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家這樣說

2020-11-01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論壇 · 實錄

緊隨第三屆世界頂級科學家開幕式的,是「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鍾南山、約翰·軒尼詩、雷蒙德·斯蒂文斯、萬思瀚、謝曉亮等中外嘉賓齊聚,就各自領域的科研進展,及其與人類共同命運的關係做出闡述。

「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永恆主題。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極端氣候和環境事件頻發、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當下,其意義更為凸顯。

正因如此,仍然奔忙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欣然應邀發表視頻演講。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講。 圖|袁婧

鍾南山院士高度讚揚了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可以聚集這麼多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實屬不易。他也強調了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之際,有一個平臺來持續有力地聚集科學界的客觀理性聲音非常有必要,這能夠為人類指明科學應對疫情的道路,幫助世界早日走出疫情的陰影。

鍾南山在演講中說「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的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他們的生命。我看到各國的同行連續在晝夜之內奮力推進各項病毒檢測,疫病的防治,疫苗的研發等等,這都是最好的告慰犧牲者的方式。」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 圖|WLF獨家

鍾南山院士表示科學家的確是有國籍的,但是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他作為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評估專家組中的一員,在這幾個月裡見證著各國科學家和醫療工作者卓越的工作。

而他也相信任何國家的科學事業,尤其是基礎科學的領域,最終都應以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的。

在演講的最後鍾南山再次感謝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個發聲的平臺,讓這麼多頂尖的科學家和大量的青年才俊相聚一堂。他表示:「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和見證下,我們一定會擁有越來越好的疫情防控形勢,我們的未來也會更加美好。」

「矽谷教父」、2017年圖靈獎得主約翰·軒尼詩,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斯蒂文斯,諾華集團執行長萬思瀚,2015年阿爾巴尼醫學獎得主謝曉亮,分別就人工智慧、科學轉化、生物醫藥和疫情防控等熱門科學話題,發表主題演講。

「矽谷教父」、2017年圖靈獎得主約翰·軒尼詩 圖|WLF獨家

軒尼詩在演講中例舉了很多人工智慧在過去10-15年的革命性突破:「在自動駕駛上,原本模模糊糊的概念現在已經能夠落地,每年都可以拯救成千上萬的在車禍中喪失的生命以及車禍造成的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醫療診斷上,我們能夠用人工智慧的圖像識別來做非常多的診斷;在機器翻譯上,通過人工智慧,我們可以突破語言的障礙,閱讀更多的文獻、接觸更多的新聞。」

軒尼詩指出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挑戰是如何打造出性能超強的計算機。他認為摩爾定理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登納德縮放比例定律的生效。因此軒尼詩認為我們需要轉變思路,不再依賴半導體技術的突破,而是需要做出特定領域的專業處理器,讓它能夠運行任何代碼。這樣就相當於構建了人工神經網絡,「通過賦能於人工神經網絡,人類的生活將更加美好。」

斯蒂文斯教授則談起了轉化醫學。他認為只有不斷地推動基礎科學和倡導國際合作才能將科學理論轉化為現實。「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只有通過國際合作,匯集全人類的智慧一起進行生物醫療的研究,才能生產出成本低廉的治療方法,讓細胞和基因的療法,以及生物藥品在全球範圍內為大家所共同使用。」

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斯蒂文斯 圖|WLF獨家

萬思瀚先生則著重說明了創新對藥物研發的重要作用。他認為今年基因編輯的獲得諾貝爾獎就充分展示了基礎研究與創新藥物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和珍妮弗·道德納( Jennifer Doudna)的頂尖基因編輯技術——『基因剪刀』對眾多主流新藥研發會有重大的影響,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質量。」

隨後,科恩伯格、萊維特、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和斯蒂文斯6位中外科學家,展開「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對話,回顧科學內核的發展、演化與變革,探討大變局下的科學研究面臨的挑戰與破局之道。

