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郭肖】
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在經歷輿論幾番「博弈」後,已基本落下帷幕,那些對於其「沒有錢途」的擔憂在「人家可是北大呀」、「夢想不該用錢來衡量」等發問中幾近失聲。
然而,對於想深入了解事實的普通人來說,考古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專業?該專業學生們的現狀究竟如何?他們畢業之後又去了哪裡呢?對此,觀察者網採訪到了國內考古專業的三名大學生。
先來說說北大考古系,眾所周知,北大考古學是全國第一。
剛剛被保送到北大考古系讀研一的一名學生告訴觀察者網,自己選擇考古系的原因是比較喜歡歷史,從小愛看歷史故事,讀研也是考慮到自己的興趣。
前幾年,《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作品大火,曾引發過一段「考古熱」,在一些段子中,考古被形容成「科學盜墓」,對於這種說法,該同學直言,「盜墓是對寶貴文化遺產的破壞」。
那麼,考古系都學什麼呢?他介紹,考古系有非常多的研究方向,涉及到古代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他們會學習斷代考古(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考古、漢唐考古等等)、科技考古(植物考古、動物考古、體質人類學)等等。
專業課之外,大家往往會做一些田野調查、發掘等工作,這就涉及到實習的地方,北大考古系官網資料顯示,該校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窯、山東臨淄桐林、河南鄧州八裡崗、山西曲沃曲村、陝西扶風——岐山周原暨周公廟等遺址處,建有田野考古教學實習基地。
北大官網顯示,考古學院每年面向海內外招收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生約200餘人,截至2015年,學院培養出各類畢業生約2000餘人,他們活躍在全國各地文博單位的第一線,成為當地文物、考古、博物館事業的重要力量。
我們採訪的學生介紹,就他身邊的案例來說,畢業之後,大家工作的範圍確實主要是集中在研究所、高校、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不過,因為他還是研一,所以對以後就業的具體工資水準並沒有關注太多。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考古學為A類的僅有3所院校,西北大學位列第二。
依託西北地區,和如今比較知名的中亞考古隊,該校在教育、實習資源方面享有天然優勢。
正在該校就讀的一名同學告訴觀察者網,他是因為喜歡歷史學了考古,雖然上了大學發現,考古和原本自己理解的不一樣,「但的確幫助我們了解了古人,這是很強的吸引力,從民族感情來說,我們也希望做好中國考古,並且致力於走出去。」
然而,就業和待遇上的落差難免會讓人有點失落。他介紹,考古這行的工作並不是找不到,只是存在拿不拿得到編制、上升空間以及現有待遇的問題。
比如,雖然身在陝西,學校的實習機會也多,但是實習工資低:去工地本科一天50,研究生80,去掉夥食費,一天也拿不到多少。
而且,多年來,畢業生們的工資也沒有發生多大變化。
該同學介紹,他報考志願時就查過,陝西考古畢業生的工資大概是3000多,現在,他已經讀研究生了,工資還是這個水平。
雖然也有一些與考古相關的商業公司在對外招生,但對專業水平的要求並不高,所以這又變成了一個「誰都可以幹」的工作,對考古專業的就業沒有產生多少影響,「許多博物館有月薪三千多的那種崗位,如果家在本地,那就能省掉很多開支,可能勉強能過下去,但是我們這行經常是背井離鄉的,還就這點錢,就真的難了。」
「留下來做考古,沒有一點情懷就真的很難堅持。」
但該學生表示,自己還是會繼續走下去,「還是那種探索古代社會的成就感吧,就業的話,我看能不能再讀個博,起碼多了條進高校的選擇。」
此前,在湖南女生報考該專業後,有人擔心北大考古系不好就業。據人民政協報報導,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透露,其實僅從就業率方面來講,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因為考古專業的就業率幾乎是100%。
「田野考古、博物館、文化出版機構等都需要考古專業人才。我培養的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沒畢業就被『搶』走了,沒有找不到工作的。我今年培養的5名碩士,均已在杭州、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就業,都比較理想。」
賀雲翱坦言,我國高層次考古人才存在較大缺口,特別是博士全國都缺。他舉了個例子:多年前他培養的一位福建籍博士,竟然是該省某省級博物館第一個考古專業博士。目前,全國幾千所高校中擁有考古專業的高校僅二十幾所,而這些高校該專業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基本上100%能找到滿意工作,而且基本都進了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在報考專業時,每個人的考慮都不同,況且不少人也表示,當年報考專業時如果沒有專業人指導,好像也沒有把就業率看得那麼重。
來自復旦文博專業的一名學生表示,他當年報考志願問了家裡人,確實考慮到了現實問題,上海的文化產業在興起,畢業的時候會有需求量,不過,由於文博專業往年一直都是復旦壓線的分數,所以也有一些學生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才報考的。
然而學了這個專業之後,他才發現與想像中不太一樣,「考古專業學習的技能太有針對性了,只能去文博工作,再擴大一點,就是文化傳播。」
所以,他身邊很多朋友都轉行了,「其實也沒覺得工作和專業需要對口吧,比如我出來做了記者,文博的背景反而在應聘的時候幫了我很多忙。」
湖南考生鍾芳蓉在報考考古系被人質疑後,曾回答「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且受到樊錦詩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北大考古系回應,「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在我們的採訪中,幾個學生有人因為熱愛,即便工資低也堅持留下,也有人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別的愛好所以離開,其實仔細想想,這個現象不僅僅出現在考古專業,大概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經歷這樣的時刻。畢竟,在這個價值觀和利益多元化的時代,「錢」途並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