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招生事件,討論為何無法深入?《小歡喜》與現實主義影視

2020-12-05 呦呦鹿鳴

關於北大高考招生,我已經連續寫了三篇。後臺評論很多,數量數十倍於微信100條上牆限制。每一條評論我都認真看了,那麼,我們看到了什麼?圍繞教育和高考,以這個事件為中心,一個撕裂、對立的輿論場出現了:

「規則派」分為兩個極端:一方支持第一志願順序錄取,力挺河南考生,如呦呦鹿鳴;一方支持北大有「退檔權」,即便這個權力很少使用。

「護校派」分為兩個極端:一方認為,北大榮譽和北大原則,不容「三次退檔」蠻橫破壞,所以補錄是正確的;一方怒斥學校管理層向「按鬧分配」妥協,沒有骨氣。

「關懷派」分為兩個極端:一方認為,北大把這兩個學生招入並培養成材才體現「大學之大」;一方認為,這兩個考生入校可能畢業不了所以不宜入校,支持退檔。

對於北大的評價,也分為兩個極端:一方認為,北大是整個事件中「唯一的行善者、唯一的受害者」;一方認為北大在整個事件中屬於「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只是,以上這些,論極端,都不如「北大樹洞」中一些學生留言:公然要針對、刁難這兩位新生,給他們小鞋,讓他們「鮑避而亡」。

關於學習,孔子的方法論是「叩其兩端而竭焉」,就是窮盡一個事情的兩個極端,求中道。但是,我們發現:即便這個輿論場有如此多的「兩端」,我們也很難求得共識。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討論,永遠無法真正的深入。

正如我一位校友所說的:「我們都變成了在安全的時候最勇敢,在免費的時候最慷慨,在淺薄的時候最動情,在愚蠢的時候最真誠的人。」

從無知識到有知識,從有知識到有見識,從有見識到有擔當。在這個進程中我們都還是初級階段,我們這一代人註定都是鋪路石。

有一位朋友問:「如果國家不把希望寄托在這批學生上,不把每年上百億的資源投入到這個學校,難道有其他選擇嗎?你呦呦鹿鳴有其他辦法嗎?你有解決方案嗎?」昨天我的回答是沒有。然後,有幾位朋友提醒我說:有的,那就是將目光拉回到高考之前,轉向基礎教育。目前大學生的問題,不一定是大學帶來的,而是在大學之前就已經形成,甚至病入膏肓的。

其中一位,推薦我看一部現在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目前豆瓣評分8.1。

我一直不喜歡看電視劇,尤其是國產電視劇。不是說國產電視劇沒有佳作(比如,十年前的《我的團長我的團》,就是一部好劇),而是,中國的影視界,向來習慣於迴避現實。許多電視劇創作者,或者《甄嬛傳》、《步步驚心》這類宮廷意淫劇裡折騰,或者沉迷於「手撕鬼子」。

在教育領域,我沒有注意到,中國影視業有類似於印度《三傻》《摔跤吧!爸爸》那樣直面現實的勇氣,更不用說阿米爾·汗那樣持續關注社會問題和底層人民的韌勁。

因為是很好的朋友推薦,我認真看了第一集和第二集。然後,對自己的看法,漸漸有了一些改變。因為我很清晰地感覺到:《小歡喜》對高考問題的關注,是非常努力的。他們在這個很有爭議的領域,非常小心、技巧性十足地尋找表達空間。

這是三個家庭的故事:方圓和童文潔(黃磊和海清),是「虎媽貓爸」組合,女強人媽媽加老好人爸爸,加上一個學渣兒子方一凡。英子一家是一個媽媽(陶虹)控制欲極強的離異家庭,加上一個學霸女兒。季楊楊,是區長的兒子,愛賽車,看起來是個紈絝子弟,實則是「鷹爸兔媽」不管不顧的「留守兒童」。

在第一集,「季公子」開法拉利衝進校園打架;方一凡看似不經意一句:「他有北京戶口嗎?」也試探性地踩進爭議區。

季楊楊的媽媽,到學校旁邊租房。這個小區每年都要換一半的租客,大多是陪考家庭租住,她來到一間「文昌星護佑」的「學霸房」,前任租客考上清華,前前任租客考上北大。房子剛剛退租,還沒有收拾,鏡頭來了:

這上面的卷子,寫滿了「」。

看到這裡,我知道,這部劇切入了真實的高考生活——2013年,大連有一個真實的新聞:一位高考復讀生,還沒有等到高考成績公布,就跳樓自殺了。臨走前,他在家裡的便籤紙上,寫滿了「憎恨」,比如「我憎恨父親,憎恨母親,也憎恨這個社會。」