萊維特、王貽芳、科恩伯格、姚期智、謝曉亮、斯蒂文斯(從左至右) 圖|WLF獨家

作為全場主持的萊維特首先拋出了問題,問5位線下嘉賓他們眼裡的人類共同命運是什麼,目前人類面臨的是怎麼樣的挑戰。

萊維特 圖|WLF獨家

王貽芳表示人類的命運歸根結底分兩點:第一個是探究宇宙的本質,第二是讓全人類擁有更好的生活。

姚期智以自己的教學經歷告訴大眾所謂的理想的社會就是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最想做的和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我總是在大學的開學典禮上告訴我的學生們,你們在這裡是為了獲得教育,我相信大學的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在四年當中,都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自己的擅長、特長。

「如果你能夠在四年當中去找到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的交匯點,那麼你就已經完成了大學教育的目的了。」

姚期智 圖|WLF獨家

排版|木木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重申科學無國界精神 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
    圖為「人類共同命運」科學對話現場。1 科學家有國籍,科學無國界, 任何國家的科學事業都應以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的疫情之下,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還是決定來到上海。在經過14天隔離期後,10月30日,作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的他在本屆論壇開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講。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科技如何託起人類共同命運?
    各國科學家藉助論壇平臺發表主題演講,呼籲國際合作,探討人類科技與命運發展。當今世界面臨多種共性問題,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們看來,如何集聚全球頂尖科技力量,讓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將帶來怎樣的科創新動能?
  •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今日在北京開幕   萬物並秀時節,交流互鑑盛會。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於北京隆重開幕。
  • 共同「抗疫」,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注釋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倡導者與踐行者。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了「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一世紀之問,倡導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國際社會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的第70屆聯合國大會講話中,強調各國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學習新語」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尊敬的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先生,尊敬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尊敬的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總幹事穆勒先生,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很高興在新年伊始就來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同大家一起探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
  • 六大頂尖科學家共會「人類共同命運」
    羅傑•科恩伯格、麥可•萊維特、姚期智、王貽芳、謝曉亮、雷蒙德•斯蒂文斯,六大頂尖科學家共會「人類共同命運」。版權聲明:本文系看看新聞Knews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來源:看看新聞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科學家為什麼要成為偶像?鍾南山這樣說
    在「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做了視頻致辭。他表示,新冠病毒的防治局面會越來越好,世界會越來越光明。  鍾南山說,一場論壇能夠聚集這麼多頂尖科學家是很難得的。面對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環境,聚集科學界客觀理性的聲音,尋找科學應對之道非常重要。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了生命。
  • 科學家為什麼要成為偶像?鍾南山這樣說→
    在「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做了視頻致辭。他表示,新冠病毒的防治局面會越來越好,世界會越來越光明。鍾南山說,一場論壇能夠聚集這麼多頂尖科學家是很難得的。面對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環境,聚集科學界客觀理性的聲音,尋找科學應對之道非常重要。
  • 在威尼斯聆聽「52HZ的鯨歌」,那是人類的《共同命運》
    而在當下這個網絡發達的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發簡便,從中國中原腹地的安徽宣城涇縣到西班牙,看似遠隔千萬裡,但是經由一種最原始的造紙技術,兩個膚色、語言完全不通的人,卻能產生最根本的共鳴,這就是《共同命運》!《共同命運》是由絲路文化傳播,新鼎明影視投資出品,北京影視出版創作基金重點扶持,紀錄中國理事會協調製作的一部紀錄電影。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這段話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鑄劍為犁、永不再戰」,說明這是一個和平安全的命運共同體;二是「發展繁榮、公平正義」,也就是強調國際社會不能有霸凌主義、強權主義。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回答了人類社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深刻哲學問題,更加系統化、完整化地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五個方面出發,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
