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決定為啥愛吃垃圾食品

2021-01-15 兩江新區網

2017年06月20日 11:34 新華網  閱讀量:

    雖然很多人都「狡辯」稱如果有機會,他們肯定會選菜單上健康食品,但觀察和研究表明,許多人都「打臉」了,人們更傾向於根據食物的口味做選擇。儘管我們被教育要選擇健康食品,自己也知道這有多重要,但通常情況下,哪種食物更高糖、高鹽、高脂肪,我們就更喜歡它。此外,遺傳、經驗和環境也影響著我們對食物的認知和消費選擇。

    據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資深研究員英格麗·阿比韋斯特指出,以澳大利亞為例,儘管多年來一直受到「薰陶」——不良飲食對健康有很大影響,但是澳大利亞人並沒有吃得更健康。澳大利亞人並不是頑固不化,研究人員也試圖讓健康飲食變得更美味,通過抓住人們的胃,來改善飲食習慣。

    怎麼嚼有影響

    為了檢驗食物的味道、口感以及在可控狀態下的消化問題,阿比韋斯特所在的膳食結構小組開發了一個食物咀嚼和消化的計算模型、一套用來測定基因位置(預測味道偏好)的工具,並測量了唾液中的蛋白質。

    一個人如何咀嚼食物、如何將其與唾液混合以及怎樣用舌頭擠壓食物對味道有很大的影響。「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體驗,直到最近仍很難測量和監控。阿比韋斯特所在的小組開發的模型基於真實的參與者吃不同食物時的數據來模擬飲食行為,展示了食物如何在嘴裡進行分解,以及糖和鹽等成分如何被運往我們的味覺受體。該小組還模擬了食物在胃中如何分解以及它在消化道中移動時的情況。

    該研究將有助於未來開發食物,可以與每個人的生理機能相匹配,不僅能將營養運送到理想的位置,還能控制消化速率。

    基因也起作用

    除了怎麼吃會影響我們吃的體驗,「出身」的不同(基因的差異)也會影響我們是否會喜歡特定的食物以及我們有多能吃。

    例如,某種與氣味有關特定基因是否存在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對雄烯酮敏感,這種分子會讓豬肉散發出一種令人不愉快的味道。具有這種特定基因的個體能夠通過聞氣味察覺到豬肉中的雄烯酮。據數據顯示,亞洲人中對雄烯酮敏感的人群比歐洲人要多許多。

    另有基因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愛吃「苦」還是避猶不及。例如一種化合物(6-n-propylthiouracil)通常存在於綠色蔬菜中,比如西蘭花,並導致了苦味兒的產生。那些有苦味受體基因(TAS2R38)的人能夠嘗出這種化合物,感覺或溫和或非常強烈。而沒有這種受體基因的人就嘗不出這種味道,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相比其他人更喜歡吃綠色蔬菜。其實,不是我們不愛吃綠色蔬菜,而是這種基因作祟,轉而投向了垃圾食品的懷抱。

    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正在開發的一種「基因工具包」,可以用來預測一個人是否會喜歡某種特定的食物。研究人員已經測試並驗證了一種用於檢測和評估食物中苦味強度的工具。他們從測試對象的唾液和臉頰細胞中採集了DNA,初步分析顯示,那些能夠嘗到苦味的人有苦味受體(TAS2R38),嘗不到的人則沒有這種受體。該測試也讓研究人員預測了哪些消費者是能吃苦的,而另一些則不行。該工具還將在亞洲和歐洲裔的人群中進行進一步的測試和驗證。

    唾液左右味道

    唾液為我們安全地吃東西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幫助,它能潤滑並將食物中的味覺分子運送到我們的味蕾。唾液中含有澱粉酶,將澱粉分解成糖。有些小孩子很「懂吃」,喜歡把麵包一直放在嘴裡,因為這樣能夠分解出更多的糖,讓麵包嘗起來更甜,雖說他們並不清楚這一原理。

    唾液中其他的酶作用於脂肪和蛋白質,並控制我們對食物的「認知」。每個人的唾液組成都各不相同,而且它整天都在變化,你吃什麼、做了什麼運動、你的情緒甚至外面是白天還是夜晚都能影響到它。

