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爭議,該專業真的這麼沒前景嗎?

2021-01-21 騰訊網

【文/觀察者網 郭肖】

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在經歷輿論幾番「博弈」後,已基本落下帷幕,那些對於其「沒有錢途」的擔憂在「人家可是北大呀」、「夢想不該用錢來衡量」等發問中幾近失聲。

然而,對於想深入了解事實的普通人來說,考古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專業?該專業學生們的現狀究竟如何?他們畢業之後又去了哪裡呢?對此,觀察者網採訪到了國內考古專業的三名大學生。

先來說說北大考古系,眾所周知,北大考古學是全國第一。

剛剛被保送到北大考古系讀研一的一名學生告訴觀察者網,自己選擇考古系的原因是比較喜歡歷史,從小愛看歷史故事,讀研也是考慮到自己的興趣。

前幾年,《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作品大火,曾引發過一段「考古熱」,在一些段子中,考古被形容成「科學盜墓」,對於這種說法,該同學直言,「盜墓是對寶貴文化遺產的破壞」。

那麼,考古系都學什麼呢?他介紹,考古系有非常多的研究方向,涉及到古代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他們會學習斷代考古(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考古、漢唐考古等等)、科技考古(植物考古、動物考古、體質人類學)等等。

專業課之外,大家往往會做一些田野調查、發掘等工作,這就涉及到實習的地方,北大考古系官網資料顯示,該校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窯、山東臨淄桐林、河南鄧州八裡崗、山西曲沃曲村、陝西扶風——岐山周原暨周公廟等遺址處,建有田野考古教學實習基地。

北大官網顯示,考古學院每年面向海內外招收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學生約200餘人,截至2015年,學院培養出各類畢業生約2000餘人,他們活躍在全國各地文博單位的第一線,成為當地文物、考古、博物館事業的重要力量。

我們採訪的學生介紹,就他身邊的案例來說,畢業之後,大家工作的範圍確實主要是集中在研究所、高校、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不過,因為他還是研一,所以對以後就業的具體工資水準並沒有關注太多。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考古學為A類的僅有3所院校,西北大學位列第二。

依託西北地區,和如今比較知名的中亞考古隊,該校在教育、實習資源方面享有天然優勢。

正在該校就讀的一名同學告訴觀察者網,他是因為喜歡歷史學了考古,雖然上了大學發現,考古和原本自己理解的不一樣,「但的確幫助我們了解了古人,這是很強的吸引力,從民族感情來說,我們也希望做好中國考古,並且致力於走出去。」

然而,就業和待遇上的落差難免會讓人有點失落。他介紹,考古這行的工作並不是找不到,只是存在拿不拿得到編制、上升空間以及現有待遇的問題。

比如,雖然身在陝西,學校的實習機會也多,但是實習工資低:去工地本科一天50,研究生80,去掉夥食費,一天也拿不到多少。

而且,多年來,畢業生們的工資也沒有發生多大變化。

該同學介紹,他報考志願時就查過,陝西考古畢業生的工資大概是3000多,現在,他已經讀研究生了,工資還是這個水平。

雖然也有一些與考古相關的商業公司在對外招生,但對專業水平的要求並不高,所以這又變成了一個「誰都可以幹」的工作,對考古專業的就業沒有產生多少影響,「許多博物館有月薪三千多的那種崗位,如果家在本地,那就能省掉很多開支,可能勉強能過下去,但是我們這行經常是背井離鄉的,還就這點錢,就真的難了。」

「留下來做考古,沒有一點情懷就真的很難堅持。」

但該學生表示,自己還是會繼續走下去,「還是那種探索古代社會的成就感吧,就業的話,我看能不能再讀個博,起碼多了條進高校的選擇。」

此前,在湖南女生報考該專業後,有人擔心北大考古系不好就業。據人民政協報報導,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透露,其實僅從就業率方面來講,大家完全不用擔心,因為考古專業的就業率幾乎是100%。

「田野考古、博物館、文化出版機構等都需要考古專業人才。我培養的學生,特別是研究生,沒畢業就被『搶』走了,沒有找不到工作的。我今年培養的5名碩士,均已在杭州、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就業,都比較理想。」

賀雲翱坦言,我國高層次考古人才存在較大缺口,特別是博士全國都缺。他舉了個例子:多年前他培養的一位福建籍博士,竟然是該省某省級博物館第一個考古專業博士。目前,全國幾千所高校中擁有考古專業的高校僅二十幾所,而這些高校該專業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基本上100%能找到滿意工作,而且基本都進了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在報考專業時,每個人的考慮都不同,況且不少人也表示,當年報考專業時如果沒有專業人指導,好像也沒有把就業率看得那麼重。

