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謝欣
編輯 |
1
武漢肺炎病毒疫情牽動著每個人,而與此同時包括華大基因、西隴科學、碩世生物、科華生物、達安基因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均宣稱已經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試劑盒,上述公司也股價也應聲上漲。
但據界面新聞獲悉,國家衛健委此前已確定三家檢測公司為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供應方,並被多家疾控中心認可與使用。
這三家企業分別是上海輝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輝睿生物)、上海捷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捷諾生物)與上海伯傑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伯傑醫療)。與那些高調的上市公司相比,本次入選的三家企業又是什麼來頭,公眾對此知之甚少。
伯傑醫療成立於2017年3月,其官網介紹,公司「致力於傳染性病原體的分子診斷試劑研發和應用,深耕於多重螢光PCR診斷試劑、病原體一代測序和痕量病毒二代測序試劑研發及相關技術服務,公司致力於解決傳染性病原體基因變異導致難以診斷的難題,通過研發生產試劑、儀器和提供服務三個方面達成讓分子診斷成為臨床門診常規檢測這一目的」。
天眼查信息顯示,伯傑醫療背後主要有趙百慧、朱兆奎等幾位股東,趙百慧為公司法定代表人與董事長。根據此前媒體報導,趙百慧和其他三位創始人曾經是十幾年的同事,「在人生不惑之年,他們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先後辭職離開了穩定的事業單位,於2017年3月創辦了伯傑醫療。」
有知情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確認,幾位創始人都是疾控系統出身,在相關領域有多年經驗,在2017年前後先後辭職創辦了伯傑醫療,其中趙百慧主要負責銷售與市場、朱兆奎負責生產研發、另一位創始人李曉丹負責測序和技術服務。
根據該人士介紹,在武漢肺炎事件發生後,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的公布,相關部門組織了多家企業進行新型肺炎病毒檢測試劑盒的開發工作,最後選定了三家,從接到任務到做出成品,其中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只用了一天。
不過,此前曾有業內人士透露,對於病毒的特異性檢測(PCR方法),開發檢測試劑盒最重要的是找到該病毒的特異基因序列,現在基因測序技術非常發達,相關機構已經第一時間測出了全基因序列,並上傳,公眾都可公開下載查詢。然後,把該病毒序列與基因組資料庫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做比對,篩選出特異性基因片段,針對特異性片段設計PCR引物,進行驗證即可,PCR的反應條件和靈敏度需要後持續改善,在當前的生物技術背景下,這個過程其實比較簡單、成熟。
據悉,目前有省市地方疾控中心直接向三家生物科技公司進行採購,具體出貨量目前沒有統計,但來自各個省份的採購需求都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各家公司正全力供應需求中。科創板日報此前報導,伯傑醫療上海奉賢生產廠房已連續幾周連軸生產。
與疾控系統人員「下海」創業的伯傑醫療相比,捷諾生物背景則更加「顯赫」。公開資料顯示,捷諾生物成立於1991年,隸屬於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生物),是中國生物旗下診斷試劑經營企業,專業代理銷售國內外醫療器械和體外診斷試劑。代理的產品涵蓋分子診斷、微生物學、免疫學等領域。
2019年9月,捷諾生物完成新一輪1.7億元融資,中國生物目前依然是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1%。
輝睿生物則相對「低調」,公司成立於2010年,曾參與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的自主知以創新的產品識產權的DQ探針標記技術開發,打破了國內在螢光定量PCR診斷領域沒有具有國內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的缺點。研發完成了上百種病原體螢光定量檢測試劑盒、細菌耐藥檢測試劑盒、腫瘤靶向檢測試劑盒等。2015年,輝睿生物曾與國家疾控中心冠痘室聯合開發研製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通過了中國唯一輸入病例樣品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