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據了解,在中國,水務企業大多具有事業單位性質。水務行業是指由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汙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等構成的產業鏈。水務行業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務行業之一,日常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城市供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務行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已基本形成政府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政策法規不斷完善,水務市場投資和運營主體多元化、水工程技術水平提升,供水管網分布日益科學合理、供水能力大幅增強,水務行業市場化、產業化程度加深,水務投資和經營企業發展壯大的良好局面。
2020水務行業相關政策有哪些
中國水價制度經歷了公益性無償供水、政策性低價供水、按成本核算計收水費、按商品價格管理四個階段。總體來看,水價改革呈現價格不斷上漲、價格分類不斷簡化、逐漸推行階梯式水價等特徵。
目前,全國36 個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平均為2.7 元/噸,其中58%的城市水價在2 元-3 元/噸,33%的城市水價大於3 元/噸。根據國外水價管理經驗,城市居民用水支出佔可支配收入的合理比重為2-3%,而中國水費支出佔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超過1%。中國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水費支出佔家庭平均收入的2%~3%是比較適宜的。中國城市水價遠未達到世界銀行提出的居民可承受上限,與有關部門提出的佔家庭收入適宜比例也有一定距離。因此,水價仍然具備較大的上漲空間。
水價與成本長期倒掛使得行業內企業盈利狀況普遍不佳,另一方面,水價偏低造成居民節水意識缺乏,資源嚴重浪費。《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再次提出要繼續推進水價改革,完善水資源費、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和城市供水價格政策。
價格變化
從定價模式來看,中國水價仍然由各地物價局舉行價格聽證會的方式決定,但是自來水價格正在逐步實現市場化調整。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供水成本的不斷提升,中國自來水價格也不斷上漲,從2001年的1.06元/噸上升到2011年的2.71元/噸,年均上漲幅度為8.14%;工業用水價格從2001年的1.48元/噸上升到2011年的3.75元/噸,年均上漲幅度為8.06%。為體現水資源的稀缺性,充分發揮水價的調節作用,國家正逐步推行工業和服務業用水超額累進加價制度,居民生活用水採用階梯式水價制度。
2012年2月14日,廣州市公布自來水價調整方案,居民水價從1.3元/噸最高上調至2.02元/噸,同時以22噸為紅線,實施階梯水價。這是自2010年長沙、西安等城市上調水價以來,國內首個一線城市上調水價。
在廣州公布水價上調方案之前,全國已有北京、重慶、江蘇、山東等近20個省市相繼預披露水價改革方案。方案中除普遍提及的上調水價、實施階梯水價外,還涉及相關配套改革措施。比如,2009年北京制定3年水價調整的規劃方案,2012年是規劃的最後一年,目前北京非居民用水已在嘗試階梯水價;山東省明確未來將實行累進加價徵收水資源費制度,提出超計劃10%加收1倍,超計劃10%-30%加收2倍,超30%以上部分加收3倍;江蘇省「十二五」水價改革方案提出未來將加快推進居民階梯式水價,並將調整水資源費和城市供水價格改革等列入水價改革進程。據中國水網預計,廣州水價上調,將拉開未來水價集體調整的序幕。
2012年2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為此,《意見》提出將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水資源徵收費和取水審批管理制度,這將為各地加快水價改革步伐指引方向,未來水價逐步上調將成定局。
2020年智慧水務行業發展前景趨勢和現狀分析
根據《水利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城鄉供水方向規劃全國新增供水能力270億立方米,即新增產能約7400萬立方米/日。供水規模的新增要求加快城鄉供水管網建設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加快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實施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加強雨水和海水利用;加強城市應急和備用水源建設,單一水源供水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應於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建設。這一系列的工程建設帶來了萬億級的城鎮供水投資市場。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底,我國水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1776家,虧損企業達到369家,規模以上企業虧損比例達到20.77%。規模以上水務企業總資產合計達12579.8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7.4%。
1、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少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為2220立方米,預測到2030年人口增至15億時,人均水資源量將降到1660立方米。按國際上一般承認的標準,我國為人均水資源少於1700立方米的用水緊張國家。有關專家發出警告,從2010年開始,我國就將進入嚴重缺水期,而到2030年,我國所有可利用的水資源都可能被「吃光用盡」。
2、水資源浪費嚴重
工業生產用水效率低,導致成本偏高,產值效益不佳,單方水的GDP產出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國大多數城市工業用水浪費嚴重,平均重複利用率只有30-40%,目前全國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平均為63.42%,無法與先進國家相比。
3、水汙染形勢嚴峻
由於改革開放初期只注重發展速度、忽視環境影響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使水資源遭受嚴重汙染:流經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汙染,三江(遼河、海河、淮河)和三湖(太湖、滇池和巢湖)均受到嚴重汙染,藍藻時常暴發;在七大水系100個國控省界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36%、40%和24%。此外,城市地下水約有64%遭受嚴重汙染,33%的城市地下水為輕度汙染。
原標題:2020水務行業相關政策有哪些?2020年智慧水務行業發展前景趨勢和現狀分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