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雨林,如今的冰天雪地,究竟經歷了什麼讓它有如此大的變化

2021-01-15 娛樂我大咖

研究人員對南極的土壤樣本進行了梳理,發現有證據表明,將近9000萬年前,南極洲西部有一片浩瀚的雨林,首次窺見了地球最南端地區的史前氣候。

研究人員認為,南極土壤樣本中發現的古植物遺骸證實,9000萬年前,地球最南端的大陸上有一片廣闊而溫暖的雨林。(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約翰克蘭奇提供)

在南極考察中,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德國赫爾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地球科學家研究了該大陸核心地區的沉積物樣品,以了解其氣候歷史。

沉積物的核心是古老的植物花粉、孢子和稠密的根系,原始保存了白堊紀森林土壤中的元素。

研究人員認為,根據周三發表在該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仍然認為,九千萬年前地球最南端的大陸上有一片沼澤地和溫暖的熱帶雨林。

研究的合著者倫敦帝國學院的Tina van de Flierdt在一份聲明中說:「保存這片有9000萬年歷史的森林是非同尋常的,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它所揭示的世界。即使在暗月,沼澤溫帶雨林可以在接近南極的增長,呈現出溫暖的氣候比我們預期。」

研究的第一作者johann klages補充說,這些核心樣本是2017年2月在南極洲西部的阿蒙森海使用不萊梅大學的海底鑽機MARUM-MeBo70採集的。

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的Klages說:「在最初的船載評估中,沉積物層的不尋常顏色很快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它顯然不同於上面的層。」「此外,第一次分析顯示,在洋底以下27至30米(88至98英尺)的深度處,我們發現了一層最初形成於陸地上的層,而不是在海洋中形成的層。」

根據研究作者Ulrich Salzmann,諾森布裡亞大學的古生態學家Ulrich Salzmann說,X射線斷層掃描揭示了在南極高緯度地區發現的密集的根系網絡和開花植物的第一批殘留物。

薩爾茲曼說:「大量的植物遺蹟表明,93至8300萬年前,南極洲西部海岸是溫帶雨林生長的沼澤地帶--類似於紐西蘭南島上仍然可以找到的森林。」

該研究稱,熱帶雨林的氣候--對南極來說相當溫暖--很可能是由於沒有南極冰蓋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高於先前預測的氣候模型所致。

「在我們的研究之前,一般的假設是白堊紀的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約為1,000 ppm,」研究的合著者GerritLohmann說。「但在發展我們可以基於網絡模型的實驗中,它需要不同濃度達到1,120到1,680 ppm,才能真正達到自己當時南極的平均溫度。」

在白堊紀中期,在1.15億至8000萬年前,恐龍在地球上漫遊,也是過去1.4億年來最溫暖的時期,海面溫度高達華氏95度。

但該地區也經歷了一個為期四個月的年度極地之夜,沒有任何生命維持的陽光接觸到地表,這使得研究人員不得不思考核心樣本中的植物如何才能茁壯成長。

「為了更好地了解白堊紀最溫暖階段的氣候狀況,我們首先評估了植物現代後代生活的氣候條件,」Klages說。

利用土壤樣品中的地球化學溫度和降水指標,研究人員重建了史前雨林的氣候。

研究稱,新的氣候模式確定,白堊紀南極的平均氣溫比德國今天的平均氣溫高出大約兩度,降雨量與威爾斯當代的平均水平相當。

研究合著者不萊梅大學(University Of Bremen)的託爾斯滕比克特(Torsten Bickert)表示,雨林的存在依賴於研究中發現的關鍵氣候因素:南極沒有巨大的冰原。南極是一個覆蓋著茂密植被和高水平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大陸。

「我們現在知道白堊紀可能會連續四個月沒有陽光,」比克特說。但由於二氧化碳濃度太高,南極周圍的氣候仍然溫和,沒有冰團。

對研究人員來說,剩下的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如何如此劇烈地冷卻,從而使南極冰原再次形成。

