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位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家都說過啥

2021-01-10 人民網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於2000年,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27名傑出科學工作者獲得該獎。他們或是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抱著科技報國的理念回到祖國,或是不顧高齡仍站在科研一線,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心聲,瞻仰大師風範。

2016年度

趙忠賢

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我們口袋裡裝著許多把鑰匙,同時還在不斷地製造出新的鑰匙,而只有其中一把能夠開啟科學之門。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懈努力,製造、修改每一把鑰匙,直到打開這扇大門。也許,此前試驗過的那麼多鑰匙都失敗了,於是有人選擇了放棄——但誰又能肯定,接下來這把鑰匙不會解開未知之謎呢?

屠呦呦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

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當年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的成績,青蒿素獲獎是中國科學家群體的榮譽。 

2014年度

于敏

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領軍人物

如果生在現在,重新上大學,我當然會留學。「土專家」不足為法,科學需要開放交流和廣闊視野,但留學後須回國再給國家做點事兒,不要到老了才回來,落葉歸根只能起點肥料作用,應該開花結果的時候回來。

2013年度

張存浩

我國高能化學雷射、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

從青年時代起,為自己樹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報國。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程開甲

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如果當初我不回國,沒有參加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可能個人會有更大的科學成就;但肯定不會有現在這樣幸福,因為我把自己的一切都與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

2012年度

鄭哲敏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

一定要幹「出汗」的活兒,不要想不出汗就出活。 「出汗」,一是要能吃苦,下基層;二是要善於動腦子。

王小謨

中國預警機之父

可能大家認為中國的預警機已經很好了,但我們不能自滿,應該抓緊時間研究下一代預警機。由於身體的原因,我不在第一線上了,但我還繼續做一些策劃,多帶幾個博士生。只要國家有需要,我會一直工作下去!

2011年度

謝家麟

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人應該有廣泛的興趣,世界上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你一點不知道是很遺憾的。

吳良鏞

被譽為"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

一個真正的建築大師,不是看他是否設計出了像艾菲爾鐵塔一樣流傳百世的經典建築,而是看他是否能讓自己國家的老百姓居有定所。

2010年度

師昌緒

被譽為"高溫合金之父"

我一生經歷很複雜,但是,始終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中國的強大,這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這個夢的實現,不是靠投機取巧,必須是實幹。

王振義

內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

醫生是一個需要有高尚職業精神的行業,是一個最要強調"德"的工作,所以醫學院校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醫德,讓學生在未來走上醫療崗位時,能夠把解除病人的病痛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作為最大的樂趣和安慰。

2009年度

谷超豪

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

人言數無味,我道味無窮。良師多啟發,珍本富精蘊。解題豈一法,尋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終身為動容。

孫家棟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

我突然想到小時候,老人常說「洋火、洋油、洋車」,身邊到處是外國產品。終於,我們的火箭能發射美國衛星了,那種激動與自豪,難以用語言形容。

2008年度

王忠誠

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

拿起手術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萬不要去割斷與人民的感情。

徐光憲

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做學問,一定會碰到許多困難。但是,我覺得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一件快樂的事,甚至超過事後獲得任何榮譽的快樂。

2007年度

閔恩澤

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

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國家建設、人民需要相吻合,是最大的幸福!

吳徵鎰

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我的工作是大家齊心用力做的,我個人得到國家如此大的褒獎,我感覺到只能盡有生之力,把後學的同志能帶多少帶多少。

2006年度

李振聲

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

和小麥打了半個多世紀交道,真正給我打分的是農民,我最開心的事是看到農民豐收時的高興勁兒。

2005年度

葉篤正

著名氣象學家

是新中國的成立召喚我回到祖國,使我有了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舞臺。國家的需要、科學的前沿成為我科學探索的指南。

吳孟超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站在手術臺旁,直到做不動的那一天!

2003年度

劉東生

中國環境學專家、地質學家、"黃土之父"

我喜歡實地踏訪,這也是由所從事的學科特點決定的。此外,也為了掌握更多情況,便於同外國同行進行學術交流。

王永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我一生有三大願望,第一個願望,就是讓自己設計的飛彈可以發射到世界任何一個角度;第二個願望,就是把外國的衛星送入太空中任何一條軌道;第三個願望,就是把中國人送上太空! 

