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了江灘的樹。這次我又想了個題目。其實照的照片還挺多,不過因為秋天到了,鮮少有昆蟲,大多數是植物。
說起秋天,很多人會覺得秋天的顏色就是黃色。
正在變黃的銀杏
小編上班走向地鐵的那段路上,有幾顆銀杏樹,這個季節果子都掉光了,還剩地上正腐爛的果子。銀杏是雌雄異株,所以有時候會出現並排幾顆銀杏樹有的掛果纍纍,有的一個沒有的情況。這邊的銀杏只有幾株是雌珠,因為雌株的果實腐爛了很臭。
掉在地上腐爛的銀杏果
銀杏(Ginkgo biloba L.)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裸子闊葉樹種,為銀杏科銀杏屬落葉喬木。裸子植物這個名稱源於希臘語「gymnospermos」,意思是裸露的種子。也就是說裸子植物的胚珠外圍沒有子房壁保護,不像蘋果和梨那樣。
但是很多人看見銀杏還有層類似果肉的組織,會很奇怪。這層黃色的肉質的皮,還算厚,但其實這並不是子房壁發育成的,而是銀杏果的外種皮。
銀杏的外種皮
將它剝開之後有一層白色的殼,是中種皮。
將銀杏果剝開之後的中種皮
打開中種皮之後褐色的薄膜結構是內種皮。這裡我沒有工具打開。不過我們平時在超市買到來吃的白果,可以看見裡面褐色的皮。
成排的銀杏樹
小編之前學校裡,銀杏果成熟了之後,經常會有食堂的阿姨去撿,給同學加餐。不過銀杏果的那層黃色的種皮裡含有很多丁酸(這就是它惡臭的來源)而很多人對丁酸過敏,所以清洗的時候需要戴手套。然後將種子剝出來曬乾,燒熟了,就可以吃了。不過裡面含有少量的氫氰酸。千萬不能生食或者多吃。
銀杏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
銀杏類植物在二疊紀就已經存在,也就是兩億七千萬年前。它們在侏羅紀和早白堊紀非常繁盛,一度出現五個科,而且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大洲。
但是白堊紀後期被子植物迅速崛起,銀杏類植物和其他裸子植物一樣開始迅速衰落。然後相繼在北美,歐洲消失,最後只剩下中國南部,在冰川時代之後成為我國獨有的樹種。國內有名的野生銀杏樹「五世同堂」在浙江省臨安市西天目鄉西天目山開山老殿下。在天目山保護區附近,銀杏樹就存活了數百萬年。距離天目山保護區不遠的長興縣,有世界上最大的銀杏大道,長約12公裡,寬500米。
在佛教裡面,銀杏是聖樹,所以在寺廟裡經常看見。之前在抖音很火的古寺千年銀杏樹在秋天就非常壯觀。這個季節正是看銀杏的時節,趁著葉子還沒落,或許可以去天目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