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農藥跑馬圈地:拜耳、先正達等搶先布局;國內市場增長快速

2020-12-05 騰訊網

農業微生物技術是一種對環境友好的綠色技術,它可以通過微生物工業化工程,來分解動植物廢棄物資源,有效實現節能減排、生態文明等可持續發展目標。2018年,全球微生物農業的市場價值約為34.5億美元。其中微生物農藥是這一領域重要的應用之一。

35鬥發現,國外一些領先的農業公司,如拜耳、先正達、巴斯夫等,正在通過併購、合作等方式進入這一市場。而我國的生物農藥也已進入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生產廠家不斷研發新產品,生物源農藥登記數量穩步增長,都預示著這一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

數十億市場待「開墾」,國外領先企業重合作、併購

Research And Markets的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生物農藥市場價值約為31.5億美元,預計在2019-2024年間,其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4.1%。在所有地區中,預計南美市場的增長將最快,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6.4%。

其中,北美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約為41.6%。對綠色農業的關注,以及許多傳統產品因為重新登記或功能問題而被淘汰,促使市場尋求新產品的開發,這些因素都推動了該地區生物農藥市場的發展。目前,有很多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產品可以與傳統的化學農藥競爭,或者在功能上對其進行補充。

由於生物農藥的毒性通常比傳統農藥低,按照美國環境保護署的規定,生物農藥的登記比化學農藥所需數據更少,程序更簡單。因此,新的生物農藥往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可以登記,而化學農藥的平均登記時間超過三年。為了促進生物農藥的使用,發展中國家簡化了生物農藥登記的要求。此外,這些國家還為研發、生產生物農藥的企業提供資金。

一般來說,傳統生物農藥包括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昆蟲天敵和信息素。2022年,全球農用微生物製劑銷售額將從2017年的30.9億美元增至60.1億美元,微生物製劑對農業和環境的貢獻是此類產品銷量增長的主要原因。因為相比化學農藥,微生物製劑的靶標更專一。

雖然化學農藥或合成農藥是當前農業生產上防治病蟲害、保護作物的主要手段,但人類、動物和環境的健康問題推動著微生物農藥的發展。很多國家都在嚴厲管控進口農產品,特別注重農藥殘留量是否超標,對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上耕作方式的改變、現代農業技術的使用、對有機產品需求的增加以及政府的優惠政策,都促進了全球微生物農藥市場的發展,進一步使得農藥工業呈現出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

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微生物農藥市場。在美國,穀物和油籽的種植面積增加是微生物農藥使用量增長的主要原因。雖然微生物農藥在穀物上的使用量最多,但由於對相關產品的需求,其在油籽上的使用量增長率可能最大。在中國和印度等國,由於政府正在限制有害合成農藥的使用,微生物農藥的發展預計將出現高速增長。

對於微生物農藥市場來說,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僅是靠產品質量和營銷手段,戰略舉措對於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來說也很重要。推出新產品、合作和收購是農業領先公司採用的主要策略,以下是它們在微生物農藥市場的布局概況:

全球頭部化學及作物保護公司生物農藥布局一覽

數據來源:crunchbase,35鬥整理

中國微生物農藥登記情況:以芽孢桿菌產品為主

根據2017年11月1日開始施行的農藥登記資料要求,農藥按照來源可分為化學農藥、生物化學農藥、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其中微生物農藥是指以細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動物或基因修飾的微生物等活體為有效成分的農藥。

截止到2019年3月,我國微生物農藥共468個登記,涉及22種有效成分以及 205家生產企業。登記數量最多的前三大產品是蘇雲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蠟質芽孢桿菌,佔了總數的73%。

數據來源:中國農藥

蘇雲金(芽孢)桿菌(簡稱Bt)是一種昆蟲病原細菌。作為開發最早、最成功的微生物殺蟲劑,蘇雲金桿菌殺蟲劑已在農業、衛生殺蟲、森林害蟲防護等領域廣泛應用。蘇雲金桿菌產生的毒素對多種害蟲有特異的毒殺作用。它有很多變種,由於各變種所含蛋白晶體的結構不同,其毒力和適用的害蟲對象也不同。

