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雄知識園地丨為什麼有些動物有休眠現象?

2021-02-08 大愛無疆讀友會

為什麼有些動物有休眠現象?


冬天來臨時,天氣變得十分寒冷。與此同時,大自然中的許多動物也都沒了蹤影,原來它們躲起來睡大覺呢。這一覺要睡過整個冬季,直到天氣轉暖時才醒。 這就是一些動物的「冬眠」。


青蛙、蛇等動物體內產熱少,沒有保溫結構和體溫調節能力,熱量極易散失,它們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屬於『變溫動物』。

 

到了秋冬季節,氣溫降低,為了適應低溫條件,它們只好潛人水底或躲進洞穴、縫隙中休眠,將體內的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水平,以積累的脂肪為營養物緩慢使用,維持著生命的最低需要。


休眠是動物對極限溫度的一種適應;它包括冬眠和夏眠兩種。


青蛙、蛇等是冬眠動物,此外蝙蝠、刺蝟、旱獺、黃鼠等都有冬眠現象。冬眠是動物對冬季氣溫低、食物少等不良的環境條件的一種適應。


夏眠則是動物對炎熱乾旱季節的一種適應。


如海參以海小生物為食,當夏季來臨,上層海水由於太陽強烈照射溫度升高,導致海洋小生物上浮進行繁殖。海底的海參因缺少食物,於是進人夏眠狀態。沙蜥、草原龜也會由於夏季溫度過高而進人休眠狀態。


休眠是動物生命活動處於極低水平的狀態,通常在『恆溫動物中表現為停止取食、不活動、昏睡、呼吸微弱和體溫下降等』。


在進入休眠前,這些動物都要為增加體內脂肪而積極覓食,以備休眠和甦醒時期的需要。


不同的動物在休眠時期的狀態也不盡相同。


青蛙、蛇等變溫動物基本上在整個冬眠時期不吃、不喝、不動、不醒,直到天氣轉暖。


所以,如果強制性地改變外界環境溫度,它們會隨之發生體溫變化,並產生一系列反應。如夏天把青蛙放進冰箱,它會冬眠,將冬眠著的青蛙帶入溫暖的室內,它會隨之甦醒,告別冬眠狀態。


