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發現遠古溫帶雨林,全球氣候變暖,這片雨林能否重生?
作者:臉哥南北極作為地球的兩端,一直處在冰天雪地之中。常年的低溫使得這些地方幾乎寸草不生,然而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在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這片冰雪之地曾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溫帶雨林。鳥語花香,恐龍奔走,是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家園。
-
南極大陸突現溫帶雨林!全球矚目:地球穿越回了9000萬年前?
文/行走天涯南極大陸突現溫帶雨林!全球矚目:地球穿越回了9000萬年前?南極和北極地區就像是地球上的溫度計一樣。時刻監視著地球上的一舉一動,因此很多科學家也非常的關注南極和北極。一旦南極地區氣溫顯著上升,就意味著全球氣溫肯定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美國最權威的自然雜誌報導,研究小組進入到南極洲西部地區的松島冰川時,就從土壤中提取了一部分的沉積物,並帶回到了研究中心,研究的數據成果讓科學家們非常的震驚。這是因為ct結果顯示南極大陸竟然出現了具備開花可能性的植物花粉和孢子!
-
南極的溫帶雨林?科學家在9000萬年前的土壤中,發現了秘密!
有科學家認為南極大陸溫度的持續升高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這只不過是地球氣候循環演化的一個過程而已,因為曾經他們在南極洲發現了來自於9000萬年前的雨林痕跡。南極地區的溫度極低,是截止到目前為止,唯一沒有人類長期生存過的一片大陸。
-
Nature:白堊紀超級暖期南極大陸存在溫帶雨林
Nature:白堊紀超級暖期南極大陸存在溫帶雨林白堊紀中期(94-84 Ma)是過去140 Ma以來的一個超級溫室期,當時大氣CO2濃度至少超過1000ppmv(Foster et al., 2017),熱帶地區年平均溫度高達35℃(O'Brien et al., 2017),海平面比今天要高170m
-
9000萬年前,南極附近竟有一片溫帶雨林
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的極寒之地附近,有一片溼潤的溫帶雨林……這聽起來似乎難以置信。
-
南極大陸發現9000萬年前溫帶雨林!這種景象會重新到來嗎?
2020年1月,南極大陸氣溫首破20℃的消息刷屏全球頭條,一些學者認為這只是地球氣候的循環演化。
-
數百萬年前,南極洲還是一個溫帶雨林
南極洲溫帶雨林想像圖 9000萬年前,南極洲遍布溫帶雨林,即使在冬季漫長的極夜中也是如此此外,最初的分析表明,在海床以下27至30米的深處,我們發現了一個最初形成於陸地而非海洋的地層,」克拉吉斯補充說。 論文作者分享說,由於「大量的植物殘骸…… …… 南極洲西海岸曾是一片沼澤地帶,溫帶雨林生長在那裡ーー與紐西蘭南島仍然可以找到的森林類似。」
-
恐龍時代的溫室效應,南極出現了溫帶雨林
德國的地質學家Johann Klages在發表於《自然》雜誌裡的一篇論文中說,他們發現了一個沉積層,驚奇的的發現在9000萬年前,當恐龍在朝鮮半島南海岸漫遊時,南極洲正被溫帶雨林覆蓋,而不是冰天雪地。白堊紀是地球歷史上最熱的時期之一,熱帶海的表面溫度達到35度,海平面比今天高170m,但是當時的具體氣候和環境是什麼樣子的,還是一個未知的謎團。研究人員發現的3m長的鑽孔巖心是保存完好的森林土壤,其中包含了許多花粉和帶有緊密纏結根系的孢子。
-
9000萬年前的南極長滿了溫帶雨林
一項新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大約9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南極曾經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溫帶雨林,鳥語花香,恐龍奔走。,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學家認為在這種炎熱的氣候之下,南極洲不但沒有綿延千裡的白色冰川,而且還生長著大片的雨林,類似於今天紐西蘭的溫帶雨林生態系統。
-
科學家最新發現,南極洲冰蓋下方存在遠古溫帶雨林
研究人員從2017年南極西部阿蒙森海獲得的鑽芯中發現了森林沉積物。該鑽芯所處的地質時期屬於白堊紀,沉積物中包含了眾多植物花粉、孢子以及密集的樹根網絡。這些植物殘骸表明,9300至8300萬年前的南極西部沿海地區形成了一片溫帶沼澤雨林,其中生長了許多針葉樹,就像今天的紐西蘭。要形成這樣的南極沼澤雨林,當時的南極洲肯定未被冰蓋覆蓋。
-
...發現第一塊青蛙化石 或許說明這片寒冷的大陸曾覆蓋一層溫帶雨林
瑞典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摩爾斯博士在南極發現了第一塊青蛙化石,這也是南極大陸出土的首塊兩棲動物化石。這或許說明,這片寒冷的大陸曾經也覆蓋著一層溫帶雨林。這是一隻頭盔蛙?摩爾斯博士所帶領的團隊,曾在2011、2012及2013年多次到南極進行研究,帶回上千件的樣本,包括睡蓮種子、鯊魚和魟魚牙齒的化石等。
-
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化石,證明南極半島曾擁有暖溫帶氣候
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在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的化石,這一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新發現的化石屬於「頭盔蛙」科,這一化石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對古代南極的全新認識。相關研究報告23日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
噩耗:科學家發現,全球變暖讓人類走投無路,但雨林會長得更好!
