道的遠地點46000公裡的高度,而不是GTO軌道的遠地點36000公裡的高度。

談到長五E運載火箭此次對之後發射任務的影響,筆者認為,此次發射主要問題是第一級的YF77即液發77發動機出現問題,該發動機屬於50噸級氫氧發動機,為我國為新一代運載火箭而研製的新一代氫氧發動機,而此次出問題,顯然與發動機比較新,積累的成功經驗不多而造成的,而時隔八個月後,第二次發射即出現問題,作為大型運載火箭,在世界範圍內的也司空見慣,如俄羅斯的質子M運載火箭,自2012年開始首次發射以來,即歷經多次失敗,2012年10月14日莫斯科時間12時37分(北京時間16時37分)運載美國通信衛星Intelsat-23的俄羅斯「質子-M」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據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消息稱,火箭發射之初並沒有發生任何狀況,然而火箭升空後就開始失去穩定性並偏離了預定軌跡。之後火箭發生偏轉且開始下降,並最終爆炸。而美國與中俄相當的運載火箭則是德爾塔IV型重型運載火箭,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是美國現役並已執行任務的最大型運載火箭,這種火箭可以將最多28.79噸的有效載荷送入低地軌道。將11噸有效載荷送入通信衛星所在的地球同步軌道。另據報導,還能將11噸重有效載荷送上月球,將8.8噸有效載荷送入火星軌道。2004年12月21日,德爾塔IV型火箭系列最新的成員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這也是它的首次飛行。大約六小時後,火箭釋放了它的載運物並完成了此次任務。遺憾的是,火箭沒能到達正確軌道,後來科學家們查看數據時,認定第一級火箭的燃燒時間沒有達到預期長度,由此可以定論,大型火箭的失敗也是走向成功的通常路徑,畢竟失敗是成功之母嘛!

回到長五E此次失敗對之後發射任務的影響,小溪認為,首先是今後的發射將更加謹慎,其次最直接的影響是今年年末的嫦娥五號的發射,該登月返回探測器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的最後一步,而載運工具恰恰是此次發射的長徵五號E型運載火箭,至於之後的空間站計劃,由於相關聯繫並不是最大,而採用了一級半構型,可以排除的問題相對較少,而且發射計劃預定中要排到明後年,所以現在最關鍵的是今年年底的長五E發射嫦娥五號的第一步,這就是中國繞落回的最後一步,也是長五E再次崛起的第一步,而對其他型號的運載火箭發射相對影響不大,只是給全行業敲響了警鐘而已!End!(利刃/ 小溪)

