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經歷30多次生死考驗,「拆彈專家」胡鳳昌:排爆遠不止剪紅藍線

2021-01-21 株洲晚報融媒體

穿著35公斤重的排爆服,匍匐接近爆炸物,胡鳳昌17年排爆生涯中,已經歷了30多次生死考驗。在執行任務的路上,他幾次輸入了父母的電話號碼,卻始終沒有勇氣按下通話鍵……

近日,市公安局特警支隊舉行「身邊先進典型」推介會,「愛崗之星」胡鳳昌的故事讓現場許多人眼眶溼潤。

執行任務的路上

他打開手機給家人寫「遺書」

剪紅線還是剪藍線,這是影視劇中「拆彈專家」經常遇到的場景,胡鳳昌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許多爆炸裝置,打開時裡面情況詭異得很,多組線路眼花繚亂,需要現場研判,即使有99%的把握,剩下的1%也要用生命去擔當。

隊友幫助胡鳳昌穿上排爆服 通訊員供圖

2018年的一個周末,胡鳳昌與家人邊吃飯邊策劃著第二天帶孩子去遊樂場玩,結果接到110指揮中心指令,在50多公裡外的一居民區發現疑似炸彈,指派排爆組迅速集結,趕往現場進行處置。

換上衣服,胡鳳昌來到已經熟睡的兒子床前,摸了摸他的臉,心中默念著「我一定會平安回來,不會爽約」。

在前往涉爆現場的路上,胡鳳昌想到遠在河北衡水老家的父母。因為工作繁忙,當時的他與妻兒已經兩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媽媽有肩周炎,爸爸腰肌勞損,自己卻從未帶他們看過醫生,沒有買過一點藥。胡鳳昌幾次輸入了父母的電話號碼,卻始終沒有按下通話鍵。最終,他打開了手機備忘錄,分別寫下給每位家人的話。

「『遺書』兩個字太殘酷了,但這就是『遺書』。如果任務失敗了,這是我留給家人的最後一點念想。」胡鳳昌說,年輕時他「勇」字掛胸口,執行任務時不會想太多,現在為人夫、為人父,對父母也多了一份理解和牽掛,所以每次執行危險任務,他心中總會背負更多東西。

主動請纓擔任主排手

每次排爆前,同事都會為他拍張照

到達現場時已是深夜,少數圍觀群眾已被疏散到安全地帶,同事們劃定警戒區域,啟動信號幹擾設備。胡鳳昌了解了事情經過:群眾在一間廢舊房屋裡發現了一個「包裹」,打開一看,裡面有疑似炸藥和導線。

胡鳳昌迅速穿上排爆服,靠近「包裹」,用X光機和探測儀進行檢查,他確定「包裹」為松發裝置電子爆炸物,內部含有黑火藥,大約800克。

「附近居民非常集中,如果轉移銷毀,過程中風險隱患很大。」胡鳳昌細緻思考之後,給出了「現場人工排除」的建議,同時他主動請纓擔任主排手。

與隊員們研究確定好處置方案後,副排手再次為他穿好35公斤的排爆服。在此之前,同事為他拍攝了一張照片,這是排爆崗位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因為一旦任務失敗,這張照片很可能被當成遺照。

他低姿匍匐慢慢接近爆炸物,計時器的滴答聲,每一下都敲擊在胡鳳昌的心頭,透過厚重的防爆頭盔,眼前的世界與平時不太一樣。「儘管隊員們就在不遠處,但一種孤獨感還是油然而生,好像我身處另外一片天地,必須堅強地面對。」胡鳳昌說。

胡鳳昌拿起排爆刀從包裹側面入手,小心翼翼地層層破開包裝,裡面一共4組線路,錯綜複雜。他屏氣凝神,小心檢查每根導線,並根據X光機成像,找到了引爆裝置的導線,精準剪斷引爆裝置線路,並將炸藥與引爆裝置分離。

又一次成功拆除炸彈!危險排除之後,所有人都歡呼起來,隊友們為胡鳳昌脫下排爆服。此刻的他,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溼,面對湧上來要與他擁抱的兄弟們,他欣慰地笑著,「是一種感恩的心態,讓我還能繼續跟父母、妻兒在一起。」