雨季時亞馬遜地區衛星遙感結果當然這全球變暖也不可能無限制增加,到達一定閾值後,雨林的光合作用會走過峰值然後下降,儘管雨林在更遙遠的未來也將難以承受全球變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亞馬遜雨林的自我調節能力遠超人類的想像,它絕對要比人類堅持得更久一些!全球變暖,唯一的輸家可能只有人類!
-
高效木材生產者溫帶雨林
>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幾乎滿足了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物所有的要求。這樣的特殊條件有很多,生長的樹種也不同。但溫帶雨林都有一些特殊的共性:溫帶雨林一定會生長在沿海地區,或沿大湖,能夠獲得充沛降水供給的區域;這些地區的環境條件能夠滿足降水的要求,比如背靠高山,將海風吹來的溼氣擋住,面向大海,可以不斷接受大海的溼氣。影響當地溼地的還有溫暖的洋流。這些特殊的環境條件造就了一些溼潤海洋區域環境。
-
曾經的雨林,如今的冰天雪地,究竟經歷了什麼讓它有如此大的變化
研究人員對南極的土壤樣本進行了梳理,發現有證據表明,將近9000萬年前,南極洲西部有一片浩瀚的雨林,首次窺見了地球最南端地區的史前氣候。研究人員認為,南極土壤樣本中發現的古植物遺骸證實,9000萬年前,地球最南端的大陸上有一片廣闊而溫暖的雨林。
-
為溫帶雨林撐起保護傘
按照所處的地理位置,雨林分為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其中絕大部分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而溫帶雨林只分布在極少數地區,但其獨特的氣候和生態環境,使得它成為了大自然璀璨的藝術傑作。 充足的降水是雨林形成的重要因素。溫帶雨林少見,是因為溫帶的降水量往往難以達到產生一個「雨林」的標準。
-
為溫帶雨林撐起保護傘(科技大觀)
按照所處的地理位置,雨林分為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其中絕大部分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而溫帶雨林只分布在極少數地區,但其獨特的氣候和生態環境,使得它成為了大自然璀璨的藝術傑作。 充足的降水是雨林形成的重要因素。溫帶雨林少見,是因為溫帶的降水量往往難以達到產生一個「雨林」的標準。
-
最新研究:4000萬年前遠古南極或擁有暖溫帶氣候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南極洲已知最早現代兩棲動物——約4000萬年前蛙類化石的發現帶來對遠古時代南極的新認識,它提供了進一步證據的證明,
-
南極「冰魚」主動現身,生存環境苛刻,人類手溫都能燙死它!
南極「冰魚」主動現身,生存環境苛刻,人類手溫都能燙死它!南極洲被冠以神秘的面紗,這片大陸被廣為熟知,主要這裡是極寒之地,環境惡劣,堪稱天然資料庫,可以保留地球上最原始的信息。不過找到這些信息的難度係數很大,因為人類的能力有限。
-
南極極寒冰層下,科學家發現新生命,對人類來說意義重大!
即使人類在地球上已經有600萬年了,但是有很多地區依舊是人類的盲區,就比如被原始森林所覆蓋的亞馬遜雨林的深處,滿天都是黃沙的撒哈拉沙漠,還有擁有人類難以承受低溫的南極地區,這些地方並非是人類不想去,而是以人類現在的能力根本就達不到。南極這片神秘的地區,我們都稱它為第7大陸,因為它是最後一個被發現的,那麼南極這片大陸究竟有多麼神秘呢?