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動物有休眠現象?
冬天來臨時,天氣變得十分寒冷。與此同時,大自然中的許多動物也都沒了蹤影,原來它們躲起來睡大覺呢。這一覺要睡過整個冬季,直到天氣轉暖時才醒。 這就是一些動物的「冬眠」。
青蛙、蛇等動物體內產熱少,沒有保溫結構和體溫調節能力,熱量極易散失,它們的體溫會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屬於『變溫動物』。
到了秋冬季節,氣溫降低,為了適應低溫條件,它們只好潛人水底或躲進洞穴、縫隙中休眠,將體內的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水平,以積累的脂肪為營養物緩慢使用,維持著生命的最低需要。
休眠是動物對極限溫度的一種適應;它包括冬眠和夏眠兩種。
青蛙、蛇等是冬眠動物,此外蝙蝠、刺蝟、旱獺、黃鼠等都有冬眠現象。冬眠是動物對冬季氣溫低、食物少等不良的環境條件的一種適應。
夏眠則是動物對炎熱乾旱季節的一種適應。
如海參以海小生物為食,當夏季來臨,上層海水由於太陽強烈照射溫度升高,導致海洋小生物上浮進行繁殖。海底的海參因缺少食物,於是進人夏眠狀態。沙蜥、草原龜也會由於夏季溫度過高而進人休眠狀態。
休眠是動物生命活動處於極低水平的狀態,通常在『恆溫動物中表現為停止取食、不活動、昏睡、呼吸微弱和體溫下降等』。
在進入休眠前,這些動物都要為增加體內脂肪而積極覓食,以備休眠和甦醒時期的需要。
不同的動物在休眠時期的狀態也不盡相同。
青蛙、蛇等變溫動物基本上在整個冬眠時期不吃、不喝、不動、不醒,直到天氣轉暖。
所以,如果強制性地改變外界環境溫度,它們會隨之發生體溫變化,並產生一系列反應。如夏天把青蛙放進冰箱,它會冬眠,將冬眠著的青蛙帶入溫暖的室內,它會隨之甦醒,告別冬眠狀態。
而『刺蝟、熊等恆溫動物』在冬眠時能自行調節體溫,每隔一段時間還會甦醒過來,然後再繼續呼呼大睡。它們不會隨外界強制性的溫度變化而進人休眠狀態。
動物對高溫與低溫的忍受力都有極限。
高溫對生命體有破壞作用;動物死於低溫則是由於機體組織凍結,細胞結構被破壞,導致新陳代謝作用停止而引起的。
動物的冬眠與夏眠正是動物對極限溫度的適應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