在我國,蘇雲金桿菌產品的登記有200個左右,佔到生物殺蟲劑的95%以上,防治對象類別也很多。其全球商業化應用已有60多年的歷史,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安全的生物殺蟲劑。最初認為它僅對鱗翅目昆蟲有毒性,而對哺乳動物和非靶標生物無毒。但是,隨著對蘇雲金桿菌研究的深入,每年都有新的菌株和毒素被鑑定出來,其殺蟲譜越來越廣,安全性也受到極大質疑。

枯草芽孢桿菌可以在植物體表利用有害病原菌的分泌物進行繁殖,通過與病原菌競爭生存空間來達到防治病害的作用。在中國農作物生防體系中,枯草芽孢桿菌佔據的位置最高,登記的菌株種類也最多,達到60%以上,登記的作物有10種以上,能防治多種病害,比如白菜軟腐病、柑橘樹潰瘍病、水稻白葉枯病、菸草青枯病等。

蠟質芽孢桿菌屬低毒、低殘留、不汙染環境的微生物源殺菌劑,主要應用於防治土壤傳播的細菌性病害,如姜瘟病、茄子青枯病、辣椒青枯病等。它能通過體內的SOD酶,提高作物對病菌和逆境危害的清除能力,調節作物細胞微生境,維持細胞正常的生理代謝和生化反應,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加速其生長。

中國微生物農藥主要廠家:以技術創新為重點,科學防治病蟲害

我國微生物農藥的生產廠家主要是武漢科諾、武漢楚強、湖北康欣、江西天人、浦城綠安等。此外,2018年我國共取得11個新農藥的登記(共計22個產品),從農藥類別看,3個生物源農藥(其中有微生物農藥2個,生物化學農藥1個)佔新農藥的27%。兩個新登記的微生物農藥是武漢科諾公司的多粘類芽孢桿菌KN-03和揚州綠源公司的蘇雲·稻縱顆。

01武漢科諾

科諾公司創建於1999年,是一家主要以研發、生產和銷售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原藥及其製劑的高科技公司,具有自主進出口經營權。公司主要產品蘇雲金芽胞桿菌、井岡黴素、枯草芽胞桿菌廣泛應用於國內外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水體防治等領域。

多粘類芽孢桿菌KN-03是微生物殺菌劑,是從自然環境中分離得到的一種多粘類芽孢桿菌的發酵物。其有效成分生長在植物根部,在增殖過程中可分泌孢外多糖和抗菌物質多粘菌素,亦可通過位點競爭和誘導抗性等作用方式,保護植物免受病原體侵害。這種產品主要通過灌根或噴霧等方式有效防治植物細菌性和真菌性病害,如植物黃萎病、鷹嘴豆枯萎病、油菜腐爛病、黑松根腐病等。

02揚州綠源

綠源公司專業從事蘇雲金桿菌、球形芽孢桿菌、病原真菌、昆蟲病毒等生物殺蟲劑的研究應用,已研發出生物農藥系列、化學農藥系列、包衣劑系列等19個產品,是國內最早從事生物農藥研究開發的單位之一。

蘇雲·稻縱顆是微生物病毒類農藥, 主要成分為稻縱卷葉螟顆粒體病毒和蘇雲金桿菌,對稻縱卷葉螟具有較好防效。害蟲取食後,病毒在蟲體內大量繁殖,使害蟲染病致死,同時病毒還可在害蟲種群中傳播引發蟲瘟,有效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和危害。這種產品殺蟲譜廣、見效快、產品穩定,對環境和人畜安全,無殘留,適用於有機稻米。

03武漢楚強

楚強生物公司(武大綠洲子公司)是以昆蟲病毒新型生物農藥為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年產5000噸昆蟲病毒新型生物農藥產業化」項目。

公司擁有菜青蟲顆粒體病毒原藥和製劑、甜菜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原藥和製劑、茶尺蠖核型多角體病毒和製劑、松毛蟲質型多角體病毒原藥和製劑正式登記證。產品涵蓋水稻、蔬菜、茶葉、棉花、小麥、瓜果、中藥材、森林和城市衛生害蟲防治等多個領域。

菜青蟲顆粒體病毒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從染病死亡的菜青蟲體內提取而來的。加工的製劑對菜青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病毒進入害蟲體內後迅速大量複製,破壞害蟲的正常生理功能,導致害蟲染病而亡,病死蟲的屍體腐爛後又可釋放出新的病毒,感染其他健康蟲和下代蟲,在害蟲種群中引發「蟲瘟」。最終達到有效控制害蟲種群數量和危害的目的。