而『刺蝟、熊等恆溫動物』在冬眠時能自行調節體溫,每隔一段時間還會甦醒過來,然後再繼續呼呼大睡。它們不會隨外界強制性的溫度變化而進人休眠狀態。


動物對高溫與低溫的忍受力都有極限。


高溫對生命體有破壞作用;動物死於低溫則是由於機體組織凍結,細胞結構被破壞,導致新陳代謝作用停止而引起的。


動物的冬眠與夏眠正是動物對極限溫度的適應性表現。


相關焦點

  • 傳雄知識園地丨味蕾
    我們已經知道,人之所以吃東西能品嘗出酸、甜、苦、鹹等不同味道,主要原因就是是因為舌頭上存在有味蕾。一般來說,在正常成年人的舌頭上約有一萬多個味蕾,人吃東西時,通過咀嚼及舌、唾液的攪拌,使得味蕾受到不同味物質的刺激,從而能夠將信息由味神經傳送到大腦味覺中樞,最終產生相應的味覺並品嘗出飯菜的滋味。
  • 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
    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時間:2020-06-07 23: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 最近發現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這話題成為了網友關注的焦點,小明對知識科普 為什麼有些人的耳朵可以動來動去比較感興趣
  • 傳雄知識園地丨月亮是怎麼形成的?
    但我國科學家發現月球形成新證據月亮是我們最熟悉的天體之一,那我們所在的地球距離,我們最近的自然天體就是月亮了,大多數的夜晚我們抬頭就能看到它,然而關於月亮是怎麼形成的之類的問題,卻還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可以說,關於月亮的形成和起源,至今還是個謎。在天文學界,關於月球的起源,已有的說法主要有地球捕獲說,地球同源說和地球碰撞生成說三種。
  • 【硬核知識】種子的休眠與壽命
    荒漠肉植記 學知識、賞美圖!(進入公眾號,設置「星標」,美文不錯過!)上周跟友人談起仙人球的播種事宜,他朋友建議他在播種前將種子曬一曬,他決定試試,他說農民伯伯也有曬種的習慣。(他在晴天室外溫度22度左右,將種子從下午3點曬到5點,出芽特快。)
  • 冷知識普及:為什麼有些動物會吃便便?
    雖然人類確實會吃很多奇怪的食物,但有一樣東西我們從來不碰,那就是糞便。這不僅是因為我們會自然地感到噁心,還因為我們知道糞便中含有很多令人噁心的病原體,這些病原體會讓我們生病。然而,對許多動物來說,糞便實際上是它們的食物菜單上相當常見的一項。那麼,它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 什麼是向日葵的休眠現象
    就向日葵種子而言,通常在收穫後休眠一般20~50天。在這段時間裡,即使是種子萌發的條件充分,它也不會發芽,休眠在生物學上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使種子一直「睡覺」而等到正常播種季節才萌發。種子成熟收穫季節時,即使遇連綿陰雨天氣,也可避免在花盤上出現發芽的現象。
  • 炎炎夏日,植物要休眠?關於休眠,這些小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炎炎夏日,氣溫越來越高,家裡的很多花卉因不耐高溫,陸續開始進入休眠或半休眠狀態,關於休眠,很多花友都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編就簡單分享一些關於植物休眠的小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二、如何判斷植株是否休眠夏季休眠的花卉有很多,像我們常見的君子蘭、倒掛金鐘、風信子、仙客來、水仙、鬱金香、小蒼蘭、蟹爪蘭、花毛茛、朱頂紅以及大部分多肉等都有夏季高溫休眠或半休眠的習性,那麼如何判斷植株是否進入了休眠狀態呢?
  • 多肉植物休眠有幾個典型現象,你了解清楚嗎,原來這樣養護才全面
    多肉植物休眠有幾個典型現象,你了解清楚嗎,原來這樣養護才全面多肉的葉片肥厚,看起來胖嘟嘟的,呆萌可愛,得到很多人的喜歡,高手養多肉,都能把多肉養成高檔霸氣的老樁,但是一般人養多肉,一到夏天就「難過」因為夏天,很多多肉都會進入休眠狀態,真正進入休眠多肉,在肥料、澆水、光照、通風等方面都需要加以改變
  • 什麼是種子的休眠,如何打破種子休眠?影響外部環境條件有哪些?
    什麼是種子的休眠,如何打破種子休眠?影響外部環境條件有哪些?種子休眠是指活種子在適宜的萌發條件(溫度、水分和氧氣等)下仍不能發芽的現象,是植物重要的適應特性之一。種子休眠是一個可遺傳的性狀,其程度可通過種子發育過程中的環境來調節。用物理、化學方法破壞種皮或去除種殼即可解除休眠。水分:種子萌發過程中,貯存在子葉或胚乳內營養物質的轉運及細胞分裂的進行都需要水分,不同植物的種子萌發時需水量不同,生產中應滿足種子萌發對水的需求,可進行浸種。
  • 多肉植物有這幾個症狀,就是休眠了,了解清楚輕鬆度夏
    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很多多肉植物都會休眠停止生長。養護休眠的多肉植物,要停肥、少水、多通風、防暴曬等。要是多肉植物休眠期還當正常生長時,養護,就很容易出問題,不能度夏。多肉植物休眠有4個「典型症狀」,了解清楚,調整養護,才好順利度夏。
