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闡釋與歷史闡釋
編者按:「闡釋」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帶有元理論屬性的基礎概念。「闡釋學」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問。闡釋學與歷史學的關係非常緊密。2017年,由中國學者提出的「公共闡釋」理論,引發關注。為促進新時代史學理論研究的繁榮發展,建設面向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本刊致力於推動建立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歷史闡釋學。本此目的,我們約請五位歷史學者以「公共闡釋」理論為學理平臺,結合各自的研究專長,發表見解。期待史學界同仁關注、批評。
闡釋學與歷史闡釋 於沛
宗教改革史研究中的公共闡釋學 朱孝遠
保羅·利科的研究取向與科學的歷史闡釋學的建構 呂一民
作者、文本與歷史性闡釋——基於思想史研究的一種理解 李宏圖
公共闡釋理論視域下的公共歷史文化機制建設 孟鍾捷
「中期質變」視野下的夏代考古學文化
摘要:考古學文化更迭一般具有漸變性特點,而王朝更替往往是突變性的,二者在時間上會出現明顯錯位,通常表現為新朝代之初的考古學文化在面貌上與前朝晚期基本相同,直至中期前後方形成具有自身特徵的考古學文化。這一現象同樣存在於史前及原史時期王朝或族群的更替過程之中。夏代早期的考古學文化屬於河南龍山晚期文化,中期屬於新砦期文化,晚期發展為二里頭一二期文化,夏、商分界在二里頭文化二、三期之交。影響新、舊考古學文化更迭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新統治集團及其族群與前朝遺民在人口、生業、技術、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及新統治集團的統治方略。王朝更替一般不會立刻引起考古學文化更迭,但可以很快對其造成影響。新、舊王朝分界一般不會恰好處於新、舊考古學文化更迭之際,但很可能在舊考古學文化某兩期或某兩段之交。以往判斷史前族群更替時間所提取的用於測年的有機質樣品,實際上是族群更替完成至少百餘年之後的遺存。
關鍵詞:王朝 考古學文化 中期質變 錯位現象 漸變性機制
作者:畢經緯,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西安 710119
士林華選:唐代博學宏詞科研究
摘要:唐代吏部宏詞科考詩、賦和議論等「三篇」,與進士科試詩、賦、策論的內容和評判標準十分相似,以致此科及第者幾乎均為進士科出身。宏詞科考官主要由吏部官員主導,皇帝臨時選任尚書省其他五部侍郎、郎中、員外郎與吏部侍郎等同考,考官多為進士及第者。唐代宏詞科設置之初是吏部為了解決「格限未至」的才能之士遷轉問題,後來變為及第進士賴以解決釋褐問題的最重要科目。唐後期宏詞科考試為「士林華選」,從及第進士中「優中選優」,釋褐校書正字、畿望縣尉、兩府參軍等基層官中的清要官職,或入幕使府,重點培養,「以備將相之任」。其中釋褐校書郎者最多,入幕使府者其次,釋褐畿縣尉最為清顯;而釋褐人數最少的兩府參軍者入相率卻最高,釋褐畿縣尉者次之。唐後期及第進士再登宏詞科者,其釋褐官的品秩高低和職望清濁,往往決定其能否入仕清望官,與其問鼎相位的機率成正比。
關鍵詞:唐代 博學宏詞科 及第進士 釋褐 吏部科目選
作者:金瀅坤,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北京 100048
息借商款與晚清財政
摘要:息借商款是甲午戰爭期間清政府舉辦的內債。其利率設計、印票發行、還款來源仿照同一時期清政府外債模式。息借商款採用重點借款方式,側重在發達地區、口岸城市向金融商借債,海關二元系統參與到債券銷售或還款程序中。所借款項絕大多數在甲午戰爭結束後才逐漸解交戶部,未直接用於戰事。因戶部設定借款額度,且一些省份直接由政府出面經營借款,難免出現攤派抑勒之弊。但因有海關二元系統的獨特作用,有海關稅收保障還款,息借商款除少數改作工廠股本或捐輸外,大部分得以如期償還。
關鍵詞:國債 息借商款 海關 甲午戰爭
作者:李文杰,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上海 200241
《中國秘密社會史》的作者、底本與敘事
摘要:《中國秘密社會史》(1912)是研究中國社會史和辛亥革命的重要著作。然而,百年來學界對該書的來歷非但不甚了了,還蔓延著錯誤的看法。考察《中國秘密社會史》中日英文本,《中國秘密社會史》譯自日文《支那革命黨及秘密結社》(1911),而後者又脫胎於日文《支那秘密結社》。作者平山周在編纂該書時,前三章抄譯了斯丹頓的英文書《三合會或天地會》,後兩章和附錄包含了其自身參與孫中山革命的所見所聞,而受學界推崇的日本外交檔案中的山口升報告《清國情勢及秘密結社》實際上是參考《支那秘密結社》撰寫而成的。《中國秘密社會史》自出版以來,影響經久不衰,究其原因,它開創了一個關於秘密結社直線的近代敘事:從叛亂到革命。
關鍵詞:秘密結社 平山周 辛亥革命 《龍華會章程》
作者:孫江,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教授。南京 210023