「零差錯、零失誤、零死亡」

被授予「安保之星」榮譽稱號

今年35歲的胡鳳昌擔負排爆工作已17個年頭。他18歲入伍,因為作風沉穩細緻,被挑選從事搜排爆工作,期間兩次赴新疆執行任務,榮立三等功2次,獲評訓練尖子7次,各類標兵6次。

「身邊先進典型」推介會上,胡鳳昌分享自己的故事 首席記者 李卉 攝

30歲時,他參加株洲公安的特招考試,提心弔膽了12年的父母苦口婆心地勸他,好歹也是結了婚、要當爸的人了,不如趁此機會換個崗位,家人也安心一些。胡鳳昌卻任性了一把,「再危險的工作也需要有人來做。我熟悉這個專業,選擇這個崗位能更好地發揮專長,我不願意放棄。」至此,脫下戎裝的胡鳳昌換上了警服,成為市公安局特警支隊的一名排爆手。

17年來,他一共參與處置30多個涉爆現場,執行安檢搜爆任務百餘次,由於業務突出,他多次被委派執行高級別活動,例如在2017年金磚五國會議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擔負搜排爆安檢工作。17年來,他保持著「零差錯、零失誤、零死亡」的記錄,還被公安部和省廳授予「安保之星」榮譽稱號。

或許是見多了「大場面」,私底下的胡鳳昌是個內向、安靜的人。「兒子5歲了,正在學認字,他就學寫毛筆字,說是跟兒子一起進步。」妻子笑著說,胡鳳昌在工作之外,就喜歡「宅」在家裡,幫她做家務。

妻子從未親歷過胡鳳昌處置過的那些涉爆現場,每次看著丈夫練字時一板一眼的專注模樣,她會腦補丈夫工作時的樣子,或許這份認真與責任心,就是自己選擇他的理由吧。

對話

記者:電影裡出現過機器人參與排爆的場景,在急難險重時刻,為什麼還要人工排爆呢?

胡鳳昌:我擔負排爆工作的17年來,科技真的進步了很多。例如X光機和探測儀,可以讓排爆手對爆炸裝置有更清楚、準確的判斷,由此提高處置效率和成功率。機器人也是好幫手之一,可以配合排爆手來轉移爆炸裝置,起到運送、傳遞的作用,但如果要現場排除,還得自己上。

記者:通常處置一起涉爆事件,需要多少警力,大家怎麼分工?

胡鳳昌:雖然主排手的壓力最大,但排爆絕對是一個「團隊活兒」。有警力維持現場秩序,有警力進行後續調查,排爆組的話,通常有主排手、副排手和保障組成員到場,還有搜爆警犬。我們隊有4條可愛的搜爆犬,圖圖、巴郎,花花(母犬)和哈雷,它們利用靈敏的嗅覺,及時發現爆炸物。

記者:不用執行排爆任務的時候,你都忙些什麼?

胡鳳昌:作為特警,我們日常訓練任務比較重,重大會議、活動,也要執行保衛任務,還有備勤、巡邏等。用我們的負重前行為大家換來歲月靜好,當警察的人多少都會有這份情結。

(株洲晚報首席記者 李卉 通訊員 邱宇松)