    總體而言,從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理論邏輯上承續了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思想,在文化邏輯上延續了天下為公的優良傳統,在實踐邏輯上接續了新中國六十多年來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入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可以為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動力和方法支撐。
  •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觀照文學創作
    文學關心人,關懷人的命運和處境,從根本上說,就是關懷整個人類的生存和命運。今天的「人」,不僅同「類」,而且同「村」。所以,文學在關懷單個人的時候,歸根結底是在關懷整個人類。現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不分區域地都「互聯」到一起,人類的命運也就更加密切地融為一體。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使得「文學是人學」的命題更加深刻和豐富,成為新時代文學創作的重要指導方針。
  • 科學家大膽預言:2779年人類或從地球消失,能否改變人類命運?
    人類命運如今人類在發展的同時,科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未來人類很有可能要面臨眾多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會導致人類文明終結,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走到現在似乎過於順利,根本不像是自己慢慢演變而來,仿佛在背後有推動者,人類能否決定自己的命運呢?曾經一名物理學家利用哥白尼原則,大膽的預測人類未來預計在2779年之前小時,百萬年文明史可能會就此終結。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是人類道德操守的基本底線和世界文明進步的共同標準。目標共設是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乃共同目標所遵。崇高的目標可以激發不同國家為實現共同利益而緊密合作的巨大力量。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美麗清潔的世界,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目標,體現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願望和美好追求。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由其殊相,構成人與人之間的民族、種族的區別;由其共相,構成人類之為人類的類存在的特性,即人類本質特性。荀子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人的社會道德價值,構成與天地間其他事物在本源上的差分。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求索人類共同的本質屬性。古希臘德爾菲神廟「認識你自己」的古訓,是人類反思、認識自我的自覺。
  • 地球隱藏的4大秘密,每一個都關乎人類命運,科學家也無解!
    地球隱藏的4大秘密,每一個都關乎人類命運,科學家也無解!從小時候上學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知道了一個道理,知識改變命運,所以努力學習,希望考一個好成績,上一個好大學,再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直到長大之後,才深知改變命運的方式有多種,知識並不是唯一的途徑。每個人的命運需要通過自己奮鬥。人類是宇宙中最與眾不同的個體拋開這些不說,人類在地球上是獨立的個體,自認為對地球有很多的了解,等真正走出地球後,才深知自己了解到的只是皮毛。人類只能掌握當下的命運,未來的命運是無法控制的。
  • 人類命運共同體裡的科學內涵
    要說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是什麼?當屬創造了一種能延續幾千年的人類發展模式,而今天,這種模式濃縮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將從三個方面來說明科學研究和未來展望,與中華傳統思想內在聯繫。一、命運與粒子場人類,我們現在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來定義和分類,也是我們從科學角度出發劃分的。不過既然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文明對人類的貢獻,那麼這裡的人類自然還有精神和文化意義。人,生於天地之間,與天地合"三才",是天生地養的生靈,與天地同"氣"。
  • 為何說恐貓是人類的天敵?那麼在未來,還會有出現這樣的生物嗎?
    為何說恐貓是人類的天敵?那麼在未來,還會有出現這樣的生物嗎?人類費盡千辛萬苦,終於進化成了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可以說人類目前就是地球的老大。在人類的眼中,其他生物的存在簡直微不足道。這種想法似乎在我們的心中紮根,人類開始為所欲為,甚至對很多生物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自然界的一些生物,為了避免人類的攻擊,不得不開始進化演變。你是否想過,在未來會出現一種物種,它會以我們人類為食?萬物之所以存在著一定的聯繫,是因為存在一個共同的食物鏈中。在食物鏈中,低級生物的命運就是為高級生物服務,有時甚至會搭上自己的命,這聽起來慘絕人寰,但卻是事實。
  • 面對關乎人類生存命運的問題 拯救比解放更重要更緊迫
    也是在當月,科學家們下了一道「最後通牒」——來自全球153個國家和地區共計超過11000名科學家集體發出嚴厲警告:地球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如果世界各國不採取重大減排行動,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報告稱,在如今的環境下,各國的政策制定者「不再有迴旋餘地」。「氣候危機已經到來,增長速度超過了大多數科學家的預期。它比預期還要嚴重,威脅著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