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廣州機場跑道風場預測及協同運行研究」科技項目驗收會在民航中南地區空中交通管理局新綜合樓裡召開。
參會人員包括驗收專家組、中南空管局項目組成員及易天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組成員。
此次,共邀請了五位行業專家參與驗收,氣象部李萍副部長、氣象中心肖海平副主任也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上,易天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賀曉冬博士對白雲機場跑道風場預測及協同運行項目開展情況進行了匯報,氣象中心項目組匯報了與易天氣協同合作的執行情況。經過激烈的提問環節,五位驗收專家對研究成果表示了認可,同時對後續研究的難點、焦點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並提出了指導意見。
目前,預報員在機場風場可能轉換時,尤其是在雷雨天氣影響下,對於風場的把握仍缺乏一定的預報技術支持,管制員也缺乏相應的輔助決策系統。
「廣州機場跑道風場預測及協同運行」臨近風場預報(0-2小時)採用了白雲機場自觀數據、周邊站點觀測數據等資料,經過機器學習,生成2小時內逐十分鐘精細化跑道風場預報產品。
短時預報(2-24小時)採用了機場觀測、機場周邊觀測站及ECMWF模式輸出逐半小時更新的風場預報產品;採用不同預報時長的預報結果的集合預報,結合併民航法規及管制習慣給予管制是否切換跑道的決策建議。
項目所發展的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在今年8-11月的試運行期間,經檢驗,0-2小時的風速預報準確率可達到90%,風向預報準確率可達到72%。
會上,塔臺管制室華丹副主任提議,可將此次研究延伸至更廣泛的時空範圍。
比如五邊區域三維風場的呈現,在此基礎上增加關鍵點預報,這會更加符合管制需求。
氣象部李萍副部長提出,後續還要將研究細化深化,添加風廓線雷達探測數據、天氣雷達反演風場數據等,開展各類數據的深度學習,針對更精細的時間段,比如華南前汛期、後汛期、秋冬季進行特徵值提取,模型訓練;同時進一步做好雷雨季節的實時驗證。最終,經各位專家一致研究決定,「廣州機場跑道風場預測及協同運行的研究」科技項目順利通過氣象中心驗收。
最後,氣象部李萍副部長進行了總結致辭。
研究跑道風場對於飛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這也為後續相關氣象產品研製和服務方式延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為管制提供優質服務。
編輯:倪同記、張夢竹
總編: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