相關焦點

  • 揭秘拆彈專家工作:現實中的排爆遠比電影驚險
    首次揭秘重慶警界的拆彈專家:生死一念間 現實中的排爆遠比電影驚險華龍網11月13日20時35分訊(記者 闕影)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讓不少人認識了這群以拆彈、排爆為己任的專業警察,重慶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民警梁新宇就是其中一員。
  • 現實版「拆彈專家」!剪錯線就會爆炸不是電影情節
    每當電影裡面出現需要排爆拆彈的場景時,大概都是這樣:一個滿頭大汗的男主角,拿著一把鉗子,剪藍線還是剪紅線?滿腦子回憶著生前的美好,感覺自己就要和這個世界告別了,突然一鉗子下去,基本上都蒙對了!因為,他選的是女主角喜歡的顏色。哎喲,虐心吶。可你知道嗎?
  • 解密真實的「拆彈部隊」
    由於申請條件苛刻、訓練日期漫長,因此拆彈專家是美軍的稀缺資源。目前美國僅有4000名拆彈專家。大部分時候,拆彈工作由排爆機器人完成。只有遇到機器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拆彈專家才會親自上場。目前全球各國的軍隊中都有拆彈部隊的編制,除了美軍的拆彈部隊多次經歷實戰考驗外,英國、以色列、西班牙等國的拆彈部隊也在一些低烈度的軍事衝突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揭秘」走近現實中的「拆彈專家」:比電影更震撼
    「我們大隊一共有25名排爆手,如果說特警都出現在最危急的關頭,那我們排爆,可能就是衝在危急關頭的最前面。」可能有些人不清楚安檢排爆大隊、排爆手、危機關頭最前線、這幾個關鍵詞背後的含義。簡單來說,陳亞超和他的隊友,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拆彈專家」。(陳亞超採訪視頻)01.
  • 「拆彈專家」徐勝利,每次穿上防爆服便是與「死神」對賭!【平安...
    《敢當人物·平安之星》第17期「拆彈專家」徐勝利每次穿上防爆服便是與「死神」對賭!剪紅線,還是剪藍線?這是一個問題!這就是徐勝利的日常在「紅藍線」之間做著生死抉擇!徐勝利是濱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隊副支隊長兼三大隊大隊長。他個子不是很高,身材也並不魁梧,留著利索的短寸頭,一張典型山東人樸實的面龐,形象上似乎和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酷帥的「拆彈專家」相去甚遠。
  • 圳警說|拆彈究竟該剪什麼顏色的線?拆彈專家來告訴你
    於是乎 可現實生活中, 拆彈專家真的是這樣拆彈的嗎? 本期《圳警說》我們邀請到了 深圳市特警支隊的排爆手 蒲sir! 為大家揭秘真實的拆彈專家 還有讓人心驚肉的拆!彈!過!程!
  • 濮陽排爆英雄李權卿入選「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
    他負責全市安檢防爆排爆、爆炸物品、槍枝彈藥、劇毒化學品等日常管理和各類涉爆現場的處置工作。作為排爆專家,他更是常年戰鬥在排爆治爆工作第一線,被譽為「穿越生死線的排爆英雄」。「排爆英雄」,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每次都要用生命去挑戰死亡。每一次站在排爆現場、站在面對死亡威脅的最前沿,李權卿總是說:「作為一名排爆民警,一旦發生爆炸險情,如果我不到現場,就像小學生逃了課,內心忐忑不安!」
  • 電影中拆炸彈要是剪錯線就會爆炸,現實中拆彈兵也是如此嗎?
    很多電影中都有拆彈的橋段,主角往往面臨剪錯一根線就原地爆炸的生死抉擇,在劉德華與姜武主演的《拆彈專家》中這個鏡頭又被拿出來精裝翻拍了一次。但是小編要告訴大家,現實當中的拆彈可不是這麼回事。《拆彈專家》製作炸彈的人有那麼傻嗎?還故意留下兩根線給你剪,花費很多時間精力製作一個精密的爆炸裝置就為了給警方出難題?那都是藝術創造,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
  • 《拆彈專家2》五大看點,誰說劉德華不配影帝?這下可以閉嘴了吧
