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由武漢封城升級為各省啟動一級響應,疫情標語從城市出現到鄉村,交通管制從一省傳到到各省。一時之間,這個年的節奏讓所有人放慢了腳步宅在家裡。朋友圈分享著躺床上啥也不幹就是為社會做貢獻,萬人空巷原來不只是成語,居然可以看到現實版的排練。
第一波恐懼,年輕人、大驚小怪?
最令人恐懼的是武漢封城的時候,未知籠罩了一切。不知道沒有確診的有多少,不知道傳染性有多強,不知道致死率有多高。在初期我們搜集各種數據、消息,但是知道了一點卻發現不知道的有一面,恐懼開始蔓延。
年輕人是最先恐懼的群體,因為先知道先關注。那個時候各種勸解長輩戴口罩、減少戶外活動的的分享在群裡傳播。而長輩的生活卻波瀾不驚,彼時年輕人的疑惑是到底長輩們是無知者無畏還是閱盡滄桑後更達觀。
第二波恐懼,長輩們、過度恐慌?
長輩的群消息開始滿天飛標誌著第二波恐懼的開始。這個時候幾乎各省都有了確診病例,關於武漢封城後醫療資源的不足甚至防護服口罩無法供應、除夕醫護人員吃泡麵等消息開始持續在群裡發酵,長輩群開始騷動。恐慌情緒開始蔓延,在家的年輕人開始注意到各種防病中藥湯擺在了桌頭。面對長輩不停的絮叨和新的治癒者的出現,我們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些過度恐慌?
第一波理性和平靜
在長輩們開始焦慮的時候,年輕人開始趨於理性。從病毒傳播的速度和確診、疑似的數據看,未統計出的感染者的數量可能已經很大了。但從死亡人數和人群分布以及普通流感的數據對比看,這次的病毒與普通流感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新的自愈和治癒的病例在不斷出現,各種新的經自愈個體驗證的藥方不斷出現,信心隨著這些數據在不斷增長。
年輕人逐漸因數據、理性而平靜下來。但長輩們的焦慮卻在上升和蔓延。對於病毒、致死率、傳播速度、封城、解放軍這些詞彙,長輩們感到緊張害怕因為這些詞語對情感的衝擊力的確很強,年輕人趨於平靜是因為透過這些名詞看到了數據、方案和行動。
第二波理性和平靜很快會出現
少知而迷,無知而亂。信息的公開和進展會形成數據,對數據的理性分析會堅定信心。我們的思想在進化,恐慌在初期會出現,但很快就會被理性所控制,理性相信數據的規律。
此刻,蔓延的不是病毒,而是恐慌。當我們能意識到恐慌可以結束的時候,這場疫情其實也就結束了。真正恐懼的是恐懼本身,這句名言太玄學,但加上科學理性的精神和方法,在經歷了再回去品味一下,確實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