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人造小太陽」有弟弟了,叫「科大一環」

2020-11-22 中國科大..

本報訊(記者 胡霈霖/文 李冠玉/攝)讓1升海水通過核聚變產生相當於300升汽油的能源,解決能源問題,這個夢想要多久才能實現?日前,我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科大一環」)初步實現了裝置常態化運行。該工程總指揮、中科大物理學院劉萬東教授說,無論還要努力多久,我們離實現清潔能源的夢想又前進了一步。

  

昨日,安徽商報記者探訪「科大一環」看到,這臺裝置的最大線圈直徑7米,主機總體直徑8米,通高6米,總重量超過70噸,由不鏽鋼、銅、絕緣材料等組成,安裝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內。劉萬東教授介紹,「科大一環」每兩分鐘即可獲得一次放電,最大等離子體電流可達180千安。

  

與合肥市民比較熟悉的科學島「人造小太陽」託卡馬克裝置相比,「科大一環」反場箍縮是另一類的環形磁約束聚變裝置。「託卡馬克的約束磁場部分由等離子體自身決定,而反場箍縮的約束磁場主要由等離子體自身來決定。」劉萬東介紹,這也是「科大一環」最重要的特點:具有純歐姆加熱達到聚變點火條件、高質量功率密度等優勢,等離子體電流可達1兆安培,電子溫度可達600萬度,放電時間可達100毫秒,是未來磁約束反應堆一種可能的候選方案。「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大爐子,要讓爐子燒起來,必須要有極高的溫度,並且讓產生的熱量持續有效。」劉萬東教授說。和託卡馬克一樣,「科大一環」的最終目標也是解決未來的能源短缺問題。通過核聚變實現「海水變汽油」,還需要多久?劉萬東認為,這是世界各地科學家孜孜不倦建造「科大一環」等聚變裝置的終極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至少還需要幾十年。

 


△這就是「科大一環」,它有個文科生無法理解的高端名字: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

 

安徽商報2015年11月4日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sb/20151104/article_3383160.shtml