2002年度

金怡濂

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現在的年輕人與我們這一代人不同,希望待遇高一點,工作跟自己的愛好結合更緊密一點。這種變化有其合理之處,但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時代在發展,社會總會有變化,但是,搞科研,奉獻精神還是不可少。如果只為個人利益,必然產生一些短期效應,這就是「浮躁」。

2001年度

王選

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創始人

今天我覺得我們在某些領域裡崇尚名人還是可以的,但是新興領域我們絕對不能崇尚名人,而要更多地關注小人物。名人也必須保持一種凡人的心態,知道自己是一個過時的人。別人尊重你,無非是你過去有點貢獻,僅此而已,自己心裡要明白。

黃昆

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

當我有時告訴人我一兩年後回國,他們常有疑訝的表現,似乎奇怪為什麼我不想在這orderly(秩序井然),secure(安全)的地方住下來而要跳入火坑。雖然我難以想像我們一介儒生怎樣能影響多少國運……但我們如果在國外拖延目的只在逃避,就似乎有違良心。我們衷心還是覺得,中國有我們和沒我們,makes a difference(有些區別)。

2000年度

吳文俊

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60歲是最成熟的時候,應該越來越厲害,怎麼能退出歷史舞臺呢?不應該這樣子。60歲應該是工作開始的時候,經驗比較豐富,學識比較豐富,應該是大有可為的時候。

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

知識是基礎,其次是要付出辛苦汗水,書本和電腦裡面種不出水稻。靈感,同等的重要,增加思想火花,往往觸景生情。機遇寵愛有心人,發現野敗(野生雄性不育株)是種機遇。這是偶然也是必然,機遇總是寵幸有心人。

推薦閱讀: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趙忠賢屠呦呦獲最高獎

屠呦呦:一生傾情青蒿素

潛心超導50年「北京的趙」成為「世界的趙」

北鬥原子鐘: 用北京時間為世界定位

86歲諾獎得主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推動國家科技獎勵回歸「推薦制」

27位改變中國命運的科學家都說過啥

國家科技獎增強評審透明度 最高獎候選人首次納入公示範圍

(責編:趙英梓、熊旭)