相關焦點

  • 亞馬遜雨林到底有多恐怖?全球變暖後,它反而會長得更好!
    ,儘管雨林在更遙遠的未來也將難以承受全球變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亞馬遜雨林的自我調節能力遠超人類的想像,它絕對要比人類堅持得更久一些! 也許這是一個壞消息,但這個壞消息在地質史上已經不止一次告訴我們,曾經地球上經歷過一個非常溫暖的時期,當時連南極都有溫帶雨林!
  • 南極發現遠古溫帶雨林,全球氣候變暖,這片雨林能否重生?
    作者:臉哥南北極作為地球的兩端,一直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常年的低溫使得這些地方幾乎寸草不生,然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這片冰雪之地曾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溫帶雨林。鳥語花香,恐龍奔走,是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家園。
  • 恐龍時代的溫室效應,南極出現了溫帶雨林
    德國的地質學家Johann Klages在發表於《自然》雜誌裡的一篇論文中說,他們發現了一個沉積層,驚奇的的發現在9000萬年前,當恐龍在朝鮮半島南海岸漫遊時,南極洲正被溫帶雨林覆蓋,而不是冰天雪地。南極82度,距南極900公裡的南極雨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成了一個謎。在這種緯度下,南極冬季將持續長達四個月的夜晚。研究人員對沉積物進行了詳細分析,發現當時南極西部的年平均溫度為12度,夏季則上升到19度。研究人員說:「河流和沼澤的水溫已經上升到20度,年平均降水量為2464毫米。」
  • 7億年前,金星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變成如今這般模樣!
    7億年前,金星究竟經歷了什麼?才變成如今這般模樣!若說到太陽系內科學家最為感興趣的一顆星球的話,毫無疑問這顆星球肯定是火星,這是因為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在未來,是很有機會移民到火星上生存的,哪怕現如今的火星環境還和我們地球環境相差甚遠,但是科學家卻很有信心將火星改造成一顆不輸給地球環境的星球。
  • 地球上曾經最大「天眼」,如今變成了「垃圾場」,它經歷了什麼?
    人類通過天文望遠鏡和「天眼」觀測宇宙變化,2016年後我國成功建造天眼,天眼的問世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宇宙,目前中國「天眼」仍然飽受大家爭議,自從中國天眼後代替了美國原本天眼,成為了探索宇宙的「功勞者」,現如今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已經變成了一個廢棄「垃圾場」,這究竟是什麼情況呢?
  • 他們經歷了什麼,反差如此的大,盤點那些顏值變化讓人驚嘆的明星
    平常都有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你覺得曾經長得醜的在長大之後,或許會來一個180度華麗轉身。有許多明星在小的時候被人罵醜,現在你卻成為了他們的粉絲。而且還是他們在後面不停奔跑的粉絲,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長江7號當中給周星馳做配的那個小孩。
  • 亞馬遜雨林一把火連燒21天,政府不聞不問!這是全人類最慘痛的一幕……
    曾經的動植物王國,如今橫屍遍野……亞馬遜雨林橫穿了南美的9個國家,其中巴西擁有它的60%。有人說,亞馬遜雨林是巴西的搖錢樹。格陵蘭島的冰川每天都有120億噸冰融化流入海裡,創下單日融化的最高紀錄。原本冰天雪地的北極圈,竟然罕見地出現了32°高溫。
  • 曾經撒哈拉地區有水源、有動物,後來經歷了什麼?變成如今的沙漠
    沙漠裡的沙子有多少呢?沙漠裡的沙子有多深呢?如果把沙子全部都移走沙漠下面還有什麼東西呢?這些問題看上去就是一些沒有答案,很不講道理的問題,但事實上這些問題是非常有趣的。我們曾經都接觸過一個詞叫沙漠化,意思就是沙漠以前可能並不是沙漠,而是由其他地方變成沙漠的,那麼撒哈拉大沙漠地下又是什麼東西呢?撒哈拉大沙漠幾乎佔據了整個北非。
  • 噩耗:科學家發現,全球變暖讓人類走投無路,但雨林會長得更好!
    雨季時亞馬遜地區衛星遙感結果當然這全球變暖也不可能無限制增加,到達一定閾值後,雨林的光合作用會走過峰值然後下降,儘管雨林在更遙遠的未來也將難以承受全球變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亞馬遜雨林的自我調節能力遠超人類的想像,它絕對要比人類堅持得更久一些!全球變暖,唯一的輸家可能只有人類!
  • 亞馬遜雨林被稱為「人類禁區」,它藏著什麼?看後誰還敢去!
    亞馬遜雨林被稱為「人類禁區」,它藏著什麼?看後誰還敢去!每個人都渴望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無論珠穆朗瑪峰還是崑崙山,它們都被冠以神秘的色彩,吸引著無數探險家前去旅遊,它們一路行走,一路成長,收穫不少信息。
  • 數百萬年前,南極洲還是一個溫帶雨林
    南極洲溫帶雨林想像圖 9000萬年前,南極洲遍布溫帶雨林,即使在冬季漫長的極夜中也是如此 如今冰雪覆蓋的南極洲似乎不可能不是這樣,為了更多地了解這塊冰凍大陸,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從地下近100英尺處獲得的沉積物樣本。 這個團隊使用了一個來自德國不萊梅大學的海底鑽探器,當時他們正在北極星號研究船上進行一次海底鑽探,他們驚奇地發現他們的樣本中含有來自西南極大陸架的泥巖中保存下來的化石根、花粉和孢子。