    2020年末最燃的電影《拆彈專家2》,是驚喜也是必然,絕對的黑馬,也是實至名歸的票房總冠軍 。截止到現在,上映第三天票房已經突破2.5億大關 ,也是目前日票房最高者 ,總票房突破10億,絕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接下來為大家盤點一下《拆彈專家2》的六大看點,精彩不容錯過 。
  • 剪紅線還是戳藍線《拆彈專家》生死就在一念間
    剪紅線還是戳藍線《拆彈專家》生死就在一念間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集落 時間:2015-04-30 分享到:
  • 現實生活中的「拆彈專家」:一旦錯了就是粉身碎骨
    最後幾秒,排爆手屏住呼吸,手中穩穩握著剪刀,伸向一根導線……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是爆炸的巨響,或是劫後餘生的歡呼。這是電影《拆彈專家》中的一幕。而現實中的排爆工作遠比電影複雜,沒有倒計時,沒有紅黃線,有的可能是自製炸彈複雜又毫無章法的排線,還可能是埋在地下不知道多少年已經生了鏽的炸彈,排爆手面對的是更加複雜而未知的危險。
  • 《拆彈專家2》:不僅是炸彈,劉德華的轉變才可怕
    1905電影網專稿時隔3年,邱禮濤導演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拆彈專家」故事。還在香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的劉德華已經改名叫潘乘風。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在全球機場榜單上拿過多個第一名,轉瞬間就在電影裡被邱禮濤炸個片甲不留。
  • 《拆彈專家2》燃爆了,結尾香港青馬大橋大爆炸太震撼!
    由劉德華、劉青雲、倪妮領銜主演的《拆彈專家2》目前票房奔10億,上映以來口碑爆棚,成為跨年檔期一大爆款。很多觀眾表示該片是「今年看過最炸的一部電影」。
  • 拆彈15年家人都不知道 看到新聞後說「你這麼厲害的啊!」
    網友們驚嘆終於目睹到拆彈全過程的同時,也提出了疑惑:拆彈專家不是應該穿著排爆服麼? 他們的裝備為何如此簡陋? 昨晚,溫州晚報記者獨家採訪了這位拆彈專家,請他為讀者、網友解惑。 □首席記者 張銀燕 「一旦爆炸,周邊20米內的群眾會受到傷害」 記者:董大隊長您好,今天您拆除的是個什麼樣的爆燃物?
  • 拆彈專家玩拆彈遊戲是什麼樣的?
    然後根據看到炸彈的人對於炸彈上謎題的描述以及說明書的指導下,猜出謎題答案,並且引導拆彈者成功拆彈。這就非常考驗兩個人之間的默契了,萬一其中有一步出錯,或者謎題沒有在限定時間內解答,炸彈就會爆炸。大多數人在剛開始玩的時候基本上是無法成功拆除炸彈的,因此這個遊戲也被稱為友情毀滅者。
  • 《拆彈專家2》被調侃「夢回18年前」 劉德華劉青雲聯手拆彈
    《拆彈專家2》中,劉德華飾演的拆彈專家潘乘風因為執行任務,失去了一條腿,還被懷疑與爆炸案有關,一方面被飾演董卓文的劉青雲追捕,一方面又被飾演龐玲的倪妮保護,還要去解除核彈危機,危險非同一般。18年後劉德華和劉青雲再合作,掀起一波回憶殺,實力派演員倪妮的加入,也讓許多觀眾驚喜不已。目前,《拆彈專家2》已全面開啟預售,觀眾可以提前買票,儘早鎖定黃金位置。
  • 拆彈專家2全新亮相,劉德華接上機械假肢,倪妮警嫂造型驚豔
    8月27日,《拆彈專家2》發布了粵語版預告。作為2020年香港的年度壓軸大片,萬眾矚目的《拆彈專家2》聯合劉德華劉青雲兩大影帝同場飆戲,更有內地小花倪妮傾情加盟,雲集謝君豪、姜皓文、馬浴柯等一眾老戲骨,上演一場生死時速的拆彈攻心計。
  • 真實的拆彈有多難?可沒有紅藍線的設定,剪錯線就有可能上西天
    而且往往為了渲染氣氛,拆彈的人不到最後一秒,絕對不會把炸彈的線給剪了,可以說這都成了影視劇裡面的一些套路了,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事情,就是在真實的拆彈裡面,會不會也跟電影一樣,我在很久之前就說過了,電影和現實完全是兩碼事,那麼,真實的拆彈有多可怕呢?
  • 影評丨《拆彈專家2》:角色反轉很牽強,勝在注入現實主義元素
    《拆彈專家2》並不是《拆彈專家》的續集,因為《拆彈專家》中劉德華飾演的章在山角色最後去世了,因此,《拆彈專家2》是一部另起爐灶的電影,劉德華這一次演的是潘乘風,故事講的是潘乘風因為「憤怒」而誤入歧途最終又幡然醒悟用自己性命贖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