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4月1日電 (通訊員 王潔 汪泉佺)溺水窒息導致大腦缺氧5分鐘以上,腦細胞就會發生不可逆損傷,甚至導致腦死亡。湖南湘陰一對姐妹花不幸溺水10分鐘,被發現時已浮在水面。經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兒科專家連續數日救治,目前姐妹倆均已奇蹟般地甦醒,且腦部均未受較大損傷。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3月31日,在湘雅醫院兒科監護室內7歲的姐姐小希(化名)正站在5歲妹妹小莎(化名)病床前,唱著妹妹最喜歡的《魯冰花》,並希望她能快點好起來。
3月18日下午6點半,妹妹小莎提出想去家附近池塘邊的苗圃摘花,由於孩子父親外出打工不在家,正忙著準備晚飯的媽媽李女士就讓姐姐小希陪著一同玩耍。
「摘完花了我想去洗手,就繞到池塘邊沒有欄杆的一側。但是下雨很滑,我不小心就掉了下去。妹妹看到了趕快來拉我,結果我上來了她又掉下去了,我很著急就回去拉她,但是沒拉住我也掉下去了。」3月26日,湘雅醫院兒科監護室內,甦醒過來的姐姐充滿了自責。
姐妹倆出門約10分鐘左右,李女士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大聲呼救,「有小孩落水了」。在池塘邊散步的鄰居發現兩個孩子浮在水面上,立刻通知李女士一起把孩子們救了上來,並第一時間為兩個孩子進行人工呼吸、胸部按壓等急救。
「當時姐姐還有點呼吸,按壓時把水吐了出來。但妹妹已經完全沒反應了,連呼吸都好像停止了。」李女士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心有餘悸,「我已經嚇得不知道怎麼辦了,看到鄰居一個小夥子在幫姐姐做人工呼吸,才反應過來也開始幫妹妹做,以前在網上看到的能用上的方法都用了。」
10多分鐘後救護車趕到,經急救醫護人員現場救治後,妹妹才出現嘆氣樣的微弱呼吸,心跳每分鐘僅20多次,只有正常兒童的1/4。
送到湘陰當地醫院後,姐姐經過積極搶救已有所好轉,但仍然處於昏迷狀態,只有微弱的自主呼吸。然而,妹妹的瞳孔已經散大,經過幾小時的搶救仍然測不出血壓,也沒有自主呼吸,心率波動於30次/分鐘左右,一直處於深度昏迷狀態。
當晚12點姐妹倆被轉入湘雅醫院兒科重症監護室,此時距離落水已超過6小時。
「妹妹過來的時候已經處於瀕死狀態了,血氣PH值只有6.7,而一般7以下我們就可以認定死亡了。」湘雅醫院兒科王霞副教授介紹,一直處於深度昏迷狀態的妹妹小莎不僅沒有自主呼吸,同時伴有嚴重的休克,心、肺、腦、肝、胰等重要器官都出現了功能衰竭,更為棘手的是出現了嚴重的肺出血和雙側張力性氣胸。姐姐小希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但血氣PH值也僅為7.1,處於淺昏迷狀態,同時出現了休克,只有不規則的自主呼吸。
危急關頭,湘雅醫院兒科迅速組織醫護人員為小姐妹進行急救,通過採取呼吸機輔助通氣、抗休克治療、多器官功能保護等治療方法,特別是對頭部進行低溫保護,有效保護了姐妹倆的腦部神經系統。整整兩天,醫護人員們日夜守在小姐妹的病床旁,密切觀察她們的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3天後,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姐姐小希終於甦醒,並且生命體徵日趨穩定,已能與人正常交流。6天後,病情更重的妹妹小莎也奇蹟般地甦醒了。目前,小莎已能聽懂指令並做出相應動作,這表明其神經系統基本沒有受到損傷。
最新發表在美國《兒科》雜誌上的文章指出,全球有1/3的兒童死亡是由於意外傷害,而溺水排在首位,佔比高達40%。尤其是在中國南方水域地區及農村地區,兒童溺水死亡事件層出不窮。
「溺水之後最主要的是腦部和肺部的問題,而神經系統更為重要。如果救過來後成了植物人或是有腦損傷,不管生命體徵再正常也會非常遺憾。這對姐妹花神經系統基本沒受損傷,與第一時間進行急救是分不開的。不管施救者有沒有受過專業急救訓練,能夠及時給孩子做人工呼吸,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舉動。」王霞副教授表示,意外發生的五分鐘之內是搶救的黃金時間,被稱為「黃金五分鐘」。 第一時間現場急救,再及時轉到具備高級生命支持的醫院來進行院內復甦和腦復甦,不僅可明顯提高搶救率,而且對患者今後生存質量均有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