  • 火星曾經和地球一樣,如今卻變得荒涼,40億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
    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的火星的,一直是人類探索的熱點,火星直徑是6770千米,約為地球直徑的53%,其表面積差不多有15個中國那麼大。但如今,我們觀測到的火星十分乾旱,早已不見曾經的溼潤景象,只剩下遍布的火山、無垠的沙漠以及幽深而乾燥的裂谷,因為火星的大氣層太冷太薄不能維持住水分,液態水無法穩定地存在於火星表面。這是一個大氣稀薄、冷熱交替比地球更極端的世界。那麼火星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原因就是火星的磁場消失了。
  • 地球環境又有新變化!南極大陸發現溫帶雨林,人類快停手吧!
    由於在這幾年來地球環境的變化實在是超乎人們的想像的,連南極的氣溫都已經突破了20攝氏度,這些跡象都讓科學家感到一籌莫展。如今科學家又發現地球環境出現了新變化,據了解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了9000萬年前的雨林痕跡。
  • 天空飄著的神秘飛行物,究竟是什麼?目擊者訴說真實經歷!
    目擊者訴說真實經歷!長期以來科學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既然宇宙如此浩瀚,按道理來說,不可能只有地球才會孕育生命,或許有很多星球上也孕育其他生命,人類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那為什麼迄今為止都沒有找到其他生命體的存在呢?這個問題困擾科學家多年,至今無解。為了尋找外星文明,科學家展開全面的探索,可惜一直沒有找到結果,但科學家始終沒有放棄。
  • 亞馬遜雨林大火後,現在怎麼樣了?科學家:有可能50年內消失
    亞馬遜熱帶雨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它對涵養水源和維持大氣層氣體平衡有關鍵性的作用。然而,一場歷史罕見的大火竟然發生在亞馬遜雨林,這不得不讓大家捏了一把汗。那麼現如今,亞馬遜雨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可喜的是,科學家發現去年被大火燒毀的雨林,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已經有了復甦的跡象,許多綠色植物恢復了生長,生態系統也在重建當中,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 曾經的「世界天眼」如今變成垃圾場,雜草叢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也正是這樣,才有了很多新的發明。 比如天文望遠鏡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產品,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有這麼一個大型的探測儀器,它在曾經那個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時代
  • 關於巴西雨林大火,說點什麼
    看到我曾經工作生活近六年的國家變成如此怪物,曾經遊覽過的亞馬遜雨林竟被火魔如此肆虐,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說巴西犯下反人類罪行都不為過。 然而,今時今日,有一句老話永遠不過時:你可以在一段時間裡欺騙所有人,或者在所有時間裡欺騙一部分人,但你永遠不可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人。
  • 2020年亞馬遜雨林現破紀錄野火,一天1000場,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如此之多的野火對全球環境有什麼影響呢?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可怕的信號,擔心亞馬遜熱帶雨林面積會快速減少,全球生態系統可能會因此而崩潰。野火對地球環境有什麼影響2020年年初的澳大利亞野火,大家應該聽說了,無論是對野生動物還是對野生植物,影響都非常大的,實際上影響遠不止這些,我們就以澳大利亞野火為例。
  • 綠色天堂亞馬遜雨林,實則是人類禁區,它到底有多恐怖?
    引言:很多地方都是十分迷人的,同時它也是非常危險的。經常會在電視劇中或者是歌詞中,聽到這樣的一句話,越危險的越迷人。如果可以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那麼可能不會遇到什麼危險,但是如果對任何事物都是十分好奇,那麼可能危險就是時刻在你身邊。
  • 9000萬年前,南極附近竟有一片溫帶雨林
    能夠發現保存了如此多完好細節的古老森林本就已是一件令人驚嘆的事,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它還揭示了一個比之前以為的要溫暖得多的南極世界。○ 在8.3千萬年前到9.2千萬年前,在距離南極900公裡以內的一片溫帶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