阿德勒有一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一個在牆上寫滿「我恨」的學生,考進了清華北大,難道是真的「成功」嗎?看到這個,我對今天「北大樹洞」裡那些留言裡的戾氣多了一些理解。

一些人,走進大學時,沒有帶著愛。正如最近,「學霸」吳謝宇弒母案爆出,大眾瞠目結舌。

在劇中,英子的媽媽,在高三宣誓會上,將「北大清華取其一」強行寫在了英子的心願氣球上,完全不顧及她真正的熱愛是航空專業。後來,英子考試考了第二名,媽媽卻說:「都考第二了,還有什麼好高興的!這次考成這樣,那下次呢?下下次呢?高考怎麼辦啊?」

豆瓣上有一個小組「父母皆禍害」,而《小歡喜》的主題在第一集也通過對話點了出來:「孩子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

家長的「為你好」,真的是「好」嗎?

比如,黃磊、海清演的這一家,女強人媽媽(海清)要求兒子像自己一樣,考試門門都是90以上,她覺得只要拼命努力學到真本事,就能改變命運。可她自己,卻在職場中被一個擅長搞關係的「二把刀」女下屬奪了權,真本事並沒有幫助她改變命運。另一方面,佛系爸爸(黃磊)覺得,無論成績好壞,只要兒子努力就行。他期待兒子像自己一樣,注重體驗生命中的幸福。可他自己卻中年失業,原來不如自己的好友們,如今都已經功成名就,讓自己豔羨不已。到後來,終於,他對「佛系」的人生態度也失去了信心,崩潰大哭。

他們二人,各自為兒子指了一條「最正確」的路,但這兩條路,他們自己卻都沒有走通。

無論哪個家庭,在高考前都面臨焦慮,但是,家長面臨的是「教育焦慮」,而孩子面臨的是「成績焦慮」,兩者有本質區別。孩子成績不夠好,說明有知識點沒有掌握,因此只要踏踏實實拿下一個又一個知識點,就能有效解決「成績焦慮」。形象一點比喻,這是一種「固體的」焦慮。而家長們的「教育焦慮」,本質上是對鯉魚躍龍門概率的焦慮,是對階級躍遷難度的焦慮,這種焦慮是社會性的,是一種「氣體的」焦慮。單憑一個人、一個家庭很難改變。因此,給本來就被「成績焦慮」折磨的孩子一遍一遍傳遞自己的「教育焦慮」,往往就會產生衝突和悲劇。

原生家庭,是這部劇的內核:與其說教育是大學的問題、中學的問題,不如說,首先是家庭的問題。每一個家庭的裂痕與缺陷,都會在孩子身上形成投射。相比於孩子的成長,更需要的,是家長的成長。

除非季公子的區長爸爸認識到「官位」對自己的枷鎖,除非英子的嚴師媽媽認識到「壓力」對於自己和孩子的不同體驗,否則,他們終將把孩子推向泥沼而後悔莫及。

這才是高考之外真實的教育。

在高三學生宣誓會上,每個家庭都要寫心願氣球放飛,方一凡的媽媽寫的各種考試勝利,方一凡爸爸因此寫了:「考考考考考考考,小小歡喜才是好。」

這是一個平衡。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但是,每個不如意之間,總有一些小小的歡喜,而正是這日拱一卒的堅持與歡喜,才形塑了我們的一生。

我是到今天才知道,北大原來是一個「三無學校」:無校訓,無校歌,未名湖。(官方說法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學風,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精神。)很多人因此嘲笑北大,但我覺得,這反而體現了北大的難能可貴:不去大喊特喊那些大而無當的詞語,讓每個學生自己,在對真理的追尋中,找到一個個進步中的小歡喜。