相關焦點

  • 長徵五號失敗調查結果要到年底,長徵五號發射失敗原因分析
    長徵五號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於2016年11月3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但在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搭載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升空後,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
  •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 具體原因仍在調查!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升空。中國有4個航天發射場,其中最新的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47年前中國成為航天大國,此後航天事業一直迅猛發展,目前各項指標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美國。不過,中國似乎有成為第一航天大國的雄心。
  • 25天兩次失利!長徵三號乙發射失敗,或與火箭發動機有關
    疫情大致控制住了之後,我國航天工業又重新開始進行正常的火箭發射活動,不過沒想到出現了開局不利的情況,在25天之內接連兩次火箭發射失敗,這在我國的航天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而且發射失敗的型號是技術相對成熟的長徵三號和長徵七號系列。
  • 中國談兩次航天發射失利,什麼原因導致的?我國很少連著失敗?
    國內其實已經失敗了兩次,時間在3月16日和4月9日,主要原因在於技術方面,不過經常幾個月時間的排查和測試之後,昨天已經成功的發射。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前兩次發射失利,究竟是什麼原因?自從1970年使用長徵一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個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以來,至2017年時,我國發射的運載火箭數量超過356枚,其中330枚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該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率為94.85%。兩次失利的意義在於哪裡。我們經過剛才的數據簡單的計算一下其實就會明白,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平均每隔3年,每發射16枚後才會有發生1次發射失敗。
  • 跨過至暗時刻: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敗原因公開
    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在歷經346秒後,在黑暗中急速降落,墜入太平洋海域。 2018年4月16日,國家國防科工局正式發布消息,向公眾公布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失敗的原因,是由於火箭的心臟——液氫液氧發動機(YF-77)出現故障,而其中的渦輪泵則使整次火箭飛行歸於零點。
  • 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系月內第二次失敗
    4月9日19時46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枚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負責將印尼PALAPA-N1衛星送到預定軌道。幾分鐘之後噩耗傳來,火箭一、二級飛行狀態正常,但是三級火箭工作發生異常,火箭三級及衛星殘骸隨後墜毀。官方宣布衛星發射已經失利,正在展開故障排查及善後處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在3月16日發射長徵七號改運載火箭任務失敗,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中國航天就出現了兩次發射失利事件。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近些年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可以說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均是連續,高強度發射幾十枚都連續成功,把一大堆著名的載荷,諸如嫦娥3/4,各種北鬥衛星,中星、亞太、風雲四號等送入軌道,3月9日才將倒數第二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GEO。是國內當前發射量最大,成熟度相對高的高軌道運載火箭。
  • 沒想到長徵五號失敗背後,損失如此巨大,沉寂兩年方才王者歸來
    現摘錄如下:【我們先看一個錄像(註: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火箭發射),請大家注意最後一句口令——「跟蹤正常」。特別遺憾,300多秒之後,火箭發射的推力終止,火箭墜入大氣層。舉個例子,執行嫦娥三期探月工程(繞、落、回)主任務的嫦娥5號,原計劃是要去月球的背面採樣,而且是人類迄今在月球採樣最多的一次。但目前來看,由於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失利,該任務能否執行還未可知。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對中國航天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12月27日晚間,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作為中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和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火箭,長徵五號因體型寬大而被暱稱為「胖五」。當晚,「胖五」用一場酣暢淋漓、盪氣迴腸的成功發射,一掃兩年多前遙二火箭發射失利的陰霾,展現出「王者歸來」的英雄氣概。
  • 衝破陰霾,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發成功
    喜訊2020年5月5日,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中心首飛成功,成功發射了中國新一代的載人飛船無人試驗船。所以,這一次長徵五號B的首飛成功無疑是使中國航天人重振旗鼓,讓支持中國航天的人重拾信心。
  • 2019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破百 中國佔約1/3超越美俄
    美俄航天活動也各有特色。現在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和遺憾的瞬間吧。全球航天發射次數再次破百據長期追蹤各國航天領域發展情況的「航小宇」微信公眾號統計,2019年全球共進行了103次航天發射(其中包括失敗的發射),連續第二年實現發射次數破百。
  • 長徵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的原因是什麼?
    日)的首次發射任務中,長徵七號甲火箭沒能按照預定軌跡飛行進入太空,發射宣告失利。 如果是一級火箭或者助推器出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到同樣使用YF-100的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火箭的發射任務。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YF-100成熟可靠,而且長徵七號甲火箭的一二級當時也有分離。
  • 發射失利2年後 長徵五號7月復飛
    據中新網1月30日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29日在北京表示,計劃將於2019年7月中下旬發射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完成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復飛。資料圖: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楊保華在會上稱,長徵五號遙二火箭2017年7月發射失利後,過去一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進行了歸零總結。按計劃長徵五號遙三火箭將於2019年7月中下旬發射,目前總體進展順利。楊保華還透露,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進入試樣階段。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是中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將承擔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火箭採用無毒低汙染推進劑,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超過22噸。
  • 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昨晚發射失利 部分原因可能在遙一發射時出現
    【本文閱讀需要:3分鐘】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中國宣布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昨晚發射升空成功後不久就又宣告失敗。這款研製10年的重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第2次發射失敗,11月能否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上太空,面臨變數。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失敗,所載通訊觀測衛星的命運未卜。目前僅知火箭發射異常,故障原因仍在調查。
  • 從長徵7號甲到快舟11號的首飛失利,中國航天是否遇到了瓶頸?
    相信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人都知道了,此次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發射失利,是這半年多以來,第三次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了,其中包括金牌火箭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及同樣是執行首飛任務的長徵7號甲運載火箭。半年不到的時間,已經是第三次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了,這在我國近幾年的航天發射紀錄中,幾乎很少遇到這種情況的,儘管截止目前為止,半年多的時間,我國已執行了超25次的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如此高密集的發射任務,可謂是遠超往年的發射次數。
  • 長徵五號發射失利,但這並不是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
    7月2日19時23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組織實施長徵5號遙二火箭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目前,相關單位正在對故障原因進行調查分析。雖然在此前不久,長徵5號已經有過一次失利,但這並不是可以抹黑中國航天的藉口。正如失敗是成功之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實現螺旋式提升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
  • 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發布會回應兩次發射失敗,不料卻被「花式...
    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此次飛行任務驗證了火箭方案的正確性,考核了火箭的功能性能,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 長徵七號火箭首飛失利,可能會影響中國戰略安全建設進度!
    第三點長徵七號的發射失利也會影響到中國未來的高軌道衛星發射任務,目前世界上需要發射到高軌道的衛星一般都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重量相對於普通衛星都比較大,長徵七號甲火箭可以運載七噸的貨物,這正好彌補了之前火箭運載能力不足的缺憾。而且在上文中提到,它使用的推進劑性價比更高,由於此次發射失利,我國近期如果再次發射高軌道衛星的成本也就無法大幅度的下降。
  • 長徵五號發射失利調查完成:飛行346秒突發故障
    中青在線北京4月1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遙二火箭故障調查已經完成。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近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失利故障原因已基本查明,改進後的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完成多次地面熱試車考核,驗證了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及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失利
    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及實踐十八號衛星發射失利 石軼君 2017-07-02 20:14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