相關焦點

  • 央視大型紀錄片聚焦中科大美女機器人、人造小太陽和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佳佳機器人、量子技術和科學島上的「小太陽」託克馬克裝置,憑藉前瞻性、代表性和故事性,最終從央視創作團隊的幾百個初選案例中脫穎而出入選8集紀錄片的30多個精華案例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
  • 有愛!「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
    「人造小太陽」東方超環的誕生,就印證了這樣的歷程。 能量源泉:東方超環東方超環實現聚變反應首先要解決容器的問題。這座由中國科學家建造的核聚變容器叫東方超環,它的原理來源於蘇聯科學家提出的「託卡馬克」概念。
  • 合肥「人造小太陽」升級 溫度達到五千萬攝氏度
    升級版的合肥「人造小太陽」通過國家驗收。昨天上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合肥召開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輔助加熱系統」項目竣工驗收會議。這個歷時三年多,加裝了全國最大「微波爐」和一個巨型「噴槍」系統的「小太陽」終於通過驗收,並且溫度已經能達到5000萬攝氏度,達到了設計目標的一半。
  • 有愛!「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悟空 暗物質 暗能量 探測器...
    原標題:有愛!「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  科研工作奠定了科學向應用技術轉化的基石,它看似枯燥乏味,卻隱藏著無窮魅力。對未知的渴求,激活了我們前行的動力。  科研成果誕生的同時,也伴隨著艱難的攻關。「人造小太陽」東方超環的誕生,就印證了這樣的歷程。
  • 安徽為中科大付出了多少?
    安徽有個中科大,中科大是安徽的驕傲!作為國內非一線城市,合肥因為中科大而一躍成為中國的科技之城!但是,同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的安徽卻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時時任安徽省省長的李德生主動要求接納中科大,「安徽人再困難,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保住中國科技的種子」!開始的時候,安徽省計劃讓中科大到安慶辦學,但是安慶的條件太差,李德生便將中科大遷到合肥,並騰出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的校舍讓給中科大。
  • 安徽商報第e時間:合肥警方查獲大量假冒瘦臉針減肥藥
    安徽商報訊  7月29日記者從合肥警方獲悉,近日包河分局治安大隊對包河區繁華大道南翔汽車城公寓展開突擊檢查,現場搜查出假冒的肉毒素1000餘支、假冒的玻尿酸1000餘支以及大量的瘦臉針、減肥藥等,涉案價值80萬左右。
  • 【領航新徵程】首個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安徽
    記者12月19日從省科技廳獲悉,近日,科技部印發通知批准依託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建設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至此,在皖國家重點實驗室已達10家,其中依託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有6家。
  • 中國「人造小太陽」實現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
    中新社合肥11月1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2日從合肥科學島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人造小太陽」——EAST裝置經過4個多月的物理實驗,實現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實現高約束、高密度、高比壓的完全非感應先進穩態運行模式。
  • 中國科大新增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此次獲批的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學科代碼:1002),將列入學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正式對外招生。自2019年以來,為加快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服務學校「新醫學」發展戰略,中國科大積極開展了自主審核增列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相關工作,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全力組織校內外專家廣泛參與,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制定建設舉措,高標準完成自主審核及相關申報。
  • 安徽:對不起,中科大留在合肥,不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安徽:對不起,中科大留在合肥,不是一個美麗的意外!一種觀點認為,中科大,當時的原話「為了保住中國科學的苗子」,那會北京出來的高校後來都回京了,中科大留在合肥本身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只是所有人都萬萬沒想到,京校外遷一共十三所院校,只有科大沒能回去……對此觀點不敢苟同,中科大留在合肥怎麼就成意外了?難不成當白眼狼才是合乎情理?安徽在那個特殊時期主動接納中科大方顯古道熱腸,最後科大也造福了合肥。應當看到,合肥和科大的關係是互相幫扶。安徽幫助科大挺過最艱難的時期,中科大的特殊地位也加強了安徽省的話語權。
  • 國際熱核聚變稱為「人造小太陽」,中國在此項目上功不可沒
    中國作為參與方,已經為國際人造小太陽項目,做出了不少的貢獻。本周在法國南部的卡達拉什正式安裝啟動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對人類影響最為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熱核聚變就其實就是模仿太陽內部源源不斷發生核聚變而產生能量的方式,人工完成熱核的長期穩定的聚變,最終形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發電動力裝置,被稱為是「人造小太陽」,是當今世界科技界為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而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計劃。
  • 安徽商報第e時間:手工DIY樹葉標本 小學生自己動手為「園丁」送祝福
    通訊員 何春梅 孫亞蘭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周梅 聲明: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劉東偉
  • 姐姐患白血病 弟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據《安徽商報》4月29日報導,來自安徽省蒙城的劉峰峰,半年前被確診為白血病,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意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而面對相似的經歷,另一位來自安徽的姐姐選擇卻截然相反,為了救白血病弟弟,無奈忍痛做人工流產,在兩難的親情之間,姐姐毅然選擇救弟弟。
  • (活動發布)跟著學霸遊科大 這個科技周,我們不一樣
    別擔心,今年安徽商報聯合合肥兒童團,與中科大深度對接,招募一批科大學霸,帶著大家走進中科大,讓孩子從小接受科學思維的薰陶。活動亮點1、玩轉科技周,中科大東、西區九大展位重點參觀,先研院獨立線路不虛此行。
  • 合肥有個「人造小太陽」,長啥樣、有啥用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部的科學島,有一個被稱作「人工小太陽」的國之重器,名叫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這是國家大科學裝置,是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實驗平臺。 聚變能由於具有清潔、環保、安全、原材料儲量極其豐富等優點,被認為是最終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戰略能源。
  • 「科大訊飛杯」合肥市中小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 火熱啟動
    6月1日,由安徽省科普作家協會、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共同主辦,安徽商報協辦,力文科學教育承辦的合肥市首屆「科大訊飛杯」中小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正式開啟。作為中國人工智慧產業代表企業,科大訊飛冠名贊助本次活動。
  • 科大訊飛有哪些子公司_網友中的科大訊飛怎麼樣
    科大訊飛有哪些子公司   前身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12月30日,2014年4月18日變更為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專業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軟體及晶片產品開發、語音信息服務及電子政務系統集成。擁有靈犀語音助手 ,訊飛輸入法 等優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