無就是有,有就是無。未名是已名,已名是未名。善就在其中啊。

《小歡喜》是一次努力,希望中國的影視界,更多地回歸到現實,更快地接上地氣。

相關焦點

  • 「甘德懷北大考博事件」:拷問招生公平
    南方網訊 事件回放 河海大學青年講師甘德懷,今年報考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教授的博士,筆試成績第一名,而且是惟一有資格進入複試的考生,但在複試中被淘汰,而筆試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雖然成績沒有達到複試線,卻進入了複試而且最後被錄取。7月10日,甘在網上披露這一經歷,掀起軒然大波,眾多網友紛紛質疑中國博士招考制度的「公正」,並把批評的矛頭直指博導的招生權力和腐敗。
  • 《小歡喜》「中國式家庭教育圖譜」 劇中人像身邊人
    現實主義題材劇《小歡喜》在東方衛視播出以來,劇中圍繞三個高考家庭的故事,聚焦家庭教育、親子關係、升學壓力等社會熱點話題,帶給觀眾親切熟悉的觀劇體驗。  《小歡喜》對準的是人生的重要節點——高三,這個階段,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交雜著緊張、焦慮又充滿期待的心情。編劇通過數百位考生家庭的採訪,提煉出三戶為子女備戰高考的家庭,講述一系列笑淚交加的故事,將高考面前孩子的考試壓力與家長焦慮一一展現。
  • 電影《大地震》票房破千萬 口碑豐收樹立現實主義題材標杆
    作為改編自唐山大地震真實事件的現實主義作品,片方在製作中誠意還原細節、劇情節奏緊湊、演員陣容強大,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品質優良的電影作品,並以卓越的成片質量得到觀眾認可,取得了亮眼的播放成績。上線十日票房破千萬 樹立現實主義題材標杆 電影《大地震》上線十日票房突破千萬,這樣優異的成績也得益於製作方和平臺方的共同努力。
  • 甘德懷北大考博落榜風波 法學院院長稱問心無愧
    甘德懷認為考試「不公平」,在與北大校方交涉兩個多月後。7月9日,他把一篇洋洋6千字的《我的北大考博經歷》文章發到以學術打假著稱的「新語絲」網站上,引起轟動。     時至今日,參與討論「阿甘事件」的文章超過百篇,既有各大高校的學生、博導,也有關注國內高等教育的海外學人。
  • 《小歡喜》大結局:英子清華北大隨便挑?觀眾:現實中不太可能
    《小歡喜》已經大結局了,幾個孩子的高考成績也都還算滿意。而英子的成績更好,清華和北大上哪個都可以,隨便挑,真可謂皆大歡喜。但是我們卻認為,在現實生活當中,英子能考上這麼好的成績,清華北大隨便挑,這種可能不能說沒有,但不大。因為我們所聞所見,教師家庭出來的孩子往往成績等等各方面格外差勁。
  • 賤言獻車:北大在「鄒恆甫事件」中的傲慢
    聲明稱,北大已起訴鄒恆甫,起訴書已於本日遞交法院;如無特殊情況,不再對此事件做出進一步回應。(《中國新聞網》9月1日)  事情的起因是,8月21日,前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鄒恆甫在實名微博上爆料,稱北大院長、教授和系主任姦淫餐廳服務員,北大內酒店服務生走後門上北大學位班。鄒恆甫還轉發北大學生微博,稱學生會每年百萬元外聯資金被揮霍,學生幹部賄選上位。
  • 北大青鳥招生條件
    北大青鳥IT職業教育學院,自成立二十多年來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IT技能人才,受到了企業及家長的一致好評。目前正值中高考生找學校選專業之際,有很多學生諮詢北大青鳥招生條件等問題。其實北大青鳥的招生條件都是根據不同的課程來制定的,因為不同的課程對學員的文化基礎要求不同。
  • 《小歡喜》中,令喬英子魂牽夢繞的南京大學天文系比北清好在哪裡
    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學霸喬英子為何非要報考南京大學?南大「天文系」專業比北大、清華到底好在哪?北大清華這種頂尖學府難道不更好嗎?其實,喬英子的選擇決定不無道理,因為南大「天文學」專業科研教學水準確實穩居全國第一!好在哪?
  • 《小歡喜》「喬英子」原型為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生胡一鳴
    13日,揚子晚報記者分別採訪了《小歡喜》導演汪俊,以及原著作者魯引弓,他們都向記者證實,劇中人物和故事情節,90%都有原型。人物和劇情90%有真實原型劇中喬英子愛好天文,想考南京大學天文系,但母親宋倩規定她只能考北大清華,家庭大戰一觸即發。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喬英子的原型確實就是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胡一鳴。
  • 《小歡喜》小演員現狀,李庚希郭子凡戲約不斷,劉家禕資源最虐
    2019年《小歡喜》開播,作為「小」系列的第二部,《小歡喜》不管是製作班底還是演員陣容都非常不錯。成績也亮眼,超過20萬人打出了8.4的高分。不管是口碑還是熱度都比第一部的《小歡喜》小演員現狀,李庚希郭子凡戲約不斷,劉家禕資源最虐《小別離》要高。黃磊海清陶虹沙溢等中生代演員展示了過硬的演技。