    蛋白質組學是對蛋白質特別是其結構和功能的大規模研究,也是種可以測量不同人唾液中蛋白質成分差異的方法。唾液中所含蛋白質和酶的種類及含量各不相同,我們口中食物的味道也隨之改變。生活在口腔中的細菌也產生了一定影響,細菌可以通過增加產生特殊味覺體驗的分子來改變食物的味道,每個人口腔中的細菌都有獨特的反應。

    阿比韋斯特認為,無論是基因、唾液還是人們咀嚼的方式,對個人食物偏好的研究有一天能夠引導食品製造商生產出好吃又健康的食物,讓人們在點菜時選擇健康食品。

    ■小連結

    甜食上癮?確有根據

    全球的吃貨都知道,甜點是裝在另一個胃裡的。如今無論是蛋糕、巧克力、餅乾、棒棒糖還是各種飲料,我們周圍充斥著各種令人愉悅的甜食。有些時候這些食物實在是太難抗拒了。僅在澳大利亞,每人平均就要消耗60克的蔗糖。而我國去年發布的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糖分不要超過50克。對於一些人來說,加糖會讓咖啡更美味;甜點是一天中的「精華」;而低糖的東西甚至會讓人「嫌棄」。那麼,這些人會不會對糖上癮呢?

    根據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的講師艾米·萊伊竭爾特的研究,糖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對大腦中犒賞系統——「中腦邊緣多巴胺系統」產生了強大的影響,這個系統中的神經元會釋放出神經遞質多巴胺。

    古柯鹼、安非他命和尼古丁等毒品和有毒物質會「劫持」這一系統。當系統被激活會產生強烈的獎勵感,從而導致渴求和上癮。因此,毒品和糖都能激活大腦中相同的犒賞系統,導致多巴胺的釋放。

    不過我們也不必驚慌,這種化學迴路之所以被自然獎賞和行為所激活,是由於這些行為本身對於物種延續就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吃美味的、高能量的食物以及社會互動等。激活該系統會想讓你再次執行該行為,因為它感覺很好。

    根據美國神經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物質使用障礙的判斷標準中列舉了成癮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其中包括渴望、儘管有消極後果仍繼續使用、試圖戒掉但不去控制、寬容和戒斷。雖然糖不是稀罕物,但是過度攝入會導致一些類似上癮的問題。所以,糖可能真會讓人上癮。雖然目前尚無確鑿的證據表明糖與人的成癮/戒斷系統有關,但是大鼠的研究證明了這種可能性。

    味覺地圖?無稽之談

    許多人都見過一張味覺地圖,這張看上去頗為專業的圖片將我們的舌頭整齊地分出了幾個區域,幾種味覺受體各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前面是甜味,兩邊是鹹味和酸味,後面是苦味。還有人用這一分區端出了一碗「心靈雞湯」,討論人生是「先甜後苦」還是「先苦後甜」。不過,這張研究味覺的圖確是錯誤的,它早已被研究化學感受的科學家揭穿了。

    事實是,品嘗甜味、鹹味、酸味和苦味的能力並沒有被分配到不同部位,接受這些味道的受體實際上是「混搭」分布在各處的。在舌頭的不同部位有兩種負責味知覺的腦神經:位於後部的舌咽神經以及位於前部的面神經的鼓索支。如果味覺限定於各自的區域,那麼鼓索神經受損的人將失去品嘗甜味的能力。然而一名外科醫生在1965年時發現,那些曾在醫療過程中鼓索神經受損的實驗者並沒有喪失味覺。1993年,來自佛羅裡達大學的林達·巴特舒克更是發現,當鼓索神經被麻醉後,實驗者不僅能夠感知到甜味,他們的甜味感知甚至更強烈。

    現代分子生物學也抨擊味覺地圖,過去的15年中,研究人員在認定了許多在味覺細胞中發現的受體蛋白,這些蛋白質對於檢測味覺分子至關重要。例如,所有我們認為是甜的的東西都可以激活相同的受體,而苦味則激活了完全不同的受體。不同於味覺地圖「先苦後甜」的定位,每一種類型的受體都能在口腔中任何味覺區域中找到。

 