04湖北康欣

康欣生物公司源於國家生物農藥工程中心生產部(原Bt中心),擁有亞洲地區技術最先進的芽孢桿菌生產線。主要產品有: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土壤修復和水質改良菌劑等,廣泛應用於大田作物、林業飛防、草原、茶葉、蔬菜、城市園林、高爾夫球場、蚊蟲殺滅、水產養殖等。

公司專門針對森林害蟲防止特點開發了超低容量噴霧劑型——蘇雲金桿菌濃懸浮劑系列,其主要成分是蘇芸金桿菌庫斯塔克亞種(Btk)。該產品主要適用於大規模飛機噴霧防治,具有濃度高,成本低,很好的黏附性以及較長的藥效性等優點。

05江西天人生態

天人生態公司主要生產高效、環保的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近三年來,生產白僵菌、綠僵菌產品萬餘噸,防治面積近兩億畝次,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5000餘噸。天人生態是國內唯一擁有松材線蟲生物防治技術的企業,產品被列為 「國家林業緊急用藥」。公司構建了世界前五位的蟲生真菌菌種保藏庫(保存菌種4600多株,基本覆蓋農、林、草原主要害蟲),是我國第一個實現了真菌源生物農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大型企業。

金龜子綠僵菌製劑是一種真菌類微生物殺蟲劑,作用方式是金龜子綠僵菌接觸蟲體感染,分生孢子侵入蟲體內破壞其組織,使其致死。球孢白僵菌是一類真菌類微生物殺蟲劑,作用方式是球孢白僵菌接觸蟲體感染,孢子侵入蟲體內破壞其組織,使其致死。主要用於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棉花斜紋夜蛾等。

06福建綠安

綠安生物公司是農業部生物農藥定點廠,也是國家「863」計劃生物農藥定點中試基地。公司主產品殺蟲劑蘇雲金桿菌從1981年的Bt7216生產開始,從事生產研究已有30多年的歷史。為適應無公害果蔬,綠色食品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用不同的蘇雲金桿菌亞種開發和生產,現公司已有50000IU/mgBt原藥、32000IU/mg蘇WP等農藥登記證,對伊蚊、按蚊、庫蚊、瘧蚊等多種蚊幼蟲有較好的殺滅作用,能有效的控制成蚊密度、減少疾病的傳播。

2007年進行技術引進井岡黴素生產,填補公司殺菌劑的空白。現公司有60%井岡黴素A原藥、16%井岡黴素可溶粉、8%井岡黴素水劑、4%井岡黴素水劑四個農藥登記證。年產量折4%製劑約10000噸。

2018年在有效登記狀態的生物源農藥的有效成分有115個,產品4790個(不排除個別歷史遺留等問題的影響)。4年來,其有效成分的年均增長率為4.62%,產品的年均增長率為10.2%,尤其是2018年農用抗生素的登記數量同比2017年增長了34.8%

總的來看,我國生物農藥產品僅佔我國登記農藥總數的4%左右,無論是品種數量還是使用量都遠遠低於化學農藥。與國外市場生物農藥使用情況相比,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國的生物農藥使用量也大大超過中國。

近年來,生物農藥從全球範圍來看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且增速超過傳統的化學農藥。我國的生物農藥也已進入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登記品種和數量近年都有明顯增加,未來市場巨大。