  • 阿甘事件:從甘德懷考博事件說開
    甘德懷認為複試過程不合理,存在很多漏洞,於是與北大紀委、北大法學院開始交涉,並在網上發表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帖子《我的北大考博經歷》,隨後當事人之一的北大法學院院長,即甘德懷報考的博士生導師,面試小組成員的朱蘇力,在網上發表了他的聲明《關於甘懷德同學面試情況的說明》(蘇力先生慌亂之中將「甘德懷」說成了「甘懷德」),於是這場關於北大招博事件的討論在網上變得沸沸揚揚,連吉林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鄧正來也出來頂了一帖
  • 清華祭出史上最強招生大招?截流北大,碾壓少年班!
    優惠是史無前例,但有利也會有弊,它給國內招生帶來的衝擊也是不可忽視的。數學領軍計劃的三大衝擊重創宿敵北大,截流優秀生源「選清華還是選北大」每年學霸這種凡爾賽的話題總是熱度不斷。都是國內頂尖高校,本來去哪個都是人生巔峰了,但這次清華的數學領軍計劃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初三考生如果入圍,可以不用高考直接進大學讀書,對家長和考生來說誘惑不小,對於每年和清華」神仙打架「的北大來說衝擊可是絕大的!「撞車」中科大等高校少年班項目目前國內少年班招生高校主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
  • 《小歡喜》喬英子原型:只報考了南大天文系的上海小夥,10年後發現...
    近日,電視劇《小歡喜》憑藉笑淚交織的劇情、極富共鳴的話題,引發眾多關注和討論。劇中,喜愛天文,一心想要報考南京大學天文系的學霸女孩喬英子,與母親宋倩發生激烈爭吵,扣人心弦的寫實情節引發一陣對當下教育理念的反思熱潮。
  •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北大在蘇招生工作圓滿結束
    整體來看,北大在各批次、各學科招生中均最受江蘇高分考生追捧,提前批次文科、理科,本一批次理科分數線均領跑全國高校,本一批次文科和醫學部各專業分數線也位居全國高校相應專業榜首。加上小語種和學科競賽保送生,以及通過自主招生、綜合評價、農村專項等途徑獲得加分的考生,北大今年在江蘇錄取人數與近五年平均數持平,在全校繼續位居各省區前列。
  • 《歌帶你回家》發終極預告 謝亮宏導演回歸現實主義題材
    影片自官宣以來,其現實主義題材頻頻引發網友熱議,2021年1月11日即將全國公映。終極預告展現親情救贖真實描摹尋子家庭心理困境影片終極預告開場,小百靈被一個女人拿著刀追趕,當小百靈急切的喊出「媽」的時候,令觀眾不禁唏噓不已:「究竟是什麼樣的事情會讓母親拿刀傷害女兒?」
  • 從清華北大自招夏令營看2013年自主招生命題趨勢
    2012年暑假,清華北大自招夏令營已過去。清華北大夏令營每年的最主要內容是考試,這個考試對次年的自主招生考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今年的自招夏令營可以看出2013自主招生的哪些發展趨勢呢?
  • 現實主義為何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按照現實主義的創作法則,作家和生活的關係,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係,而不是各為一方的平等「對話」關係。 那麼,現實主義是否「陳舊」和「過時」了呢?如果我們研究一下中外文學的發展史,就會得出如下結論:現實主義歷久彌新,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其一,現實主義源遠流長,縱貫古今。
  • 北大「非處女」事件女生包麗去世,可逼死她的人渣至今連一句道歉都...
    4月12日,據律師蘭和透露,去年,因「不是處女」被男友折磨自殺的北大女孩包麗(化名)腦死亡半年後,於昨日(4月11日)中午去世。 包麗母親接受採訪時說「4月11日中午包麗搶救無效去世,我孩子就是被逼死的,和牟林翰脫不了關係」。
  • 同樣生活糜爛,復旦女博士事件不了了之,北大渣男博導下場如何?
    截至目前,北大博導馮某事件仍在持續發酵,多次引發網友熱議。前段時間,北京大學數學中心博導、助理教授馮某被舉報與多位女生發生關係。事件發生之後,人們一方面譴責這位「人面獸心」的渣男博導不配為人師,為受害女生鳴不平,另一方面也在等待,看看他的下場究竟如何?事件在網絡上爆發之後,北京大學迅速作出回應稱「將依據《北京大學教師違規違紀調查處理試行辦法》在開展初查」。但是,將近一個星期過去了,或許是還未調查清楚,北京大學仍未對馮某作出處理結果。
  • 最全丨北大、人大、清華、西交等38所985、211自主招生試題匯總...
    那麼如何做好自主招生備考呢?大家都知道,從往年的真題中能獲得很多的經驗。為方便2018年及以後的考生和家長研究了解自主招生試題,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包括清華、北大、復旦、上交等38所高校的去年的自主招生筆試和面試真題(部分院校僅含筆試或面試真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