相關焦點

  • 為啥駱駝愛吃帶刺的仙人掌?看著都疼,切開後知道了!
    為啥駱駝愛吃帶刺的仙人掌?看著都疼,切開後知道了!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在神奇的大自然界中,生活著多種多樣的動物,由於生存習性的不同,有些動物食肉,有些動物卻只對綠色植物感興趣,比如駱駝。為啥駱駝愛吃帶刺的仙人掌?看著都疼,切開後真相大白了!
  • 小時候最愛吃的跳跳糖,終於知道為啥會「跳」了,原來這麼簡單
    跳跳糖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零食,它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在舌頭上會跳動。小時候吃跳跳糖,嘴中跳躍起來就會變得很興奮,就像是變魔術一樣的。跳跳糖這種食物,它的特點就是「跳」,要不也不會那麼深受孩子的喜歡。跳跳糖的有趣之處,就是加了碳酸氣的趣味小糖果顆粒在舌頭上霹啪的作響。
  • 人工合成的美食,生活中很常見,年輕人愛吃,卻屬於「垃圾食品」
    在中國是一個傳統的美食國度,並且對於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來說,很多外國友人都是想像不到的,甚至都沒有吃過,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在平時常見的一些食材都能夠被人們當作是美食來食用,甚至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工合成美食也在生活中較常見,尤其是對於這幾種年輕人,雖然愛吃,但是卻屬於
  • 仙人掌刺那麼扎人,為啥駱駝愛吃?不扎嘴嗎?
    今天的話題是:仙人掌刺那麼扎人,為啥駱駝那麼愛吃?很多人家裡都會養上一盆仙人掌,這種植物不僅好養活,而且還有淨化空氣的功能。很多人都有過被刺扎住的經歷,但大家知道嗎?有一種動物卻把仙人掌當做食物吃。這種動物就是駱駝,它在沙漠裡行走並會把那裡的仙人掌當做美味一般吞下去。
  • 貓的舌頭有多可怕?鏡頭放大後,就明白為啥不怕魚刺了!
    貓的舌頭有多可怕?鏡頭放大60倍,就明白為啥不怕魚刺了!老虎是動物界中的王者,它們作為陸地上最強大的食肉動物,處在食物鏈頂端。作為貓科動物中的一員,老虎的舌頭上面有著很多倒刺,這些倒刺是非常鋒利的武器。
  • 《傳說之下》垃圾食品屬性是什麼 垃圾食品屬性介紹
    導 讀 垃圾食品作為《傳說之下》消耗品的一種,回復量是偏中上的,可以用來提升HP值。
  • 去西藏旅遊,為啥會有當地人對你吐舌頭?背後含義讓你高興
    去西藏旅遊,為啥會有當地人對你吐舌頭?背後含義讓你高興。在當今時代,人與人的交往非常重要,社交現已成為一般人與人的交往方式,根據場合的不同,根據場合的不同也會拘泥於社交性的方法,我們平時出去旅行的時候,當地人的習慣和禮儀也和我們不一樣。
  • 垃圾分類 | 食品罐頭屬於什麼垃圾?
    垃圾分類 | 食品罐頭屬於什麼垃圾?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食品罐頭盒
  • 為何老一輩吃著饅頭,卻指責我們吃的泡麵是垃圾食品?
    真的存在垃圾食品排行榜嗎?這個大概是流傳最久卻不為人知的謠言了吧?目前中國人普遍都曾被一份「世界衛生組織的垃圾食品」謠言洗過腦。同時本身老一輩國人就普遍熱愛澱粉和鹽。乍一看上去似乎沒什麼,但是看第7個,如果WHO能把罐頭食品列為「垃圾食品」,那可以說WHO是民科組成的了所以我們繼續研究這個所謂「世界衛生組織評出十大垃圾食品」是怎麼回事?
  • 漢堡=垃圾食品?純屬無稽之談
    提到漢堡,很多人首先都會給它冠上一個「垃圾食品」的標籤。何為垃圾食品?根據網上比較權威的定義,垃圾食品是指僅僅提供一些熱量,別無其它營養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過人體需要,變成多餘成分的食品。那麼漢堡究竟是不是垃圾食品呢?
  • 舌頭起泡是什麼原因 舌頭起水泡多是這些原因
    舌頭之上起水泡是苦惱很多人的問題,當出現這種情況時,不僅會損傷口腔健康,還會導致疼痛等情況,讓人十分難受,那麼在生活中舌頭起水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舌頭起水泡的原因,舌頭起水泡怎麼辦。舌頭起泡是什麼原因舌頭出現水泡,並不是什麼大病,但卻是一種十分煩人的事情,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水泡出現的原因。