相關焦點

  • 全球暢銷農藥及快速增長的重點品種
    關鍵詞:農藥  【編者按】應「2016江蘇農藥新產品新技術信息交流會」會務組的邀請,《農藥快訊》主編柏亞羅在會上作了題為「全球暢銷農藥及快速增長的重點品種」的報告。報告中,柏主編介紹了全球10個市場成長性好的產品類型,並對其中的10餘個重點產品進行了點評。
  • 微生物農業風頭勁,13家企業融資超20億美元,主要方向為農藥、肥料
    農藥、化肥價格的上漲,加上消費者對於有機產品和微生物農藥的關注都促進了微生物農業市場的增長。第二點是對可持續農業的需求。全球人口的增長、城市化的發展、耕地面積的減少,加上公眾對環境安全、食品安全的關注,使得作物產量必須增加,才能滿足糧食生產的需要。
  • 基礎化工行業專題:農藥行業深度研究與投資策略
    而當前中國的轉基因種植面積仍然較低,未來一旦中國政府完成 對多種轉基因作物的審查,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將有可能重複美國和 巴西快速增長的道路。 先正達集團成立,我國農藥行業逐步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2017 年之後, 六大巨頭先後進行了一系列超級併購,隨著併購整合逐步接近尾聲,我們 認為,未來全球農化行業市場將呈現三分天下的格局:美國(科迪華)、 歐洲(新拜耳、巴斯夫)、中國(先正達集團)。農藥企業做大做強取決 於把控前端創新藥研發和終端製劑市場。跨國公司發展壯大並不是依靠大 噸位的原藥,而是不斷研發新藥,同時布局終端製劑,即使在專利過期之 後,仍能通過渠道和品牌優勢佔據大部分市場。
  • 國金證券:乘轉基因政策之風 國內種業加速整合發展
    拜耳收購了孟山都;陶氏與杜邦合併,陶氏杜邦分離的農業業務部門科迪華於2019年6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收購先正達;巴斯夫完全接管了拜耳的種子業務。從市場份額來看,其中拜耳、科迪華處於領先位置,其銷售總額佔全球種子行業總銷售額的50%左右,先正達、巴斯夫分別佔比8%和5%。1.2三次併購潮重塑種業競爭格局拜耳+孟山都:強強聯手打造世界一流種業公司。
  • 跑馬圈地建工廠 漢騰汽車被指產能「大躍進」
    不過,與產能快速提升相比,漢騰汽車銷量則顯得相形見絀。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漢騰汽車實現6萬餘輛的銷售業績,今年1~5月累計銷量也僅為27709輛。實際銷量與規劃產能間的巨大反差也讓漢騰汽車陷入了圈地建廠、產能躍進的質疑。對此,漢騰汽車在發給記者的書面回覆中表示,二期項目計劃於今年8月份投產使用,產能將會大幅度提升,產品也會越來越多,可以更好地滿足市場及消費者的需求。
  • 2015年度全球農藥公司20強排行榜
    慧聰化工網訊:英國著名農化資訊商Agrow公布2015年度全球農藥公司二十強名單(Agrow Top 20),先正達、拜耳作物科學、巴斯夫列前三位。     2015年,在世界20強農藥公司中,絕大多數公司的美元計銷售額同比下滑;但如果按本國貨幣計,約一半的公司銷售額實現增長。
  • 10個擁有「重磅」潛質的農藥新品種
    一方面,這些品種已經展露出很強的市場增長潛力;另一方面,它們已經受到市場的高度聚焦。處於市場轉型期的國內公司也在密切關注這些重磅產品的市場動態,考察它們的產品性能,權衡將其作為「儲備品種」進行開發的內在價值。
  • 農藥工業發展形勢及農藥中間體的發展趨勢
    預計今後5年內,世界農藥銷售額的年均增長率為0.8%,殺菌劑會有所發展,除草劑稍有增長,殺蟲劑維持現有水平。農藥消費水平與經濟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北美、西歐和日本是世界主要的農藥消費市場。以2003年計,三者的農藥消費佔當年世界農藥總消費量的63%(以銷售額計),近年來,由於拉美國家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藥消費水平有了明顯的增長,已成為世界農藥的重要消費市場。
  • 先正達:創新,永無止境 福州植保會
    先正達植保市場產品線和計劃總監劉得先生介紹到,未來先正達將推出麥甜、美甜、傲亮、 傲朗迪等四大重磅新品 別樣呵護,從種子開始 隨著土地流轉和種植戶對種衣劑認識的加深,我國種衣劑市場在近些年出現了快速的增長
  • 農藥市場研究:長期享受產業鏈的利潤頂端的國外農藥巨頭
    全球農藥市場銷售額從2001年的298.9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627.02億美元,增幅為109.78%。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農產品價格走低、庫存水平趨高以及厄爾尼諾現象造成氣候異常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導致農藥市場需求疲弱,創下新世紀以來最大降幅。
  • 拜耳杜邦中國化工們開始斥巨資搶轉基因「種子」,小崔白忙活了...