來自復旦文博專業的一名學生表示,他當年報考志願問了家裡人,確實考慮到了現實問題,上海的文化產業在興起,畢業的時候會有需求量,不過,由於文博專業往年一直都是復旦壓線的分數,所以也有一些學生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才報考的。

然而學了這個專業之後,他才發現與想像中不太一樣,「考古專業學習的技能太有針對性了,只能去文博工作,再擴大一點,就是文化傳播。」

所以,他身邊很多朋友都轉行了,「其實也沒覺得工作和專業需要對口吧,比如我出來做了記者,文博的背景反而在應聘的時候幫了我很多忙。」

湖南考生鍾芳蓉在報考考古系被人質疑後,曾回答「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且受到樊錦詩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北大考古系回應,「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在我們的採訪中,幾個學生有人因為熱愛,即便工資低也堅持留下,也有人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別的愛好所以離開,其實仔細想想,這個現象不僅僅出現在考古專業,大概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經歷這樣的時刻。畢竟,在這個價值觀和利益多元化的時代,「錢」途並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專業被指沒「錢」途?這些大佬出手罩她!
    本文轉自【江蘇新聞】;今年高考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 考出676分的好成績 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 鍾芳蓉成了「全村的驕傲」 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 鍾芳蓉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希望未來做考古研究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專業
  •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北大古生物學薛逸凡,卻轉行計算機了
    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北大古生物學薛逸凡,卻轉行計算機了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今年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系,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有網友為她感到高興,考上了最好的大學,而且還去了感興趣的專業,值得高興!也有很多人為鍾芳蓉感到惋惜,雖然是北大考古系,但畢竟還是考古系,這個專業太冷門了,沒錢途!
  • 報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樊錦詩給她回信了
    報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樊錦詩給她回信了 2020-08-04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這位年入8億的第一畫家也送女兒去了這個系
    近日,留守女孩報名北大考古系,網友們炸開了鍋:「計算機少年年薪201萬,北大高分女生卻去學考古?」「為什麼不學金融?」留守女生報名北大考古系北大則出面表示:「願你找到畢生所愛。」你怕不是對考古系有什麼誤解?考古系擁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它揭開了全人類的存在之謎。
  • 還記得報考北大考古的女生嗎?如今成團寵,收考古圈50斤重禮物
    說起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這個女孩子,可能很多人看新聞或者刷視頻的時候都看到過,之前因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沒「錢」途等標籤就廣受關注,如今又收到考古圈多份禮物,名副其實的「團寵」,拆禮物拆到手軟,也讓網友著實羨慕了一把,網友也戲稱「像極了郭襄過生日」,也有網友比喻「像極了波特先生開學時的樣子
  • 湖南女孩以676高分選北大考古專業引熱議 多地考古機構送上大禮包
    近日,湖南一留守女孩鍾芳蓉的故事引發了網友熱議,這名高考取得676分好成績的女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打算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得知女孩的選擇後,31日,國內多家考古機構和考古專家組團宣布為鍾芳蓉捐贈考古圖書、文創產品的大禮包。截至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發稿時,已有8家考古機構或專家宣布加入捐贈。
  • 來看報考北大考古女生「開箱」
    來看報考北大考古女生「開箱」 8月20日下午 一個「開箱」視頻火了 報考北大考古學專業的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
  • 留守女生報考北大成考古界「團寵」,網友不用替她「擔心」了
    近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考出676分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為她慶祝部分高校招生老師也相繼上門為其進行報考志願諮詢鍾芳蓉在微博上發文稱:「我從小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面對女兒的這一選擇,鍾芳蓉的父親坦言:「報考後我也擔心。」