  • 雪梨的街頭有很多不怕人的鳥,它們生存能力超強,吃垃圾食品也不影響健康......
    white ibis,學名白朱鷺。大家都叫它「垃圾鳥」,因為他們總是站在髒兮兮的垃圾桶上,翻找人類剩下的各種能吃的東西。但是這些看起來灰常適應城市生活,還喜歡吃垃圾食品的大鳥其實本來都是「鄉下鳥」...他們原本生活在新州西部的沼澤和溼地,但是卻從1970年後開始逐漸的從他們本來的棲息地向城市遷徙...為啥?
  • 為啥歐洲人更愛吃海魚?
    去歐洲旅遊會發現,我們愛吃的鯽魚鯿魚包頭魚,老外都是不入口的,一是不會吃,二是不愛吃,老外就沒有食用淡水魚的習慣。沒錯,他們只愛吃無骨大塊的魚肉。至於魚刺?鱈魚的那種是極限,不能再小,也不能再多了。
  • 【垃圾食品的科學】垃圾食品為什麼讓人慾罷不能?
    他們的地位由打擊對手、爭奪所謂的「胃袋份額」——他們把任何一家公司的品牌在競爭中搶到的消化空間佔有量叫做這個——的手腕所決定。業內人的警醒貝氏堡公司的一位總裁、55歲的詹姆斯•貝克(James Behnke)在各位CEO抵達後接待了他們。貝克和幾家其他食品公司的一些管理人員一起制訂了一份計劃,好讓他們的CEO意識到並開始解決美國日益加重的體重問題。
  • 世衛組織公布10大垃圾食品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食品被稱為「垃圾食品」,但大多數人卻離不開它們。最近,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了全球十大垃圾食品,稱這些食品是我們肥胖的罪魁禍首,也是造成健康問題的重大因素,號召大家遠離這些垃圾食品。對此,食品安全專家表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少吃這些垃圾食品,也可以用其他的健康食品來代替這些垃圾食品。
  • 拒絕垃圾食品,藝術家們也是豁出去了!
    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到的垃圾食品越來越多,健康備受威脅。攝影師James Ostrer製作了一些垃圾食品雕塑並拍攝出來。這些照片中的雕塑作品,大多被彩色糖果和冰淇淋包圍,就像一個個體弱多病的孩子。
  • 你的舌頭已經提醒你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的舌頭邊有明顯的齒痕。了解中醫知識的人就知道,這種舌象就是中醫的「齒痕舌」,有這樣的舌象就代表中焦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問題,有脾氣虛的情況。從中醫來說,五官中,口腔和舌頭與脾的關係最為密切,當我們出現脾胃功能失常,最先表現在外的就是舌象的異常。當脾氣虛弱,它升清陽和運化水溼的功能就不足,表現在舌頭上就會出現舌體的胖大。
  • 食品罐頭屬於什麼垃圾?
    食品罐頭盒(瓶)是什麼類垃圾? 可回收物。罐頭盒(瓶)一般為金屬製品或者玻璃製品,屬於廢金屬和廢玻璃一類,是適宜回收、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廢棄物,所以罐頭盒(瓶)屬於可回收物。
  • 都怪貓咪舌頭在作怪!
    不過,貓咪之所以嘴巴這麼挑剔,歸根結底還是源於貓咪舌頭功能太強大,今天我們就來揭秘一下貓咪粗糙的舌頭下隱藏的秘密。 貓咪舌頭的構造與人的不同,貓咪的舌頭上布滿像刷子似的「長刺」,千百個朝後倒的小隆起物是由像指甲一樣的物質構成。貓咪舌頭表面由黏膜覆蓋,黏膜覆蓋下的各類隆起物形成各類乳頭。其中有一條縱向淺溝,舌腔面及外側緣光滑,質地也很柔軟,沒有乳頭。 舌頭表面的乳頭可以分為三類:絲狀乳頭、菌狀乳頭和輪廓乳頭。
  • 明星馬蘇最愛吃的食品竟然是辣條,辣條危害太大,孩子得少吃!
    小編今天不談對錯,只向各位看官介紹一下很多人都愛吃的辣條,什麼是辣條,辣條的來源以及辣條的利弊:辣條(別名辣片、辣椒條,麻辣條,辣子條,豆腐皮)是一種零食,主要原料為小麥粉和辣椒,有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劑,目前尚無統一製作標準,市面上辣條廠家一般按照地標執行生產,執行標準一般為DB41/T51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