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團隊入選表彰名單

2021-01-07 環球時報

教育部5月11日公示了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擬表彰對象,該獎是中國僅次於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科技人才大獎。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

大跨拱橋關鍵技術研究團隊

復興號動車組研發創新團隊

高超聲速強預冷空天動力研究團隊

廣州醫科大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研究南山團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災害醫學救援與傷病救治創新團隊

空間高速交會飛行器系統研發團隊

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創新團隊

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團隊

武漢雷神山醫院抗疫團隊

1982年10月12日,我國第一枚潛地固體運載火箭水下發射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巨浪-2試射 圖源:軍報記者

我國研究潛地固體運載火箭水下發射技術由來已久,1982年10月12日,我國第一枚潛地固體運載火箭水下發射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它標誌著我國火箭技術有了重大進展,在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隨後,我國發展了多個型號的潛地固體運載火箭。

來源: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中國水下發射大型火箭的新絕技
    在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牌獲獎團隊中,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水下發射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研製團隊。團隊主要負責人、黨委書記、副院長李明華說到: 「團隊在我國首型、新型和新一代水下發射大型火箭研製中,取得了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工程管理的體系化創新成果。
  • 水下發射火箭投送距離世界第一
    ▲發射井中的「民兵-3」洲際飛彈相比之下,咱們種花家的洲際飛彈就年輕多了。就算最老的東風-5,那也是標準的80後。至於改進的東風-5B和固體燃料的東風-31AG、東風-41,那就更年輕了。▲轟-6N發射彈道飛彈CG圖更何況有兩條島鏈擋著咱們轟炸機的去路,別說去北美大陸種蘑菇了,就是去夏威夷或阿拉斯加種蘑菇,都基本上實現不了。真正可以操作的,只有海基核反擊了。
  • 2020中科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擬表彰名單公示
    來源|中國科學院網站 關於2020年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擬表彰名單的公示 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 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作風學風,充分發揮我院新時代先進典型的榜樣先鋒作用
  • 回首航天路:記我國第一次水下發射火箭成功
    資料圖:1982年10月12日,我國首次從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 央視《焦點訪談》10月4日播出了《回首航天路:第一次水下發射火箭成功》,以下為節目內容。當時我記得印象最深的,張愛萍老將軍寫了這樣一首詩:相見歡,慶祝運載火箭發射取得圓滿勝利。揚威海上英豪,戰狂濤,神箭飛來,閃電破雲霄,天羅照,長空掃,勝券操,四海歡呼,一代鈴瓏驕。主持人(翟樹傑):潛艇水下發射火箭的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們國家的火箭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這次發射是在潛艇上使用了我們國家自行研製的固體燃料火箭。
  • 一枚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失利,吉林一號高分衛星損毀
    9月1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噩耗,由中國商業固體運載火箭主力—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任務失敗。火箭在發射升空之空之後飛行姿態出現異常,最後連帶衛星一同墜毀,目前正在排查失利原因。
  • 我海軍第一支核潛艇部隊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圖]
    組建以來,基地官兵駕馭核潛艇縱橫大洋、建功深藍,一座座豐碑巍然挺立:水下長航,創造世界核潛艇一次長航時間新紀錄;大深度極限深潛,檢驗了中國核潛艇深海作戰性能;水下發射運載火箭,宣告中國海基戰略威懾力量正式形成;作為一支重點建設作戰部隊,具備核威懾和核反擊能力;連續42年守護核安全,從未發生過核事故……  第一批艇員
  • 風雨之後才能見彩虹,"快舟十一"國內最大固體運載火箭的前世今生
    依據最新的國內航天發射計劃,2020年7月10日12時10分左右,航天科工集團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十一號遙一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和微釐空間一號S2星。、液體發動機的搖籃,看看西安航天四院(固體發動機)、六院(液體發動機)的領導、總師名單就知道了)。
  • 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失利高分衛星02C損毀
    中國在2020年已經進行航天發射任務27次,共計失敗4次。據央視網報導,9月12日,一枚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失敗,火箭在發射升空後,飛行狀態出現異常,後連同衛星一同墜毀,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
  • 固體運載火箭發射失利,高分衛星02C損毀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魔魔】前言:中國在2020年已經進行航天發射任務27次,共計失敗4次。據央視網報導,9月12日,一枚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失敗,火箭在發射升空後,飛行狀態出現異常,後連同衛星一同墜毀,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之中。
  • 中國今年將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技術完全自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3月2日說,我國將於今年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這是因為,在地球上越靠近地球赤道的地方,地球自轉產生的線速度越大,所以航天發射場越靠近地球赤道,就越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轉力來增加運載能力,且入軌角度也比較好,從而能延長衛星運行壽命,降低發射和運營衛星的成本。  舉個例子,俄羅斯著名的質子號大型運載火箭如果在臨近赤道附近的庫魯發射場發射,比它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可提高20%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
  • 西安硬科技助推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十發全勝
    9月15日9時23分,在預定海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此次長徵十一號火箭的全部四級固體發動機均由航天科技四院提供。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及其發射服務展望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是按照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工程任務要求,為滿足空間站艙段發射任務而研製的一型大型液體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繼承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基礎,滿足空間站工程任務要求。
  • 中國第二枚民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創始人:不要急著當馬斯克
    「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文圖片  陳肖北京時間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將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 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原來你是這樣的「快響利箭」
    長十一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長十一火箭是我國唯一一款陸海通用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可以使用三種發射模式執行任務,充分體現了火箭靈活機動的優勢。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核心艙將於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核心艙將於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中國青年報 | 2021-01-12 08:42:34 記者1月11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擬服務於重型運載火箭的大推力補燃循環氫氧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已取得積極進展。該型發動機的研製可填補我國氫氧發動機型譜和技術空白,對諸多基礎學科和工業領域有巨大的牽引帶動作用。
  • 全國創新爭先獎公示表彰名單!最高科技人才獎 深圳4人入榜
    原標題:最高科技人才獎 深圳4人入榜全國創新爭先獎公示表彰名單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2日訊(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5月11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擬表彰對象公布,公示時間為2020
  • 全國創新爭先獎公示表彰名單 最高科技人才獎深圳4人入榜
    全國創新爭先獎公示表彰名單 最高科技人才獎深圳4人入榜 2020-05-12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  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記者從長十一火箭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了解到,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 用飛彈發射衛星賺大錢:美國安塔瑞斯運載火箭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分析
    成立於1982年的軌道科學公司,在米諾陶I型運載火箭身上,嘗到了由美國洲際彈道飛彈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改進為運載火箭來執行軍用或者商業發射任務的甜頭。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