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恩澤小傳:偷渡回國的夫妻院士,感動中國的石油催化劑之父

2020-12-03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

閔恩澤小傳:偷渡回國的夫妻院士,感動中國的石油催化劑之父

1924年2月8日,閔恩澤出生於四川成都。他自幼受「忠厚傳家遠,讀書繼世長」的家風薰陶,待人忠厚,勤奮讀書。18歲時,他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1946年(22歲),他畢業後,在自來水公司當化驗員。

1948年(24歲),在同班同學陸婉珍的邀請下,閔恩澤毅然前往美國俄亥俄州大學自費留學。1950年(26歲),他與陸婉珍喜結良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閔恩澤和陸婉珍)

1951年,閔恩澤畢業,獲得博士學位。這時,由於受韓戰影響無法回國,閔恩澤只好留在美國工作,在芝加哥納爾科化學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在這裡,他學會了如何在企業搞科研,對他以後的研究工作幫助巨大。

1955年(31歲),閔恩澤想辦法突破美國的封鎖,取道香港,回到了闊別8年、朝思暮想的中國。閔恩澤和妻子陸婉珍一同到北京,為石油工業部籌建石油煉製研究所(今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1955年,閔恩澤夫婦與父親、姐姐及其子女們在一起)

此時的中國,工業剛剛起步,石油是基礎,是重中之重。當時煉製石油需要用到的催化劑,都是依賴從蘇聯進口,如用來提煉航空汽油的小球矽鋁催化劑。

然而,隨著中蘇關係惡化,催化劑的供應出現嚴重短缺。我國必須要自主研製生產小球矽鋁催化劑,這個重擔就落在了閔恩澤的肩膀上。

當時的研究條件非常艱苦,實驗室是從北京石油學院借來的幾間平房,實驗設備也是舊的,也沒有可參考的技術資料。

閔恩澤親自設計實施方案,出去購買材料,添置設備,選拔人才,建立起一個初具規模的中型試驗裝置。他組織大家收集國外的學術論文、專利文獻等等,從多方面掌握國外技術發展情況,結合實際,制訂合適的研究計劃。

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奮戰,閔恩澤就研製出了高質量的小球矽鋁催化劑。此時,離催化劑庫存告罄,僅有兩個月。他的研究成果,解決了石油煉製的一大難題。

然而閔恩澤卻被查出得了肺癌,要動大手術,從此他失去了兩頁肺和一根肋骨。大病初癒後,他爬幾層樓梯就會累得氣喘籲籲。

但閔恩澤沒有停下研究的腳步,他又研製出了微球矽鋁裂化催化劑。這種催化劑,能夠將大慶油田打出來的「三低」油,煉製成高品質石油,大大提高了石油產量。

隨後,閔恩澤打破外國技術封鎖,建造了一批催化劑工廠,為中國石化工業奠定了基礎。他被稱為「中國催化劑之父」。

(閔恩澤在長嶺催化劑廠)

經歷了文革期間的「牛棚」待遇後,閔恩澤又指導生產了新一代催化劑,使中國煉油催化劑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

1980年(56歲),閔恩澤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年,妻子陸婉珍也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夫妻雙雙當院士,在科學界傳為佳話。

1995年(71歲),面對石化工業帶來的嚴重的環境汙染,閔恩澤率先倡導開展綠色化學研究,主張從源頭治理汙染,使用無毒無害原料,生產過程中不產生廢物,產品可降解等等。閔恩澤研究開發了利用油料作物轉化為生物柴油的新技術,大大降低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也減少了汽車尾氣的空氣汙染。

2007年(83歲),閔恩澤榮獲年度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並當選為「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

(2007年,閔恩澤榮獲年度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

閔恩澤是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和領軍人物。他還帶領出了一支勇於攻關、勤謹踏實的科研隊伍,培養了大量石化科研人才。可以說有閔恩澤,才有今天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家中國最賺錢的公司。

2011年,一顆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閔恩澤星」。2016年3月7日,閔恩澤在北京病逝,享年93歲。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619篇作品,營員「慕和」的第35篇作品)

