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8月31日發布關於「鄒恆甫微博」所涉及內容的第三次聲明。聲明稱,北大已起訴鄒恆甫,起訴書已於本日遞交法院;如無特殊情況,不再對此事件做出進一步回應。(《中國新聞網》9月1日)
事情的起因是,8月21日,前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鄒恆甫在實名微博上爆料,稱北大院長、教授和系主任姦淫餐廳服務員,北大內酒店服務生走後門上北大學位班。鄒恆甫還轉發北大學生微博,稱學生會每年百萬元外聯資金被揮霍,學生幹部賄選上位。
鄒恆甫微博爆料之後,激起了社會輿論的強烈反響。然而,鄒恆甫卻和北大玩起了隔空喊話的遊戲,北大先是矢口否認,然後表示展開「多途徑」的調查;鄒恆甫則先是表示只願和中紀委談,然後又承認「誇大是他的一貫風格」。但同時,鄒恆甫又說「誇大其詞是他的策略」、「自己是指了解到的少數院長、副院長、教授」、「只查夢桃源是舍大取小」。
在法治社會,將糾紛交由法律來解決,是正確的方向,至於是該選擇起訴的方式,還是報案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而北大表示,「如無特殊情況,不再對此事件做出進一步回應」,沒有體現出解決問題、端正辦學的誠意,是一種鴕鳥心態,讓人不敢苟同。
鄒恆甫誇大舉報屬實,但並不能因此證明北大就完全沒問題。起訴與報案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起訴將舉證的責任全部歸到了鄒恆甫個人的身上,由於個人掌握信息有限、能力有限,取證必然艱難,要證明自己的舉報完全屬實,難度是比較大的;而報案則不同,將取證的責任交給了有偵查權的公安部門,無能是權力、專業程度、技術手段,還是偵查範圍,都比由鄒恆甫個人舉證容易一些。
鄒恆甫的爆料,實際上涉及到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院長、教授和系主任姦淫餐廳服務員,是一個師德師風的問題;二是北大內酒店服務生走後門上北大學位班,是一個招生公平、腐敗交易的問題;三是學生會每年百萬元外聯資金被揮霍,學生幹部賄選上位,是一個學校資金管理、學生教育的問題。
北京大學存不存在師德師風的問題?2011年8月22日的《京華時報》曾報導一個案例,北大教授王學明在雲南麗江邂逅高二女生小麗後,以承諾幫她找學校上北大為誘,包養了小麗兩年。媒體曝光後,北大開除了這一教授。這個個案是不是一個孤例?值得懷疑。
北京大學存不存在招生不公的問題?輸入「北大招生黑幕」在百度搜索,竟然出現了70多萬個網頁,網絡上所有的爆料都是無中生有,恐怕不見得。實際的例子,2004年,河海大學法律系講師甘德懷報考北大法學院朱蘇力的博士,甘德懷的筆試成績和專業課成績都名列第一,但在複試中落榜。事件之後,公眾對北大招生公平的質疑一直未除,還有眾考生跟著揭露北大考研黑幕。究竟有沒有黑幕?北大至今沒有一個令公眾信服的說法。
北京大學存不存學校資金管理、學生教育的問題?原始的爆料者並非鄒恆甫,而是轉發的北大學生微博,學生為什麼選擇到網上曝料,可能正是現實的反應途徑不暢,即使鄒恆甫轉發學生的微博之後,北大也並沒有單獨就此事作出回應,而是只盯著「院長、教授和系主任姦淫餐廳服務員」就事論事。
我不贊成鄒恆甫誇大爆料,但也不贊成北京大學的這種鴕鳥心態。退一步說,北大即使贏了鄒恆甫這場官司,鄒恆甫作了公開的澄清和道歉,公眾對北大的質疑也未必就跟著全部消除了。選擇法律手段維權,是作為法人的北京大學的權利,雖然我們可以指指點點,但卻不能干涉阻止。但面對仍難以消除的公眾質疑,選擇沉默未必就是北大應有的姿態。(賤言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