    拜耳此次意圖收購孟山都顯然是為了大力加碼作物科學業務,動機主要有兩點:一、拜耳希望增強種子業務,以迎接未來潛力巨大的糧食供給市場。去年6月,拜耳已經完成了對印度種子企業SeedWorks的收購,幫助其提前布局印度這一人口巨大的糧食市場。而本次求購的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種子企業,無論在技術、產品和市場上都在世界上佔有絕對領先地位。
  • 2018年農藥行業發生的事件梳理(圖)
    此事件發生後,國內市場咪鮮胺原藥缺口急劇增大。  問責涉事企業和當地監管部門,說明中央抓「環保」動真碰硬的決心。輝豐公司環境汙染案被重罰,為業內其他企業敲響了警鐘。行業的繁榮穩定發展一定是建立在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上,尤其對於農化這樣的行業,違法的代價「太慘痛」。
  • 資本理性還是市場冷門,千億規模的康復行業開始「跑馬圈地」了?
    某基金投資分析師告訴記者,就康復醫院的形態而言,總體不適宜基金投資,從市場的反映來看,大的實業企業併購的情況較多,「套保、物業性質、醫保關係、管理人員流失都是隱患,對管理的要求比較高。」因此,風險投資機構會偏向輕資產運營或者創新型的民營康復服務機構。投資康復是不是「跑馬圈地」?
  • 永清水務與丹麥LiqTech成立公司 搶先布局高端無機膜市場
    2016年11月3日,湖南永清投資集團董事長劉正軍先生與世界領先的碳化矽膜技術供應商丹麥LiqTech International公司董事長阿爾多•皮特森先生(Aldo Peterson)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全面負責LiqTech膜技術在中國水務市場的經營以及推廣
  • 未來6年,全球生物傳感器(biosensor)市場將經歷快速增長,該市場...
    生物傳感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識別元件(包括酶、抗體、抗原、微生物、細胞、組織、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與適當的理化換能器(如氧電極、光敏管、場效應管、壓電晶體等等)及信號放大裝置構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統,具有接受器與轉換器的功能。目前,生物傳感器已廣泛應用於醫學檢測、食品毒性檢測、工業加工和監測、農業應用、環境汙染控制等方面。
  • 既不能放任跑馬圈地,也不能縱容惡意搶跑
    跑馬圈地與違規搶跑之間的界限在哪裡?對於這類問題,是否有約定俗成的規則?合理的解決方法是什麼?本期,我們邀請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李俠和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談談各自的看法。科學成果是否會多重獨立發現?
  • 全球十大殺蟲劑的市場與展望(上)
    十大殺蟲劑品種,主要由跨國公司所開發和經營,雖然有些品種多個公司同時在經營,但根據品種開發和經營現狀主要分為先正達公司和拜耳公司各3個品種,杜邦公司、道化學公司巴斯夫公司、富美實各佔1個品種。 十大殺蟲劑品種的銷售額、上市時間和主要經營公司情況見表1。
  • 月球上的「跑馬圈地」?美拉攏七國建立月球安全區,不只是要登月
    所以美國拉攏一些小夥伴,把它們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就這樣可以得到它們的支持,在月球開發中開展「跑馬圈地」的行為,實際上其中的一條「建立月球安全區」的條款就是類似地球上對某地宣示主權一樣,但是這些國家中又只有美國擁有登陸和開發月球的實力,因此真正能做到跑馬圈地並持續開發的只有美國。
  • 【特寫】孟山都:拜耳的現金牛還是滑鐵盧?
    圖源:德國商報前日,拜耳集團剛剛公布了一份不錯的財報。與去年同期相比,拜耳集團2019年一季度營收、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分別增長42.4%和11.4%。撇除因收購孟山都帶來的特殊項目,EBITDA增長44.6%,為41.88億歐元。讓鮑曼失去半數多股東支持的導火索只有一個:收購「毒」名昭著的孟山都。
  • 酒店消費市場大有可為,蝌蚪旅行已搶先布局
    目前,蝌蚪旅行已搶先布局這一細分市場,並實現長三角主要城市的全面覆蓋,成功進駐 30000 間酒店客房,在保護消費者隱私的前提下,也滿足了消費者「非計劃」購買的需求。鎖定細分市場,酒店成人用品消費仍是「藍海」如今,「談性色變」的時代已成過去,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願意「為性買單」。艾媒諮詢發布的報告稱, 2020 年中國成人用品規模將突破 23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