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甘德懷北大考博落榜風波
關注焦點
甘德懷是河海大學法律系講師。今年3月,他參加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法理學專業法社會學方向博士入學考試,筆試成績第一。一個月後,甘因複試不及格而落榜。導師朱蘇力錄取了複試成績靠前而初試成績列第二、第三名的兩位學生。
甘德懷認為考試「不公平」,在與北大校方交涉兩個多月後。7月9日,他把一篇洋洋6千字的《我的北大考博經歷》文章發到以學術打假著稱的「新語絲」網站上,引起轟動。
時至今日,參與討論「阿甘事件」的文章超過百篇,既有各大高校的學生、博導,也有關注國內高等教育的海外學人。討論已經由「個案」的是非曲直上升到對中國博士招生制度的改革以及優秀人才遴選標準的問題上。
甘德懷簡歷
甘德懷,男,1974年出生,1996年畢業於南京建築工程學院,1999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法律系法理學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此後兩年,他在江蘇省淮陰市中級人民法院當書記員,後調入河海大學任教。
複試三考生初試成績單
甘德懷:英語52、法理學84、法社會學63,總分199,排名第一。
艾某某:英語46、法理83、法社會學60,總分189,排名第二。
何某某:英語57、法理學57、西方法律思想史72,總分186,排名第三。
甘德懷提出五個疑問
一、複試名單為何既不在網上公布又不主動電話通知?
二、兩名根本沒有達到標準的考生為何有資格參加複試?
三、導師自己既問且記,是否符合程序公正?
四、複試組老師之一強世功遲到,是否有資格參加評議?
五、北大法律碩士被錄取,是否「先天」具有「高貴」血統?
事情經過
甘德懷初試成績第一,複試不及格而落榜
今年3月13日、14日,河海大學法律系講師甘德懷參加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招生初試。他報考的導師是北大法學院院長、49歲的著名法學家朱蘇力。
4月6日,初試成績公布。甘德懷在法理學考生中總分第一。甘德懷稱,根據北大研究生院提出的複試分數線:英語50,業務課60,他是法社會學方向惟一具有複試資格者。
複試於4月19日舉行。
與甘德懷一起參加複試的還有初試成績分列第二、第三位的艾某某和何某某。前者為北大應屆畢業的法律碩士,後者1996年獲北大法學碩士學位,已畢業工作多年。
複試評議組由三位老師組成,除朱蘇力外,還有北大立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博導周旺生,北大法學博士、副教授強世功。面試共進行了約1小時40分。其間,強世功遲到20分鐘,甘德懷稱,強「根本沒有聽見我回答的內容」。考生的複試情況由朱蘇力作了簡要記錄。
經過評議,甘德懷複試成績不及格。朱蘇力錄取了複試成績及格的艾某某和何某某。此後兩個月,甘德懷一直在和北大法學院、北大研究生院、北大紀委以及朱蘇力本人交涉。按照北大內部規定,複試成績不及格者,一律不予錄取。
7月9日,甘德懷在方舟子的「新語絲」網站發表《我的北大考博經歷》一文,引發「地震」。7月12日,朱蘇力以個人名義發表《關於甘德懷同學面試情況的說明》,但爭議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北大研招辦一位負責人私下表示,據他們調查,「阿甘事件」中並無腐敗與暗箱操作問題。他說,在適當的時機,不排除北大校方做出正式回應的可能。
爭論1
關於複試通知
甘德懷:複試名單為何不通知法學院研招辦:沒有故意延遲通知甘德懷在《我的北大考博經歷》以及7月15日發表的《一些不該遺漏的事實──對朱蘇力老師聲明的必要補充》中,對於博士複試考試的程序問題,提出五個疑問,第一個是:複試名單為何既不在網上公布又不主動電話通知?甘說,如果不是他4月15日主動打電話到法學院研究生辦公室去問,他很可能錯過複試。
對於甘德懷的這個疑問,北大法學院博士招生辦公室的臧老師稱,初試結果剛公布時,教務人員就通知了甘德懷參加複試。至於複試時間,當時還沒有確定。
臧老師說,即使甘不來電話,也會通知到他。她回憶,通知艾、何兩人參加複試的時間比甘更晚。
臧說,不存在教務人員故意延遲通知、甚至不予通知的情況,這種情況以前也從未發生過。
但她也承認,法學院確實沒有明文規定教務人員必須提前幾天通知複試考生。
通常的做法是會給外地考生留出路程時間。
至於複試名單為何沒上網,研招辦表示,往年都上,今年因為忙,疏忽了,並非存在貓膩故意不公布。
爭論2
關於複試資格
甘德懷:艾、何根本沒有達到複試標準法學院研招辦:只有「建議」分數線甘德懷的第二個疑問是:進入複試的艾某某和何某某,各有一門成績低於北大研究生院給出的初試分數線。「兩名根本沒有達到標準的考生為何有資格複試?」
這是甘提出的程序質疑中最核心的問題。
朱蘇力在《說明》中解釋道:「北大法學院各專業的博士生考試考題不同,競爭難度不同,評分標準有差異,因此各專業參加面試者的最低分數也不相同。在某些專業,許多考生的筆試成績都相當高,但只能有成績前幾名的學生才能參加面試。法理學專業考生今年的筆試成績普遍較低,依據研究生院規定,對面試者的最低成績作了調整;因此,並不存在參加面試的同學成績不合格的問題。」
研招辦稱,《北大2003年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錄取分數線及相關通知》中規定:擬錄取考生一般應達到基本分數線……如果沒有達到基本分數線而要求參加複試就有「特批」問題。但是,今年北大對博士錄取進行了改革,把招生自主權更多地下放到了各個院系和導師。今年北大的博士招生中並無「硬性」
分數線一說,研究生院提出的僅僅是「建議」分數線。
記者從北京幾所重點大學了解到,博士錄取中,不同專業在學院統一的分數線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的現象並不罕見。
甘德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聽到北大研招辦關於建議分數線的解釋後,他覺得這種調整不是不可以,但是應該公示,廣而告之,向考生說明。
甘說,大部分考生都以當年的招生簡章為主要依據,而北大的招生簡章只是籠統地提到「根據素質審核與初試結果,擇優確定複試候選人」,沒有涉及複試比重、建議分數線、差額還是等額複試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