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8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接過了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在概括他的科技成就和貢獻時寫道:「他被公認為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和綠色化學的開拓者。」他就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閔恩澤。
幾十年來,閔恩澤為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他主持的「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和反應工程」項目推動了我國綠色化學研究的開展,「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在國際上首次得到工業應用。
談及閔恩澤的各項成就,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大學畢業後,閔恩澤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當時我國最大的印染廠——上海第一印染廠,並當上了漂染車間的技術員。1945年,閔恩澤通過考試取得了自費公派留學的資格。1948年3月,閔恩澤來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
1955年8月,閔恩澤歸國並借來的幾間舊平房裡,開始了催化劑研究,一幹就是50多年。
上世紀50至60年代,閔恩澤成功開發了包括微球矽鋁裂化催化劑在內的、用於催化裂化和半再生重整的第一代煉油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內建設急需。
上世紀70至80年代,他又開始傾向基礎研究,重點指導開發成功半合成裂化催化劑、渣油裂化催化劑以及鉬鎳磷加氫精制催化劑等第二代煉油催化劑,奠定了我國現代煉油催化劑生產技術的基礎。其中,1978年,閔恩澤負責組建基礎研究部,先後在新型分子篩、非晶態合金、負載型雜多酸等新催化材料,磁穩定流化床、懸浮催化蒸餾、超臨界反應工程等新反應工程領域開展系統的導向性基礎研究,取得多項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等多項國家級獎勵。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他在新型分子篩、非晶態合金等新催化材料和磁穩定床、懸浮催化蒸餾等新反應工程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實現了原始創新,使我國一躍成為煉油催化劑和煉油技術出口國。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社會的日益變遷,當綠色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趨勢後,許多國家都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因此,閔恩澤也有意識地將自己在石油化工催化方面的研究引向綠色化學之路,並逐漸把對單項綠色石化工藝的研究拓展為成套綠色石化技術的開發。
在國內「綠色化學」概念提出以來僅有的二十幾年裡,閔恩澤已經策劃和指導開發了一系列從源頭根治環境汙染的綠色新工藝,如「環己酮氨肟化制環己酮肟原子經濟新工藝」「噴氣燃料加氫脫硫醇新工藝」等催化新工藝和化纖單體己內醯胺生產成套綠色技術等。進入21世紀,已是資深院士的他又在利用生物質資源生產車用燃料和有機化學品可降解油品以及化工產品的全新領域煥發出科學青春。
在科學界同行的眼裡,閔恩澤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催化煉油成績豐碩。耄耋仍攀科學峰,一生皆為石化搏。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李浩 [責任編輯: 鍾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