  • 種子的休眠
    休眠是正常現象,這是植物對外界條件長期形成的一種適應性。種子的休眠分為兩種,一種是種子收穫後在適宜發芽條件下由於未通過生理後熟階段,暫時不能發芽的現象稱為生理休眠,又叫真正休眠、自發休眠、深休眠;另一種是由於種子得不到發芽所需的外界條件,暫時不能發芽的現象稱為強迫休眠。
  • Sci Adv丨首次報導可誘導胚胎休眠的天然誘導劑
    胚胎休眠或胚胎延遲著床(embryo diapause or delayed implantation)是指在某些物種或某些情況下,進入子宮的胚胎並不立刻啟動胚胎著床,而是以一種休眠的狀態保存在母體子宮內;直到母體接收特定的激活機制激活休眠胚胎而引發胚胎著床並進一步發育。目前已知有100多種哺乳動物都存在胚胎休眠的現象。
  • 凍土中休眠數萬年的原生動物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永久凍土中看似毫無生機,但俄羅斯專家不久前首次發現,那裡其實蟄伏著一類頑強的生命:已休眠了數萬年的幾種原生動物。原生動物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動物,大都由單細胞構成。研究人員曾發現過在冷凍狀態下休眠了數千年的藍藻綱植物、酵母菌等菌類微生物,但他們一直不清楚,原生動物能否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保持生命力。
  •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吃自己的便便?
    (圖片來源:Atovot/Shutterstock)為什麼有些動物在排便以後,轉身就會吃掉自己的便便?人類中也會有這種症狀,這種吃大便的行為被稱為食糞症(kop-ruh-fey-jee-uh),而在動物王國中是非常常見的。來自於華盛頓史密森國家動物園的動物護理學高級館長Bryan Amaral表示,這能幫助動物更好地吸收第一次吃東西時沒能吸收的營養。
  • 藥材種子休眠_天極網
    藥用植物種子休眠的長短,是由它的遺傳性決定的。有很多藥用植物種子萌發緩慢,生長遲緩,只有在特定的溫度、光照及充足的空氣與水分條件下才能萌動發芽,還有不少種子即使給予適合條件,也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形態後熟與生理後熟才能發芽。
  • 10個非常有趣的動物冷知識,考拉基本不用喝水
    有些動物只有在動物園才有看到的,所以對它們身上的冷知識還是有很多不清楚的哦,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1、熊貓一天可以排便高達40次大熊貓是國家保護動物,只有在動物園才能看到大熊貓的,那麼什麼原因讓它排便那麼多次呢?其實大熊貓一天可以吃掉15公斤的竹子或者40公斤的竹筍,而竹子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所以才會導致熊貓一天排便40次以上。
  • 青海:無線電科普園地全面啟動
    近日,海東、海南、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無線電科普園地迎來第一批客人,標誌著全省無線電科普園地全面啟動。 青少年學生在海東無線電科普園地聽取講解 在各市州無線電科普園地,前來參觀的青少年學生饒有興趣地觀看無線電科普動漫片和無線電管理宣傳片;在工作人員講解下,了解無線電發展過程
  • 見水休眠的動物——金蟬
    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問我,金蟬在水中為什麼沒被淹死?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開始了探究之旅。二、查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開始了諮詢身邊的專家老師並進行了網絡查詢,結果老師們都不知道答案,網上針對這個問題也沒有任何答案。我們又在各類生物教研群發出了求救信息,無人回復。我們還通過濱州學院邵春水老師在專業群中發起討論,結果也令我們失望。
  • 為什麼有些蚊子「偏愛」人類?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23日報導,蚊子被稱為世界上最致命的動物:這種小生物太危險了,要想戰勝它們,基因工程或許是必要的。但是,並非所有蚊子對傳播疾病摧毀人類負有同樣的責任。在成千上萬種蚊子中,只有少數喜歡叮咬人類——即使是同一種蚊子,不同地方的群體也可能有不同的偏好。為什麼有些蚊子覺得我們誘惑頗大,而另一些卻不為所動?
  • 非洲肺魚:能在沙漠中生存,可以休眠長達4年
    有些人還不理解旅遊有什麼用,不就是花錢嗎。其實事實還真的不是這麼簡單,旅遊的時候雖然必不可少的花費一定量的錢財,但是換來的卻是身心的放鬆以及知識的增長。今天小編便來介紹一種動物,或許一些飽讀詩書的才子佳人會有所了解。而時常出門旅遊的朋友甚至可能見過這種生物。這種動物便是非洲肺魚,很多朋友應該會不理解小編為何要介紹一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