  • 湖南高考676分女孩選擇北大考古引熱議: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01近日,一個叫鍾芳蓉的女孩「火」了,燃起這把「火」的原因是她以湖南文科第四名的高分卻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當高考成績出來時,學校的校長帶著50多名老師連夜到村裡報喜,隨之而來的是,北大、清華招生辦老師直接上門「搶人」,而鍾芳蓉最終選擇了北大考古專業。
  • 半個考古圈送上50斤重豪華大禮包!北大考古女生「開箱」
    報北大考古女生收到50斤禮物,這對她來說有什麼意義?湖南的一個留守女生,因為報考了北京考古專業,也是引發了各大考古圈的關注,她以676分的成績報考了北大考古專業,從而收到了九家考古,所以及博物館寄來的禮物,這幾個包裹將近50斤,也是堆滿了她的桌子,首先這些東西對於她來說是對她完成高中學業的一種肯定,同時也是讚揚了她這種對考古的熱愛,畢竟現在人們都喜歡報一些熱門專業,比如說醫學以及製造業,從而能夠進入好公司,然後有著較高的收入,但是她卻忠於自己的愛好
  • 考古專業太冷門?北大這個專業8年六代單傳,1人請假全系放假
    每逢報考時節,各專業同學就會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夠得到畢業生的青睞。就在今年,成功被北大錄取,並報名「爆冷」考古系的女孩鍾芳榮,一度登上熱搜榜單,成為大家議論的中心。 其實比起考古,北大還有一個專業更為冷門,那就是古生物學專業。
  • 北大考古女生收到50斤禮物:郭襄過生日啦!
    還記得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的熱議嗎?不少網友質疑學考古沒「錢」途,但更多網友力挺女孩追求自己的夢想,更是惹得整個考古圈紛紛送上大禮,網友戲稱仿佛是大宗派在團寵新入門的小師妹。
  • 現場體驗開箱快樂,報北大考古專業女生的禮物到了,有近50斤重
    今年高考,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鍾芳蓉在網上火了。原因是,高考出分那天,因為鍾芳蓉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績,位列湖南省文科第四名,所以整個村子為其燃起了煙花爆竹,鍾芳蓉儼然成為了全村人的驕傲。而其高中校長,更是為其連夜驅車率領50多名老師至村中賀喜。
  • 北大最冷門的一個專業,曾經沒有前景,如今沒畢業就十分搶手
    但是這座學校裡面有一個專業只有一個學生,而且這個專業還曾經被取消過,這個專業就是古生物專業。在當時很多學校都有設立這個專業,但是後來因為培養難度大而且就業前景也不是十分好所以就取消了這個專業。在1998年的時候,北大的考古專業也曾經取消了這門課程,直到2008年的時候才重新的設立。我們都知道這個專業和歷史考古有關係,在當時的年代我們對於歷史的研究還沒有那麼的重視,而是將重心放在了經濟的發展上面,所以才會導致這個專業沒有就業前景,國家也沒有對這方面的人才進行培養。
  • 90後海歸女孩歸隱深山養鸚鵡,她比北大考古系鍾芳蓉更任性!
    前陣子湖南耒陽姑娘鍾芳榮,填報志願選擇了北大考古系。因為自幼是留守兒童,家境普通,很多網友對她的選擇「冷嘲熱諷」,覺得貧窮女孩一味追夢不切實際,應該先考慮掙錢養家,再考慮興趣愛好。特別是那句「好不容易上了北大為什麼不選個熱門的行業」的質疑,仿佛鐘芳榮這個農村姑娘目光太短淺。然而,他們不懂鍾芳榮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她熱愛歷史,以「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為偶像,對金錢看得很淡。就像網友反駁的那樣:我考這麼高的分數,不就是為了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專業嗎?
  • 視頻丨 湖南女孩報考北大考古,三門峽考古研究所送出壓箱底「寶物」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閭斌 實習生 史雪琴 近日,中國考古圈上了熱搜,湖南女孩鍾芳蓉以676分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網友擔心考古太冷門找不到工作,不想她卻在微博上獲得各省考古大咖們的支持,並爭相送禮物並鼓勵。其中,便有一份來自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祝福。
  • 北大2010級古生物專業獨苗,十年後搞起了AI
    *來源:量子位(ID:QbitAI),作者蕭簫、魚羊、發自、凹非寺 高考全省文科第四名,毅然選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
  • 報考北大考古的湖南女孩,收到9個單位50斤禮物,為何不愛熱鬧
    說到這裡,我想到以676分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湖南女孩鍾芳蓉。消息一出,不光是考古界為之狂歡,整個社會也頓時熱鬧起來。這就是「太熱鬧了」。當然,這種熱鬧應該不是鍾芳蓉喜歡的。這種熱鬧,是來自外界的喧譁。因為鍾芳蓉報的專業是發自內心的喜愛,而不是為了炒作,不是作秀。她不需要炒作!在狂躁一時之後,鍾芳蓉不再接受記者的採訪,不願意拋頭露面。
  • 從武亦姝到鍾芳蓉,觸動我們的不是高考狀元,而是「鄰家女孩」
    這幾天,一位此前默默無聞的湖南女生鍾芳蓉選擇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成為媒體熱炒的對象,這位來自一所縣級民辦中學、以676分的高分位列湖南文科第四名的鐘同學,雖然不是狀元,其「待遇」卻遠遠超過了各省份的文理科狀元,更被網友把她和江蘇的文科第一白湘菱比較。
  • 2010級北大古生物專業「獨苗」,十年後竟搞起了AI……
    作者:簫簫、魚羊來源:量子位高考全省文科第四名,毅然選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如今已經正式到北大報到。但關於「冷門專業值不值得報」的熱議,卻仍在繼續。熱議之中,鍾芳蓉的另一位北大學姐,也再次「回到」網友們的視線——其實,因為冷門專業上熱搜,鍾芳蓉不是第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