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臨百年大變局,每一個地球人都被牽涉其中,無一倖免。
2020年開年並不平凡,轉眼時間過半,人類遇到的挑戰遠比想像中多得多。新冠疫情至今未見底,世界範圍內各種災難接踵而來,澳大利亞山火,東非蝗災,菲律賓塔爾火山爆發,冰封的加拿大、中國洪澇災害……有人調侃說,災難真會湊熱鬧,但這熱鬧的背後的真相卻是人類之前的種種過分行為層層疊加。
人類從起源發展今至,所面臨的威脅包括外在威脅、自我威脅、人性的威脅以及人類自我滅絕。此外還包括人類的自相殘殺、科學技術發展的困惑,特別是人類製造出的高科技武器造成強有力的反噬,都可稱得上是對人類生存潛藏的挑戰。
面對威脅與災難人類應該如何應對?為了生存人類應該做些什麼,如何避免災難降臨?
愛因斯坦曾說:人類是我們所稱的宇宙整體的一部分,是時間和空間有限的一部分。
地球,相對於人類所生存的138億年的宇宙來說,它是非常年輕的,而人類只有大約300萬年的歷史。人類的的祖先,經歷了冰河紀、洪水、乾旱等嚴酷的自然現象和人為的戰爭、動亂等等,但絲毫不能阻擋人類的不斷壯大。
誠然,人類生存是人類的第一本能,生存是排序第一的無可比擬的人類價值,沒有生存便沒有一切。幸福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這是一個普遍的、基本的事實,幸福是人生的目的,人的一生都是在對幸福的追求中度過。
進一步將幸福的概念推廣到人類群體以至人類整體,也都有自己幸福的目標,且有些目標是可以調整的。一個民族希望獲得其他民族的尊重,一個國家希望稱霸世界。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個受尊重的民族可以使人揚眉吐氣,一個稱霸世界的國家可以獲得許多本不應該屬於自己的財富。因此,不論是人類的個體、群體還是整體,對幸福的追求都是永恆不變,與生俱來的。
人類追求的幸福目標是一致的,人類的命運亦是緊緊相連的。如果威脅與災難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人類應如何自救?試問:真正災難來臨時,有哪一個個體、哪一個國家可以擁有桃花源、獨善其身呢?
拯救人類行動組織
以環境問題為例,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防止全球氣候繼續變暖,聯合國多次召開會議,要求各國減排,但阻力非常大,尤其是一些工業國家,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很長時間都消極對待全球氣候問題談判。
氣候學家卻有著基本共識:正是全球變暖,加大了各種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015年達成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提出,在本世紀要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的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發布報告,如能實現「1.5攝氏度」控溫目標,全球缺水人口將減少一半;由高溫、霧霾和傳染病所致患病和死亡人數下降;經常遭遇極端高溫天氣的人口減少大約4.2億,遭遇異常高溫天氣的人口減少6400萬……
這需要全球共同攜手應對。
然而去年11月4日,美國政府宣布正式啟動退出《巴黎協定》程序。完成退出需耗時一年,美國將成為退出《巴黎協定》的唯一國家。
也是在當月,科學家們下了一道「最後通牒」——來自全球153個國家和地區共計超過11000名科學家集體發出嚴厲警告:地球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如果世界各國不採取重大減排行動,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報告稱,在如今的環境下,各國的政策制定者「不再有迴旋餘地」。「氣候危機已經到來,增長速度超過了大多數科學家的預期。它比預期還要嚴重,威脅著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命運。」
可惜的是,去年12月15日在馬德裡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因談判各方分歧嚴重,未就《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談判這項核心任務達成共識。
在探索協調各國立場,統一人類行動方面,人們曾經付出過並正在付出一系列艱辛的努力,這一系列努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環境、軍事等等各個方面。但人類大統一不能寄希望於國際組織,有很多慘痛的教訓擺在眼前。
比如,統一全人類行動在歷史上兩次最大的努力,即成立國際聯盟和聯合國,其實踐都是失敗的。在國際組織的實踐中,國際聯盟沒有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聯合國沒有阻止二戰之後數以百次較大的局部戰爭,也沒有制止核彈頭的大量儲備,環境的不斷破壞,以及貧困問題依然嚴峻。
面對關乎人類生存命運問題,我們看到統一人類行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要處理各種全球性重大問題,有且只有人類大統一這一條路可走。雖然這條路很難走,但必須要走,否則人類無法完成自救。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當今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體。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談到過世界統一的問題,他們認為,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共產主義社會國家將消亡,而國家消亡的前提是階級已經不存在。因此,實現國家的消亡、世界的統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2300年前,斯多噶學派的創立者芝諾便提出了「世界國家」的概念,他認為,人的理性是統一的、普遍的,因此人都是世界的公民,都是在順著共同的本性而生活,不應有種族、地位、區域的差別,世界上只有一種公民,即世界公民;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即世界國家。
在歷史上,提出過世界統一的思想家還有很多,如康德的「世界公民」思想,康有為的「大同世界」思想都包含有世界統一的主張。但是,不論是芝諾、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是康德和康有為,他們對世界統一問題的設想,都是站在理想社會的角度提出的。
人類學家、拯救人類行動組織理事長胡家奇談到,這裡對大統一社會的提出其目的和動機完全不同,這裡的初衷並不是想去建立一個怎樣的理想社會,之所以最終選擇大統一社會,僅僅只是因為如果不作出這樣的選擇,人類就有滅絕的危險,為了人類的整體生存,我們只能實現全人類的大統一,建立世界政權。因為只有世界政權才能夠真正統一人類的行動,限制科學技術的發展,避免科學技術將全人類滅絕。
面對關乎人類生存命運的話題,如果不清醒理智地正視人類的生存現狀,如果不有效改善威脅人類的各種因素,如果不有效地採取自我保護甚至自我捍衛的革命性、全球性措施,切實善待人類,恐怕還沒等到解放全人類日子的到來,人類就已經滅絕了。
當下,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所以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世界歷史必然走向民族國家的聯合行動,必將建立真正的普遍交往,必將摧毀「虛假的共同體」,建立真正的共同體,這正是馬克思主義賦予世界歷史進程的方向、目的和價值。現在,它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稱呼出現,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向「創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類共同理想」。
白俄羅斯前駐華大使託濟克說,當今世界應該是一個各國平等、能夠為人類美好未來共同努力的「大圓桌」,圍其而坐的世界各國都應認識到人類擁有共同命運,需要相互傾聽、相互信任。
人類追求理想社會的信念總是永恆存在的,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世界政權,實現人類的大統一,它既統治著全人類,又真正站在全人類的全局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角度考量一切。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共生共存,和而不同,深化全球治理,共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