相關焦點

  • 27位聯合發文的科學家都有誰?—新聞—科學網
    譴責新冠起源陰謀論
  • 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
    來源:觀察者網50位科學家獲獎,「科學探索獎」將改變什麼?文/柳葉刀 編輯/冬曉本文由觀察者網科工力量團隊原創寫作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該獎項由馬化騰聯合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科學家共同發起,目的旨在鼓勵年輕學者從事基礎研究。
  • 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秘密
    最近,姜超發了一篇研報廣為流傳,其中大膽預測了普通人改變命運的第八個機會。我看完後忽然感覺打滿了雞血,距離走上人生巔峰不遠了呢……這改變普通人命運的前面7次機遇到底是啥?對於姜超討論的第8次機會,我個人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 「知識改變命運」屠嗷嗷一則短片就是最好的見證
    屠呦呦是此次入選的科學家中唯一的亞洲面孔,更是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主持人表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毫無疑問,屠呦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這就是對那些在高考結束之後宣揚知識無用論的人的最好的打臉。知識不僅僅能改變個人的命運,甚至可以推進全人類的發展。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知識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忽視知識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學習,增長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成就未來。
  • 動漫中的那些瘋狂科學家,完美詮釋科學改變命運
    在很多動漫中,有一個類型的角色基本算是必備的,他們沒有深厚的背景,也沒有逆天的神奇血脈,有的是一顆高智商大腦,做到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那就是瘋狂科學家。他最厲害的就是將穢土轉生這個禁術開發到極致,從死神嘴裡奪食,說實話,修仙小說都不敢這麼寫,而他的弟子兜,更是總結大蛇丸的科學研究,將六道仙人之力都研究透了,將穢土轉生發揚光大,成了第四次忍界大戰中最大的黑手之一。大蛇丸是將科學改變命運這句話發揮到極致的人。
  • 美上將曾說過:正因為這三位中國人,美國才會如此忌憚中國
    美上將曾說過:正因為這三位中國人,美國才會如此忌憚中國!科技發展,人民才會富足,國家才會強大。而科技發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各個國家之間,拼的就是人才。人才的培養,人才的儲備是非常關鍵的。
  • 《易經》提醒: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是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
    我認為,該作者並沒有讀懂《易經》,所以寫此文章,分享我的觀點: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是重組自己的信念模式。1、我不提倡算命,不是因為算命不準,而是因為命運可以改變。《易經》的現狀,是魚目混珠,有少數人精通,有一部分人沉迷,大部分人看不懂。甚至有些人的心態是,拜個師傅,學點技術,然後給別人算命,半懂半猜地忽悠,靠這個賺錢。
  • 從雲計算談知識改變命運的原因
    在雲計算時代,由於革命性技術的出現,人們開始真正從科學的角度,以符號邏輯的形式了解和分析命運,而不是當前這種假借科學的名義,引用古人或者名人的觀點,以自然語言的形式所進行的爭論。一、命運和財富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也無論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對命運的心態都是複雜的,迷茫,抗爭,絕望,希望,五味雜陳,似乎無論如何努力,總是無法獲得內心希望的結果,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左右自己的行為。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命運,並試圖找到其中的規律。
  • BL作品《記憶的怪物 - 命運的抉擇》確認11月27日發售
    BL作品《記憶的怪物 - 命運的抉擇》確認11月27日發售 中國臺灣漫畫家 MAE 筆下 BL
  • 李嘉誠投資的科學家都得諾貝爾獎
    李嘉誠在華人商圈裡是個厲害人物,孔子說過李嘉誠一輩子,除了在房地產和商業方面的投資之外,對科研和教育領域也一直保持著關注,參與了很多方面的投資,在中國大陸曾經投資興建了著名的汕頭大學。今年獲得諾貝爾醫學及化學獎的兩個科學家,就都是李嘉誠基金會贊助的,她們也都是「李嘉誠講座教授」。
  • 31歲獲華人首個諾獎,他舌戰「四人幫」,改變一代中國精英的命運
    因兩人當時還是中國國籍,所以報導都用「我國留美科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1957年,「發展科學技術」還是國家的主旋律,而吸引海外知識分子回國,更是重要的任務。 但李政道和楊振寧幾年後都加入了美國國籍,國內對他們的宣傳逐漸減少,再加上不久後到來的各種運動,持續了數十年之久,動蕩的局勢之下,斯文掃地,一場浩劫。
  • 關於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家這樣說
    論壇 · 實錄緊隨第三屆世界頂級科學家開幕式的,是「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鍾南山在演講中說「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的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他們的生命。我看到各國的同行連續在晝夜之內奮力推進各項病毒檢測,疫病的防治,疫苗的研發等等,這都是最好的告慰犧牲者的方式。」
  • 月球正在悄悄地離開地球,科學家:人類的命運可能會因此而改變
    文/仗劍走天涯月球正在悄悄的離開地球,科學家:人類的命運可能會因此而改變地球可能是人類感到最親切的一顆星球了,每天當夜晚降臨,人類總能看到一輪彎彎的月亮掛在黑暗的天空中,亦或者在十五十六會看到滿月的現象,人類將所有對親人的思念都寄托在這遠遠的月亮之上,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地球月球正在不經意之間悄悄的遠離地球。
  • 今天,高考已經改變不了命運,但它能改變什麼?
    那時候高考改變命運的事太多了,現在6、70歲那波專家、學者,共和國建立之初的棟梁,幾乎都是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確實有點「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的味道。 而之所以那時候高考可以改變命運,是因為高等教育既承擔思維系統構建,又承擔了足夠的知識傳輸,還進行了知識應用培訓。
  • 中國最可惜的3位赴美科學家,年紀輕輕成就卓絕,卻為他國做嫁衣
    大家都知道,我國歷來都不缺乏人才,從老一輩科學家典範的葉企孫、趙忠堯、錢學森、鄧稼先、于敏、袁隆平,到近些年來嶄露頭角的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潘建偉、施一公,都在業內有著絕對的影響力,是中國科技的名片。然而,人才流失問題一直以來也同樣困擾著我們。
  • 地球隱藏的4大秘密,每一個都關乎人類命運,科學家也無解!
    地球隱藏的4大秘密,每一個都關乎人類命運,科學家也無解!從小時候上學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知道了一個道理,知識改變命運,所以努力學習,希望考一個好成績,上一個好大學,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直到長大之後,才深知改變命運的方式有多種,知識並不是唯一的途徑。每個人的命運需要通過自己奮鬥。人類是宇宙中最與眾不同的個體拋開這些不說,人類在地球上是獨立的個體,自認為對地球有很多的了解,等真正走出地球後,才深知自己了解到的只是皮毛。人類只能掌握當下的命運,未來的命運是無法控制的。
  • 環境改變命運
    導致大汗腺分泌減少從而大大降低了國人發育狐臭的比例改變了我們被臭味兒環繞的命運▼◤人體汗腺示意圖@MAYO注釋:人體的汗腺分為兩種:小汗腺和大汗腺。長期生活在恐龍統治的陰影中耐心地等待著環境的變遷它們需要一個機會▼◤1.25億年前的始祖獸復原圖叄環境改變命運
  • 「知識改變命運」還是「教育使人不被命運所擺布」
    「知識改變命運」還是「教育使人不被命運所擺布」劉雲杉 |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原載《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6期【摘要】古典教育的核心是認識自己,現代教育則為改變命運。然而,「教育如何不糟蹋我們」卻是教育思想史中一個核心的質疑。
  • 2030年成為改變人類命運的一年?科學家:人類或開啟冬眠生存模式
    再過10年就是2030年了,2030年被很多科學家都認為將會是改變人類命運的一年,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發現2030年極有可能會發生一些特別重要的事情,科學家一直在關注著地球的一舉一動。
  • 中國首富曾三度高考!數學考1分 含淚狂喊考上大學改變命運
    如今,身為中國首富的馬雲家族財富達到了2600億元,其創立的阿里巴巴早在2014年就赴美上市,如今港交所也爭著想讓它回來二次上市。如果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過幾年再上市,中國首富的寶座將無人撼動。如今風光無限的馬雲,當年高考也兩度落榜,第一次高考數學值得了1分。面對高考失利,他不曾氣餒,在打工時與落榜生晚上一起對著天空狂喊,我要考上大學,我要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