孫中山民生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在矛盾——兼議孫中山階級觀點問題
摘要:孫中山的民生主義,作為一種理論學說,本身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和若干不能自圓其說的理論陷阱:一是承認歐美社會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已經出現、還將繼續出現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卻在主觀上設計避免在中國出現同樣性質的階級鬥爭;另一是他的階級鬥爭理論和階級鬥爭的實踐是割裂的。從認識論來說,承認歐洲的階級鬥爭是唯物主義的,那麼,主觀上要去防止中國資本主義過程中產生階級鬥爭,則是唯心主義的。從孫中山主觀上防止中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階級鬥爭看,他在階級鬥爭認識論上是二元論。他在民生觀上也體現了這種二元論,唯心主義色彩很明顯。
關鍵詞:孫中山 民生主義 階級觀點 民生史觀 民生社會主義
作者:張海鵬,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 100006
埃及與印度次大陸的海上貿易及其在羅馬帝國經濟中的地位
摘要:公元1—2世紀,隨著印度洋季風規律的發現、地中海世界造船技術在埃及紅海沿岸的傳播、埃及紅海港口與尼羅河之間交通的改善以及東方商品消費市場的擴大,羅馬埃及與印度次大陸遠洋海上貿易迅速發展。據穆澤裡斯紙草,2世紀埃及與次大陸海上貿易的參與者採取各種舉措,力圖規避風險,追求利潤最大化。駛航於羅馬埃及與印度次大陸之間的商船裝載的貨物類別多樣且價值不菲,海上貿易參與者經濟實力雄厚。隨著「羅馬和平」的到來、消費量的增加、政治競爭的助推和奢靡之風的盛行,羅馬人對東方產品的需求增加,經由埃及的東方貿易在羅馬經濟中地位日益突出。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東方貿易比學者們普遍強調的規模更大、運作更加複雜。東方貿易在帝國經濟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關鍵詞:羅馬帝國 海上貿易 埃及 印度次大陸 古代經濟
作者:陳思偉,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廣州 510631
冷戰與黑人民權改革:國際史視野下的布朗案判決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國際角色定位的轉變、美蘇冷戰的展開、第三世界國家的興起、國際社會對人權保護的日益重視以及美國黑人爭取民權的國際轉向,促使美國的種族問題日趨國際化。為了維護國家形象和「世界領袖」地位,並努力把第三世界國家爭取到資本主義陣營一邊,美國政府不得不重視保障黑人權利。在布朗案等系列黑人民權訴訟案中,司法部代表美國政府以「法庭之友」身份提交書面陳述,從美國外交和國家利益的角度要求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在布朗案中,最高法院在多個方面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從而最終作出了推翻「隔離但平等」原則的判決。美國充分利用這一判決結果和有利的國際輿論,改善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聲譽。美國政府對布朗案判決的政治利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而國際輿論也進一步推動了美國的黑人民權改革。
關鍵詞:國際史視野 黑人民權 布朗案 最高法院
作者:謝國榮,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武漢 430072
睡虎地秦簡與授田制研究的若干問題
摘要:睡虎地秦簡發現後,授田制研究成為改寫中國古代史的重大課題之一。許多學者據此認為,授田制的性質是土地國有,也有學者仍主張是土地私有,但都存在證據不足的問題。總體而言,授田制應是土地國有制向私有制轉化的一種形式。以往對「入頃芻槀」、「盜徙封,贖耐」、「部佐匿諸民田」、「封守」、「百姓不當老,至老時不用請」等等律文的解釋,也大多存在誤讀。這些律文中的犯罪行為基本上都與土地所有權無關。秦及漢初的田租徵收,實際有兩個同時參照的租(稅)率:一是稅田佔輿田的比例,即稅田的畝數租率,這個租率是固定不變的;一是按農作物不同產量徵收的級差租率,即產量租率,這個租率則是變化的。秦的授田雖然很少能看到有土地買賣和土地兼併現象,但根據《識劫案》、「餘夫」授田和普遍存在的債務關係,可以看出授田在家庭內部是允許部分繼承和流轉的,並存在著變相土地買賣。越來越多的研究已趨向於質疑或修正土地國有制論。
關鍵詞:睡虎地秦簡 授田制 土地所有權 田租徵收方式 餘夫
作者:晉文,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南京 210097
清人整理《唐會要》存在問題探析
作者:劉安志,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教授。武漢 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