相關焦點

  • 閔恩澤:把一生跟國家建設和人民需要結合起來的中國催化劑之父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在概括他的科技成就和貢獻時寫道:「他被公認為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和綠色化學的開拓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閔恩澤。幾十年來,閔恩澤為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
  • 閔恩澤
    閔恩澤新華社發  事跡簡介:閔恩澤,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24年2月生,四川成都人,生前系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他1955年在美國學成後衝破重重阻礙回國,主要從事石油煉製催化劑製造技術領域研究。他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在國內外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聲譽。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團隊。2016年3月,因病逝世。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伉儷情深:盤點19對院士夫妻
    本期我們就來走進這些夫妻院士的人生密碼,感嘆和體味科學家的真摯愛情。周廷衝、黃翠芬是我軍第一對「夫妻院士」,建國之初攜手歷經千難萬苦回國,共同致力於我國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男,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之一,是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被譽為「中國催化劑之父」。
  • 悼念閔恩澤院士
    人物     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閔恩澤先生,因病於2016年3月7日5時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詳情】
  • 閔恩澤: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閔恩澤,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首席總工程師,2005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07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下發通知,要求學習閔恩澤同志先進事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閔恩澤早年毅然捨棄國外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返回祖國全身心投入催化劑研製,為國家石油石化事業嘔心瀝血,無怨無悔,做出卓越貢獻。我們要向閔恩澤學習,始終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推動各項事業進步中實現人生價值。 要大力弘揚閔恩澤等老一輩科學家一絲不苟、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
  • 弘揚閔恩澤科學精神學術報告會在京舉行—新聞—科學網
    3月7日,閔恩澤先生逝世兩周年紀念日,在北京舉行的弘揚閔恩澤科學精神學術報告會暨「閔恩澤能源化工獎」2018年第一次學術交流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院士深情回憶起提攜後進的閔恩澤先生對他的悉心幫助,至今記憶猶新。
  • 第四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揭曉
    本報記者 程 陽 攝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記者戴安妮報導:12月17日,第四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頒獎典禮暨學術交流會在中國工程院舉行,12位優秀科技工作者分別被授予傑出貢獻獎和青年進步獎。    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院士,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戴厚良院士共同會見獲獎者代表,勉勵他們繼續傳承和弘揚閔恩澤等老一輩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本職工作,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戴厚良和中國工程院秘書長陳建峰院士共同為獲獎者代表頒獎並分别致辭。
  • 富二代棄美回國,決心帶領中國石油趕超世界,為何最後卻慘遭滅門
    他是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偉大科學家,中國的物理化學家,蕭光琰。他是中國石油工業的奠基人,因此他也被稱為中國石油之父。也許他有生之年無法等待這片土地的平等歸來,但我們相信,他所奉獻的祖國,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心懷真摯的人,後人將永遠珍惜這樣一位英雄。
  • 「中國海帶之父」曾呈奎
    「中國海帶之父」曾呈奎 四年後,他懷著報效祖國的強烈願望,毅然回國。  新中國成立後,曾呈奎與著名實驗生物學家童第周、著名動物學家張璽一起,籌建了國內第一個專門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及其前身海洋生物研究室。
  • 第七屆閔恩澤科技原始創新獎頒獎
    本報訊 近日,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舉行第七屆閔恩澤科技原始創新獎頒獎儀式。此次獲獎人員的主要創新成果包括:微通道費託合成及過程強化技術研究,氯丙烯製備二氯丙醇的新反應路線,重質費託合成油生產低碳烯烴探索研究,清潔汽油生產過程中的稀土催化作用研究及新型催化劑開發與應用,高性價比渣油加氫脫殘炭脫硫催化劑的研究,環己酮氨肟化過程空心鈦矽分子篩的不可逆失活與再生研究,甘油醚化製備甘油烷基醚的研究,渣油催化臨氫熱裂化反應器的傳遞過程研究等。
  • 中國院士名人錄|一位培育了16位院士及70餘名碩博士的宗師
    殊不知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科學界也誕生了這樣一位「院士中的院士」。1934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36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獲美國緬因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2月1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捐資設立了&34;。
  • 我國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開發成功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2006年1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歷經二十年研製開發的「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創造了石化領域科技自主創新的又一個範例。
  •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發達國家能做的,我們也能做
    來源標題: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發達國家能做的,我們也能做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日前在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是獲獎者之一。他是位「老海歸」,曾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留學蘇聯並獲副博士學位。
  • 致敬「中國諾貝爾獎」得主
    所謂「中國諾貝爾獎」,即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此獎於2000年由國務院設立,是我國最高等級的科學技術獎項,授予我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他們是(按獲獎時間先後):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江西人吳文俊,世界著名數學家,浙江人王選,漢字雷射照排系統創始人,江蘇無錫人黃昆,物理學家,浙江人金怡濂 ,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著名專家,天津人劉東生,地球環境科學家,遼寧人王永志,航天技術專家,遼寧人葉篤正,氣象學家,天津人吳孟超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院士是學院終身教授。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國家973項目子課題2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5項以及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等國家和企業各類科研項目50餘項。擁有北京市 「清潔燃料技術開發科技創新團隊」、「綠色化學與催化劑新材料學術創新團隊」、「清潔燃料學術創新團隊」和「化工專業核心課程群教學團隊」等四支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